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三 (2)

1. 治案

(遺精)

丹溪治一人虛損,盜汗遺精白濁,用四物加參、朮、黃耆、知母、黃柏、牡蠣、牛膝、杜仲、五味,煎服,尋愈。

—人虛損,小便中常出精血,以四物湯加山梔、參、朮、麥冬、黃柏、木通、車前子、茯苓。

東垣治一人,年三十餘,病腳膝痿弱,臍下尻臀皆冷,陰汗臊臭,精滑不固,群醫治以茸熱之藥罔效。李診之,脈沉數有力。曰:此因醇酒膏粱,滋火於內,逼陰於外,復投熱藥,反瀉其陰而補其陽,真所謂實實虛虛也。以滋腎丸,黃柏、知母各一兩,肉桂五錢,丸如桐子大,湯下百丸。

大苦寒之劑,制之以急,寒因熱用,引入下焦,適其病所,以瀉命門火。再服而愈。

虞恆德治一人,病遺精潮熱,臥榻三月矣。虞診之,左右寸關皆浮虛無力,兩尺洪大而軟。投補中益氣加熟地、知母、黃柏、地骨皮,煎下珍珠粉。外做小篦籠一個,以籠陰器,勿使搭肉。服藥三十餘帖尋愈。

吳球治一男子,因病後用心過度,遂成夢遺之患,多痰瘦削。群醫以清心蓮子飲,久服無效。吳診其脈緊澀,知冷藥利水之劑太過,致使腎冷精遺,而腎氣獨降,故病益劇。乃以升提之法,升坎水以濟離火,降陽氣而養血滋陰,次用鹿角膠、人乳填補精血,不逾月而愈。

盛啟東永樂戊子夏治郁文質,遺精,形體羸弱,兼痰嗽交作,日夕不能休,群醫視之轉劇。盛視之曰:此陽脫也,急治則生,緩則死,非大料重劑則不能療。於是以附子、天雄,佐以參、苓、白朮,日加數服,夜則減半。自秋至冬,所服附子約百餘枚,厥疾乃瘥。

汪石山治一人,年四十餘,泄精,久之神不守舍,夢亂心躒,用清心蓮子飲罔效。《袖珍方》治小便出髓條藥服之,又服小菟絲丸,又服四物加黃柏,亦罔效。汪診之,一日間其脈或浮濡而快,或沉弱而緩。曰:脈之不常,虛之故也。其症初因腎水有虧,以致心火亢極乘金,木寡於畏,而侮其脾,此心、脾、腎三經之病也。

理宜補脾為主,兼之滋腎養心,病可療也。方用人參為君,白朮、茯苓、麥冬、棗仁、山梔子、生甘草為佐,蓮肉、山楂、黃柏、陳皮為使,其他牡蠣、龍骨、川芎、白芍、熟地之類,隨其變症而出入之,且曰必待人參加至五錢病脫,其人未信,服二十餘日,人參每服三錢,溲精減半矣。又月餘,人參加至五錢,尋愈。

江篁南治一壯年患遺精,醫用滋陰降火劑罔效。一醫用龍骨、牡蠣等止澀藥,其精愈泄。又服苓、連、知、柏等藥百五十餘帖,兼服小便二百餘碗。又或作痰火治,或作濕熱治,俱罔效,蓋經年餘矣。二月間請江診視,左脈浮濡無力,右寸浮散近快,兩尺尤弱,不任尋按。其人頭暈,筋骨痠痛,腰痛畏風,小便黃,腹中時鳴。

白話文:

[治案]

丹溪治療一位虛損、盜汗、遺精、白濁的病人,使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黃耆、知母、黃柏、牡蠣、牛膝、杜仲、五味子煎服,不久痊癒。

另一位病人虛損,小便中經常排出精血,則使用四物湯加上山梔子、人參、白朮、麥冬、黃柏、木通、車前子、茯苓。

東垣治療一位三十多歲的病人,患有腳膝痿弱、臍下尻臀冰冷、陰汗臊臭、精滑不固的症狀,多位醫生用溫熱的藥物治療都沒有效。李醫生診斷後,發現脈象沉數有力,認為是因過量飲酒吃肥甘厚味,導致內火旺盛,逼迫陰氣外泄,而先前用溫熱藥物反而耗損了陰氣,加重病情,是所謂的「實實虛虛」。於是處方滋腎丸,用黃柏、知母各一兩,肉桂五錢,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用水送服一百丸。此為大苦寒的藥物,迅速制止病情,用寒藥治療熱證,引入下焦,針對病灶,瀉去命門之火,服用兩次後痊癒。

虞恆德治療一位遺精、潮熱,臥床三月的病人。虞醫生診斷後發現左右寸關脈浮虛無力,兩尺脈洪大而軟弱。於是處方補中益氣湯加上熟地黃、知母、黃柏、地骨皮煎服,並服用珍珠粉。同時,在外用小篦籠托住陰器,避免與皮膚接觸。服用三十多劑藥後痊癒。

吳球治療一位男子,因病後操勞過度,導致夢遺,伴隨多痰、消瘦。多位醫生用清心蓮子飲治療,久服無效。吳醫生診斷其脈象緊澀,認為是服用寒涼利水的藥物過度,導致腎陽虛寒,精液遺泄,腎氣下陷,病情加重。於是改用升提的方法,提升腎水以滋補心火,降低陽氣以養血滋陰,再用鹿角膠、人乳補充精血,不到一個月便痊癒。

盛啟東在永樂戊子年夏天治療郁文質,患有遺精、形體羸弱、痰嗽交作,日夜不得安寧的症狀,多位醫生治療反而加重病情。盛醫生診斷為陽氣衰脫,認為病情危急,必須用強力藥物治療,否則會有生命危險。於是處方附子、天雄,輔以人參、茯苓、白朮,白天服用較多,晚上減半。從秋天到冬天,共服用了約一百多枚附子,病症才痊癒。

汪石山治療一位四十多歲的病人,患有遺精,久病導致精神恍惚,夢境紊亂,心神不安。使用清心蓮子飲無效,服用《袖珍方》中小便出髓的方劑、小菟絲丸、四物湯加黃柏等,也都無效。汪醫生診斷,病人脈象時而浮濡而快,時而沉弱而緩,認為是虛弱所致。病情初期是由於腎水虧損,導致心火亢盛,克伐肺金,木氣不足,而損傷脾土,這是心、脾、腎三經的病症。治療應以補脾為主,兼顧滋腎養心,方能治癒。處方以人參為主藥,白朮、茯苓、麥冬、棗仁、山梔子、生甘草為輔藥,蓮肉、山楂、黃柏、陳皮為使藥,其他牡蠣、龍骨、川芎、白芍、熟地黃等藥物,則根據病情變化加減使用。汪醫生還說,必須等到人參用量增加到五錢才能痊癒,病人起初不信,服用二十多天後,人參每次服用三錢,遺精情況減輕了一半。又過一個多月,人參用量增加到五錢,病情痊癒。

江篁南治療一位壯年遺精病人,使用滋陰降火的藥物無效,也曾使用龍骨、牡蠣等收澀藥物,病情反而加重。又服用茯苓、蓮子、知母、黃柏等藥物一百五十多劑,服用小便藥物也超過二百碗,還曾從痰火、濕熱的角度治療,均無效,病情持續了一年多。兩個月後求診於江醫生,診斷左脈浮濡無力,右寸脈浮散而快,兩尺脈尤其虛弱,難以觸摸。病人頭暈、筋骨痠痛、腰痛畏風、小便黃、腹中時有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