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下集卷之六 (2)
下集卷之六 (2)
1. 積熱論
酒麴煎煿,雄附峻補,皆能生熱,謂之積者何哉?朝斯夕斯,其所由來尚矣。夫人偏陰不可無陽,偏陽不可無陰,惟在冷暖得中而已。矯枉過正,識者憂之。
澄按:積熱之症,惟嗜酒者最甚。煎炒煿炙,辛熱峻藥,雖能生積生熱,而朝斯夕斯者,不能如酒之多,亦不能如酒之頻,況燒酒酷烈猛悍,飲之無度,或酒後之面,或飯後之酒,日積月深,消耗津液,有似虛勞之症。
2. 暴熱積熱
暴熱者,病在心肺。積熱者,病在肝腎。暴熱者,宜《局方》雄黃解毒丸。積熱者,宜《局方》妙香散。
澄按:積熱為害,在肌肉、經絡,則為癰腫;在腸胃,則為消渴;在五臟,則消津液;在筋骨,則骨蒸勞熱。
3. 肺熱證
王海藏治皮膚如火燎,而以手重取之不甚熱,肺熱也,目白睛赤,煩躁引飲,單與黃芩一物湯。
4. 積聚成勞用藥
夫眾疾皆起於虛,虛生百病。積者五臟之所積,聚者六腑之所聚,如斯等疾,多從舊方,不假增損。虛而勞,其弊萬端,宜隨病加減,聊復審其冷熱,記其增損之主耳。虛勞而頭痛後熱,加枸杞、玉竹。虛而欲吐,加人參。虛而不安,亦加人參。虛而多夢紛紜,加龍骨。虛而多熱,加生地、牡蠣、地膚子、甘草。
虛而冷,加當歸、川芎、乾薑。虛而損,加鍾棘刺、肉蓯蓉、巴戟天。虛而大熱,加黃芩、天冬。虛而多忘,加茯神、遠志。虛而驚悸不安,加龍齒、沙參、石英、小草。若冷則紫石英、小草。若熱則用沙參、龍齒。不冷不熱,亦用之。虛而口乾,加麥冬。虛而吸吸,加胡麻、柏子仁、覆盆子。
虛而多氣兼微咳,加五味子、大棗。虛而身強,腰脊不利,加磁石、杜仲。虛而客熱,加地骨皮、黃耆。虛而痰後有氣,加生薑、半夏、枳實。虛而小腸利,加桑螵蛸、龍骨、雞肫皮。聊記增減之一隅,處方准此。
5. 治案
丹溪治一人,體長筋露,體虛而勞,頭痛苦,自意不療,脈弦大兼數。尋以人參、白朮為君,川芎、陳皮為佐,服至五日余未瘳,以藥力未至耳,自欲加黃耆,朱弗許。翌日,頭痛頓愈,但脈微盛,又膈滿不飢而腹脹,審知其背加黃耆也。遂以二陳加厚朴、枳殼、黃連,以瀉其衛,三帖乃安。
睦州楊寺丞女事鄭迪功,有骨蒸內熱之症,時發外寒,寒過內熱附骨,蒸盛之時,四肢微瘦,足趺踵。其病在五臟六腑之中,眾醫不瘥。因遇徽州吳醫看曰:請為治之。只單用石膏散,服後體微涼,遂如故。其方出《外臺秘要》,只用石膏研細,十分似面,以新汲水和服方寸,取身無熱為度。余按:此必有積熱,故用之應手取效。
李時珍少時,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發熱,膚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許,暑月煩渴,寢食俱廢。偶思東垣治肺熱如火燎,煩渴引飲而盡盛者,氣分熱也,用一味黃芩湯,瀉肺經之火,遂按方用黃芩一兩,水二鍾,煎一鍾,燉服。次日身熱盡退,而痰嗽皆愈。藥中肯綮,如應桴鼓,醫之妙有如此哉。
予治休邑孟街富來橋吳左之女,年二十七歲,偶因感冒發熱,諸醫作骨蒸治,不瘥。予診之,見其痰嗽,身如火燎,而以重手取之則不熱,知其熱在皮膚也。先以清骨散與之,熱稍減。憶時珍先生有此一案吻合,照法用之,次日盡減。因嘆如應桴鼓之語,非謬欺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