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八 (1)
上集卷之八 (1)
1. 薛新甫治虛損法
吳澄曰:薛氏之治虛損也,仿仲景八味腎氣之法,以六味補其陰,以桂、附壯其陰中之陽,引龍雷上泛之火,此又佐丹溪之不及矣。蓋前有東垣之升,即後有丹溪之降。前有黃柏、知母之補陰,後有桂附八味之補陽,一升一降,一陰一陽,合而用之。法大備矣。
白話文:
吳澄說:薛氏治療虛損的方法是模仿張仲景八味腎氣丸的做法,使用六味藥來補陰,再加入肉桂和附子壯陽,引導龍雷上升的火焰,這是對朱丹溪方法的一種補充。前面有用東垣提升的辦法,後面就有朱丹溪下降的辦法。前面有用黃柏和知母來滋陰,後面就用了桂附八味來溫陽,升降陰陽配合在一起使用,這種方法已經非常完備了。
2. 總論
薛立齋曰:癆瘵之證,大抵屬足三陰虧損,虛熱無火之證。故晝發夜止,夜發晝止,不時而作。當用六味地黃丸為主,以補中益氣湯調補脾胃。若脾胃先損者,當以補中益氣湯為主,以六味地黃溫存肝腎,多有得生者。若誤用黃柏、知母之類,則復傷脾胃,飲食日少,諸臟愈虛,元氣下陷,腹痞作瀉,則不可救矣。夫衄血、吐血之類,因虛火妄動,血隨火而泛行,或陽氣虛,不能攝血歸經而妄行。
白話文:
薛立齋說:肺結核這種病,大多是由於足部三個內臟(脾、胃和腎)受損,造成身體虛弱和低燒的情況。因此白天發病晚上停止,或者夜晚發病白天停止,隨時都可能發生。應該使用「六味地黃丸」作為主要治療方法,並配合服用「補中益氣湯」來滋養脾胃。如果脾胃已經受到損害,那麼就應該以「補中益氣湯」為主要治療方式,同時使用「六味地黃丸」來保養肝腎,這樣有很多人可以康復。但如果錯誤地使用了像「黃柏」、「知母」等藥物,就會再次對脾胃造成傷害,進食量逐漸減少,其他器官也變得更加虛弱,元氣下降,腹部脹痛並且經常拉肚子,那就無法救治了。出血症狀如鼻血、咳血等等,是因為虛火亂竄,血液隨著火勢流動,或者是陽氣不足,沒有能力把血液引導到正確的地方而出現異常情況。
其脈弦洪,乃無根之火浮於外也。大抵此證,多因火土太旺,金水衰涸之際,不行保養,及三冬火氣潛藏,不遠幃幕,戕賊真元。故至春末夏初,患頭痛腳軟,食少體熱,而為疰夏之病。或少有老態,不耐寒暑,不勝勞役,四時迭病。此因氣血方長,而勞心虧損,精神未滿,而早為斫喪,故其見症難以名狀。
若左尺脈虛弱或細數,是左腎之真陰不足也,用六味丸。右尺脈遲軟,或沉細而數欲絕,是命門之相火不足也,用八味丸。至於兩尺微弱,是陰陽俱虛也,用十補丸。此皆滋其化源也,仍須參前後發熱咳嗽諸症治之。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的文字描述了一種病症的情況和治療方法:
- 症狀:脈象呈弦洪(即脈搏強勁但缺乏深層支撐),這是因為身體內的「無根之火」在外部浮動。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火土過盛、金水衰退,沒有好好調理,在冬季沒有適當保暖,導致傷害了身體的根本。到了春季末夏季初,會出現頭痛、腿軟、食慾減退、體溫升高等症狀,成為一種稱作「疰夏」的疾病。或者有些人年紀稍大,不能承受寒冷與炎熱,也不能承擔重負的工作,一年四季都容易生病。這些都是由於氣血正在生長過程中,但是由於勞累和耗損,使得精神性質尚未完全成熟就已經受到損害,所以表現出的症狀很難明確地定義。
- 脈診:如果左手腕部的尺脈虛弱或細小且快速跳動,表示左側腎臟中的真陰(指女性生殖器官)不足,可以使用六味丸來治療。右手腕部的尺脈緩慢柔軟,或是沈靜細小並且快到快要消失,表示生命之門(指男性生殖器官)中的相火(指男性的性能力)不足,可以用八味丸進行治療。如果左右手腕部的尺脈都很微弱,則表示陰陽雙方都有所虛弱,需要用十補丸來增益陰陽。以上所有藥物都可以幫助增加身體的能量來源,但仍需根據前面提到的各種發燒、咳嗽等症狀進行綜合治療。
3. 附案
立齋治韓州同,色欲過度,煩熱作渴,飲水不絕,小便淋瀝,大便閉結,吐痰如湧,面目俱赤,滿舌生刺,唇裂身熱,或身如芒刺而無定處,兩足心如烙,左三部脈洪而無倫。此腎陰虛,陽無所附而發於外。蓋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峻補其陰。遂以加減八味丸料一斤,用肉桂一兩,以水燉煎六碗。
冰冷與服,半晌熟睡;至晚又溫飲一碗,諸症悉退。翌日,畏寒足冷諸症仍至,是無火也,當補其陽。急與八味丸,四劑,諸症俱退。
白話文:
這位患者名叫立齋,在治理韓州時出現了性慾望過度、身體燥熱口渴、不停地喝水但尿液卻很細微的情況,同時還伴有排便困難和大量咳出像湧泉一樣的痰,面部和全身都呈現紅色,舌尖上長有尖銳的小刺,嘴脣破裂且身體發燒,或者身上感覺到像是被芒刺紮了一樣疼痛但是沒有固定的位置,雙腳底板感到灼熱感,左手三個部位的脈搏跳動強烈而且混亂不堪。 這是因為他的腎臟陰氣不足,導致陽氣無法依附在內而向外發散所致。由於他身體內部非常炎熱,所以即使使用寒冷的方法也不能降溫,這就是說他的身體裡缺乏水分,應該要大力地滋養他的陰氣。 因此,我就用了「加減八味丸」配方中的材料一斤,並加入了一兩的肉桂,用水煮沸後得到六碗藥汁。讓他在喝下冰涼的藥汁之後就去睡覺,到了晚上再服用一碗溫暖的藥汁,所有的病症都消失了。 第二天早上,他又開始感到怕冷並且腳掌變得冰冷,這表示他的身體缺少火力,應該要增強他的陽氣。所以我立刻讓他服用「八味丸」四次,所有病症也都消除了。
又治府庠王以道,元氣素弱,復以科場歲考,積勞致疾,至十二月病大作,大熱,淚出隨凝,目赤露胸,氣息沉沉欲絕,脈洪大鼓指,按之如無,舌乾如刺。此內真寒而外假熱也,遂先服十全大補湯。余曰:服此藥其脈當收斂為善,少頃熟睡,覺而惡寒增衣,脈頓微細如絲,此虛寒之真象也。余以人參一兩,加熟附三錢,水煎燉服而安。
夜間復脈脫,乃以參二兩,熟附五錢仍愈。後以大劑參、朮、歸身、炙甘草等藥調理而愈。
又治一童子,年十四歲,發熱吐血。余謂宜補中益氣,以滋化源。不信,乃用寒涼降火,前症愈甚。或謂曰:童子未室,何腎虛之有?參、術補氣,奚為用之?余述丹溪先生曰:腎主閉藏,肝主疏泄,二臟俱有相火,而其繫上屬於心。心為君火,為物所感,則相火翕然而起,雖不交會而精已暗耗矣。
白話文:
又治府庠王,因秉持正道而元氣本來就虛弱,再加上科場考試年年考試,勞累致病,到了十二月病情加重,發高燒,眼淚流出後馬上凝固,眼睛赤紅,胸口裸露,呼吸微弱幾乎要斷氣,脈象洪大有力,按下去卻像沒有脈搏一樣,舌頭乾燥像刺一樣。這是內裡真寒而外在假熱的病症,於是先服用十全大補湯。我說:「服用這藥後脈象應該會收斂才是好的。」過了一會兒他睡著了,醒來後感到更加寒冷,需要多穿衣服,脈象頓時變得很細弱,像一根絲線一樣,這是虛寒的真實表現。我用人參一兩,加上熟附子三錢,用水煎煮服用,他就安穩了。
夜裡又出現脈搏微弱的情況,就用人參二兩,熟附子五錢,繼續服用後病症就痊癒了。之後用大量的人參、白朮、當歸、炙甘草等藥物調理,最終完全康復。
又治一個十四歲的男孩,發燒吐血。我認為應該補益中氣,滋養化源。他不相信,就用寒涼的藥物降火,結果病情更加嚴重。有人說:「這孩子還沒結婚,怎麼會有腎虛呢?人參、白朮補氣,為什麼要使用呢?」我引用丹溪先生的說法說:「腎臟主宰閉藏,肝臟主宰疏泄,兩個臟器都有相火,而它們都連接上屬於心臟。心臟是君火,受到外物刺激,就會引起相火迅速燃起,雖然沒有交合,但是精氣已經暗中消耗掉了。」
又褚氏《精血篇》曰:男子精未滿,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臟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正此謂也。遂用補中益氣湯及地黃丸而痊。
吳澄曰:薛氏治虛損之法,總以八味、六味、四君、六君、歸脾、逍遙、補中益氣、十全大補等方,次第選用,朝暮互更,無不大獲奇中。《芷園》有云:世言醫,曰醫道。醫既有道,當從悟以入。如東垣則從「陽生陰長」一句入門,立齋則從「一者因得之」一句入門。蓋其讀書深得古人心法,所以觸處圓通,不泥外症,直究病因,得因施藥,莫不應手。
白話文:
褚氏在《精血篇》中提到:如果男子的精氣還沒有充盈,就通過與女性交合來使精氣流通,那麼他的五臟會有未能滿足的地方,未來可能會出現難以描述的疾病。這就是他所說的情況。因此,使用補中益氣湯和地黃丸來治療並痊癒了病症。
吳澄指出:薛氏治療虛弱病狀的方法,總體上以八味、六味、四君子、六君子、歸脾、逍遙、補中益氣、十全大補等方為主,按照順序選擇使用,早晚交替,通常都能獲得奇效。《芷園》中有言:世人談論醫學,稱為醫道。醫學既然有一套道義,應該通過悟道進入醫學領域。例如,東垣從「陽生陰長」這句話開始學習,立齋則從「一者因得之」這句話開始學習。他們之所以能深入研究古人的醫學心法,所以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靈活應對,不被表面症狀所困擾,而是直接追究病因,根據病因開藥,無不應手而效。
非胸中漫無主見,而只知此數方隨意妄用也。若勞倦傷脾,思結傷脾;命門火衰,不能生髮脾土;腠理不密,易感風寒;腎虛火不歸原;腎虛水泛為痰;肝經鬱怒,心火刑肺。有症有脈,有方有法,皆歷試效驗,名振一時。醫案甚多,不能俱載,即此二三案,亦可窺其全豹矣。
八味地黃丸(方見《金匱》治法)
唐一翥曰:水虧火旺,病之本也;精弱神疲,病之源也。八味者,補元氣之神劑也。左尺水竭,則以地黃、山藥、茱萸、茯苓補之;右尺火衰,則以大附、官桂補之;心腎水火不交,則以丹皮、澤瀉通之。治水火者,治陰陽也。治陰陽者,扶元氣也。五行兼濟,故源頭不可增減也。
白話文:
不是胸中空無想法,只是隨意亂用一些方子而已。如果勞累傷脾,憂思鬱結也傷脾;命門火衰弱,無法生髮脾土;身體毛細孔不密,容易感受風寒;腎虛火不歸原位;腎虛水氣上泛成痰;肝經鬱結生怒,心火灼傷肺。每種症狀都有脈象,每種方子都有方法,都是經過多次試驗驗證有效的,一時名聲大噪。醫案很多,無法全部列舉,即使這幾個案例,也能窺見其全貌。
八味地黃丸(方見《金匱》治法)
唐一翥說:水虧火旺,是疾病的根本原因;精氣虛弱神疲乏力,是疾病的根源。八味地黃丸,是補益元氣的神奇藥方。左尺脈弱代表腎陰虛,則用生地黃、山藥、茱萸、茯苓來補腎陰;右尺脈弱代表腎陽虛,則用附子、桂枝來補腎陽;心腎水火不交,則用丹皮、澤瀉來通調水火。治療水火失衡,就是治療陰陽失調;治療陰陽失調,就是扶助元氣。五臟六腑互相聯繫,因此方子不可隨意增減。
增減之者,一民而二君,一軍而二帥,攻擊之道也。弱帥而減之兵,驕帥而益之兵,致亂之本也。
六味地黃丸(方見《難經》治法)
柯韻伯曰:腎虛不能藏精,坎宮之火無所附而妄行,下無以奉春生之令,上絕肺金之化源。地黃稟甘寒之性,制熟味更厚,是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用以大滋腎陰,填精補髓,壯水之主。以澤瀉為使,世或惡其瀉腎而去之,不知一陰一陽者,天地之道,一開一闔者,動靜之機。
精者屬癸,陰水也,靜而不走,為腎之體;溺者屬壬,陽水也,動而不居,為腎之用。是以腎主五液,若陰水不守,則真氣不足;陽水不流,則邪水逆行。故君地黃以護封蟄之本,即佐澤瀉以疏水道之滯也。然腎虛不補其母,不導其上源,亦無以固封蟄之用。山藥涼補以倍癸水之源,茯苓淡滲以導壬水上源。
白話文:
增加或減少軍隊的策略,就像一個國家擁有兩個君主,一支軍隊擁有兩個統帥一樣,都是造成混亂的根本。如果弱勢的統帥減少士兵,驕傲的統帥增加士兵,就會導致混亂。
六味地黃丸的配方出自《難經》治法。
柯韻伯說:腎臟虛弱,無法儲藏精氣,坎宮之火失去依附而胡亂運行,導致下方無法奉行春生之令,上方也阻斷了肺金的化源。地黃具有甘寒的特性,熟味厚重,正好可以補益精氣不足。用來滋補腎陰,補充精髓,壯大腎水的本源。用澤瀉作為輔助藥物,有些人嫌它會泄腎而把它去掉,卻不知道陰陽相生相克是天地之道,開合相應是動靜之機。
精氣屬於癸,是陰水,靜止不動,是腎臟的本質;小便屬於壬,是陽水,流動不止,是腎臟的功能。因此,腎臟主導五液,如果陰水不守,就會導致真氣不足;陽水不流,就會導致邪水逆流。所以,以地黃作為君藥來保護腎臟的封藏之本,同時佐以澤瀉來疏通水道之滯。然而,腎臟虛弱,不補其母,不引導其上源,也無法固守封藏之用。因此,用山藥涼補來增強癸水的源頭,用茯苓淡滲來引導壬水向上源流。
即以茱萸之酸溫,藉以收少陽之火,以滋厥陰之液;丹皮辛寒以清少陰之火,還以奉少陽之氣也。滋化源,奉生氣,天癸居其所矣。壯水制火,特其一端耳。
四君子湯(方見《難經》治法)
程德基曰:人自離母腹之後,便屬後天。後天之本在脾胃,是以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其餘百骸九竅,皆賴以滋培焉。苟得其養,無物不長,康健安寧,百疾不生。苟失其養,又以七情六淫,勞碌飢飽傷之,則後天之氣日消,而面目言微,不思飲食等症出矣。
白話文:
運用茱萸的酸溫特性,收斂少陽之火,滋潤厥陰之液;丹皮辛寒則清熱少陰之火,回補少陽之氣。滋養化生之源,奉養生長之氣,天癸自然安居其位。壯水制火只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而已。
四君子湯的方劑見於《難經》的治法。
程德基認為,人從離開母腹後,便屬於後天。後天之本在脾胃,因此食物進入胃部,經過消化吸收,精華之氣上輸脾臟,脾氣將精華散佈全身,再上歸肺部。清淨的部分成為營氣,濁重的部分成為衛氣。營氣運行於血管之中,衛氣則在血管之外運行。全身百骸九竅,都依靠營衛之氣來滋養。如果得到充分滋養,就能生長健壯,健康安寧,百病不生。如果失去滋養,再加上七情六慾、勞碌奔波、飲食失調等因素傷害,後天之氣就會日漸消減,出現面色蒼白、說話微弱、食慾不振等症狀。
人參甘溫質潤,能補五臟之元氣;白朮甘溫健脾,能補五臟之母氣;茯苓甘淡而潔,能致五臟之清氣;炙甘草甘溫而平,能調五臟愆和之氣。四藥俱得中和之氣味,猶之不偏不倚之君子也,故曰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方見痰門)
楊云鶴曰:濕則氣滯,氣滯則蒸熱,生物之體失矣。補之、和之、滲之、疏之,故名六君子也。若增四物為八珍,不惟混雜,且非陽以生陰之大旨。予以補血者仍主四君,其四物加其二可也。即不然,亦增四君之分數可也。
白話文:
人參甘甜溫和滋潤,能補充五臟的元氣;白朮甘甜溫和健脾,能補充五臟的母氣;茯苓甘甜淡泊純淨,能使五臟得到清氣;炙甘草甘甜溫和平和,能調和五臟失衡的氣。這四味藥都具有中和的氣味,就像不偏不倚的君子一樣,所以稱為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方見痰門)
楊云鶴說:濕氣就會造成氣滯,氣滯就會產生蒸熱,生物的體質就會失調。因此需要補益、調和、滲透、疏通,所以稱為六君子湯。如果增加四物藥成為八珍湯,不僅混雜,而且不符合陽氣生陰氣的原則。我認為補血仍然以四君子湯為主,可以加兩味四物藥,或者增加四君子湯的份量即可。
四物湯(方見《難經》治法)
吳鶴皋曰:氣血,人身之二儀也。天地之道,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人與天地相似,故陰血難成而易虧。是方也,當歸、芍藥、地黃,味厚者也,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生血氣;川芎味薄而氣清,為陰中之陽,故能行血中之氣。然草木無情,何以便能生血?所以謂其生血者,以當歸、芍藥、地黃能養五臟之陰,川芎能調營中之氣,五臟和而血自生耳。若曰四物便能生血,則未也。
師云:血不足者,以此方調之則可。若上下失血太多,氣息幾微之際,則四物禁勿與之。所以然者,四物皆陰,陰者天地閉塞之令,非所以生萬物者也,故曰禁勿與之。
白話文:
四物湯(方見《難經》治法)
吳鶴皋說:氣血,是人體的兩大關鍵要素。天地之道,陽氣總是充沛,陰氣總是不足。人體與天地相類似,所以陰血難以生成,容易虧損。這個方子,當歸、芍藥、地黃,味道厚實,味厚者為陰中之陰,所以能夠生血氣;川芎味道清淡而氣味清香,為陰中之陽,所以能夠行血中之氣。
但是草木無情,怎麼能夠生血呢?之所以說它能生血,是因為當歸、芍藥、地黃能夠滋養五臟的陰氣,川芎能夠調和營氣,五臟調和了,血自然就會生成。
如果說四物湯就能生血,那就錯了。
老師說:血不足的人,用這個方子調理就可以。如果上下失血太多,氣息微弱之際,則四物湯禁止使用。因為四物皆為陰,陰是天地閉塞的象徵,不是用來生長萬物的,所以說禁止使用。
八珍湯(方見《難經》治法)
吳鶴皋曰:人之身,氣血而已。氣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養者也。是方也,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甘溫之品也,所以補氣;當歸、川芎、芍藥、地黃質潤之品也,所以補血。氣旺則百骸資之以生,血旺則百骸資之以養,形體既充,則百邪不入,故人樂有藥餌焉。
十全大補湯(見《難經》治法)
程德基曰:實火可瀉,芩、連之屬;虛火可補,參、耆之屬。凡人根本受傷,虛火遊行發越於外。若誤攻其熱,變其危症,多致難救。此方以四君補氣,四物補血,加黃耆充實腠理,肉桂導火歸原。薛立齋云:飲食勞倦,五臟虧損,一切熱證皆是無根虛火,但服此湯固其根本,諸症悉退。
白話文:
八珍湯
(方見《難經》治法)
吳鶴皋曰:人體不過是氣血而已。氣是百骸之父,血是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養。此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性味甘溫,可以補氣;當歸、川芎、芍藥、地黃質地潤澤,可以補血。氣旺則百骸得以生長,血旺則百骸得以滋養,形體充實,百邪不入侵,因此人們樂於服用藥物。
十全大補湯
(見《難經》治法)
程德基曰:實火可用芩、連等藥物瀉之,虛火可用參、耆等藥物補之。凡是人體根本受損,虛火就會遊走發散於外。若誤用攻熱之法,會使病情惡化,難以救治。此方以四君湯補氣,四物湯補血,再加入黃耆充實腠理,肉桂引火歸原。薛立齋云:飲食勞倦,五臟虧損,一切熱證皆是無根虛火,只要服用此湯,固本培元,諸症自然退散。
《金匱》云:虛者十補勿一瀉之,此方是也。至於肉極肌瘦膚槁,正須此大補氣血之劑,以潤澤之,久服方安。
人參養榮湯(方見《難經》治法)
程德基曰:陽春至而物榮,肅殺行而物槁。脾為坤土,肺屬乾金。經云:脾氣散精,上輸於肺,地氣上升也。肺主治節,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天道下降也。於象為泰,脾肺氣虛,則上下不交,陰陽否隔,故面黃肌瘦,亦猶夫物之槁也。人參、五味溫其肺,耆、朮、苓甘溫其脾,陳皮、芍藥溫其肝,地黃、桂心溫其腎,當歸、遠志溫其心。溫者,陽春之氣也。
白話文:
《金匱》中說:「虛弱的人,十次補益不能一次瀉下,這方子就是這個道理。」這方子適合那些肌肉極度消瘦,皮膚枯槁的人,正需要用這個大補氣血的藥方來滋潤他們,長期服用才能恢復健康。
人參養榮湯(方見《難經》治法)
程德基說:陽春時節萬物生長,肅殺之氣退去,萬物枯槁。脾臟屬坤土,肺臟屬乾金。經書上說:「脾臟散發精氣,上輸送到肺臟,地氣上升也。」肺臟主宰節氣,調節水液,下輸送到膀胱,天道下降也。這就如同泰卦的象徵,脾肺氣虛,則上下不通,陰陽隔絕,所以面黃肌瘦,就像萬物枯槁一樣。人參、五味子溫補肺臟,黃耆、白朮、茯苓甘溫脾臟,陳皮、芍藥溫補肝臟,地黃、桂心溫補腎臟,當歸、遠志溫補心臟。溫補,正是陽春之氣。
春氣行,而一身之中有不欣欣向榮者乎?故曰養榮湯。薛立齋云:氣血虛而變現諸症,莫能名狀,勿論其病,勿論其脈,但用此湯,諸症悉退,可謂有回春之識矣。
歸脾湯(方見血門)
汪訒庵曰:血不歸脾則妄行。參、朮、黃耆、甘草之甘溫,所以補脾;茯神、遠志、棗仁、龍眼之甘溫酸苦,所以補心,心者脾之母也;當歸,滋陰養血;木香,行氣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滯,又以助參、耆而補氣。氣旺則能攝血,血自歸經而諸症悉除矣。
白話文:
春天到來,人體內應該洋溢著欣欣向榮的生機,若沒有,就服用「養榮湯」。薛立齋說:氣血虛弱導致各種症狀,難以描述,不論是哪種病,不論是哪種脈象,只要服用此湯,各種症狀都會消退,可謂有返老還童的功效。
「歸脾湯」的方劑見於「血門」書。
汪訒庵說:血液不歸脾臟就會胡亂流動。人參、白朮、黃耆、甘草味甘溫,用來補脾;茯苓、遠志、酸棗仁、龍眼味甘溫酸苦,用來補心,心臟是脾臟的母親;當歸滋陰養血;木香行氣舒脾,既能消除血液中的阻塞,又能幫助人參、黃耆補氣。氣血充足就能控制血液,血液自然回到經脈,各種症狀都會消除。
補中益氣湯(方見東垣治法)
陸麗京曰:此為清陽下陷者言之,非為下虛而清陽不升者言之也。倘人之兩尺虛微者,或是天癸銷竭,或是命門火衰,若再一升提,則如大木將搖,而拔其本矣。
逍遙散,治婦人思慮過度,致傷心脾衝任之源,血氣日枯,漸至經脈不調者。
當歸(二至三錢),茯神,芍藥(各一錢半),熟地黃(三至五錢),炒酸棗仁(二錢),制遠志(三至五分),陳皮(八分),炙甘草(一錢)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方見東垣治法)
陸麗京說:這方藥是針對清陽下陷的人說的,不是針對下虛而清陽不升的人說的。如果一個人兩尺脈虛弱,可能是天癸耗竭,也可能是命門火衰,如果再用藥去升提,就好像把大樹的根拔掉一樣,非常危險。
逍遙散
逍遙散主要用來治療婦女思慮過度,導致心脾、衝任之源受損,血氣逐漸枯竭,最終導致經脈失調的狀況。
方藥组成:
- 當歸(二至三錢)
- 茯神(一錢半)
- 芍藥(一錢半)
- 熟地黃(三至五錢)
- 炒酸棗仁(二錢)
- 制遠志(三至五分)
- 陳皮(八分)
- 炙甘草(一錢)
水煎。食遠服。
汪訒庵曰:肝虛則血病,當歸、芍藥養血而斂陰;木盛則土衰,甘草、白朮和中而補土;柴胡升陽散熱,合芍藥以平肝,而使木得條達;茯苓清熱利濕,助甘、術以益土,而令心氣安寧;生薑暖胃祛痰,調中解鬱;薄荷搜肝瀉肺,理血消風,疏逆和中,諸症自已,所以有逍遙之名。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飲用,飯後服用。汪訒庵認為,肝虛則血病,當歸、芍藥滋養血液,收斂陰氣;木氣旺盛則土氣衰弱,甘草、白朮調和脾胃,補益脾土;柴胡升發陽氣散寒,配合芍藥平肝,使肝氣通暢;茯苓清熱利濕,輔助甘草、白朮益脾土,使心氣安定;生薑溫暖脾胃,祛除痰濕,調和脾胃,解鬱消悶;薄荷疏肝理肺,行血消風,疏通經絡,調和脾胃,諸症自然痊癒,因此得名「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