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十八 (3)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十八 (3)

1. 流注

流注之症,所因不一,皆因真氣不足,邪得乘之,故氣血凝聚為患也。然此症或生於四肢關節,或生於胸腹腰臀,或結塊或漫腫,或痛或不痛。急宜用蔥熨法,及益氣養營湯,固其元氣,則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潰,可全愈也。若不補氣血,及節飲食,慎起居,戒七情,而專用寒涼克伐者,俱不治。

若久而不斂瘡口,無陽者,宜豆豉餅或附子餅灸之,以祛散寒邪,接補陽氣,或外用琥珀膏貼之。

若內有膿管,或生瘀肉而不斂者,用針頭散腐之自愈,錠子尤效。

白話文:

流注這種病症,原因很多,都是因為人體真氣不足,導致邪氣乘虛而入,所以氣血才會凝聚成病。病症可能出現在四肢關節、胸腹腰臀等部位,表現為腫塊、漫腫、疼痛或不痛。

治療上,應該立即使用蔥熨法,並服用益氣養營湯,以補益元氣,這樣未形成的病症就會自行消退,已形成的病症也會自行潰破,最終痊癒。如果沒有補益氣血,並且不注意飲食、起居,還胡亂服用寒涼藥物,則無法治癒。

如果病症久治不愈,瘡口無法癒合,而且體內陽氣不足,可以使用豆豉餅或附子餅灸治,以驅散寒邪,補充陽氣,或外用琥珀膏貼敷。

如果體內有膿管,或者生出瘀肉無法癒合,可以用針頭散腐蝕,使其自行癒合,錠子效果尤其顯著。

澄按:流注變虛勞者多矣。瘡潰不斂,起管生瘀,膿水淋漓,走泄津液,消耗真元,一人之氣血能幾何,而堪此頻頻之耗散?急宜培補,否則黃河穿於蟻穴,而況於人乎?

白話文:

許多流注病會轉變成虛弱的疲勞狀態。如果傷口沒有癒合,就會產生淤血和化膿的情況,不斷地流出膿水,使身體中的津液流失,消耗掉真正的能量。一個人的血液和精華是有限的,怎麼能夠承受這種反覆的損失呢?應該要趕快進行滋養和增強的方法來治療,不然就像黃河被螞蟻洞穿透一樣,更不用說人的身體了。

2. 餘論

吳澄曰:瘡瘍變漏而成虛勞者,皆真元不足之人也。倘本體充實,元氣壯健,諸邪何由侵入?即偶有所襲,雖癰疽發背大毒,元氣足以拒之,亦易化膿成膿,長肉生肌,無大害也。惟真元不足,氣血虛餒,三陰虧損,一有所患,淹滯難痊,起管生瘀,清膿黃水,淋瀝無休,真精元氣日漸消磨,不至成虛勞不止。蓋江河日下,久漏枯髓。

瘡瘍門中,自有全書,曷能盡錄?略摘數條,以為外損者知所自云耳。故薛氏論瘡瘍等症,若腎經火氣亢盛,致陰水不能生化,而患陰虛發熱者,宜用坎離丸,取其苦寒能化水中之火,令火氣衰而水自生。若陽氣衰弱,致陰水不能生化,而患陰虛發熱者,宜用六味丸,取其酸溫能生火中之水,使陽氣旺而陰自化。況此症屬腎經精氣虧損者,十有八九;屬腎經陽氣亢盛者,十無二三。

白話文:

吳澄認為,瘡瘍潰爛導致虛勞的人,都是元氣不足的人。如果身體強健,元氣充足,外邪就難以侵入。即使偶爾受到感染,即使是毒性很強的癰疽,元氣也能抵抗,很容易化膿、長肉、癒合,沒有大礙。只有元氣不足,氣血虛弱,三陰虧損的人,一旦生病,就容易久治不愈,形成管狀膿腔,產生瘀血,排出清膿黃水,不斷流淌,真精元氣不斷消耗,最終導致虛勞。就像江河水位下降,長期漏水,最終會乾涸。

瘡瘍方面的知識很多,不可能全部列舉。我只是摘錄了一些,讓外傷患者知道一些道理。薛氏認為,瘡瘍等病症,如果腎經火氣亢盛,導致陰水無法生成,引起陰虛發熱,應該服用坎離丸,因為它的苦寒性質能化解水中的火氣,使火氣減弱,水自然生成。如果陽氣衰弱,導致陰水無法生成,引起陰虛發熱,應該服用六味丸,因為它的酸溫性質能生出火中的水,使陽氣旺盛,陰液自然生成。而且,腎經精氣虧損導致這種病症的可能性很大,而腎經陽氣亢盛導致這種病症的可能性很小。

然江南之人,患此者多屬脾經陰血虧損,元氣下陷,須用補中益氣湯,以培脾肺之氣,使陽生而陰長。若嗜欲過多,虧損真陰者,宜用六味丸,補腎經元氣,以生精血;仍用補中益氣湯,以培脾肺之生氣,而滋腎水。經云:陰虛者,脾虛也。但多誤認為腎經火症,用黃柏、知母之類,復傷脾肺,絕其化源,及致不起。

惜哉!

白話文:

然而江南地區的人,患有這種病症的,大多是因為脾經陰血虧損,元氣下陷,應該要使用補中益氣湯,來培補脾肺之氣,使陽氣生發而陰氣滋長。如果嗜欲過多,損傷真陰,就應該使用六味丸,補腎經元氣,以滋生精血;同時也需要用補中益氣湯,來培補脾肺的生氣,並滋養腎水。經書上說:陰虛就是脾虛。但很多時候會誤認為是腎經火症,而使用黃柏、知母之類的藥物,反而會傷脾肺,斷絕其化生精氣的源頭,最終導致病情無法恢復。

真是令人惋惜啊!

3. 附骨疽治案

—男子腿根近環跳穴患痛徹骨,外皮如故,脈數而帶滑,此附骨疽也,膿將成,用托裡六劑。腫起作痛,脈滑數,其膿已成,針之出碗許,更加補劑,月餘而瘳。

—男子陳姓者,年近三旬,素不節欲,忽見環跳痠痛,月餘不愈。予曰:此最可畏,恐生癰毒之患。彼不信,又謀之一庸醫,僅被其詬曰:此等胡說,真可笑也。筋骨之痛,亦常事耳,不過風熱使然,何言癰毒?遂用散風清火等劑,藥至半年後,果見微腫,復來求治。予曰:速用托裡補劑,以救根本,尚不遲也。

彼又不信,而謀之瘍醫,曰:豈有腫瘍未潰,而遽可溫補耶?復用清火清毒之劑,及其大潰,危而再延余視,則脈症俱敗,方信余言,而痛悔前失,已無及矣。

白話文:

  • 有一名男性,靠近臀部的環跳穴處感到疼痛到骨髓,但外表皮膚看起來並無異狀,脈搏數且帶有滑感,這是一種稱為附骨疽的情況,膿液即將形成,應使用託裡六劑進行治療。

  • 另一名姓陳的男性,年齡約三十歲,平時性生活過於頻繁,突然感到環跳部位痠痛,一個多月仍無改善。我告訴他,這是十分危險的情況,恐怕會導致癰毒的發生。但他不信,尋求了一位庸醫診治,只被批評這是無稽之談,只是筋骨疼痛,通常是由風熱引起的,何況是癰毒呢?於是該庸醫開了散風清火等藥物,幾個月後,陳先生出現輕微腫脹,再次尋求治療。我告訴他,應該立即使用託裡補劑,以拯救根本,還不算太晚。

  • 陳先生仍不信任,尋求了一位專門處理腫瘤的醫生,認為腫脹尚未潰破,就立刻使用溫補藥物是錯誤的。他又使用了清火清毒的藥物,等到腫脹嚴重,危及生命,再請我診視,此時脈象和症狀都已經敗壞,他終於相信我的話,追悔莫及,但已無濟於事。

4. 鶴膝風治案

張上舍患鶴膝風症,伏枕半載,流膿三月。彼云:初服大防風湯去附子,將潰服十宣散,今用十全大補湯而去肉桂,俱不應。視其脈症甚弱,余以十全大補湯,每貼加熟附子一錢,服三十餘劑少愈;乃去附子五分,又服三十餘劑將愈;卻全去附子,更三十餘劑而痊。

白話文:

張上舍患有鶴膝風,臥床不起已有半年,流膿已經三個月。他說:一開始服用大防風湯,去除附子,將要潰爛時服用十宣散,現在服用十全大補湯,去除肉桂,都無效。觀察他的脈症十分虛弱,我便用十全大補湯,每帖加入熟附子一錢,服用了三十多劑後略有好轉;於是去除附子五分,又服用了三十多劑,將要痊癒;最後完全去除附子,又服用了三十多劑後便痊癒了。

5. 多骨疽治案

—男子自十四歲閃足腫痛,服流氣飲,外敷寒涼腐潰而至十六,瘡口開張,足背漫腫黯,骨黑露出,形體消瘦,盜汗不止,發熱口渴,天真已喪。用十全大補湯、六味地黃丸,各五十餘劑,元氣漸復,患處漸赤,脫落骨一塊,又各五十餘劑服愈。

白話文:

這個男子從十四歲開始就患有腳部腫痛,服用了「流氣飲」來治療,並外敷寒涼藥物,但病情仍然惡化,到了十六歲時,瘡口已經張開,足背腫脹發黑,骨頭裸露在外,身體消瘦,盜汗不止,發熱口渴,生命垂危。後來使用「十全大補湯」和「六味地黃丸」,各服用五十多劑之後,元氣逐漸恢復,患處也慢慢轉紅,脫落了一塊骨頭,又繼續服用五十多劑,最終痊癒。

6. 廣瘡治案

—男子患楊梅瘡,後兩腿一臂各潰二寸許,一穴膿水淋漓,少食無睡,久而不愈。以八珍湯加茯神、棗仁炒服。每日以蒜搗爛,塗患處,灸良久,隨貼膏藥。數日少可,卻用豆豉餅灸之,更服十全大補湯而愈。

陳螢窗患黴漏,用爐甘石煅(以黃連水淬七日),、水銀各三錢,大風子油三錢,(肉須用六錢),,蓖麻子油二錢,肉三錢,二物各研如泥,用白桕油四兩,入銅鍋熬化,先入爐甘石、水銀,煎數沸;再大風、蓖麻,煎數沸,以真韶粉六錢收之,油紙攤貼患處。先以蔥、椒水洗淨,貼藥再不可洗,任其臭穢,三日一換,以好為度。

白話文:

一位男子患了梅毒,雙腿和一條手臂各潰爛了兩寸左右,一個潰瘍不斷流出膿水,他食慾不振、睡眠不好,久治不愈。醫生給他開了八珍湯,加入茯苓和棗仁,炒後服用。每天用大蒜搗爛塗在患處,灸烤很久,再貼上膏藥。過了幾天,症狀略有好轉,就用豆豉餅灸烤,並服用十全大補湯,最終痊癒。

陳螢窗患了黴菌感染,醫生用爐甘石(用黃連水淬火七天)、水銀各三錢,大風子油三錢,蓖麻子油二錢,肉三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泥狀,加入白桕油四兩,在銅鍋中熬化。先放入爐甘石和水銀煎煮幾沸,再放入大風子油和蓖麻子油煎煮幾沸,最後加入真韶粉六錢收尾。用油紙攤開貼在患處。先用蔥、椒水清洗患處,貼上藥後就不再清洗,任其臭穢,三天換一次,直到病情好轉為止。

江會川云:家僮患楊梅瘡,結毒屢年,塊腫遍體,得方土煮酒藥服之愈。當歸、牛膝各一錢,杜仲、川芎各二錢,真桑寄生、地蕨、金銀花各一兩,土茯苓四兩,取頭生酒十五斤,入藥懸胎煮三炷香,置泥上,三日後任服。

白話文:

江會川說:家中僕人患了楊梅瘡,毒素積聚多年,全身長滿腫塊,服用了一種土製酒藥後痊癒。藥方如下:當歸、牛膝各一錢,杜仲、川芎各二錢,真桑寄生、地蕨、金銀花各一兩,土茯苓四兩。取頭生酒十五斤,加入藥材,用布包好懸在鍋中煮三炷香時間,放置在泥土上,三天後即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