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1. 下集卷之十八
2. 諸漏
3. 總論
吳澄曰:人身之氣血,循環不息,內外相通。有內之症,而或及乎外者;有外之症,而連及乎內者,總以氣血之強弱為虛實也。嘗見瘡瘍門中,不顧根本,而以追蝕攻毒為事,以致潰膿不止,日久成漏,變為虛勞者有之。夫勞損,內症也;瘡瘍,外症也,日久成瘻,是外之症而連及乎內矣。
經曰:陷脈為瘻,留連肉腠是也。夫毒氣流注經絡,或誤為刀針所傷,艾火所灸,故陷脈而氣血漏泄,或生於頸項四肢,及腰背胸脅之處。其本體實而素強,為外因所得者,治之易愈。若本體素弱,精血不足之人,纏綿日久,淹滯歲月,膿水無休,最為可慮。蓋榮衛循環,周流無間,脈有所陷不行,必侵入內,極至骨髓,滲泄人之精血,走漏人之真氣,雖曰外疾,其實癆瘵之候也。
白話文:
吳澄說:人體內的氣血,是循環不斷且內外相連的。有時候,身體內部的問題會影響到外部;同樣地,外部的病狀也可能牽連到內部,這些情況總歸來說,是由於氣血的強弱決定著虛實。
我曾經見過在治療瘡瘍時,不考慮整體情況,只是一味地用藥物去腐生肌和排毒,結果導致膿瘡一直無法癒合,久而久之形成瘻管,轉變為虛勞的病症。虛勞是屬於內在的疾病;瘡瘍則是外在的病徵,然而,如果長時間未癒,就會形成瘻管,這就是外在的病症影響到了內在的情況。
根據醫書記載:脈絡受阻就形成了瘻管,這是毒素在經絡中流動,或是被刀針誤傷,或因艾灸造成傷害,使得脈絡受阻,氣血外洩,可能在頸項、四肢、腰背、胸脅等部位出現。如果病人的身體本來就健壯,是因為外在因素導致的,那麼治療起來較容易康復。但如果病人的身體本來就虛弱,精血不足,那麼病情纏綿日久,拖延數年,膿水不斷,這是最令人擔憂的。
因為氣血在人體內循環流動,沒有停歇,一旦脈絡受阻,不能正常運行,必然會侵入身體內部,甚至到達骨髓,滲透消耗人體的精血,流失人體的真氣,雖然表現為外在的疾病,但實際上已經有類似癆病的症狀了。
4. 九漏
—曰狼漏。始發於頸,腫,無頭有根,起於缺盆之上,延連耳根腫大。此得之憂患,氣上不得下,其根在肝。(一作肺。),空青主之,商陸為之佐。
二曰鼠漏。始發於頸,無頭尾,如鼷鼠,使人寒熱脫肉。此得之食,有鼠毒不去,其根在胃。貍骨主之,知母為之佐。
三曰螻蛄漏。始發於頸項,狀如腫。此得之食瓜果,實毒不去,其根在大腸。荏子主之,桔梗為之佐。
四曰蠱漏,始發於頸,瘰癧三四處俱相連,已潰,此得之飲流水中,有風毒不去,其根在脾。雄黃主之,黃芩為之佐。又名蜂漏。
五曰蚍蜉漏。始發於頸,初得如傷寒。此得之食中有蚍蜉毒下去,其根在腎。礬石主之,防風為之使。
六曰蠐螬漏。始發於項下,無頭尾,如棗核塊,累累生皮中,使人寒熱心滿。此得之因喜怒哭泣,其根在心。礬石主之,白朮為之佐。
七曰浮沮漏。始發於頸,如兩指,使人寒熱欲臥。此得之因思慮憂愁,其根在膽。地膽主之,甘草為之佐。
八曰瘰癧漏。始發頸,有根,初痛苦,令人寒熱。此得之因新沐濕結,發汗流於頸所致,其根在腎。雌黃主之,芍藥為之佐。
九曰轉脈漏。始發於頸,濯濯脈轉,若驚惕,身振寒熱。此得之因驚臥失枕,其根在小腸。(一作心。),斑蝥主之,白芷為之佐。
論曰:夫九漏之為病者,寒熱瘰癧在於頸腋者,何氣使生?此皆鼠瘻寒熱之毒氣也,堤留於脈而不去者也。鼠瘻之本,根皆在臟,其末上出於頸腋之下。其浮於脈中,而未著於肌膚,而外為膿血者易去。去之奈何?曰:請從其末,引其本,可使衰去,而絕其寒熱,審按其道以予之,徐往來以去之。其小如麥者,一刺知,三刺已。
決其死生奈何?曰:及其目,視其中有赤脈從上下貫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赤脈不下貫瞳子,可治也。
白話文:
[九漏]
一、稱爲狼漏。起初在頸部出現腫塊,無頭但有根部,位置在缺盆上方,蔓延至耳根形成腫大。這種病源自憂慮,導致氣往上行無法下行,其根源在於肝臟(一說肺)。治療上,主要使用空青,商陸作爲輔助。
二、稱作鼠漏。起初在頸部出現,無頭尾,形狀類似鼷鼠,使患者感到冷熱交替並逐漸消瘦。這種病來源於食物中帶有鼠類毒素,未能排除體外,其根源在於胃部。治療上,主要使用狸骨,知母作爲輔助。
三、稱作螻蛄漏。起初在頸項出現,形狀如同腫塊。這種病來源於食用瓜果時,體內毒素未能排除,其根源在於大腸。治療上,主要使用荏子,桔梗作爲輔助。
四、稱爲蠱漏,起初在頸部出現,數個腫塊相連,已經潰爛。這種病來源於飲用流動水源,體內風毒未能排除,其根源在於脾臟。治療上,主要使用雄黃,黃芩作爲輔助。也稱作蜂漏。
五、稱作蚍蜉漏。起初在頸部出現,初期症狀類似傷寒。這種病來源於食物中帶有蚍蜉毒素,未能排除體外,其根源在於腎臟。治療上,主要使用礬石,防風作爲輔助。
六、稱作蠐螬漏。起初在頸項下方出現,無頭尾,形狀像棗核,連續在皮膚下生長,使人感到冷熱交替和心悸。這種病來源於情緒波動,其根源在於心臟。治療上,主要使用礬石,白朮作爲輔助。
七、稱作浮沮漏。起初在頸部出現,大小如同兩個手指,使人感到冷熱交替,想躺臥。這種病來源於思考憂愁,其根源在於膽囊。治療上,主要使用地膽,甘草作爲輔助。
八、稱作瘰癧漏。起初在頸部出現,有根部,最初會感到疼痛,使人感到冷熱交替。這種病來源於洗頭後溼發未乾,汗水流入頸部所致,其根源在於腎臟。治療上,主要使用雌黃,芍藥作爲輔助。
九、稱作轉脈漏。起初在頸部出現,脈絡明顯轉動,伴有驚恐感,身體顫抖冷熱交替。這種病來源於睡覺時突然受驚或枕頭掉落,其根源在於小腸(一說心臟)。治療上,主要使用斑蝥,白芷作爲輔助。
討論部分:這九種漏症,都是表現爲頸部和腋下寒熱交替和腫塊的症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這些病症都源自於鼠瘻寒熱的毒素,滯留在血脈中不散。鼠瘻的根源都在內臟,其末端向上延伸到頸部和腋下。如果毒素只停留在血脈中,尚未深入肌膚,且外部已經化膿出血,則比較容易治癒。如何治療呢?首先從病症的末端入手,引導其根本,可以使其衰弱並斷絕寒熱症狀,仔細按照治療途徑進行,慢慢去除病症。如果腫塊大小如麥粒,第一次針刺就見效,三次針刺就能治癒。
如何判斷生死呢?觀察眼睛,如果發現有紅色的血管從上至下貫穿瞳孔,看到一條血管,一年內死亡;看到一條半血管,一年半內死亡;看到兩條血管,兩年內死亡;看到兩條半血管,兩年半內死亡;看到三條血管,三年內死亡。如果沒有紅色血管貫穿瞳孔,則病情還有可能治癒。
5. 附骨疽漏變成虛損
有因勞傷筋骨,而殘損其脈者;有恃酒力入房,而困鑠其陰者;有憂思鬱怒,而留結其氣者;有風邪寒濕,而腠滯其經者。凡人於環跳穴處,無故痠痛,久而不愈者,便恐附骨生疽,速當因症調治,不可遲也。蓋其初起,不過少陽經一點逆滯,遏而不散,則以漸而壅,壅則腫,腫則潰,至其延漫,則三陰三陽,無不連及,而全腿俱潰。然此症無非元氣大虧,不能運行,故致留滯而不散,而後至決裂,誠危症也。
若潰後脈和,雖見困弱之甚,只以大補氣血為主,皆可保全。若潰後脈反洪芤,而煩躁不寧,發熱口渴,則必不可治。
薛氏云:大抵此症,雖腫有淺深,感有輕重,其所受皆因真氣虛弱,邪氣得以深襲。若真氣壯實,邪氣焉能為患也?故附骨疽及鶴膝風症,惟腎虛者多患之。前人用附子以溫補腎氣,而又能行藥勢散寒邪也。
澄按:凡病皆以真氣為主。素稟強壯,身體健旺,偶有所感,元氣足以勝邪,自無容身之地,無論內外各症,藥易奏效,治易收功也。惟腎虛之人,真氣不足,每遇一症纏綿,藥難奏功,日久月深,膿水清稀,而內則咳嗽吐痰,潮熱,食少泄瀉,終歸虛勞之癥結局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附骨疽漏」這種疾病轉變為虛損的過程。原因有四種:一是過度勞累導致筋骨受損,影響脈絡;二是過度依賴酒精助興進行性行為,結果耗盡了體內的陰氣;三是長期憂慮、鬱悶或憤怒,導致氣結在體內;四是風邪寒濕入侵,導致經絡受阻。如果人的臀部環跳穴位置莫名出現痠痛,且久久未能痊癒,可能就是附骨疽的徵兆,應立即對症下藥,不要拖延。
起初,這只是少陽經絡的一點逆滯,未能及時消散,逐漸積聚形成腫脹,然後潰爛。一旦蔓延開來,全身的經絡都可能受到影響,整個腿部都會潰爛。此病症之所以產生,都是因為元氣大量虧損,無法正常運行,導致血液淤滯不散,最後爆發,實屬危急病情。
若潰爛後脈象平和,即使身體極度疲弱,只要以補充氣血為主要治療方向,都有機會康復。但若潰爛後脈象反而變得浮大無根,並且伴有煩躁不安、發熱口渴等症狀,那基本無法救治。
薛氏指出,這種病症,雖然腫脹程度和感染程度各有不同,但根本原因都是由於正氣虛弱,使得邪氣得以深入侵害。若正氣強盛,邪氣又如何能造成危害呢?因此,附骨疽以及鶴膝風等症,多發生在腎虛的人身上。前人使用附子溫補腎氣,同時也能幫助藥物效力散去寒邪。
總結來說,任何疾病的根本都在於正氣。如果天生體質強壯,身體健康,偶爾染上疾病,體內的元氣足夠抵抗邪氣,自然不會有大問題,無論是內科還是外科疾病,藥物容易見效,治療也容易成功。然而對於腎虛的人,正氣不足,每次生病都會糾纏很久,藥物難以見效,時間一長,膿水變得清稀,接著會出現咳嗽、吐痰、潮熱、食慾減退、腹瀉等症狀,最終發展成為虛勞症。
6. 鶴膝風變漏
鶴膝風,乃調攝失宜,虧損足三陰經,風邪乘虛而入,以致肌肉日瘦,內熱減食,膝大腿細,經久不消,則極陰生陽,潰而出水,或為漏證。宜服內塞散,及附子餅灸之。或脈大,或發渴者,俱不治,以其真氣虛而邪氣實也。
白話文:
鶴膝風這種病,主要是因為生活作息和飲食調理不當,導致下肢的肝、脾、腎三條陰性經絡受到損傷。此時,風濕邪氣就會趁虛而入,進而使肌肉逐漸消瘦,出現體內火熱、食慾下降的情況,膝蓋和大腿也會變得纖細,而且這種情況長時間不會好轉。
如果病情進一步惡化,身體極度陰虛會轉化為陽亢,造成關節處潰爛並滲出液體,甚至形成漏管。這時,應服用「內塞散」藥物,並使用附子餅進行灸療。
然而,如果患者脈搏過大,或是出現口渴等症狀,這表示體內正氣虛弱,邪氣卻十分旺盛,這類情況的治療效果往往不佳,甚至無法根治。
7. 多骨疽
多骨疽者,由瘡瘍久潰,氣血不能營於患處,邪氣陷襲,久則爛筋腐骨而脫出,屬足三陰經虧損之症也。用補中益氣湯,以固根本。若陰火發熱者,佐以六味,壯水之主,以鎮陽光。陽氣虛寒者,佐以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外以附子餅、蔥熨法,祛散寒邪,補接陽氣,則骨自脫,瘡自斂也。
若腎氣虧損,其骨漸腫,荏苒歲月,潰而出骨,亦用前法。若投以克伐之劑,復傷真氣,鮮有不誤者矣。
白話文:
【多骨疽】
多骨疽這種病症,通常是因為瘡口長時間潰爛,導致身體的氣血無法正常運行到患部,邪氣趁機侵入,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筋骨腐爛並從體內脫出,這屬於足三陰經的氣血虧損病狀。治療上,應使用補中益氣湯來鞏固身體的基本元氣。若是出現因陰火旺盛導致的發燒症狀,可以輔助使用六味地黃丸,以滋養身體的水分,抑制過旺的陽氣。如果是陽氣虛弱且寒冷的情況,則應輔助使用八味丸,以增強體內的火氣,抵消過盛的陰氣。在外部治療上,可採用附子餅和蔥熨法,驅散體內的寒邪,補充陽氣,這樣一來,骨頭自然會脫落,瘡口也會逐漸癒合。
如果腎氣不足,骨頭會逐漸腫脹,病情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最終瘡口會潰破,骨頭從體內排出,這種情況也適用上述的療法。但若在此時使用了過度劇烈的藥物,反而會傷害到體內的正氣,這樣的錯誤治療方式很少不會產生副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