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59)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三 (59)

1. 治案

東垣治鄭仲本年二十三歲,因心痛誤服丹、附等藥,得上氣病,膈、兩脅迫脹觸不快,便時咳嗽咯出血,病形漸瘦,大便燥難,脈弦數,夜略熱,食減。因與燈籠草和節麻黃細末,以白朮、桔梗、木通、甘草湯調下,十餘服病減半。又與通聖散去石膏為丸,以桃仁湯下之。

吳球治一人,少年時患虛損,素好服補劑,一日事不遂意,頭目眩暈,精神短少。諸醫調治,遂以前症告之,謂常服人參養榮、補中益氣等湯,每帖用人參三五錢,其效甚速,若少可服之茶湯耳。醫者不察,遂用前方,人參、熟地弗效,都以為年高氣血兩虛,當合固本丸,與湯丸並進,可以速效。服之數劑,反加氣急。

吳診其脈大力薄,問有病情,因得之曰:先生休歸意切,當道欲留,豈無抑鬱而致者乎?況公有年,氣之所郁,醫者不審,同病異名,同脈異經之說,概行補藥,所以病日加也。病者嘆曰:斯言深中余病,遂用四七湯數服稍寬,氣血和平,浹旬而愈。

白話文:

[治療案例]

東垣治療一位名叫鄭仲的病人,他年僅二十三歲,因為心痛誤服了丹砂和附子等藥物,結果得了上氣病。他的胸膈和兩側脅骨之間感到脹痛不舒服,排便時還會咳嗽,甚至咯出鮮血,身體逐漸消瘦,大便乾硬且排便困難,脈象顯示弦數,夜晚稍微發熱,食慾也減退。因此,東垣讓他服用燈籠草和節麻黃的細末,用白朮、桔梗、木通、甘草煎成的湯調服,吃了十多服後,病情減輕了一半。接著,他又改用通聖散去掉了石膏,製成藥丸,再用桃仁湯送服。

吳球治療一個人,這人在年輕時就患有虛損的毛病,一直偏好服用補藥。有一天,他因事情不如意,開始感到頭暈眼花,精神不濟。眾多醫生前來調理,他告訴他們,自己經常服用人參養榮、補中益氣等湯藥,每一帖通常會加入三到五錢的人參,效果非常迅速,就像是喝杯茶一樣簡單。然而,醫生們沒有仔細判斷,繼續開出同樣的處方,即使使用了人參和熟地,卻未見成效。大家都認為是因為年紀大,氣血雙虛,應該服用固本丸,同時進行湯藥和丸藥的治療,才能快速見效。但是,服用了幾劑後,反而病情加重,呼吸更加困難。

吳球診斷發現,他的脈象雖強但力道薄弱,進一步詢問病情,才得知原因。他對病人說:「先生您歸鄉的心情迫切,途中想停留卻無法,這是否讓您感到抑鬱,進而導致了病情呢?況且,您的年紀已大,氣血鬱結,醫生沒有仔細判斷,將不同的病症歸為同一類,脈象不同卻按照相同的經絡處理,一味地補藥,所以病情日益加重。」病人聽後感歎:「這些話深深點中了我的病根。」於是,他開始服用四七湯,吃了幾服後,病情有所緩解,氣血恢復平和,不到十天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