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56)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三 (56)

1. 治案

何解元,陳留人也,一日會飲於趙修武宅。酒至數杯,忽見盞底有似一小蛇,咽入口亦不覺有物,但每每思而疑之,日久覺心痛,自思小蛇長大,食其五臟。明年又因舊會趙宅,恰才執杯,又見小蛇,乃放下盞細看,時趙宅屋梁上掛一張弓,卻是弓梢影在盞中,因此解疑,其心疾遂無。乃是致疑而成病也。

王中陽治一婦,疑其夫有外好,因病失心狂惑,晝夜言語,相續不絕,舉家圍繞,捉拿不定。王投滾痰丸八十丸,即便佯睡,是夜不語。次夜再進一服,前後兩次,遂下惡物,患人覺知羞赧,遂飲食起坐如常,五七日能針指,終是意不快。王慮其復作,陰令一人於其前,對旁人曰:可憐某婦人中暑暴死。

患者忻然問曰:汝何以知之?說者曰:我適見其夫備後事也。患者有喜色,由是遂痊。

吳球治一士人,因親賀壽,過飲甚歡,送宿花軒,半夜酒歇欲茶,門戶深閉,無可奈何,遂將口哺石槽中吃水碗許。天明起視槽中俱是小紅蟲蛆,心陡然驚,鬱郁不散,心中如有蛆物,胃脘便覺閉塞。日想月疑,漸成痿膈,遍請諸醫,調治不愈。一日延吳診治。

聞病者備告,吳悟彼是疑心,遂生意用紅絨線分開,碎煎如紅蛆形狀,用巴豆三粒,同飯搗爛,入線丸十數粒,令病人暗室服之,置宿桶內放水,須臾欲便,令病者坐桶上,瀉出物盪漾如蛆,然後開窗,使病者觀視,其疑從此而解,調理半月全安矣。

予文公舍內侄媳,江氏元配也,張氏續絃也。先江氏以癆瘵死,未滿百日,即娶張氏。張氏至未彌月而病生,食減肌瘦,有時發熱,有時吐血,宛類癆瘵。迎予診之,知其病生於疑也。蓋江死未逾百日,眾口嘵嘵,張氏聞之,不啻親睹其狀,弓杯蛇影,頓起疑團,若江氏為祟,神昏氣餒,如見鬼形,凜凜可畏,旁人見之,咸以為奇。予曰:欲治其疾,必先去其疑,釋疑之法,非藥可除。

因出定心丸一粒,號為斬鬼丹,對張氏曰:此丹一服,百祟潛形,妖魔盡滅。張氏喜,欣然服之。先茶水俱不能過膈,此丸豁然吞下,神清氣爽,未幾飲食如常,諸病頓減,不日而痊。

桂溪項非石世叔乃媳黃備張氏,三續絃也。前二媳夭皆亡,張氏新婚未及兩月,若見前二者為祟,醫藥無功,敬神不減,乍沉乍愈,商治於予。予曰:此病與文公舍吾內侄媳相類也,因疑而致,蓋不仿前法以治之乎?世叔聽信吾言,亦遂愈。

白話文:

[案例] 這是一個關於何解元的故事,他是陳留人。一天,他在趙修武家中參加宴會,喝了幾杯酒後,突然看到杯子底部像有一條小蛇,他雖然吞了下去,但並沒有感覺到有東西。然而,他總是懷疑那小蛇的存在,時間久了,他開始覺得心痛,他認為那小蛇可能在他體內長大,正在啃噬他的五臟六腑。隔年,在同一個地方,當他再次拿起酒杯時,又看到了那條小蛇,於是放下杯子仔細檢查。這時,他發現趙修武家的屋樑上掛著一把弓,而小蛇其實是弓梢的倒影。解開了他的疑慮後,他的心病也隨之消失,顯然是因為過度猜疑而導致的疾病。

王中陽治療了一位婦人,她懷疑丈夫在外面有其他的女人,因此得了失心瘋,日夜不停說話,家人圍繞在她身邊,但無法控制她的行為。王中陽給她服用了八十粒滾痰丸,她立刻裝睡,當晚就沒有再說話。第二天晚上,他又給她服用了另一劑藥,前後兩次,她排出了許多污物,病人感到羞愧,但飲食和日常生活都恢復了正常,五、七天後,她可以自己縫紉,只是心情仍然不好。王中陽擔心她病情會復發,於是讓一個人在她面前對其他人說,可憐的某個女人因為中暑突然死亡。

病人高興地問道:你是怎麼知道的?那人回答:我剛剛看到她的丈夫在準備後事。病人露出喜悅的表情,從此病情逐漸好轉。

吳球治療了一位學士,因為慶祝生日,他喝了很多酒,非常高興,被送到花軒休息。半夜他想喝茶,但是門窗緊閉,無可奈何,他只好從石槽中喝了一些水,約一碗的量。天亮後,他看到石槽裡全是小紅蟲,心裡突然產生恐懼,一直鬱悶,感覺好像有蟲子在心裡,胃部也感到堵塞。他每天都在想,每個月都在懷疑,逐漸形成了痿膈症,他請了很多醫生,但都未能治癒。有一天,他請吳球來診治。

病人向吳球詳細描述了自己的病情,吳球明白他是因為過度猜疑。於是,他想出一個主意,用紅絨線分成小段,煮熟後呈現出像紅色蛆蟲的形狀,加入三粒巴豆,和飯一起搗爛,再加入十多粒線丸,讓病人在暗室裡服用,然後在水桶裡放水。不久,病人想要排便,吳球讓他坐在水桶上,排出來的物質在水中漂浮,就像蛆蟲一樣。然後,他打開窗戶,讓病人看到這些,從此,他的疑慮就被解開了,經過半個月的調理,他的病完全好了。

我的叔叔文公的侄媳,江氏是他的原配,張氏則是續弦。先是江氏因為肺結核去世,還不到一百天,他就娶了張氏。張氏來到這裡不到一個月就生病了,食慾減退,身體消瘦,有時發燒,有時吐血,非常像肺結核。我為她診斷,知道她是因為猜疑而生病。因為江氏去世還不到一百天,大家議論紛紛,張氏聽到這些話,就像是親眼見到了江氏的樣子,就像弓杯蛇影一樣,突然產生了疑慮,認為江氏在作祟,她精神混亂,氣餒,好像見到了鬼魂,令人害怕。旁邊的人都認為這很奇怪。我說:要治療她的病,必須先消除她的疑慮,而消除疑慮的方法,不是藥物所能解決的。

於是,我拿出了一粒定心丸,稱為斬鬼丹,對張氏說:這粒丹藥,一旦服下,所有的邪靈都會消失,妖魔鬼怪都會被消滅。張氏很高興,欣然服下了丹藥。之前,她連茶水都無法通過膈膜,但這粒丸藥卻輕鬆地吞了下去,她感到精神清爽,不久,她的飲食恢復了正常,各種病狀也大大減輕,不久,她的病就完全好了。

桂溪的項非石是我的世叔,他的媳婦黃備張氏,是他第三次娶妻。前兩個妻子都早逝,張氏新婚不到兩個月,她好像看到了前兩個妻子的鬼魂,醫藥無效,她對神靈的尊敬也沒有減少,病情時好時壞。我們討論如何治療她。我說:這個病和文公舍的侄媳相似,都是因為猜疑而導致的,難道不能用同樣的方法來治療嗎?世叔聽了我的話,她的病也就好了。

2. 疑慮例方

定心丸,出《登壇必究》。

人參(一兩),麥冬(一兩),茯神(三兩),石菖蒲(五錢),甘草(五錢),辰砂(五錢),麝香(一錢)

上為末,和勻,麝香為丸,辰砂為衣。黃連燈心湯吞下三五丸。

斬鬼丹,李子豫八毒赤丸。(又名殺鬼杖子。)

雄黃,礬石,附子(炮),藜蘆,丹皮,巴豆(各一兩),蜈蚣(一條),硃砂(一兩)

上八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冷水送下,無時。

此藥合時,必齋戒沐浴,淨室澄心修合,實有神驗。

千金斬鬼丹

雄黃(一兩),巴豆(一兩),甘草,麥冬,細辛(一作藁本),桔梗,皂角,附子,蜀椒,人參(五錢)

蜜丸。每服五丸,如前法。

白話文:

【定心丸】

出自《登壇必究》的定心丸配方如下:人參一兩,麥冬一兩,茯神三兩,石菖蒲五錢,甘草五錢,辰砂五錢,麝香一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均勻混合,再以麝香製成藥丸,辰砂做為外層包衣。服用時,以黃連燈心湯吞服三到五粒。

【斬鬼丹】

李子豫的八毒赤丸,又稱殺鬼杖子。配方包含雄黃,礬石,炮製過的附子,藜蘆,丹皮,巴豆各一兩,蜈蚣一條,硃砂一兩。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以蜂蜜製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粒,用冷水吞服,不限時間。

製作此藥時,必須齋戒沐浴,在清淨的房間內,保持心靈平靜,嚴謹製作,據說實際效果非常靈驗。

【千金斬鬼丹】

配方如下:雄黃一兩,巴豆一兩,甘草,麥冬,細辛或藁本,桔梗,皁角,附子,蜀椒,人參五錢。將所有藥材以蜂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五粒,服用方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