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十二 (2)

1. 酒傷各經

酒循經絡,留著為病,入肺則多嚏多痰,入心則多笑多言,入肝則喜怒有力,入脾則思睡,入腎則思淫。及其日久傷肺,則咳嗽消渴,傷心則變怔忡不寐,傷脾則變痞滿疸脹,傷肝則變脅痛吐血,傷腎則變腰軟黃痿,此五臟之受病也,又酒後汗多者,胃受之;酒後面青者,脾受之;酒後多溺者,膀胱受之;溺赤者,小腸受之;酒後積利者,大腸受之。

此數者皆能成病,惟胃與膀胱受酒者,汗多從表而瀉,溺多從小便而解,所以善飲不醉,變病亦少也。

白話文:

[酒精對各器官的傷害]

酒精會沿著人體的經絡流動,若在體內停留過久,就會造成疾病。進入肺部會使人打噴嚏頻繁且產生大量痰液,影響心臟則會讓人變得愛笑且多話,到達肝臟會使情緒起伏大且力氣增加,進入脾臟會讓人感到疲倦想睡,滲入腎臟則會引起性慾亢奮。

長期下來,酒精傷害肺部會導致咳嗽及口乾舌燥,傷害心臟會引發心悸和失眠,影響脾臟會導致腹部脹滿及黃疸,對肝臟的傷害會引起肋側疼痛和嘔血,損害腎臟則會導致腰部無力及黃疸,這就是五臟受到酒精影響的症狀。

另外,酒後大量出汗是胃部受到影響,臉色蒼白是脾臟受到影響,頻繁排尿是膀胱受到影響,尿液呈紅色是小腸受到影響,持續腹瀉是大腸受到影響。

這些都是可能因酒精引發的病症。然而,唯有胃和膀胱能有效代謝酒精,胃部可透過汗水排出酒精,膀胱則能透過尿液排除,因此,有些人即使大量飲酒也不易醉,且較不易產生相關疾病。]

2. 酒傷肺經

肺如華蓋,其氣輕清,既不受寒,又不受熱。然酒性本熱,多飲則肺受火邪,熏蒸日久,以致郁遏不清,脹大不斂,或喘或咳,漸至聲啞,骨蒸寒熱,皮毛枯槁,如之何其可救也?

白話文:

[酒傷肺部]

肺臟就像一個華麗的傘蓋,它的氣質清新,既不能承受過低的溫度,也不能忍受過高的溫度。然而酒的本性是熱的,若過量飲用,肺部就會受到火熱的侵害,長時間的燻蒸,導致肺氣鬱結不清,肺部膨脹無法收斂,可能出現喘息或咳嗽的情況,甚至逐漸聲音沙啞,身體出現像潮熱、盜汗等寒熱交錯的症狀,皮膚和毛髮也會變得乾燥無光澤,這樣的情況,該如何拯救呢?

這段話在描述過量飲酒對肺部造成的傷害。

3. 酒性移人

大醉酒脈必洪而數,氣高身熱,面目俱赤,此其常也。及言其變,各有不同。有醉後妄言妄動,醒後全然不知;有雖沉醉,而神思終不亂者;有醉後應面赤,而反刮白者,應痿弱而反剛強者,應壯熱而反惡戰慄者;有易醉而易醒者;有發呵欠及噴嚏者;有頭旋眼花及頭疼者;有喜笑歌唱,痛哭不休者;有持刀殺人,不畏尊長王法者;有自言自語,發泄心中隱情而不自知者。

此皆氣血虛實之不同,臟腑稟賦之各異,更兼酒之濃淡,飲之多寡,雖各各不同,而沉湎無度,傷人則一也。

白話文:

當一個人喝得大醉時,他的脈搏會變得洪大且快速,氣息會變得粗重,身體會發熱,臉部和眼睛都會泛紅,這是正常的反應。但談到酒醉後的變化,每個人的表現就各不相同了。有的人醉後會胡言亂語、行為失常,但醒來後卻完全不記得;有的人即使喝得很醉,但神智始終清晰;有的人醉後應該臉色泛紅,反而變得蒼白;有的人應該疲軟無力,反而變得精神抖擻;有的人應該全身發熱,反而感到寒顫;有的人容易醉也容易醒;有的人會打哈欠或打噴嚏;有的人會感到天旋地轉、眼花繚亂,或是頭痛;有的人會開心地笑、唱歌,或是不停地哭泣;有的人會拿刀傷人,不怕長輩和法律的約束;有的人會自言自語,洩露心中的祕密,自己卻毫不知覺。

這些都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和臟腑功能不同,加上酒的濃度和飲用量的差異所致。雖然每個人的反應不同,但如果過度沉迷於酒精,對身體的傷害是一樣的。

4. 酒毒傷肺成癰有類虛損

酒毒留於肺者,緣肺為清虛之臟,酒多則損其清虛之體。由是稠痰濁火,熏灼其間,肺葉受傷,發為咳嗽、潮熱、失血之症,極有似乎虛損。惟雲門、中府二穴吊痛,咳唾膿血,痰出腥穢,肺癰潰爛,與此不同。好酒之人,多有此症矣。

白話文:

如果酒精的毒素留在肺裡,因為肺是個清淨虛無的器官,過量的酒精會損害它這種清淨虛無的特性。因此,濃厚的痰和渾濁的火氣在肺中燻燒,使肺葉受到傷害,進而引發咳嗽、潮熱和吐血等症狀,這些非常類似體虛的狀況。但是,若出現雲門、中府兩個穴位疼痛,咳嗽並吐出膿血,痰帶有腥臭味,肺部形成潰爛,這就和一般的體虛不同了。嗜酒的人,常會有這樣的症狀。

希望這能幫助你理解這段古代中醫文字的意思。

5. 酒毒傷膽有類虛損

膽府號曰清淨,緣酒性清冽,不隨濁穢下行,惟喜滲入,從胃至膽。膽為清淨之府,故同氣相求也。其次雖入小腸、膀胱,化溺而出。然酷烈之性,一入膽經,面青氣壯,不避凶險。內火燔灼,煎熬真陰,少陽之生氣日竭,而酒濕之邪熱鬱經隧,則為痰、為嗽、為失血,而似虛勞之症。

白話文:

膽腑被稱為清淨之地,因為酒的性質清冽,不會隨著身體的廢物往下排泄,反而喜歡滲透進身體,從胃部流向膽腑。膽腑是清淨的地方,所以酒和膽腑的性質相似,容易影響膽腑。接著,即使酒進入小腸和膀胱,會轉化為尿液排出體外。然而,酒的強烈特性一旦進入膽腑的經絡,就會使人面色發青,氣勢壯大,無所畏懼。內部的火氣熾熱,煎熬著身體的真正陰氣,導致少陽的生氣逐漸枯竭,而酒濕的邪熱鬱結在經絡中,就會形成痰、咳嗽、出血等症狀,看起來就像是虛弱勞累的病狀。

6. 酒濕類虛勞

好酒之人,濕熱內積,生痰動火,損傷肺氣,發為咳嗽稠痰,潮熱氣喘,泄瀉,有似陰虧不足之症。

白話文:

喜愛喝酒的人,體內會累積過多的濕熱,進而產生痰液並引發火氣,這會傷害到肺部的功能,導致咳嗽且痰液黏稠,同時伴有像潮水般週期性的發熱及呼吸困難,甚至還會有腹瀉的情況,這些症狀看起來很像是體內陰氣不足的現象。

7. 酒風

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酒風。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澤瀉、術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

澄按:沉湎者,陽氣必盛,腠理易開,風邪易入,汗多內虛,熱熏於肺,而咳嗽潮熱,甚則失血惡風少氣也。蓋酒之濕熱,鬱蒸於脾,上攻於肺。而藥用蒼朮、澤瀉、麋銜,健脾利濕,專治脾而不治肺,此治本之要也。

白話文:

[酒風]的疾病描述如下:有人患病時身體發熱,出汗多到好像剛洗完澡一樣,而且怕風,呼吸短促,這是什麼病呢?岐伯回答說:這種病症稱爲酒風。黃帝問:如何治療呢?岐伯說:可以使用澤瀉和術各十分,加上麋銜五分,將這三種藥材混合,取約三指捏起的量,在飯後服用。

進一步解釋,過度飲酒的人,其體內的陽氣必然旺盛,皮膚毛孔容易張開,使得風邪容易侵入體內。大量出汗會使體內虛弱,熱氣燻蒸肺部,導致咳嗽、潮熱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出血,怕風,呼吸短促的情況。這是因爲酒精的溼熱性質,在脾臟處積聚併產生蒸騰,向上影響肺部。在治療上,採用蒼朮、澤瀉、麋銜等藥材,主要是健脾去溼,專注於治療脾臟而不是肺部,這是治療根本的關鍵所在。

8. 飲酒太過成肺疽吐血

飲酒太過之後,悶吐之時,血從吐後出,或因啖辛熱,而得吐血之症,名曰肺疽,宜大薊散。古方用紅棗燒存性,百藥煎煅,等份為末,米飲調服一錢。

戴元禮云:飲酒太過,傷胃吐血,用理中湯加青皮、梔子、乾葛、川芎;有加金鉤子、乾葛、茅花。

飲酒過多而吐血者,宜徙薪飲,清化飲、葛花解酲湯加黃連、丹皮主之。

白話文:

在飲酒過量後,當感到胸悶並嘔吐時,會隨嘔吐物帶出血液,或是因為食用辛辣熱性食物,而導致吐血的症狀,這種情況被稱為肺疽,適合使用大薊散來治療。古代的療法是用紅棗燒至半炭狀態,再與百藥一起煅燒,然後等比例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調服。

戴元禮表示:若因飲酒過量,傷害到胃部導致吐血,可以使用理中湯加上青皮、梔子、乾葛、川芎;有的還會加入金鉤子、乾葛、茅花。

對於因飲酒過量導致吐血的情況,適合使用徙薪飲,清化飲、葛花解酲湯再加黃連、丹皮進行治療。

9. 酒癆

余歷治見虛勞之症,咳嗽失血,潮熱吐痰,有種酒癆者,其人沉湎無度,飯食不思,以為可有可無,惟酒則一時難缺,以致脾胃為濕所浸淫,失其健運之常,積聚痰涎,咳嗽發熱,失血,氣喘乏力,面黃肌瘦,口吐痰涎不休,形枯骨立,行動艱難,猶然自朝至暮,仍喜頻飲數口,卻又不多,終日酒氣熏蒸,至死不歇,此真酒癆。

白話文:

我從事治療過程中,見過許多虛弱勞損的病狀,像是咳嗽、咯血、發燒、多痰等,其中有一種是因過度酗酒導致的酒癆。患者對酒精沉迷不已,對於正常飲食卻毫無慾望,認為飯菜可有可無,唯有酒是無法缺少的。因此,他們的脾胃被過量的濕氣所影響,失去了正常的消化功能,積存了大量痰液,進而引起咳嗽、發燒、咯血、呼吸困難和全身無力等症狀。他們面容憔悴,皮膚黃色,身體瘦弱,不斷的吐痰,形體枯槁,骨骼突出,行動困難。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從早到晚仍然喜愛頻繁地喝酒,但飲量不多,整天都處於酒氣燻蒸的狀態,直至死亡都不停止,這就是真正的酒癮性肺結核。

10. 燒酒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朝始創其法,猛烈純陽,與火無異。更有好事之人,又以辛熱香竄之藥,浸成藥燒,其消冷積,去寒濕氣,止心腹冷痛,其功誠不可泯。然其灼肺動火,開通經絡,損血耗氣,更有甚於他酒。今人喜飲之,真陰不足之人,而五臟六腑之中,又加以猛火鍛鍊煎熬,能不焦枯乎?

11. 夜飲

人知戒早飲,而不知夜飲更甚。醉飽就床,熱壅三焦,傷心損目。夜氣收斂,酒以發之,亂其清明,勞其脾胃,停濕動火,因而致病者多矣。

白話文:

人們都知道要戒掉早上喝酒,卻不知道晚上喝酒的危害更大。喝醉吃飽後直接上牀睡覺,會讓身體內部過熱,影響到上、中、下三焦的運作,對心臟和眼睛造成傷害。夜晚是人體氣血收斂的時候,而酒精卻會刺激身體,打亂正常的生理節奏,讓脾胃過度工作,容易導致濕氣在體內積聚,引發火氣,因此因晚上喝酒而生病的人很多。

12. 飲酒易成風勞

過飲則相火昌熾,肺金受鑠,易生痰嗽,善變風勞。

澄按:好飲者,陽氣盛而腠理疏,腠理疏則風邪易入,陽氣盛則玄府易開,玄府開則氣易外泄,風邪乘虛而入,與酒之濕熱內外相因而為病。故見蒸熱咳嗽,聲啞失血之症,而為風勞之疾。

新增數門,有酒傷而無色傷者,何也?蓋酒、色、財、氣,四者皆致病之大端,而惟色為尤甚。人之所賴以生者,惟精、氣、神耳。嗜色之人,精去則氣消,氣去則神亡,無論內損外損,即百病皆從而起,為疾患之根。全書上下二集,皆以此為主,詳著風勞門中,故不復他及也。

白話文:

[飲酒易引發風勞]

過度飲酒會使身體內的相火旺盛,肺部功能受損,容易產生痰多咳嗽的症狀,且容易變化發展成風勞病。

進一步解釋:喜歡喝酒的人,身體的陽氣較旺而肌膚毛孔較鬆散,肌膚毛孔鬆散使得風邪容易侵入,陽氣旺盛使得汗孔容易張開,汗孔張開後氣體易於外泄,風邪趁虛而入,加上酒的濕熱在內,內外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生病。因此會出現發燒咳嗽、聲音嘶啞甚至出血等症狀,最終形成風勞病。

新增了幾個疾病類別,有因飲酒受傷但並未提及因性行為受傷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酒、色、財、氣這四種因素都是導致疾病的關鍵,其中又以性行為影響最為嚴重。人之所以能生存,全靠精、氣、神三者。沉溺於性行為的人,一旦精氣流失,氣息也會消失,氣息消失後精神也隨之喪失,無論是內在或外在的損傷,各種疾病都會接踵而來,成為疾病的根源。本書上、下兩集都以這個主題為主,詳細記載在風勞病類別中,所以不再重複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