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六 (3)
上集卷之十六 (3)
1. 熱證例方
清金丸,伐脾肺火。
黃芩
為末,粥丸。
瀉肺中血分之火,瀉白散瀉肺中氣分之火。
三物黃芩湯,治四肢煩熱。
黃芩(一兩),苦參(二兩),地黃(四兩)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蟲。
茯苓補心湯,治血虛面無顏色,無汗咳嗽潮熱。
人參,茯苓,陳皮,枳殼,前胡,川芎,當歸,白芍,地黃,半夏,紫蘇,葛根,生薑(三片),大棗(一枚)
地骨皮散,治熱渴。
地骨皮,茯苓,甘草,柴胡,人參,知母,半夏(等份)
水煎服。
清神甘露丸,治男子婦人虛勞不起,大骨枯,大肉陷。
生地汁,白蓮藕汁,生乳汁(生用)
上三味等份,用砂石器內,以文武火熬成膏,用後藥:人參、白朮、黃連、黃耆、五味子、胡黃連。
黃耆膏子
人參,白朮,柴胡,黃芩,白芷,知母,甘草,鱉甲,黃耆(八兩,熬膏)
又加蜜一兩,飴糖一兩,同黃耆膏入藥末為丸。
除煩寧嗽湯
生地(二錢),麥冬(三錢),棗仁(二錢),人參(一錢),茯神(一錢),知母(一錢五分),五味子(三分)
麥冬、五味子、人參,生脈散也,生津液而補接元氣,用知母以清金水之化源。煩熱者則神不寧,心血必虧,以生地、麥冬、棗仁、茯神,補血安神。
白話文:
熱證例方
清金丸,能清除脾肺之火。方劑以黃芩研磨成粉末,製成粥丸服用。瀉肺中血分之火,瀉白散則瀉肺中氣分之火。
三物黃芩湯,用於治療四肢煩熱。方劑包含黃芩一兩、苦參二兩、地黃四兩,加水八升煮至二升,溫服一升,多能吐下蟲。
茯苓補心湯,用於治療血虛導致面色蒼白、無汗、咳嗽、潮熱的症狀。方劑包含人參、茯苓、陳皮、枳殼、前胡、川芎、當歸、白芍、地黃、半夏、紫蘇、葛根、生薑三片、大棗一枚。
地骨皮散,用於治療口渴症。方劑包含地骨皮、茯苓、甘草、柴胡、人參、知母、半夏等量,水煎服。
清神甘露丸,用於治療男子婦人虛勞體弱、骨骼消瘦、肌肉萎縮。方劑以生地汁、白蓮藕汁、生乳汁等量,用砂石器以文火武火熬成膏狀,再加入人參、白朮、黃連、黃耆、五味子、胡黃連等藥材。
黃耆膏子,方劑以人參、白朮、柴胡、黃芩、白芷、知母、甘草、鱉甲、黃耆(八兩,熬膏)為主,再加入蜂蜜一兩、飴糖一兩,與黃耆膏一同製成藥丸。
除煩寧嗽湯,用於治療煩躁咳嗽。方劑包含生地二錢、麥冬三錢、棗仁二錢、人參一錢、茯神一錢、知母一錢五分、五味子三分。麥冬、五味子、人參組成生脈散,能生津液、補充元氣;知母清泄金水之源;生地、麥冬、棗仁、茯神則補血安神,用於治療煩熱導致心神不安、心血虧虛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