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一 (1)

1. 上集卷之十六

2. 熱證全書

3. 經旨

帝曰:陽虛生外寒,奈何?曰:陽受氣於上焦,以溫皮膚分肉之間。寒氣在外,則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則寒氣獨留於外,故寒慓。

帝曰:陰虛生內熱,奈何?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順,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

帝曰:陽盛生外熱,奈何?曰:上焦不通利,則皮膚緻密,腠理閉塞,玄府不通,榮衛不得瀉越,故外熱。

帝曰:陰盛生內寒,奈何?厥氣上逆,寒氣積於胸中而不泄,則溫氣去,寒氣獨留則血凝,泣則脈不通,其脈盛大以泣,故中寒。

《素問》曰: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又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各求其屬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陽氣虛弱會產生體表的寒冷,該怎麼辦呢?回答是:陽氣在上焦接受氣息,用來溫暖皮膚和肌肉之間。如果寒氣存在體表,就會導致上焦的運行不暢,上焦運行不暢,就會使寒氣單獨留在體表,因此會感到寒冷刺骨。

黃帝又問:陰氣虛弱會產生體內的熱感,該怎麼辦呢?回答是:如果有過度的勞累疲倦,形體氣力衰減,食物消化不順,上焦不能正常運作,下脘也不能通暢,胃部會產生熱氣,熱氣燻蒸胸中,所以會產生體內的熱感。

黃帝再問:陽氣旺盛會產生體表的熱感,該怎麼辦呢?回答是:如果上焦的運行不暢利,就會使皮膚變得緊密,毛孔閉塞,汗腺不通,營氣和衛氣無法排出,因此會產生體表的熱感。

黃帝最後問:陰氣旺盛會產生體內的寒冷,該怎麼辦呢?回答是:當逆氣上升,寒氣在胸中堆積而無法排泄,溫暖的氣息就會消失,只留下寒氣,血液就會凝固,淚液就會堵塞,脈絡就不通,脈搏就會強大且阻塞,因此會產生體內的寒冷。

《素問》中說:陰氣過剩會使陽氣生病,陽氣過剩會使陰氣生病,陽氣過剩會產生熱感,陰氣過剩會產生寒感。又說:所有用寒涼方法治療卻產生熱感的,應從調整陰氣著手;所有用溫熱方法治療卻產生寒感的,應從調整陽氣著手,這就是所謂的各自尋找其相對應的調整方法。

4. 脈法

浮大無力為虛熱;沉實有力為實熱;病熱有火者生,心脈洪大是也;無火者死,心脈沉細是也。

脈虛弦數清弱芤緩皆主熱。

《脈訣》曰:骨蒸勞熱,脈數為虛。弱而澀小,必損其軀。勞極諸虛,浮軟微弱。土敗雙弦,火炎則數。

凡身有熱,脈澀靜者,皆難治。

真寒之脈必遲弱無神,真熱之脈必滑實有力。

白話文:

[脈法]的內容如下:

如果脈象浮大但無力,這表示虛熱;若脈象沉實且有力,代表實熱。病人有熱症且有火氣者可存活,如心脈洪大的情況;反之,無火氣者可能危及生命,如心脈沉細的情況。

脈象虛弱、弦硬、數急、清冷、弱小、芤象(脈搏浮大中空)、緩慢,都主導著熱症。

根據《脈訣》所述,如果脈象頻率加快,伴隨骨蒸勞熱,這顯示虛弱的熱症。若脈象弱小、澀滯,必定對身體造成傷害。各種勞損過度導致的虛弱,脈象會呈現浮軟、微弱的狀態。如果出現兩條弦脈,表示脾臟功能衰弱;脈象數急,則代表火氣旺盛。

凡是身體有熱感,但脈象滯澀且平靜,這些情況通常較難治療。

真正的寒冷脈象一定會緩慢、無力且缺乏精神;真正的熱症脈象則會光滑、實在且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