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下集卷之十二 (1)
下集卷之十二 (1)
1. 總論
吳澄曰:曲糵之戒多矣,而人終日飲酒,腸胃熏蒸,真元暗損,人習以為常,而不察耳。蓋人之所賴以生者,氣血也,氣血有真元以統御之。真元者,人性命之根本也。人之云性命則知重,而不知縱飲則暗損真元,損真元一分,即暗損性命一分,不可輕視也。余少年時,亦喜豪飲,後究岐軒之書,猛加警戒,先少飲節飲,漸至不飲,而今已數十年於茲矣。追思曩日暢飲諸友,同席歡娛,厭厭夜飲,不醉無休,曾幾何時,而今十無一二人矣。
雖曰人之壽命修短自有定數,而未必非狂藥之為害也。
白話文:
吳澄說:戒酒的道理很多,但人們整天飲酒,腸胃被酒氣薰蒸,真元暗中受損,大家習以為常,卻沒人察覺。人賴以生存的是氣血,而氣血有真元統御著。真元是人性的根本、生命的本源。人們都知道性命的重要,卻不知道縱酒會暗中損傷真元,損傷真元一分,就等於損傷性命一分,不可輕視!我年輕時也喜歡豪飲,後來深入研究岐黃之書,猛然警醒,開始少喝、節制,漸漸地就戒酒了,至今已經數十年了。回想起過去那些暢飲的朋友,一起歡樂,夜夜狂飲,不醉不休,然而時光流逝,如今十個人中只剩下一、兩個人了。
雖然說人的壽命長短自有定數,但也不一定不是因為狂飲之藥造成的傷害。
2. 縱酒成勞
少年縱酒,多成勞損。夫酒本狂藥,大損真陰。惟少飲之,未必無益;多飲之,難免無傷;而耽飲之,則受其害者十之八九矣。且凡人之稟賦,臟有陰陽,而酒之性質,亦有陰陽。蓋酒成於釀,其性則熱,汁化為水,其質則寒。人縱飲之,為患匪淺也。
—陰虛者縱飲之,則質不足以滋陰,而性偏動火,故熱者愈熱,而病為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喘嗽、煩躁狂悖等症,此酒性傷陰而然也。
—陽虛者縱飲之,則性不足以扶陽,而質留為水,故寒者愈寒,而病為臌脹、泄瀉、腹痛、吞酸食少、亡陽暴脫等症,此酒質傷陽而然也。
凡縱酒者,既能傷陰,尤能損陽,害有如此,人果知否?矧酒能亂性,每致因酒妄為,則凡傷精竭力,動氣失機,及遇病不勝等事,無所不至,而陰受其損多罔覺也。夫縱酒之時,固不慮其害之若此,及病至沉危,猶不知為酒困之若此。故詳明於此,以為縱酒者之先覺云。
白話文:
年輕人過度飲酒,容易損傷身體。酒本身就是一種強烈的藥物,會嚴重損害人體的精氣。偶爾少喝點酒,可能還有益處;但喝太多,就難免會傷身;如果沉迷於飲酒,那十之八九都會受到酒的危害。
人的體質各有不同,臟腑都有陰陽之分,而酒的性質也分陰陽。酒經過釀造而成,性屬溫熱;酒汁變成水,質屬寒涼。人如果過度飲酒,就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陰虛的人過度飲酒,體質不足以滋養陰氣,而酒的性偏向燥熱,就會導致火氣更旺,容易出現吐血、鼻出血、便血、尿血、咳嗽喘息、煩躁、胡言亂語等症狀。這是因為酒的性損傷了陰氣所致。
陽虛的人過度飲酒,酒的性不足以扶助陽氣,而酒的質會留在體內變成水,就會導致寒氣更盛,容易出現腹脹、腹瀉、腹痛、吞酸、食慾不振、陽氣衰竭等症狀。這是因為酒的質損傷了陽氣所致。
過度飲酒既能傷陰,又能損陽,危害如此之大,人們真的知道嗎?更何況酒能亂性,容易讓人因酒而做出荒唐事,例如損傷精氣、過度勞累、情緒失控、生病時無力抵抗等等,這些都會造成陰氣受損,而人們往往不自知。
人們在縱情飲酒時,並不會考慮到這些危害,等到病重危急,才發現是酒的危害造成。所以,特地說明這些,希望那些愛喝酒的人能提前警醒。
澄按:人之稟受,臟腑陰陽,各有偏勝。有能大飲者,有不能飲者,有涓滴不入口者,各有其量,不能勉強。究其為物,米汁化成,原不害人。但釀法多有曲料酷頭,做成毒烈峻猛之藥,化米成漿,服之頃刻能通十二經絡,移情易性。少飲之,則宣和氣血,壯神禦寒;多飲之,則損神耗血,腐胃鑠精;沉湎不歇,毒流腸胃,暗損天年,潛消元氣,多變虛損。
白話文:
澄按: 人的體質稟賦不同,臟腑的陰陽也各有偏勝。有些人能大量飲酒,有些人則不能飲酒,甚至有些人連一滴酒都喝不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承受限度,不能強求。
究其根本, 酒是由米汁釀造而成,本質上並不傷人。但酒的釀造方法多有曲料、酒糟,製成的酒就可能含有毒性,烈性強勁。這些酒將米汁化為漿液,喝下去後能迅速通達十二經絡,改變人的情緒和性情。
少量飲酒, 能舒展氣血,振奮精神,禦寒保暖;但飲酒過多, 則會損傷精神,耗損血液,腐蝕胃腸,消磨精氣;沉迷於酒, 酒毒就會流入腸胃,暗中損害壽命,潛消元氣,最終導致虛損。
3. 酒困成百病
有困於酒者,但知米汁之味甘,安知曲糵之性烈,能潛移禍福,而令人難避也,能大損壽元,而人不知也。及其為病也,或血敗為水,而肌肉為其浸潰,則膨脹是也;或濕邪侵土,而清濁苦於不分,則泄痢是也;或濕邪入血,不能養筋,而弛縱拘攣,甚至眩暈卒倒,則中風是也;或水泛為涎,而滿悶不食,甚至脾敗嘔喘,則痰飲是也。耽而不節,則精髓枯,久醉陰血日以散亡,未及中年,多見病變百出。
而危於此者,不知其幾何人矣。
澄按:物糟既久,色變為赤,味亦變,便是糟物色。人飲不節,便終日醺醺,淪膚漬髓,則成糟人矣。人糟既久,惟曲糵用事,並非本來面目,神昏形倦,大則蕩家殞命,小則多病生非。嗜飲者雖云陶情遣興,知己,合歡,而不知其失時誤事,皆酒之為害也。
白話文:
有些人沈溺於喝酒,只知道米酒的味道甜美,卻不知道釀造過程中所使用的酵母菌具有強大的力量,能夠悄悄地影響人的健康和福祉,使人無法避免受到傷害。長期大量喝酒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損害,但是人們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酒精引起疾病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血液衰竭、腹瀉、癱瘓等症狀,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導致死亡或者各種疾病的發生。如果繼續沈迷於喝酒,就會使精氣耗盡,陰液流失,年輕人就容易生病並且出現各種問題。因此,應該要控制自己的飲酒量,不要過度沈溺於酒精之中。
4. 縱酒泄瀉
飲酒泄瀉之症,人多有之。但酒有陰陽二性,人有陰陽二臟,而人多不能辨也。夫酒性本熱,酒質則寒,人但知酒有濕熱,而不知酒有寒濕也。故凡因酒而生濕熱者,因其性也,以糵汁不滋陰,而悍氣生熱也。因酒而寒濕者,因其質也,以性去質不去,而水留為寒也。何以辨之?常見人陽強氣充而善飲者,亦每多泄瀉,若一日不瀉,反云熱悶。
蓋其隨飲隨泄,則雖泄不致傷氣,而得泄反以去濕。此其先天稟厚,胃氣過人。如此治宜去濕清利,四苓散、酒蒸黃連丸之類,去其濕熱病自愈。
白話文:
飲酒導致腹瀉,古人常有此症。但酒有陰陽兩種特性,人體也有陰陽兩種臟腑,而一般人往往不了解這一點。
酒的本性是熱的,但酒的物質卻是寒的。人們只知道酒有濕熱,卻不知道酒也有寒濕。因此,凡是因喝酒而產生濕熱的人,是因為酒的本性所致,因為酒液不滋陰,反而使陽氣生熱。而因喝酒而產生寒濕的人,是因為酒的物質所致,因為酒的本性去掉而物質未去,導致水氣停留在體內,產生寒濕。
如何分辨呢?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陽氣旺盛、氣血充盈、善於飲酒的人,也經常腹瀉,如果一天不瀉,反而會覺得熱悶。
這是因為他們隨飲隨泄,雖然泄瀉會損傷元氣,但能及時瀉出反而可以去除濕氣。這是因為他們先天稟賦較好,胃氣比常人強。這種情況下,治療應該以去除濕氣、清利脾胃為主,使用四苓散、酒蒸黃連丸等方劑,去除濕熱,病自然會痊癒。
陽虛之人,脾虛不能勝濕,而濕勝則能生寒,陽氣因寒所以日敗,胃氣因濕所以日虛。其症則形容漸羸,飲食漸減,或脈見弦細,或口體常怯寒,或臍腹常有隱痛,或眩暈常多困倦,或不安於五鼓,或加甚於秋冬,但無熱症可據,而常多飧泄者,總屬虛寒也。若不速培陽氣,必致漸衰,而日以危矣。
白話文:
陽虛的人,脾胃虛弱無法抵抗濕氣,濕氣過盛就會產生寒氣。陽氣受寒氣影響,一天比一天衰弱;胃氣受濕氣影響,也一天比一天虛弱。
這種人的症狀包括:身形逐漸消瘦,食慾逐漸減退;脈象可能呈現弦細;經常怕冷;肚臍和腹部常常隱隱作痛;容易頭昏眼花,經常感到疲倦;半夜五點就醒來,难以入睡;秋冬季節症状加重,但沒有發熱症狀可以依據,經常腹瀉。這些症状都屬於虛寒的表現。
如果不及時滋補陽氣,就會導致身體一天比一天衰弱,最終危及生命。
5. 酒臌
少年縱酒無節,多成酒臌。蓋酒為水穀之液,血亦水穀之液,酒入中焦,必求同類,故直走血分。經曰:飲酒者,衛氣先行皮膚,先充絡脈,此之謂也。然血者,神氣也。血屬陰而性和。酒者,淫氣也。酒屬陽而性悍。凡酒入血分,血欲靜而酒動之,血欲藏而酒逐之,故飲酒者,身面皆赤,此入血之徵,亦散血之徵也。擾亂一番,而血氣能無耗損者,未之有也。
第年當少壯,則旋耗旋生,固無所覺,及乎血氣漸衰,則所生不償所耗,而且積傷並至,病斯見矣。或致敗血不養筋,則為中風。或致傷脾,則為痰飲瀉痢。或濕熱上浮,則為喘汗鼻淵。或流於筋骨,則為瘈瘲疼痛。或致動血傷精,則為勞損吐衄。或致傷肌腐肉,則為爛瘡痔漏。
白話文:
年輕人放縱喝酒,不加節制,很容易導致酒脹。因為酒是水谷精華的液體,血液也是水穀精華的液體,酒進入中焦,必然尋找同類,因此直接進入血脈。經書上說:「喝酒的人,衛氣先充盈皮膚,再充滿絡脈」,這就是這個道理。然而,血液是神氣的根本,血液屬陰,性情平和。酒是淫邪之氣,酒屬陽,性情剛烈。凡是酒進入血脈,血液想要靜止,酒卻激動它,血液想要收藏,酒卻驅趕它,所以喝酒的人,臉色都發紅,這是酒入血的徵兆,也是散血的徵兆。如此擾亂一番,血液精氣怎麼可能沒有損耗呢?
年年當在少壯之時,血液循環耗損再生,自然沒有感覺。等到血氣漸漸衰弱,生成的就不足以補償耗損的,而且積累的傷害也一起出現,疾病就會顯現出來。或者導致血液衰敗不能滋養筋脈,就會造成中風。或者導致脾臟受損,就會出現痰飲、瀉痢。或者濕熱上浮,就會出現喘汗、鼻淵。或者流入筋骨,就會造成痙攣疼痛。或者導致血液流動,傷及精氣,就會出現勞損、吐血鼻衄。或者導致肌肉受損,腐爛血肉,就會出現爛瘡、痔漏。
其有積漸日久,而成酒臌者,則尤多也。蓋酒性本濕,壯者氣行則已,酒即血也;怯者著而成病,酒即水也。不惟以酒為水,而血氣既衰,亦皆隨酒悉化為水矣。所以凡治水臌者,必當以血氣為主,而養陰利濕,是誠善矣。然無知少年,初不知畏,而惟酒是耽,此其浸漬,已非一日,致令血氣天真敗極至此,又豈能以旦夕挽回者哉!
白話文:
很多人因為長期積累飲酒,最終導致酒臌。酒的本性濕潤,身體強壯的人,氣血流通,酒就如同血液一樣被吸收;但身體虛弱的人,酒氣就會停留在體內,形成疾病,酒就如同水一樣積聚。不僅酒變成水,而且血氣衰弱,也隨酒都化為水。所以治療酒臌,必須以恢復血氣為根本,同時滋養陰血、利水消腫,這才是正確的方法。然而,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不畏酒害,只顧沉迷於酒,長年累月浸淫其中,導致血氣本元受損,到了極度虛弱的地步,又怎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恢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