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十七 (2)

1. 腹生水蛭羸瘦如瘵

寧國衛承務者,惟一子,忽得疾,羸瘦如瘵,醫以為瘵疾,治療無益。劉大用問其因故,曰:嘗以六月飲娼家,醉臥桌上,醒渴飲之,自是疾作。劉密喜,遣僕掘田間淤泥,以水灌取清汁兩碗,置几上,令隨意飲。衛子素厭穢,若不以為嫌,一飲而盡,俄腸間覺轉攪痛癢,久之始定。

續投以丸藥百粒,隨即洞下水蛭約六十餘條,便覺襟抱豁然。劉曰:此水蛭盆中所集,誤吞之也。蛭入人腹,常藉膏血滋養,蓄育種類,每黏貼五臟,牢不可脫,然久去汙渠思其所嗜,非以物致之不能盡也。然尫羸別以補藥調理乃痊。

2. 飲蛇交水

陳齋郎,湖州吉安人,因步春渴,掬澗水兩勺飲之,數日覺心腹微痛,日久痛甚,藥罔效。醫診之云:心脾受毒,令心脈損甚。齋郎曰:去年春間,渴飲澗水得此。醫云:齋郎飲卻蛇交水,蛇在澗邊,遺下不淨在澗水內。蛇已成形,在齋郎腹中,齧其心而痛也。遂以水調雄黃服,果下赤蛇數條能走矣。

3. 腹生蝦蟆

汾州王氏,得病右脅有聲如蝦蟆,常欲手按之,不則有聲聲相接,群醫莫能辨。聞留陽山人趙巒善診,趙曰:此因驚氣入於臟腑,不治而成疾,故常作聲。王氏曰:因邊水行次,有大蝦蟆躍高數尺,驀作一聲,忽驚叫,便覺右脅牽痛,自後作聲,尚似蝦蟆也,久未瘥。巒乃診王氏脈,有關伏結,積病也。故正作積治,用六神丹,泄下青涎蝦蟆衣之類遂瘥。

4. 蛟龍病

昔有患者,飲食如故,發則如癲,面色青黃,小腹脹滿,狀如孕娠。醫診其脈與症皆異,而難明主療。忽有一山叟曰:聞開皇六年,灞橋有患此病,蓋因三月八日水邊食芹菜得之。有識者曰:此蛟龍病。遂以寒食餳,每劑五臺,服之數劑,吐出一物,形雖小而狀似蚊龍,且有兩頭,獲愈。

5. 附:骨鯁類虛損

張擴,歙具人,治當塗郭詳正子,患咳嗽,眾醫不效,肌肉消瘦,皆以為瘵。擴曰:不足憂。就坐飲以藥,忽大吐,使視涎沫中,得魚骨宿痰包裹,遂愈。

6. 好飲油

—人飲油五升方快意,此乃發入胃,裹血化為蟲也。用雄黃五錢,水調服。

7. 應聲蟲

—人腹中有物,作聲隨人言語,名應聲蟲。服雷丸而愈。

8. 頭面發光

—人頭面發熱,有光色,他人手近如火炙。用蒜汁五錢,酒調下,吐出一物如蛇,遂安。

9. 吞水蛭

—人夜醉,誤吞水蛭,腹痛黃瘦,不進飲食。用小死魚三四個,豬脂煎熔攪勻,入巴豆十粒,研爛,和田中干泥,丸如綠豆大,以田中冷水吞下一丸,泄下為度。

10. 蟲咬心

—婦六十餘歲,得飢疾,每作時如蟲咬,得食方解,如是三四年來。夏熱納涼,有一貓甚愛,適貓繞叫,取鹿脯自嚼啖貓,至於再嚼,覺一物上觸喉間,引手探得之,如母指大墜地,以火照之,其物頭尖而扁,類塌沙魚,形身如蝦,破腹有八子,其病即愈。

11. 蛇瘕治法

—人患蛇瘕,乃蛇精及液沾菜上,人誤食之,腹內成蛇,或食蛇,人常飢,食之即吐。用赤頭蜈蚣一條,炙末,分二服,酒下。

12. 蛟龍瘕治法

—人患蛟龍瘕,用寒水石飯三升,每食五合,日三服,吐出蛟龍而愈。

13. 鱉瘕治法

鱉瘕,痛有來止,或食鱉即痛。用雞屎一升,炒黃,投酒中浸一宿,焙為末,仍用原浸酒下。

14. 血鱉氣鱉酒鱉

平時酷酒,血入於酒,則為酒鱉。平時任氣,血凝於氣,則為氣鱉。虛勞痼冷,敗血化生,則為血鱉。搖頭掉尾,如蟲之行,上侵人之喉,下蝕人之肛,或附於背脅,或隱於胸腹,其大則如鱉,其小則如錢,良可怪也。治法用蕪荑炒焦為妙,或生硫黃為末,老酒調下,二者可以殺其毒嗣,此則以理中湯沉香降氣湯各半,溫胃益血,常常服餌,以消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