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下集卷之十一 (1)
下集卷之十一 (1)
1. 總論
吳澄曰:今人一見失血,遽求劫藥,止之為快。醫家不察,便以寒涼阻之為奇。雖然暫快於一時,久必為患於異日。內損既立有《血症全書》,又有八法扼要,下集既立有失血類虛損一門,而又有積瘀,非重疊也。欲人知此中真諦,詳審精密,據脈以求因,不隨症轉,因循以治療。徹見理原,則綱維在手,超乎世法矣。
白話文:
吳澄說:現在的人只要看到失血,就立刻找止血藥,急著止住血。醫生不察病情,就用寒涼的藥物來阻止失血,以為這是奇方妙藥。雖然暫時能止血,但久而久之,必定會造成日後的隱患。
內經《血症全書》已經詳細論述了血症的病理,八法扼要也概括了治療血症的原則。下集《失血類虛損一門》也已論述失血引起的虛損,還有積瘀的問題,這些內容並非重複。
想要真正了解其中的奧妙,就要仔細推敲,根據脈象尋找病因,不隨症狀變化而改變治療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治療。徹底了解病理原理,就能掌握治療的綱要,超越世俗醫術了。
2. 積瘀類虛損
血妄行上,出於口鼻,皆氣逆也。況血得寒則凝,得熱則行。跡此觀之,治血不先之調氣,而純以寒涼是施,則血不歸經,而為寒涼所凝滯,血雖暫止而復來也。且脾統血,而涼寒傷脾,脾虛猶不能約束,諸血變症,其可勝言哉?
澄按:瘀血內凝,多因初起寒涼所至,日久結積,又非溫藥可行。蓋由病家求效態急,醫家遽用劫止,以解目前之圍,而不顧貽害於異日也。然血以下行者為順,初起之時,苟非脾虛泄瀉,羸瘦不禁者,皆當以大黃(醋製)和生地黃汁,及桃仁泥、丹皮之屬,引入血分,使血下行,以轉逆為順,此妙法也。不知而日從事於芩、連、知、柏之屬,輔四物而行之,使氣血俱傷,脾胃而敗。
今醫治血症,百豈有一生者耶?
白話文:
血液逆流向上,從口鼻流出,都是氣逆造成的。而且血液遇到寒氣就會凝固,遇到熱氣就會流動。由此可見,治療血症如果不先調和氣血,而一味使用寒涼藥物,就會導致血液無法歸經,反而被寒涼藥物凝滯,雖然暫時止住了出血,但很快又會復發。而且脾臟主導血液的運行,而寒涼會傷脾,脾虛了就無法約束血液,各種血液病症就會接踵而來,難道還能說得清嗎?
有些人認為瘀血凝結,大多是因為一開始的寒涼導致,時間久了就積聚成塊,溫藥也無法使其流動。其實這是因為病患急於求效,醫生也急於止血,只顧著解決眼前的困境,卻沒有考慮到日後可能造成的危害。其實血液向下流動才是正常的,如果剛開始出血不是因為脾虛泄瀉、身體虛弱無力引起的,就應該用大黃(醋製)、生地黃汁、桃仁泥、丹皮等藥物,引導血液向下流動,轉逆為順,這才是最好的方法。有些人卻不懂這個道理,一味使用黃芩、黃連、知母、側柏等寒涼藥物,輔以四物湯來治療,結果造成氣血兩傷,脾胃虛敗。
現在醫治血症,十個病人能活一個就算幸運了。
3. 虛勞積瘀
仲景云:五勞羸瘦,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力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䗪蟲丸主之。
注曰:五勞,氣、血、肉、骨、筋,各有虛勞病也。然必至脾胃受傷,而虛乃難復,故虛極而羸瘦,大肉欲脫也。腹滿脾氣不行,不能飲食,胃氣不運化。其受病之原,則因食、因憂、因房室、因飢、因勞傷、因經絡榮衛之氣不同,皆可以漸而至極。若其人內有血,在傷時溢出於回薄之間,干而不去,故使病留連,其外症必肌膚甲錯。
甲錯者,如鱗也。肝主血主目,乾血之氣,內乘於肝,故上熏於目而黑黯。是必拔其病根,而外症乃退。
白話文:
張仲景說:「五種疲倦消瘦的情況,無法正常進食。可能是因為吃太多、擔心過多、喝酒喝得太多、性生活太頻繁、餓得太久或工作太辛苦、以及經脈和血液系統受到損傷所造成的。身體內部可能已經積聚了乾燥的老舊血液,皮膚變得粗糙,眼睛變暗黑色。這種情況需要用大黃蟄蟲丸來治療。
註解裡提到:五種疲倦是指氣、血、肉、骨、筋這五個部分各自有不同的虛弱疾病。但是這些疾病的根源都必須要影響到脾胃的功能,才會讓病情更難恢復。所以當虛弱到了一個程度,就會出現消瘦的情況,肌肉也會大量流失。腹部脹痛,脾臟功能失調,導致無法正常進食,胃部消化能力下降。造成這個病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吃得太多、擔心過度、性生活太頻繁、餓得太久、工作太累或是經脈和血液系統受到了不同的損害,都可以慢慢發展成為嚴重的問題。如果一個人體內有大量的老舊血液,在生病的時候沒有排出體外,而是停留在身體裡面,這樣就容易讓病情延續下去,而且外面看起來一定會很糟糕。
皮膚像魚鱗一樣粗糙就是所謂的「甲錯」。肝臟負責管理血液和視覺,如果老舊的血液在體內堆積起來,對肝臟產生負面影響,那麼它們就會向上薰蒸到眼睛,使得眼睛變成深色。因此,我們一定要把病因找出來並消除掉,才能改善外部症狀。」
勞傷之症,未有無瘀血者也。瘀之日久,則發為熱,熱涸其液,則乾枯於經絡之間,愈干愈熱,愈熱愈干,而新血皆枯。人之充養百骸,光華潤澤者,藉此血耳。血傷則無以浹其肌膚,故甲錯也。目得血而能視,榮氣不貫於空竅,故黑黯也。仲景洞見此症,補之不可,涼之不可,而立大黃䗪蟲丸。
經曰血主濡之,故以地黃為君;堅者削之,故以大黃為臣。統血者,脾也。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又酸苦湧泄為陰,故以甘草、桃仁為佐。咸走血,苦勝血,故以乾漆之苦、四蟲之咸為使。
白話文:
勞損所造成的病症,沒有不伴隨瘀血的。瘀血日積月累,就會化為熱,熱氣蒸發體液,導致經絡間變得乾燥,越乾越熱,越熱越乾,新生的血液也跟著枯竭。人體滋養四肢百骸,維持光澤潤澤,都仰賴血液。血液受損,就無法滋潤肌膚,因此指甲出現裂紋。眼睛依靠血液才能視物,血氣不能通達眼竅,所以就會變得昏暗。張仲景深知此症的病理,補益不行,涼血也不行,於是創製了大黃䗪蟲丸。
經典醫書說,血液的功能是濡養全身,所以用地黃作為君藥;瘀血堅硬,需要消散,所以用大黃作為臣藥。統攝血液的臟器是脾臟。脾臟喜緩,因此用甘味藥物來緩和脾臟的機能。又因為酸苦會造成身體的陰氣外泄,所以用甘草、桃仁作為佐藥。鹹味藥物入血,苦味藥物能勝血,所以用乾漆的苦味、四蟲的鹹味作為使藥。
吳氏臼:濁陰不降,則清陽不升;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今人一遇癆症,便用滋補,服之不效,坐以待斃,豈知術只此耶?
白話文:
當身體裡的污穢物質(指痰、水等)不能下降,乾淨的氣息就不能上升;老舊的血液沒有去除,新的血液就無法產生。現在的人一旦遇到肺結核這種病症,馬上就使用滋養調理的方法來治療,但服用後又沒有效果,只能坐在那裡等待死亡,難道這不是因為方法只有那麼一種嗎?
4. 血忌涼折
三焦出血,色紫不鮮,此重沓寒濕化毒,凝泣水穀道路,浸積而成。若見血症,不詳本源,便用涼折,變乃生矣。
澄按:積瘀之症,近日用苦寒涼折者甚多,以致瘀血積於胸中,凝泣水穀道路。初時不覺,日久熱鬱,胸脅刺痛,或吐酸水,氣脹應背,夜不能臥,乾燒,吐痰不止,肌肉盡脫,與虛損無二。予治一族弟,用復元活血湯,應手取效。
白話文:
三焦出血,顏色暗紫不鮮亮,這是因為寒濕凝結化為毒素,阻塞了食物運行的通道,久而久之就積聚成病。如果只看到出血的症狀,而不了解病因就用寒涼的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
我觀察到許多人最近都用苦寒涼性的藥物治療瘀血,結果反而讓瘀血積聚在胸腔,阻塞了食物的通道。起初不會感覺,但時間久了就會出現熱氣鬱結,胸側刺痛,或吐酸水,胸悶背痛,夜裡無法入睡,口渴,不停地咳痰,身體消瘦,如同虛損一般。我曾經用復元活血湯治療我的弟弟,效果立竿見影。
5. 瘀血咳嗽
咳嗽痰多,脅下一點刺痛,或吐酸水,氣脹應背,乾燒,太衝與衝陽脈不應。
澄按:積瘀痰血漸成癆瘵者,其咳嗽必連頓不住。若太衝與衝陽脈不應者,宜以補陰藥,吞當歸龍薈丸。
白話文:
如果出現咳嗽、喉嚨有痰、胸部下方有些許疼痛、或者嘔出酸性液體、腹部脳脹、感到背部不舒服以及口乾舌燥的情況,可能是因為長期累積了淤血和痰液而導致肺部疾病。如果太衝穴和沖陽穴沒有反應,可以服用滋陰藥物,並且配合當歸龍薈丸一起使用。
6. 瘀血挾痰
肺脹痰多,脅下一點刺痛,或吐酸水,氣脹應背,乾燒,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挾瘀血,凝氣而病。宜養血以流動乎氣,降火以清乎痰。
澄按:左不得眠,肝脹;右不得眠,肺脹。此內損之候,不治之症也。惟是痰挾瘀血,壅塞氣道,肝木不疏,多有此症。用舒肝理氣,消痰逐瘀,往往取效。若以滋補治之,凝結益甚,木氣不升,而愈不得眠矣。
白話文:
患者會感到胸口悶脹,痰多,肋骨下方有刺痛感,甚至會吐酸水,呼吸急促,感到背部灼熱,而且難以入睡,左側睡覺不舒服可能是肝臟腫脹,右側睡覺不舒服可能是肺部腫脹。這些症狀表明內臟損傷,屬於難以治療的病症。然而,由於痰液中夾雜著瘀血,堵塞氣道,肝臟氣血運行不暢,才導致這些症狀。因此,治療應以舒肝理氣、化痰消瘀為主,往往能取得療效。如果只用滋補的方法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情,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更難入睡。
7. 瘀血
凡有瘀血,不先消散,而加補劑,則成實實之禍。設無瘀血,而妄行攻利,則致虛虛之禍。故凡治此症,須察所患輕重,有無瘀血,及元氣虛買,不可概行攻下,致成敗症。
白話文:
如果有人有淤血,如果不先消除它,而是添加滋補劑,那麼就會造成實證的危害。如果沒有淤血卻胡亂進行攻擊和排泄,則會導致虛證的危害。因此,在治療這種病症時,必須檢查病情輕重以及是否有淤血,並且要注意身體原本虛弱的情況,不能一概使用攻擊性的治療方法,以免導致失敗的結果。
8. 跌打損傷
—凡損傷,不問老弱,及有無瘀血停積,俱宜服熱童便,以酒佐之,推陳致新,其功甚大。
澄按:積瘀凝滯,不問何經,總屬於肝,蓋肝主血也。故凡敗血積聚,從其所屬,必歸於肝。故見脅肋小腹脹痛者,皆肝經之道也。內有積瘀,停久不行,必痰涎壅塞,凝泣水穀道路,故見咳嗽喘不能臥也。瘀之日久,津液漸枯,與痰涎交結為患,故見吐痰發熱,有似虛勞外損也,但脈牢大有形。
實症猶可措手,倘見沉澀,既不能自行其血,又難施峻猛之劑,安望其速愈邪?
白話文:
凡是受了傷,不論老少,也不管有沒有瘀血積聚,都可以服用熱童尿,用酒來調和,促進新陳代謝,效果非常顯著。
古代醫書中說,瘀血積聚,不論在哪條經脈,都屬於肝臟,因為肝臟主導著血液。所以所有敗血積聚,最終都會歸於肝臟。因此,如果出現脅肋和小腹脹痛,都是肝經出了問題。如果內部有瘀血積聚,時間久了就無法流通,會導致痰涎阻塞,阻礙水穀的運化,所以會出現咳嗽喘不過氣,甚至無法躺下休息。瘀血積聚的時間久了,津液會逐漸枯竭,與痰涎結合在一起,就會出現吐痰發熱,類似虛勞和外傷的症狀,但脈象卻是強勁有力。
對於實證,還可以採取措施,但如果脈象沉澀,既無法自行活血,又不能使用猛烈的藥物,怎麼可能快速治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