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下集卷之六 (3)
下集卷之六 (3)
1. 積熱例方
三黃湯,積熱蘊隆,三焦皆熱,大小便閉。
黃連,黃芩,大黃(濕紙煨,等份)
加姜三片,煎服。
洗心散,壯熱煩躁,風熱壅甚,大小便閉澀。
大黃,甘草,當歸,白芍,麻黃(各三兩),白朮(七錢五分),荊芥穗(三兩),加薄荷、生薑。
四順清涼飲,治血熱蘊結壅滯。
大黃,赤芍,當歸,甘草(等份)
消積丸,一切積熱瘀血,堅積石瘕。
海粉,石鹼,三稜,莪朮,五靈脂,紅花,香附
治虛勞日久,不任舟車、禹功等丸者,宜四物湯送下。
芎黃湯,肺經實邪,風熱相合,性急火搖動焰而旋轉,其脈弦而緊洪。
羌活,川芎,大黃,甘草
上㕮阻為末,每服五錢。
黃連解毒湯,一切火熱,表裡俱盛,吐血衄血。
黃連,黃芩,黃柏(等份)
劉河間曰:傷寒表熱極甚,身疼頭痛不可忍,或眩或嘔,里有微熱,不可發汗吐下,擬以小柴胡、天水、涼膈之類和解,恐不能退其熱勢之甚;或大下後,再三下後,勢熱尚甚,本氣損虛,而脈不能實,擬更下之恐脫而立死,不下亦熱極而死;或濕熱內余,小便赤澀,大便溏泄頻並少而急痛者,必欲作痢也,宜黃連解毒湯。
瀉心湯,心氣不足,吐血衄血。
黃芩,黃連,大黃(酒浸,九蒸九曬,等份)
三黃丸
即前方蜜丸,開水下三四十丸。
清胃散,胃有積熱。
生地,丹皮,黃連,當歸,升麻
—方加石膏。
三承氣湯
大黃(四兩),芒硝,厚朴(二兩),枳實(三枚)
小承氣:去芒硝。(不宜急下,以去芒硝。)
調胃承氣:去厚朴、枳實,加甘草(恐傷上焦,故去樸、實,恐傷胃氣,故加甘草。)
梔子金花丸
即黃連解毒湯為丸,治中外諸熱。
當歸龍薈丸,治一切肝膽之火,亦治盜汗,肝移熱於肺而咳嗽。
當歸(酒洗),龍膽草(酒洗),梔子(炒黑),黃連(炒),黃柏(炒),黃芩(炒,各一兩),大黃(酒浸,二錢),青黛(水飛,二錢),蘆薈(五錢),木香(二錢),麝香(五分)
蜜丸,薑湯下。
抽薪飲,諸凡火熾盛而不宜補者。
黃芩,石斛,梔子,木通,黃柏(各三錢),枳殼,澤瀉(一錢五分),甘草(三分)
徙薪飲,三焦一切火熱。
陳皮(八分),黃芩(二錢),麥冬,白芍,黃柏,茯苓,丹皮(各一錢五分)
安胃飲,胃火上衝,呃逆不止。
陳皮,山楂,麥芽,木通,澤瀉,黃芩,石斛
柴胡清肝散,肺膽三焦風熱。
柴胡,黃芩,梔子,川芎,人參(各一錢),甘草(五分),連翹,桔梗(各八分)
梔子清肝散
柴胡,梔子,丹皮(各一錢),當歸,川芎,白芍,茯苓(各七分),牛蒡子,甘草,白朮(各五分)
清胃飲,一切風熱濕痰。
石膏,梔子,黃連,黃芩,當歸,生地,白芍,蒼朮(各一錢),青皮(八分),細辛,藿香,荊芥(各六分),升麻,丹皮,甘草(各四分)
梔子仁湯,發熱潮熱,狂躁面赤咽痛。
梔子,赤芍,大青,知母(各一錢),升麻,柴胡,黃芩,石膏,杏仁,甘草(各二錢),豆豉(百粒)
—方無豆豉。
小黃丸,熱痰咳嗽。
黃芩,半夏(湯洗),南星(湯洗,各一兩)
上為細末,薑汁浸蒸餅為丸。
又方,化痰止涎,除濕和胃,胸膈不利。
黃芩,乾薑,白朮,半夏,澤瀉,黃耆
蒸餅為丸。亦名小黃丸。
大黃湯
大黃(酒浸),梔子(一錢二分),黃芩(一錢),升麻(二錢),芒硝(一錢二分)
白話文:
[積熱治療方法]
【三黃湯】:適用於體內熱氣積聚,三焦皆熱,導致大小便不通的情況。配方為黃連、黃芩、大黃(需用濕紙包裹後溫煮,三種藥材量相同),加入三片薑煎煮服用。
【洗心散】:針對高熱煩躁,風熱嚴重,大小便閉塞不通。藥方包括大黃、甘草、當歸、白芍、麻黃(各三兩),白朮(七錢五分)、荊芥穗(三兩),可添加薄荷、生薑。
【四順清涼飲】:用於治療血熱鬱結。配方為大黃、赤芍、當歸、甘草(等份)。
【消積丸】:適用於各種積熱、瘀血問題,如堅硬的腫塊。藥方包含海粉、石鹼、三稜、莪朮、五靈脂、紅花、香附。
對於虛弱久病,無法承受劇烈治療方式的人,適合使用四物湯,配合此藥丸服用。
【芎黃湯】:用於肺部實邪,風熱交雜的情況,脈象緊繃且洪大。藥方為羌活、川芎、大黃、甘草,以上藥材研磨為粉末,每次服用約五錢。
【黃連解毒湯】:適用於各種火熱情況,無論表裡,甚至出現吐血、鼻血等症狀。配方為黃連、黃芩、黃柏(等份)。
劉河間表示:對於高燒不退,身體疼痛難忍,或眩暈、嘔吐,即使內部有輕微熱度,也不能隨意發汗或催吐,考慮使用小柴胡湯、天水、涼膈之類的和解法,但可能無法有效降低高熱;或者大劑量下藥後,多次治療仍熱度不減,元氣已損,脈象虛弱,再下藥恐怕會立即死亡,不下藥也會因熱度過高而亡;或是濕熱在體內殘留,小便色赤、排尿困難,大便稀軟頻繁且伴隨急痛,很可能會發展成痢疾,這種情況適合使用黃連解毒湯。
【瀉心湯】:適用於心氣不足,導致的吐血、鼻血。配方為黃芩、黃連、大黃(需用酒浸泡,經過九次蒸煮九次日曬,三種藥材量相同)。
【三黃丸】
將上述藥方製成蜜丸,每次以開水吞服三十至四十粒。
【清胃散】:用於胃部積熱。配方為生地、丹皮、黃連、當歸、升麻。另一版本添加了石膏。
【三承氣湯】
配方為大黃(四兩)、芒硝、厚朴(二兩)、枳實(三枚)。
小承氣湯:去掉芒硝(若不適合快速下藥,可以去掉芒硝)。
調胃承氣湯:去掉厚朴、枳實,添加甘草(為了防止上焦受傷,去掉厚朴、枳實,為了保護胃氣,添加甘草)。
【梔子金花丸】
以黃連解毒湯為基礎製成藥丸,用於治療內外各種火熱。
【當歸龍薈丸】:用於治療肝膽火氣,也可治療盜汗、肝臟熱氣移轉至肺部導致的咳嗽。配方為當歸(酒洗)、龍膽草(酒洗)、梔子(炒黑)、黃連(炒)、黃柏(炒)、黃芩(炒,各一兩)、大黃(酒浸,二錢)、青黛(水飛,二錢)、蘆薈(五錢)、木香(二錢)、麝香(五分)。製成蜜丸,薑湯送服。
【抽薪飲】:用於各種火熱旺盛,但不適合補養的情況。配方為黃芩、石斛、梔子、木通、黃柏(各三錢)、枳殼、澤瀉(一錢五分)、甘草(三分)。
【徙薪飲】:用於三焦所有火熱問題。配方為陳皮(八分)、黃芩(二錢)、麥冬、白芍、黃柏、茯苓、丹皮(各一錢五分)。
【安胃飲】:用於胃火上沖,持續打嗝不止。配方為陳皮、山楂、麥芽、木通、澤瀉、黃芩、石斛。
【柴胡清肝散】:用於肺、膽、三焦風熱。配方為柴胡、黃芩、梔子、川芎、人參(各一錢)、甘草(五分)、連翹、桔梗(各八分)。
【梔子清肝散】
配方為柴胡、梔子、丹皮(各一錢)、當歸、川芎、白芍、茯苓(各七分)、牛蒡子、甘草、白朮(各五分)。
【清胃飲】:用於所有風熱、濕痰問題。配方為石膏、梔子、黃連、黃芩、當歸、生地、白芍、蒼朮(各一錢)、青皮(八分)、細辛、藿香、荊芥(各六分)、升麻、丹皮、甘草(各四分)。
【梔子仁湯】:用於發熱、潮熱、狂躁、臉色赤紅、咽喉疼痛。配方為梔子、赤芍、大青、知母(各一錢)、升麻、柴胡、黃芩、石膏、杏仁、甘草(各二錢)、豆豉(一百粒)。另一版本不含豆豉。
【小黃丸】:用於熱痰咳嗽。配方為黃芩、半夏(湯洗)、南星(湯洗,各一兩)。將藥材磨成細末,用薑汁浸泡的蒸餅製成藥丸。
【另一藥方】:用於化痰止涎、去除濕氣、調和胃氣,胸膈不暢。配方為黃芩、乾薑、白朮、半夏、澤瀉、黃耆。將藥材製成藥丸,也稱為小黃丸。
【大黃湯】
配方為大黃(酒浸)、梔子(一錢二分)、黃芩(一錢)、升麻(二錢)、芒硝(一錢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