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1. 上集卷之十
2. 吳師朗治虛損法
吳澄曰:內傷之類外感者,東垣既已發明於前矣。而外感之類內傷者,何自古迄今,竟無有詳辨者焉?此亦虛損門中一大缺略事也。細究經義有曰:風為百病之長。又曰:百病之始生也,生於風寒暑濕。則是虛損一證,不獨內傷,而外感亦有之矣。惟羅謙甫主以秦艽鱉甲散,吳參黃主以柴前梅連散,二公可謂發前人之未發者也。
推而廣之,不獨風能成勞,六淫之氣亦皆能成勞。因舉各門辨證,詳著下集,茲略敘大概,以為外損之端緒云。
白話文:
吳澄表示:對於內傷和外感相似的情況,東垣先生已經在先前有過詳細的闡述。然而,對於外感與內傷相似的情況,從古至今,為什麼竟沒有詳細辨析的資料呢?這在虛損病症的研究上,可說是一大遺憾。根據經典醫學理論,風邪可以誘發多種疾病,甚至指出所有疾病的起始,都可能源自風、寒、暑、濕等環境因素。因此,虛損這種病症,不僅可能由內傷引起,也可能由外感導致。羅謙甫提倡使用秦艽鱉甲散來治療,而吳參黃則主張使用柴前梅連散,兩位醫學家可說是開創了前人未曾探索的領域。
進一步推廣這個觀點,不只是風邪能夠導致勞損,六淫(風、寒、暑、濕、燥、火)都能造成勞損。因此,我們將在後續的篇章中,詳細討論各種病因與證狀,這裡只簡略概述其概要,以作為外感導致虛損的初步指引。
3. 總論
外損一證,即六淫中之類虛損者也。凡病在人,有不因內傷,而受病於外者,則無非外感之證。若纏綿日久,漸及內傷,變成外損,其故何也?蓋內傷外感多相似,有內傷之類外感,即有外感之類內傷。外感為邪有餘,內傷為正氣不足。然其中之虛虛實實,不可不察。有外感之後而終變虛勞,亦有虛勞而復兼外感。
此二者最易淆混,辨別不明,殺人多矣。此其大義,所當先辨。
白話文:
[總論],內容如下:
外損這一種病症,實際上就是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導致的虛弱損傷。人的疾病,有些不是由於內傷引起的,而是從外界感染而來,這些都屬於外感病證。然而,如果病情持續纏綿,時間久了,逐漸影響到內部,形成外損,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內傷和外感在很多情況下表現得非常相似,有像外感的內傷,也有像內傷的外感。外感是因為邪氣過剩,內傷是因為正氣不足。然而,在判斷這種虛實之間,我們不能忽視。有的人在外感後最終發展成虛勞,也有的虛勞病人同時伴有外感。
這兩種情況最容易混淆,如果無法明確區分,會導致許多誤診誤治。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則,應該首先辨明。
4. 辨因
—六淫為病,實因於天;外損為言,實因於人。因於天者,如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此四時之正氣也。冬時嚴寒,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其傷於四時之正氣,皆能為病,此名傷寒,不謂之外損也。若體虛之人感之,而妄用汗、吐、下之法,重者當時受傷,變證甚速。
輕者元氣暗損,或遷延數月,亦必終歸外損耳。此四時之正氣從表而入。
—春因溫而反寒,夏因熱而反涼,秋因涼而反熱,冬因寒而反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觸冒之者亦能為病,而非外損之證也。若真元不足之人,而或用清、下、攻、消之劑,非曰藥不當病,即使藥對病痊,而其人身中之元氣先已受傷,或有些微感冒,元氣中餒,不能送邪外出,亦必漸成外損之證矣。(從表而入。)
—時行疫癘,穢氣相雜,沿門闔境,老幼相似,最易傳染。其吉凶只在旬日之間,不似外損之經年累月也。然亦有降、有補、有和之法。若治療無法,拖延數月,必致真氣大傷,終成外損之證。(此四時之疫氣從口鼻而入。)
—寒則傷營,由表入里;風則傷衛,由皮毛入肺。外損之證,惟此為甚。蓋其初感之時,不似傷寒之猛烈,人多忽而不在意,及發為寒熱,則又疑為內傷虛勞。昧者辨之不明,而誤用滋補之劑,所以惟此最多。詳見下集風勞門中。(此四時之風氣從皮毛而入。)
—均是人也,均是證也。有即病而無傷,有因循而變外損者,必其人平日不慎,口腹不謹,房勞營衛失守,邪得乘虛而入,伏陷不能外出,入里漸深,變證漸重。此外損之因於病者,不善調攝所致也。(因於病人。)
—外損之名,曾不見於各家之書。蓋先賢深究《素》、《靈》、《難經》之精奧,洞悉內傷外感之情由,辨別明白,藥不妄施,所以無外損之證也。今則不然,庸賤猥鄙之流,字多不識之輩,輒敢廢人試方,大言不慚,盜名欺世,於是以內傷為外感者有之,以外感為內傷者有之。虛虛實實,致人於死,此外損因於醫者之不明所致也。因於醫人。
白話文:
[辨識病因]
-疾病由六種外在因素引起,實際上是由自然環境所致;而所謂的外在傷害,實際上是由人的行為所導致。根據自然法則,春天氣候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清涼,冬天寒冷,這是四季正常的氣候。但在冬天嚴寒時,身體強健的人能妥善保護自己,就不會受到寒冷的傷害。只有那些不加以防護的人,才會被稱作是受到了寒氣的傷害,這種因四季正常氣候所導致的傷害,我們稱之為「傷寒」,但這並不是外界因素造成的傷害。如果身體虛弱的人受到這樣的影響,又錯誤地使用出汗、催吐、瀉下的方法來治療,嚴重的情況下,當場就會受到傷害,病情變化迅速。
較輕的情況下,體內的元氣會不知不覺地受到損傷,可能經過幾個月,最終也會成為外在傷害的病症。這種由四季正常氣候引起的傷害,是從體表進入體內的。
-春天應該溫暖卻變得寒冷,夏天應該炎熱卻變得清涼,秋天應該清涼卻變得炎熱,冬天應該寒冷卻變得溫暖,這種不合時令的氣候,接觸到這種氣候的人也會生病,但這並不是外在傷害的症狀。對於體質虛弱的人,如果使用了清熱、瀉下、攻逐、消導的藥物,並不是說這些藥物不對症,即使藥物對症,病情得以緩解,但人體內的元氣已經受到傷害。如果再有一些小的感冒,元氣更加衰弱,無法將邪氣排出體外,最終也會逐漸形成外在傷害的病症。(這種不合時令的氣候,也是從體表進入體內的。)
-流行性疫病,夾雜著污濁的空氣,家家戶戶,無論老幼,都容易被感染。其病情的兇險只在十幾天之內,不像外在傷害那樣長時間累積。然而,對於這種疫病,也有降低、補充、調和的治療方法。但如果治療不得法,拖延幾個月,必然會導致真氣大傷,最終形成外在傷害的病症。(這種四季的疫病之氣,是從口鼻進入體內的。)
-寒冷會傷害營血,由體表進入體內;風邪會傷害衛氣,由皮膚進入肺部。在外在傷害的病症中,這種情況是最嚴重的。因為在剛開始感染的時候,不像傷寒那樣猛烈,人們往往忽視,不在意。等到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又懷疑是內傷虛勞。不懂醫學的人無法明確分辨,誤用滋補的藥物,所以這種情況最常見。詳細內容請參閱後續的風勞門章節。(這種四季的風氣,是從皮膚進入體內的。)
-同樣是人,同樣的病症。有人一開始就病倒,沒有受到傷害;有人則因循漸進,最終變成外在傷害。這必定是因為這個人平日裡不注意保養,飲食不節制,過度的性生活導致營衛失調,邪氣趁虛而入,潛藏在體內無法排出,隨著病情的加深,症狀也逐漸加重。這種因疾病導致的外在傷害,是因為不善於調理身體所致。(因病人的自身因素。)
-「外在傷害」這個名詞,在各大家的醫書中從未見過。因為前輩們深入研究《素問》、《靈樞》、《難經》等醫學經典的精深奧妙,透徹理解內傷與外感的來龍去脈,明確區分兩者,不會隨意開藥,所以他們的治療中不會出現外在傷害的情況。但現在的情況不同,一些庸俗淺薄的醫者,甚至連基本的文字都不認識,卻膽敢隨便開藥,大言不慚,欺騙世人。因此,把內傷當作外感,或者把外感當作內傷的情況屢見不鮮。虛實不分,導致病人死亡,這種外在傷害是由醫生的無知所導致的。(因醫生的因素。)
5. 辨證
—陽虛生外寒,陰虛生內熱;陰陽兩虛,既寒且熱,此虛勞之寒熱也。惟外感之證,邪在少陽者,最易惑人,有時寒熱往來,有時熱多寒少,有時日重夜輕,有時日輕夜重,宛與陰虛發熱相類。但察其有無表證相兼,或移早移晏不同,不似陰虧者印定時刻也。
—營衛本虛,最易感冒。惡寒發熱,頭疼,痰嗽,失血諸症,與內傷相似。苟辨之不明,以為內傷則病。又因六淫之氣而起,若以為外感,則見症又類乎虛勞。而或以滋補,或屢散不休,耗損真元,邪終不解,氣血日虧,變成外損。
—中氣不足,營衛必不充,肌膚腠理必不密,則邪得乘虛而入。所以同一外感之邪,而有變外損,有不變外損者,以稟質之強弱各有不同也。惟是體虛之人,亦似實者,一例用藥,不惟邪不肯外出,倒反隨元氣縮入,發熱無休,瘦骨如柴矣。
—心力俱勞之人,必氣血俱傷,或偶感微邪,潛伏經絡,當其未覺之先,身雖不快,絕不見有外感之表證,及其既覺之後,由其中氣受傷,又純類內傷之形景。前人已揭之症,明載在籍者,時醫尚且茫然不辨,何況此等疑似難明之症乎?所以有因其氣困,而擬之以怯症;有因其神疲,而擬之以勞倦;因其鬱熱,而擬之以陰虛;因其倦怠,而擬之以氣鬱,外邪二字,反置之不講,而或調或補,或滋或降,以致瀕於死而不知也。
—思慮傷神,勞倦傷陰之人,表既不固,里又不充,於是六氣之來,外不能御,內不能拒,表裡俱受其傷。因其陽氣本衰,外邪不能蒸發而為熱,則外邪盤踞於營衛。因其有飲食內滯,又與外邪蒸結而為熱,則陽氣鬱閉於中宮。外感不似外感,內傷不似內傷,舉世模糊,人多不曉。殊不知此本外邪,非滋補所能治也。
—邪在表則有表證可憑,在裡則有里證可察,俱易明辨。惟有一種先因勞倦所傷,外邪乘虛直傷中氣,但覺困憊,飲食無礙,只不知味,面帶陰慘,肌膚蕭索有類乎陰虧;又有類乎氣血兩虛,忽內動蒸熱;又有類乎癆瘵,見其寒熱往來;又有類乎虛瘧,見其骨腔酸痿;又有類乎勞倦,觀其神思不安;又有類乎心血不足,怔忡驚悸等症。
醫者不明,或投以補中益氣,或投以六味地黃湯,或投以天王補心,或投以金匱腎氣,或投以當歸六黃,或投以滋陰百補。欲斂汗而汗益多,欲安神而神益躁,欲滋陰則鬱熱愈甚,欲補氣則䐜脹愈加。如此展轉顛倒,錯亂不可殫述,實則邪遏使然,非真虛不足之證。
白話文:
[診斷辯證]
-
陽氣虛弱會產生體外寒冷,陰氣虛弱會產生體內熱象;陰陽雙虛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寒熱交加的情況,這就是虛勞導致的寒熱現象。只有外感病證中,邪氣在少陽部位是最容易讓人困惑的,有時候會出現寒熱交替,有時候是熱多寒少,有時候白天病情加重,夜晚減輕,有時候則相反,這種情況和陰虛發熱非常相似。然而,只要仔細觀察是否伴有表證,或者發作時間早晚的差異,就不會像陰氣虧損那樣固定在某一時段。
-
營衛功能本來就虛弱的人,最容易受到感冒的侵襲。惡寒、發燒、頭痛、咳嗽、出血等症狀,和內傷的表現很相似。如果分辨不清,誤認為是內傷,病情就會加重。這些病症可能是由於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邪引起的,但如果誤以為是外感,那麼病症又和虛勞相似。有的人可能選擇滋補,有的人可能頻繁使用散熱藥物,結果真氣被消耗,邪氣無法消解,氣血逐漸虧損,最終形成外感損害。
-
如果中氣不足,營衛功能必然也會不足,皮膚腠理也會變得鬆弛,這樣邪氣就會趁虛而入。同樣是外感邪氣,有的會變成外感損害,有的不會,這是因為各人的體質強弱不同。對於體虛的人來說,如果和體質強壯的人一樣用藥,不僅邪氣不會被驅除,反而會隨著元氣的收縮進入體內,導致持續發熱,身體瘦弱如柴。
-
心力勞累的人,往往氣血都受到損傷,偶爾受到一些微小的邪氣,可能會潛伏在經絡中。在他們感覺到病痛之前,身體雖然不舒服,但看不出有外感的表面症狀。等到發現病情後,由於中氣已經受損,病情表現和內傷非常相似。前人已經揭示過的病症,明明記載在籍書上,但現在的醫生還常常分辨不清,更何況這些症狀相似,難以辨認的病症呢?因此,有的醫生看到病人氣息虛弱,就診斷為膽怯症;有的醫生看到病人精神疲憊,就診斷為勞倦;有的醫生看到病人有鬱熱,就診斷為陰虛;有的醫生看到病人倦怠,就診斷為氣鬱,卻忽略了外邪兩個字,然後進行調理或者補養,或者滋潤或者降火,導致病人瀕臨死亡卻不知道原因。
-
長期思慮傷神,勞倦傷陰的人,表裡都不夠堅固,六氣來襲時,外面無法抵禦,裡面無法抵抗,表裡都會受到傷害。因為他們的陽氣本身就很衰弱,外邪無法蒸發成為熱氣,就會在營衛中盤踞。如果他們還有飲食滯留的問題,外邪和體內的瘀滯就會蒸結成熱,陽氣就會被封閉在中宮。這種情況既不像外感,也不像內傷,全世界的人都糊塗了,大多數人都不明白。然而,這種情況實際上是由於外邪引起的,不是滋補所能治療的。
-
如果邪氣在表層,就有表證可以參考;如果邪氣在裡層,就有裡證可以觀察,都比較容易辨別。然而,有一種情況是因為勞倦所傷,外邪乘虛直傷中氣,病人只會感到疲倦,飲食沒有問題,只是失去味道,臉色陰沉,肌膚憔悴,看起來像是陰氣虧損;或者像是氣血雙虛,突然內部蒸熱;或者像是肺結核,出現寒熱交替;或者像是虛性瘧疾,出現骨節痠痛;或者像是勞倦,精神不安;或者像是心血不足,出現心悸等症狀。
醫生如果不明白,可能會使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湯、天王補心丹、金匱腎氣丸、當歸六黃湯、滋陰百補湯等藥物。想要止汗,汗反而更多;想要安神,神反而更煩躁;想要滋陰,鬱熱反而更嚴重;想要補氣,脹滿反而更嚴重。這樣反覆錯亂,實則是邪氣抑制所致,並非真正虛弱不足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