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三 (1)

1. 治案

錢漸川幼攻文勤苦,久之抱郁成疾,上焦苦咽閉,中焦苦膈噎,下焦苦遺濁,極而嘔血幾殆,醫罔效。顧愛杏分治之,上焦用藥,清火解毒,食飽服;中焦用藥,開鬱除煩,食後服;下焦用藥,升降水火,空心服。品不過三四,劑不過五六,病若失。

吳茭山治一女子,瘦弱性急,因思過度,耗傷心血,遂得失志癲疾,或笑或哭,或裸體而走,或閉戶而多言。父母憂疑,諸療罔效。吳認其脈浮而澀,思慮過傷,神不守也。用河車二具,漂洗如法,煮爛,如豬肚切片,任意啖之,二次即愈。後服定志丸一料,日煎補心湯一服,調理一月。日後乃畢婚,次年生一子,身肥壯。

—女許嫁後,夫經商二年不歸,因不食,困臥如癡,無他病,多向里床坐。朱診其肝脈弦,出寸口,曰:此思想氣結也,藥難獨治,得喜可解,不然則傷脾。脾主思,過思則脾氣結而不食。怒屬肝木,木能剋土,怒則氣升發而衝開脾氣矣。今激之大怒,而哭至三時許,令解慰之,與藥一服,即索粥食矣。

朱曰:思氣雖解,必得喜則庶不再結,乃詐以夫有書,且夕且歸,後三月夫果歸而愈

白話文:

[治療案例]

錢漸川從小努力讀書,長時間的勞心導致身體積鬱成疾。他的上焦出現了咽喉堵塞的症狀,中焦感到胸膈悶痛,下焦則有排泄混濁的問題,病情嚴重時甚至嘔血,生命垂危,看過的醫生都未能有效治療。顧愛杏針對他的不同部位採取分段治療,上焦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在飯後服用;中焦使用開鬱除煩的藥物,在飯後服用;下焦使用調節水火平衡的藥物,在空腹時服用。使用的藥材種類不多,僅三四種,治療劑量也不大,僅需五六劑,病情就明顯好轉。

吳茭山治療一名瘦弱且性情急躁的女子,因為過度思考,耗損了心血,導致她患上了精神錯亂的疾病,時而笑,時而哭,時而赤身裸體奔跑,時而關門自語。她的父母非常擔心,各種治療都沒有成效。吳醫生發現她的脈象浮澀,是因為過度思考,精神無法安穩。於是,他使用兩份河車(胎盤),按照正確的方法清洗乾淨,煮熟後切成豬肚大小的片狀,讓她隨意食用,吃了兩次後病情就有改善。之後,她還服用了定志丸和每日一劑的補心湯,經過一個月的調理,後來順利完婚,第二年還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兒子,身材也變得豐滿壯實。

一名女子在訂婚後,未婚夫外出經商兩年未歸,她因此茶飯不思,整日躺在牀上,神情恍惚,除了思念未婚夫外並無其他疾病,常常面向著牀裡坐著。朱醫生診斷她肝脈弦,超出寸口,認為這是因為思慮過度導致氣結,單靠藥物難以根治,唯有得到喜悅才能解開心結,否則會傷害脾臟。脾臟主管思考,過度思考會使脾氣鬱結,進而影響食慾。怒氣屬於肝木,木能剋制土,當怒氣上升時,可以沖開鬱結的脾氣。於是,朱醫生故意激怒她,使她哭泣了幾個小時,再進行安撫,並給她服用一劑藥,她很快就有了胃口,開始索要粥來吃。

朱醫生說,雖然思慮的氣結已經得到緩解,但如果不能持續保持愉悅的心情,氣結很可能再次形成。因此,他謊稱女子的未婚夫寄來了信件,並且當晚就會回家,三個月後,她的未婚夫果然返回,女子的病情也完全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