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十八 (4)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十八 (4)

1. 痔漏治案

—儒者膿血淋漓,口乾作渴,晡熱便血,自汗盜汗。余謂此肝腎陰虛也。不信,仍服四物、芩、連、知、柏之類,食少瀉嘔。余先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炮姜,脾胃漸醒;後用六味丸,朝夕服,兩月餘諸症悉愈。

—男子患此,服寒涼之劑,侵晨去後不實,食少體倦,口乾作渴,小腹重墜。余用補中益氣湯,而下墜頓止;用四神丸而食進,更用地黃丸而瘡尋愈。

白話文:

一位儒者患病,症状是脓血淋漓、口干舌燥、午后发热、便血、自汗盗汗。我判断这是肝肾阴虚所致。他不信,继续服用四物汤、黄芩、黄连、知母、柏树皮等药,结果食量减少、腹泻呕吐。我首先用补中益气汤加入茯苓、半夏、炮姜,他的脾胃逐渐恢复;之后用六味丸,早晚服用,两个多月后所有症状都消失了。

一位男子患有类似的病症,服用寒凉药物后,早上起床后大便不成形,食量减少、身体疲倦、口干舌燥、小腹坠胀。我用补中益气汤,下坠感立即止住;用四神丸,他的食欲改善;再用地黄丸,伤口逐渐愈合。

2. 懸癰治案

—儒者患懸癰,服坎離丸,及四物湯、黃柏、知母之類不應,脈浮洪,按之微細。余以為足三陰之虛,用托裡散及補陰八珍湯漸愈;又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調補化源,半載而痊。

白話文:

一位儒者患上了懸癰,服用坎離丸、四物湯、黃柏、知母等藥物,效果並不理想,脈象浮而洪,按壓時則微細。我認為這是足三陰虛所致,便使用托裡散和補陰八珍湯治療,漸漸痊癒。之後又用六味丸和補中益氣湯調補脾胃,半年後病症徹底痊癒。

3. 流注治案

—男子肩胛患流注,微腫,形勞氣弱。以益氣養榮湯服黑丸子;及木香、生地黃作餅,覆患處熨之,月餘膿成針之,仍服前藥而愈。

—男子臂腫,筋攣骨痛,年餘方潰,不斂,診其脈更虛。以內塞散一料,少愈;以十全大補湯,及附子餅灸之而愈。《精要》云:留積經久,極陰生陽,寒化為熱。以此潰多成瘻,宜早服內塞散排之。

白話文:

一位男子肩膀疼痛,伴隨輕微腫脹,體力虛弱。醫生給他開了益氣養榮湯和黑丸子,並用木香、生地黃製成餅敷在患處熱敷。一個多月後,膿腫形成針眼大小,繼續服用之前的藥物後痊癒。

另一位男子手臂腫脹,筋腱攣縮,骨頭疼痛,持續了一年才潰爛,且久久不愈。醫生診斷他的脈象虛弱,先用內塞散治療,稍有好轉,接著又用十全大補湯和附子餅灸治,最終痊癒。《精要》中記載,積累已久的病症,陰極生陽,寒邪化為熱邪。因此,這種潰瘍多會形成瘻管,應該及早服用內塞散排出積聚的病邪。

—男子臂患出腐骨三塊,尚不斂,發熱作渴,脈浮大而澀。乃氣血俱損,須多服生氣血之藥,庶可保全。彼惑於火尚未盡,仍用涼藥,內服外敷,幾危始求治。其形甚瘁,其脈愈虛。先以六君子湯加芎、歸,月餘飲食漸進;以八珍湯加肉桂三十餘劑,瘡色乃赤;更以十全大補湯,外以附子餅灸之,僅年而瘥。

白話文:

一位男子手臂患病,骨頭腐爛了三塊,傷口尚未癒合,還伴隨發熱口渴,脈象浮大而澀。這說明他的氣血都受損了,需要多服用補益氣血的藥物,才有可能保全性命。然而他誤以為體內火氣尚未消退,依然服用涼性的藥物,內服外敷,病情險些危及生命才來求醫。他的身體十分虛弱,脈象也更加虛弱。

醫生首先用六君子湯加入川芎、當歸,服用一個多月後,飲食逐漸恢復正常;接著用八珍湯加入肉桂,服用三十多劑後,傷口顏色才開始紅潤;之後再用十全大補湯,並在外敷附子餅灸之,經過一年才得以痊癒。

4. 諸漏例方

空青散,治狼漏。

空青,蝟腦(各二分),蝟肝(一具,軋),川芎(半分),獨活,黃芩,鱉甲,婦人蓐草,商陸,斑蝥,乾薑,地膽,當歸,茴香,礬石(各二兩),蜀椒(三十粒)

白話文:

空青散用於治療狼漏,方劑包括空青、蝟腦(各二分)、蝟肝(一具,軋)、川芎(半分)、獨活、黃芩、鱉甲、婦人蓐草、商陸、斑蝥、乾薑、地膽、當歸、茴香、礬石(各二兩)、蜀椒(三十粒)。

上十六味治,下篩,酒下方寸,日三服,十五日服之。

貍骨散,治鼠漏。

貍骨,知母,桂心,穿山甲,龜板,甘草,雄黃(各等份),乾薑

上八味治,下篩,酒飲服方寸匕,日三。仍以蜜和,內瘡中,無不瘥。先灸作瘡,後以藥敷之,已作瘡不用灸。

荏子桔梗丸,治螻蛄漏。

荏子(蘇子),龍骨(各五錢),川附(一兩),蜀椒(一百粒),桂心,桔梗,乾薑,礬石,獨活,川芎(各一分)

白話文:

十六味藥材先研磨成粉末,再用酒調和成方寸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三次,連續服用十五天。

貍骨散用於治療鼠漏。

貍骨、知母、桂心、穿山甲、龜板、甘草、雄黃(各等份)和乾薑共八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成方寸匕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三次。同時將藥粉與蜜一起調和,塗抹在患處,療效極佳。若患處未形成瘡口,可先用艾灸的方法使其形成瘡口,再塗抹藥粉;已形成瘡口則不用艾灸。

荏子桔梗丸用於治療螻蛄漏。

荏子(即蘇子)、龍骨(各五錢)、川附(一兩)、蜀椒(一百粒)、桂心、桔梗、乾薑、礬石、獨活、川芎(各一分)共十味藥材。

上十味為末,以棗二十枚合搗,醋漿和丸如大豆。溫漿下五丸,加至十丸。

雄黃黃芩散,治蠱漏,即蜂漏。

雄黃,黃芩(各一兩),蜂房(一具),茴香,吳茱萸,乾薑(各五錢),蜀椒(二百粒),鱉甲(五錢)

上八味治,下篩,敷瘡口上,日一度,十日止。

礬石防風散,治蚍蜉漏。

礬石,防風,知母,雌黃,桃白皮,地黃,獨活,青黛,斑蝥,白芷,松脂,白芍,海藻,當歸(各三分),白朮,蝟皮(各四分),蜀椒(一百粒)

白話文:

將十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二十顆棗子一起搗碎,以醋汁調和成如大豆大小的丸藥。溫熱的米湯送服五丸,逐漸增加到十丸。

雄黃黃芩散,用於治療蠱漏,也就是蜂漏。

將雄黃、黃芩各一兩,蜂房一個,茴香、吳茱萸、乾薑各五錢,蜀椒二百粒,鱉甲五錢,以上八味藥材研磨後過篩,敷在瘡口上,一天一次,連續十天。

礬石防風散,用於治療蚍蜉漏。

將礬石、防風、知母、雌黃、桃白皮、地黃、獨活、青黛、斑蝥、白芷、松脂、白芍、海藻、當歸各三分,白朮、蝟皮各四分,蜀椒一百粒,以上藥材一起研磨使用。

上十七味治,下篩,飲服一錢匕,日三。

礬石白朮散,治蠐螬漏。

礬石,白朮,空青,當歸(各二分),細辛(一兩),蝟皮,斑蝥,枸杞,地膽(各一分),干烏腦(二匕,豆許)

上十味治,下篩,以醋漿服方寸匕,日三。病在上側輪臥,在下高枕臥,使藥流下。

地膽甘草散,治浮沮漏。

地膽,雄黃,乾薑,續斷,石決明,庵䕡根,龍膽(各三分),細辛(二分),大黃(半分),甘草(一分)

白話文:

取十七味藥材,研磨成粉末,過篩,每次服用一錢匕,一天三次。

礬石、白朮散,用來治療蠐螬漏。

取礬石、白朮、空青、當歸(各二分)、細辛(一兩)、蝟皮、斑蝥、枸杞、地膽(各一分)、干烏腦(二匕,豆許)。

取以上十味藥材,研磨成粉末,過篩,用醋漿調服,每次服用方寸匕,一天三次。如果病症在身體上側,患者應側卧;如果病症在身體下側,患者應高枕卧,使藥液流向病灶。

地膽甘草散,用來治療浮沮漏。

取地膽、雄黃、乾薑、續斷、石決明、庵䕡根、龍膽(各三分)、細辛(二分)、大黃(半分)、甘草(一分)。

上十味治下篩,傅瘡口四五度。

雌黃芍藥丸,治瘰癧漏。

雌黃,白芍,茯苓,續斷,地黃,空青,礬石,乾薑,桔梗,蜀椒,恆山,虎腎,貍肉,烏腦,斑蝥,礬石(各一分),附子(一兩)

上十七味為末,蜜丸如豆大。酒服十丸,日二。

斑蝥白芷丸,治轉脈漏。

斑貓,白芷,綠青,大黃(各一分),升麻,鍾乳,甘草,防風,地膽,續斷,麝香,礬石(各□分),人參、當歸、桂心各二分,白朮、麥冬(各□兩)

白話文:

將十味藥磨成粉,塗抹在患處,重複塗抹四五次。

雌黃芍藥丸可治療瘰癧漏,由雌黃、白芍、茯苓、續斷、地黃、空青、礬石、乾薑、桔梗、蜀椒、恆山、虎腎、貍肉、烏腦、斑蝥、礬石(各一分)、附子(一兩)製成。將以上十七味藥磨成粉,用蜜做成如豆子大小的丸藥,用酒送服,每次十丸,每天服用兩次。

斑蝥白芷丸可治療轉脈漏,由斑貓、白芷、綠青、大黃(各一分)、升麻、鍾乳、甘草、防風、地膽、續斷、麝香、礬石(各□分)、人參、當歸、桂心各二分、白朮、麥冬(各□兩)製成。

上十七味為末,蜜丸如大豆。酒服十丸,日二。勿食菜,慎房室。

楊梅癰漏方,不問年深者並效。

土茯苓(五兩),金銀花,皂角刺,花椒,牛蒡子,鬱金,當歸(各五分)

黑鉛二兩熔化,入水銀五錢,乘熱擂為粉,分五份,聽臨後另入煎藥用。

上咀,分作五帖。用水二鍾,入蔥一根,煎至一鍾,去粗,再入鉛粉一分,煎至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取十七味藥物磨成粉末,調和蜂蜜做成像大豆大小的藥丸。每日兩次,每次服用十粒。請避免食用蔬菜,注意節制房事。

「楊梅癰漏方」,無論癰癰或漏症不分時間長短都能有效治療。

使用土茯苓(五兩)、金銀花、皁角刺、花椒、牛蒡子、鬱金、當歸(各五分)。

將二兩黑鉛熔化後加入五錢水銀,趁熱攪拌成粉末,分成五份,準備在臨時使用時加入煎好的藥中。

將所有藥物切碎,分成五份。每份用水二鍽,加入一根蔥,煮到剩下一半的水量,濾掉粗渣,再加入一份的黑鉛粉末,煮到剩下一半的水量,於飯前服用。

上鉛粉煎後,仍可取起,蓋楊梅癰漏,多因服輕粉積毒而成,此以水銀、花椒、黑鉛,仍收引輕粉之毒,從類而出也。

此藥每以五帖為一料。初服一帖,要取微汗。取汗法:先以金銀花一兩,(或忍冬藤葉尤妙,),防風、荊芥、花椒各五錢,煎湯二斗,於不透風處先熏後洗,自然汗出。即患二三十年者,只用此四料四汗之,無不全愈。忌牛肉、燒酒。真妙方也。世人珍秘不傳,徐春甫得之,用以治人,一一獲效,故詳載之,以濟世人也。

內消痔漏丸

白話文:

將上好的鉛粉煎煮後,仍然可以取出來,這是因為楊梅瘡和漏瘡大多是由於服用輕粉積毒而導致的。這個方子使用水銀、花椒、黑鉛,能夠引導輕粉的毒素,從身體排出。

這個藥方每次用五帖藥作為一劑。第一次服用一帖,要讓病人微微出汗。讓病人出汗的方法是:先用金銀花一兩(或者忍冬藤葉效果更佳),防風、荊芥、花椒各五錢,煎煮成兩斗湯藥,在不透風的地方先用藥湯熏蒸,再用藥湯洗浴,自然就會出汗。即使是患病二三十年的病人,只要用這四種藥材,出四次汗,沒有不能痊癒的。忌食牛肉和燒酒。這真是個妙方!世人珍藏不願傳授,徐春甫得到這個方子,用它來治療病人,個個都獲得了療效,所以詳細記載下來,用來救治世人。

[內消痔漏丸]

魚鰾(四兩),黃蠟(四兩),明礬(二兩,研末),硃砂(五錢,飛),珍珠(五錢,研末),象牙(五錢,研)

先將魚鰾煮極爛,杵如膏,入蠟化盡,離火,入礬並硃砂、牙末,和勻,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

土萆薢湯,治楊梅及瘰癧,咽喉惡瘡,癰漏潰爛,筋骨拘攣疼痛皆效。

即土茯苓二三兩,以水三鍾,煎二鍾,不拘時,徐服之。

若患之,或服攻擊之劑,致傷脾胃氣血等症,以此一味為主,外加對症之藥,無不神效。

白話文:

取四兩魚鰾煮至極爛,搗成膏狀,加入四兩黃蠟融化後,離火,加入研磨成粉的二兩明礬、五錢飛過的硃砂、五錢研磨成粉的珍珠和五錢研磨的象牙,充分混合,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酒送服。此藥方名為土萆薢湯,主治楊梅瘡、瘰癧、咽喉惡瘡、癰漏潰爛以及筋骨拘攣疼痛等症狀。用二三兩土茯苓,加三碗水煎煮成兩碗,不拘時間服用。若患者因服用其他藥物傷及脾胃氣血,可以用土茯苓為主藥,再加其他對症藥物,效果極佳。

內塞散,治陰虛陽邪湊襲,患腫或潰而不斂,或風寒襲於患處,血氣皆不能運行,久不能愈,遂成漏症。

附子(炮),肉桂(去皮),赤小豆,炙甘草,黃耆(鹽水炒),當歸(酒拌),茯苓,防風,白芷,桔梗,川芎,人參,遠志(去心),厚朴(制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或糊丸鹽湯下,或煉蜜為丸亦可。

濕痰流注,並治浮腫。

白話文:

內塞散

治病症:

本方主要治療因陰虛陽邪交感,導致患處腫脹或潰爛難以癒合,或因風寒侵襲患處,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久治不愈而形成漏症的病症。

藥物組成:

  • 附子(炮製):一兩
  • 肉桂(去皮):一兩
  • 赤小豆:一兩
  • 炙甘草:一兩
  • 黃耆(鹽水炒):一兩
  • 當歸(酒拌):一兩
  • 茯苓:一兩
  • 防風:一兩
  • 白芷:一兩
  • 桔梗:一兩
  • 川芎:一兩
  • 人參:一兩
  • 遠志(去心):一兩
  • 厚朴(制):一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用法:

  • 每服二錢,空腹溫酒送服。
  • 或製成糊丸,用鹽湯送服。
  • 或用煉蜜製成丸劑亦可。

此外,本方也可治療因濕痰流注所致的浮腫。

乳香,兒茶,當歸,甘草(各五分),瓜蔞(半個),陳黏米(一撮)

水二碗,煎至一碗;二次酒半碗,水半碗;三次酒一碗,煎半碗;四次湯碗一碗,煎半碗。少要說話,出汗為度。倘腫不消,白松香二兩,蔥半斤,搗碎,何處疼敷何處。如破頭收口,用牛牙齒,陰陽瓦炙,碾成末,吹上即愈。

澄按:以上數方,皆外科之治法,非欲成虛勞者可用之藥也。既欲成勞,豈可仍攻毒追蝕取管之法乎?故另選備用方,以便採擇。

白話文:

乳香、兒茶、當歸、甘草各五分,瓜蔞半個,陳黏米一撮,用水二碗煎至一碗;再用酒半碗,水半碗煎;接著用酒一碗煎至半碗;最後用湯碗一碗煎至半碗。服用期間要少說話,直到出汗為止。如果腫塊不消,可以用白松香二兩,蔥半斤,搗碎,敷在疼痛的地方。若頭部破裂,可以用牛牙齒,用陰陽瓦炙烤後碾成粉末,吹在傷口上即可痊癒。

以上這些藥方都是外科治療方法,不適合虛弱的人服用。如果想要強壯身體,就不能使用這些攻毒、追蝕、取管的藥方。所以另外準備了其他藥方,方便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