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十九 (2)

1. 病後變虛損

凡大病之後,或傷寒時疫,或瘧痢癰疽,並婦人產後,多有變虛損之症者,細究其因有三:蓋病後氣血俱虛,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調理失宜,真元未復,漸成虛損者,此乃病久必虛,虛久乃損也;又有病氣血俱虛,不慎房勞,榮衛空疏,腠理不密,外邪乘之,漸變虛損者,此乃邪之所入,其氣必虛,虛中夾邪之症也;又有病後氣血俱虛,湯藥妄投,前入之邪,未經祛盡,後入之邪,又夾雜不清,以致真元耗散,肌肉焦枯,而成虛勞之症者,此餘邪未清,纏綿不已之故也。三者皆因病後而成,不可不慎。

白話文:

在經歷了重大疾病後,無論是像傷寒、時疫這樣的傳染病,或是瘧疾、痢疾、癰疽等病症,甚至婦女在生產後,常常會出現體質轉為虛弱的現象。深入探討其原因,大致可歸納為三類:

首先,生病後身體的氣血都處於虛弱狀態,如果飲食沒有節制,生活作息不正常,調養身體的方式不當,導致身體的真正能量未能恢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虛弱的狀況。這就是所謂的疾病長久必定虛弱,虛弱太久就會損耗。

其次,生病後氣血兩虛的情況下,若不節制性行為,身體的防禦機能會變得脆弱,皮膚毛孔失去保護,外來的邪氣便容易侵入,逐漸形成虛弱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邪氣之所以能侵入,是因為身體的正氣已經虛弱,這種虛弱中夾雜邪氣的病症。

最後,生病後氣血兩虛,若隨意使用藥物,原先的邪氣尚未完全清除,新的邪氣又混雜不清,導致身體的真正能量被消耗殆盡,肌肉枯槁,最終形成虛弱勞損的病症。這是因為殘餘的邪氣未能清除乾淨,病情持續不斷的緣故。

以上三種情況都是在疾病後產生的,我們必須對此保持警惕,謹慎處理。

2. 病後調理

凡一切病後將愈,表裡氣血耗於外,臟腑精神損於內,氣血虛弱,倦怠無力,是其常也,最宜安心靜養,調和脾胃為要。毋妄想,毋起居,慎風寒,戒惱怒,節飲食,慎房勞,是為切要。若再犯之,即成虛損,雖有良藥,亦難十全矣。勿以身命若浮蝣,如燈蛾之撲焰,自損其身哉,戒諸謹諸!

—凡大病初愈,宜適寒溫。大熱則生虛熱,心煩燥渴,大寒則風邪乘空易襲。

—凡傷寒時疫,身涼脈緩,宜進青菜湯,疏通餘邪。如覺腹中寬爽,再進陳倉米清飲,以開胃中谷氣;一二日許進糜粥鍾許,日三四次,或五六次為度,慎毋太過;或用陳豆豉,或清爽之物過口,或清水煮淡白鯗,醋點極妙;再漸進活鯽魚湯,調理百日,方無食復、勞復等症。

—食後復發熱,宜斷谷即愈。服調脾胃之劑,忌用驟補大熱等藥。從復醫治,能收全功。

—凡病症忌食豬油、濕面、雞、羊、膩滯、煎炒、燒煿等物。犯之復發難治。

—凡病後,切忌房勞。犯之舌出數寸,死。

—凡中風後,忌服辛散香燥等藥,及豬、羊、鵝、魚、腥、蕎麵、蛋、芋滯氣發病等物。

—凡勞嗽發熱,水腫喘急,宜淡食,忌咸物。

—凡瘧痢後,忌飽食、諸血、香甜等物,及滑利之物,梨瓜生冷,切禁勿用。

—癰疽發背,忌同傷寒。

—虛損喘嗽,骨蒸,忌用大熱溫補等藥。宜服補陰藥,養益真元,庶幾可也。

—產後切禁寒涼藥物,雖在酷暑之日,亦不宜施。世多誤用,以致傷生,特為拈出。

—痘疹後,不善調攝,多致危殆,因其忽略保護故也。

—凡大病之後,如水浸泥牆,已干之後,最怕重複衝擊,再犯之不救。(以上出《壽世青編》。)

—凡大病之後,宜慎口腹。口腹不謹,腸胃生災,最難復原,恐成弱症。

—凡大病之後,切戒豪飲。火熱上蒸,脾肺傷損,咳嗽吐痰,潮熱失血,未病之先,尚宜節飲,何況病後,不自猛省?

—凡大病之後,最戒嗔怒。氣血未平,肝火易動,忿不顧身,病為之助,最易失血,漸成不足。

—凡大病之後,宜惜精神,勿多言以耗氣,勿嬉戲以勞心,勿經營以汲汲,勿名利以關心,勿窮思以鬱郁,勿極視以傷神,勿縱欲以快樂,勿暴躁以不寧。至於親族交接,朋友應酬,真元未復,豈能周旋?一概絕謝,返觀靜養,自愛其身。不遵禁戒,虛勞易成。

—凡大病之後,最戒勞力,豈必貧人?肩挑步役,行動太早,起居用力,或御或沐,所勞甚微,為患極大,夜必發熱,精神疲敗。不知節愛,必成癆瘵。(以上五條自增。)

白話文:

[病後調理]

在經歷任何疾病康復後,身體的氣血和內臟功能會因病而受損,表現為氣血虛弱,容易感到疲憊無力,這是正常的現象。這時候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平靜,充分休息,調整好脾胃的功能。不要有過多的思慮,避免過度活動,要注意防寒保暖,控制情緒,避免惱怒,飲食要節制,性生活也要適度,這些都是十分關鍵的。如果再違反這些原則,身體可能就會變得虛弱,就算有再好的藥物,也難以完全康復。千萬不要輕忽自己的生命,像燈蛾撲火一樣,自損身體,請務必要謹記!

對於大病初癒的人,要適當地控制室溫,過熱會產生虛熱,使人煩躁不安,口渴;過冷則容易讓風邪趁虛而入。

對於感冒或是流行性疾病,當身體開始感覺涼意,脈搏變緩,可以喝一些蔬菜湯,幫助清除體內殘留的病毒。如果感覺腹部舒暢,可以再進食一些陳年稻米煮的清粥,來恢復胃口。一天可以吃二至三次,但不要過量。或者可以吃些清爽的食物,像是豆豉或是清水煮的白肉,加一點醋,味道極佳。再逐漸增加食物種類,比如活鯽魚湯,持續調理百日,就可以避免因飲食導致病情復發。

如果在進食後再次發熱,應該立即停止進食,只服用調理脾胃的藥物,避免使用快速補氣或是熱性的藥物,這樣才能獲得全面的康復。

在病後,應絕對禁止性生活,否則可能會導致舌頭伸出數寸,甚至死亡。

中風後,應避免服用辛辣散發香氣或是燥熱的藥物,以及豬肉、羊肉、鵝肉、魚肉、腥味的食物、蕎麥麵、雞蛋、芋頭等容易造成氣滯的食物。

對於勞累咳嗽或是發熱,水腫喘息的情況,應選擇清淡的飲食,避免食用鹽分過高的食物。

在瘧疾或是腹瀉後,應避免飽食,避免食用動物血液、香甜的食物,以及滑潤的食品,像是梨子、西瓜等生冷的食物,都應該避免食用。

對於膿包或是背部發炎的情況,應和對待感冒一樣,避免食用可能導致病情惡化的食物。

對於虛弱喘息,或是骨蒸發熱的情況,應避免使用過熱的補藥。應該服用滋補陰液的藥物,培養身體的真正元氣,這樣纔能有所改善。

產婦在產後,應避免服用寒涼的藥物,即使是在酷暑的日子,也不應服用。很多人會誤用,導致健康受損,這裡特別提醒大家。

對於水痘或是麻疹後,如果不好好調養,很容易導致病情加重,這是因為忽略了保護自己。

對於大病後,就像被水浸泡的泥牆,雖然表面已經乾了,但是內部還很脆弱,最怕再受到衝擊,如果再犯,就無法挽救。

對於大病後,應注意飲食。如果飲食不慎,會導致腸胃問題,難以恢復,可能會導致身體虛弱。

對於大病後,應避免過量飲酒。酒精會使身體過熱,損傷脾肺,導致咳嗽、吐痰、潮熱、出血等問題,即使在未生病前,也應節制飲酒,更何況是病後,更應該警醒。

對於大病後,應避免生氣。身體的氣血尚未恢復,肝火容易上昇,生氣會使病情加重,最容易導致出血,漸漸形成身體虛弱。

對於大病後,應珍惜精神,不要多說話以免消耗氣力,不要玩樂以免勞心,不要忙於工作以免急躁,不要追求名利以免影響心情,不要深思以免鬱悶,不要過度用眼以免傷神,不要放縱慾望以免快樂過度,不要暴躁以免心情不寧。對於親戚、朋友的往來,如果真氣尚未恢復,怎麼可能應付得來?應該全部拒絕,安靜地調養身體,愛護自己的身體。如果不遵守這些規則,虛弱很容易形成。

對於大病後,應避免過度勞動,這不僅僅是針對窮人。如果過早進行勞力工作,或是過度活動,即使是小的勞動也會帶來大的危害,晚上可能會發熱,精神疲憊。如果不節制,必然會導致肺結核。(以上五條為新增。)

3. 飲食宜忌

飲食者,口腹之慾,神明之累也。嘗有藥已中病,而病不應,有病已應,而又難收功,此皆飲食有相宜不相宜故也。經云:谷、菜、果、獸,為充養助益,飲食之有功於人,亦甚大矣。但得其養,飲食即可以為藥;失其養,飲食即所以為病。苟非斟酌盡善,則因病成病更多。

茲擇其飲食之與病宜忌者,概錄於後,俾病者知所選擇,不致以口腹之慾,貽身命之憂也。幸甚!

白話文:

【飲食應注意事項】

飲食,是滿足口腹之慾,卻也可能成為健康的負擔。有時,即便藥物對症下藥,病情卻未見好轉,或者病情已有改善,卻又難以完全康復,這往往都是因為飲食上有所宜忌而未遵守所致。

古籍記載,五穀、蔬菜、水果和肉類,是身體充實與滋補的來源,飲食對於人的健康功效極大。只要飲食得當,食物就能成為治病的良藥;反之,若飲食不當,食物反而可能成為致病的因素。如果不謹慎考慮、調整飲食,可能會使病情更加惡化。

以下將列出飲食與疾病之間的宜忌,供病患參考,讓大家在選擇食物時能有所依據,避免因一時的口腹之慾,而危害到自己的健康。這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以上資訊對您有所幫助!

4. 五臟病

肝病,宜食小豆、犬肉、李、韭。心病,宜食小麥、羊肉、杏、薤。脾病,宜食粳米、葵、棗。肺病,宜食黃黍米、雞肉、桃、蔥。腎病,宜食大豆、豕肉、粟、藿、胡桃。

有風病者,勿食胡桃。有暗風者,勿食櫻桃。

時行病後,勿食魚膾、蟶、鱔並鯉魚,再發必死。

傷寒、時氣病後,百日之內,忌食豬、羊肉,並腸血肥膩、魚腥、諸糟物。犯者必再發,痢疾猶甚。

下痢後,五十日內,忌炙面,及胡荽、蒜、韭、薤、生蝦、蟹等物,多致內傷,後發難治。

瘧疾,勿食羊肉,恐發熱致重。愈後勿食諸魚,恐復發。

眼疾,忌胡椒、蒜、犬肉,禁冷水、冷物。不遵禁忌,必害不已。

齒病,勿食棗並糖。

心痛及心恙,忌食獐。

腳氣,忌甜瓜、瓠子、鯽魚,食之永不愈。

黃疸,忌濕面、魚、鵝、羊、胡椒、韭、蒜、炙煿、糟醋,犯之不愈。

咯血吐血,忌炙面、蒜、燒酒、煎煿醃糟、海味、硬冷難化之物。

痼疾,忌王瓜,麵筋,驢、馬、麂、雉肉,犯者必發。

癰癤,忌雞、姜。

癩風,忌鯉魚,犯之不愈。

瘦弱人,勿食生棗。

病新瘥,忌薄菏。誤食虛汗不止。

傷寒汗後,不可飲酒,恐復引邪入經絡。

凡久病,勿食杏、李,加重不愈。

胎前,忌食蟹、兔肉。

產後,忌食一切生冷、肥濃、滯硬難化之物。惟藕不忌,以其能破血也。

白話文:

[五臟疾病飲食調理]

患有肝臟疾病的患者,適合食用小紅豆、狗肉、李子和韭菜。

心臟疾病患者,適合食用小麥、羊肉、杏子和藠頭。

脾胃疾病患者,適合食用粳米、葵菜和棗子。

肺部疾病患者,適合食用黃小米、雞肉、桃子和蔥。

腎臟疾病患者,適合食用黑豆、豬肉、小米、豆莢和核桃。

風濕病患者,避免食用核桃。

患有神經衰弱的患者,避免食用櫻桃。

流行性疾病康復後,避免食用魚生、蟬、泥鰍和鯉魚,否則可能再度發作且有生命危險。

感冒、流行性感冒康復後一百天內,避免食用豬肉、羊肉以及腸、血、肥肉、魚類、醃製品。若違反,必定再次發病,尤其對腹瀉病情更為嚴重。

腹瀉康復後五十天內,避免食用烤麪食、香菜、大蒜、韭菜、藠頭、生蝦、螃蟹等,這些食物容易導致內傷,若再度發病將難以治療。

瘧疾患者,避免食用羊肉,以免引起發燒加劇病情。康復後避免食用各種魚類,以免病情再度發作。

眼睛疾病患者,避免食用胡椒、大蒜、狗肉,禁止飲用冷水和冰冷的食物。若違反禁忌,病情將持續惡化。

牙齒疾病患者,避免食用棗子和糖。

心臟疼痛或心臟疾病患者,避免食用鹿肉。

腳氣病患者,避免食用甜瓜、瓠瓜、鯽魚,否則病情永遠不會好轉。

黃疸患者,避免食用濕麪、魚類、鵝肉、羊肉、胡椒、韭菜、大蒜、烤炸食品和醃製品,若違反將無法痊癒。

咳嗽帶血或吐血患者,避免食用烤麪食、大蒜、燒酒、煎炸醃製品、海鮮、硬冷難消化的食物。

慢性疾病患者,避免食用王瓜、麵筋、驢肉、馬肉、麂肉、野雞肉,否則病情將會再度發作。

膿包或腫瘤患者,避免食用雞肉和薑。

麻瘋病患者,避免食用鯉魚,否則病情將無法好轉。

身體瘦弱的人,避免食用生棗。

疾病剛剛康復,避免食用薄荷。若不慎食用,將會導致虛汗不止。

感冒出汗後,不可飲酒,以免再度引發病毒進入經絡。

長期患病的人,避免食用杏子和李子,否則病情將會加重且難以痊癒。

懷孕期間,避免食用螃蟹和兔肉。

產後,避免食用所有生冷、肥厚濃重、難以消化的食物。只有蓮藕例外,因為它有助於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