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三 (2)
上集卷之三 (2)
1. 血痹虛勞病脈症
徐注曰:此概言虛勞中虛,陰盛真陽衰者,故以脈之沉小弦細者為主,而間有芤大者,證仍現陽虛之象也。謂男子平人無病可責,而脈虛弱微細,此陰分虛熱,元陽弱也。臥則衛氣入陰,而表復虛,故喜盜汗。
若人年五六十,陽氣衰,脈來宜小弱而反大,則似非細小邊之陽虛者矣。然而痹挾背行,挾背是脊之兩旁,痹屬太陽經,陰不能後通。若腸鳴刀癭,是上焦陽虛,而厥陰之榮熱隨經上乘也。則脈之大非陽有餘可知,故曰皆為勞得之。
若脈沉小遲,其為陽衰無疑。沉小遲三脈相併,是陽氣全虧,故名脫氣。氣脫則軀乃空殼,疾行則氣竭而喘喝,四肢無陽而寒,腹中無陽而滿,甚則胃虛極而溏泄,脾虛極而食不化也。
若脈輕按弦,而重按大,弦者減也寒也,大者芤也虛也,總是內虛外寒,陽分氣結,故曰虛寒相搏,此名為革。革者如鼓之革狀。浮外之邪實也,於是內氣虛,女不能安胎調經,而半產漏下;男不能藏精統血,而亡血失精矣。
虛勞裡急驚悸,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痛,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徐注曰:上章所論證,概屬陽虛。陽虛者,氣虛也。氣虛之人,大概當助脾,故以小建中湯主之。謂虛勞者,元陽之氣不能內統精血,則榮枯而虛,裡氣乃急,為悸為衄,為腹中痛,夢失精。元陽之氣,不能外充四肢口咽,則陽虛而燥,為四肢痠痛,為手足煩,為咽乾口燥。
假令胸中之大氣一轉,則燥熱之病氣自行,故以桂、芍、甘、薑、棗大和其榮衛,而加飴糖一味,以建立中氣,此後世補中益氣湯之祖也。雖無升、柴,而升清降濁之理,具於此方矣。
虛勞裡急諸不足,黃耆建中湯主之。
徐注曰:小建中湯,本取化脾中之氣,而肌肉乃脾之所生也。黃耆能走肌肉而實胃氣,故加之以補不足。則桂、芍所以補一身之陰陽,而黃耆、飴糖,又所以補脾中之陰陽也。若氣短胸滿,加生薑。謂飲氣滯陽,故生薑以宣之。腹滿去棗加茯苓,蠲飲而正脾氣也。氣不順加半夏,去逆即所以補正也。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
徐注曰: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皆腎家的症,然非失精等現症,此乃腎虛而痹。故以六味丸補其陰,仍須以桂、附壯其元陽也。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徐注曰:此不專言裡急,是內外皆見不足症,非獨裡急諸不足也。然較黃耆建中證,前但云裡急,故主建中。而此多風氣百疾,即以薯蕷丸主之。豈非此丸似專為風氣乎?不知虛勞證,多有兼風氣者,正不可著意治風氣。故仲景以四君、四物養其氣血,麥冬、阿膠、乾薑、大棗補其肺胃,而以桔梗、杏仁開提肺氣,桂枝行陽,防風運脾,神麯開鬱,黃卷宣腎,柴胡升少陽之氣,白蘞化入榮之風。雖有風氣,未嘗專治之。
白話文:
血痹虛勞病脈症
這篇文字主要討論虛勞病症,尤其是因氣虛、陽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和脈象。
文中指出,虛勞多因陰盛陽衰,脈象表現為沉小弦細,偶爾也有芤大的情況,但總體仍反映陽虛的狀態。男子即使平常無病,脈象虛弱微細,也是陰分虛熱、元陽不足的表現。臥下時衛氣入陰,導致表虛,所以容易盜汗。
年長者(五六十歲)陽氣衰弱,脈象應當微弱,如果反而脈象較大,就不是一般的陽虛。如果同時伴有痹症及背痛(痹症沿脊椎兩旁出現),說明太陽經受阻,陰氣不能順利運行。若出現腸鳴、頸部腫大(刀癭),則是上焦陽虛,厥陰經的熱邪循經上行。因此,脈象較大並非陽氣充盈,而是勞損所致。
脈象沉小遲,明確表示陽氣衰弱。三者(沉、小、遲)兼見,則陽氣完全不足,稱為“脫氣”。氣脫則身體如同空殼,稍一活動就氣竭喘息,四肢冰冷,腹部脹滿,嚴重者甚至胃氣極度虛弱而腹瀉,脾氣極度虛弱而消化不良。
脈象輕按時弦細,重按時則較大,弦細代表寒邪,較大代表虛弱,總體而言是內虛外寒,陽氣阻塞的狀態,稱為“革”,如同鼓皮一般,外有邪氣,內則氣虛。女性則可能導致不孕、月經不調、流產、陰道出血;男性則可能導致遺精、血精。
虛勞伴有裡急、心悸、驚恐、腹痛、夢遺、四肢酸痛、手足煩熱、咽乾口燥等症狀,可用小建中湯治療。
小建中湯的主要作用是溫補脾陽,因為氣虛的人大多需要益脾。虛勞患者因元陽不足,無法統攝精血,因此出現裡急、心悸、出血、腹痛、夢遺等症狀;元陽不足,也無法溫養四肢和口咽,所以出現四肢酸痛、手足煩熱、咽乾口燥。
如果胸中之氣運行順暢,燥熱之邪就會自行消散。因此,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加入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並加入飴糖,以調節營衛,補益中氣,這便是後世補中益氣湯的雛形。雖然沒有升麻、柴胡,但升清降濁的功效卻包含在其中。
虛勞伴有裡急等不足症狀,可用黃耆建中湯治療。
黃耆建中湯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加了黃耆,因為小建中湯主要化脾氣,而肌肉由脾所生,黃耆能補益肌肉及胃氣,以補不足。桂枝、芍藥補益一身陰陽,黃耆、飴糖補益脾胃陰陽。若氣短胸滿,加生薑;腹滿則去大棗加茯苓;氣機不順則加半夏。
虛勞伴有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可用八味腎氣丸治療。
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都是腎虛的症狀,但與遺精等症狀不同,這是腎虛導致的痹症。因此,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再加桂枝、附子溫補元陽。
虛勞伴有各種不足症狀和風邪引起的疾病,可用薯蕷丸治療。
薯蕷丸治療的範圍較廣,不局限於裡急等症狀,而是內外兼顧的不足症狀。與黃耆建中湯相比,後者只針對裡急,而薯蕷丸針對風氣百疾。雖然薯蕷丸看似專治風邪,但虛勞患者常兼夾風邪,不必刻意治療風邪。仲景用四君子湯、四物湯調和氣血,麥冬、阿膠、乾薑、大棗滋補肺胃,桔梗、杏仁宣通肺氣,桂枝溫陽,防風疏通脾氣,神麴行氣,黃柏清利腎經,柴胡疏通少陽之氣,白蘞化解風邪,即使有風邪,也並非專門治療風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