《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1)
上集卷之十三 (1)
1. 治案
薛立齋治一男子,遇勞役食少胸痞,發熱頭痛,吐痰作渴,脈浮大。薛曰:此脾胃血虛病也。脾為土,為至陰而生血,故曰陰虛。彼不信,服二陳、黃連、枳實、厚朴之類,諸症益甚。又服四物、黃柏、知母、麥冬,更腹痛作嘔,脈洪數而無倫次。薛曰:先用六君加炮姜,痛嘔漸愈,又用補中益氣乃痊。
又治廷平張海言,胸膈作痞,飲食難化,服枳朮丸,久而形體消瘦,發熱口乾,脈浮大而微。用補中益氣加生薑,諸症悉退。惟見脾胃虛寒,遂用八味丸補命門火,一月而飲食進,三月而形充。此症若不用前丸,多變腹脹喘促,腿足浮腫,小便淋瀝等症,急用濟生加減腎氣丸,亦有得生者。
又治一男子,發熱煩渴,或時頭痛,服發散藥,反加喘急腹痛,其汗如水,晝夜譫語。此勞傷元氣,誤汗所致。其腹必喜手按,詢之果然。遂與十全大補加附子一錢,服之熟睡而不醒,舉家驚惶,及覺諸症悉退。屬內真寒而外假熱,故肚腹喜暖畏冷物。此乃形氣病氣俱不足,法當純補元氣為善。
白話文:
[治療案例]
薛立齋治療了一位男性病人,這人每當勞累或工作後食慾就會減少,並伴有胸口悶痛,發燒頭痛,咳嗽吐痰和口渴,脈搏顯得浮大。薛立齋判斷這是因為脾胃血虛導致的病症。他解釋,脾臟在五行中屬土,為至陰,負責製造血液,所以這被稱為陰虛。但病人不相信他的診斷,自顧自地服用了一些藥物如二陳、黃連、枳實和厚朴,結果病情反而加重。後他又改吃四物、黃柏、知母和麥冬,結果出現腹痛和噁心嘔吐,脈搏變得洪大且無規律。
薛立齋再次建議,首先使用六君子湯加上炮製過的薑,他的腹痛和嘔吐逐漸緩解,再使用補中益氣湯,最終病情完全恢復。
另一個案例是廷平的張海言,他胸口感到悶痛,消化困難,長期服用枳朮丸,結果身體日益消瘦,出現發燒和口乾,脈搏浮大且弱。薛立齋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生薑,所有症狀都消失了。由於發現他脾胃虛寒,於是使用八味丸來補充命門之火,一個月後,食慾恢復,三個月後,體型也恢復正常。
另一個男性病人,發燒、煩躁、口渴,偶爾會頭痛,服用散熱藥後,反而喘息急促,腹痛,汗水像流水一樣,日夜胡言亂語。這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了元氣,錯誤地出汗所導致的。他的腹部一定喜歡被人按壓,問他後,確實如此。於是,薛立齋開了十全大補湯加上附子,病人服用後熟睡不醒,全家人都非常恐慌,但當他醒來時,所有症狀都消失了。他的情況是內裡真正寒冷而外表看似熱症,因此他的肚子喜歡溫暖,害怕冷物。這表示他的身體氣血雙虧,應該純粹補充元氣纔是最適合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