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三 (3)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三 (3)

1. 總論

周揚俊曰:余讀此十方,俱出人意表。其間次序緩急,可為千百世法,即不必十方並用,要無能出其範圍者矣。一方之中,自得肯綮,即不必全用其藥,亦可以細推其理矣。乃今日之治血證者,輒用六味地黃增減,冀其收功,皆由《醫貫》入手,而未常從《神書》體會者也。彼謂腎水衰,則火炎為患,壯水之主,可鎮陽光也。

孰知人之犯此病者,陰虛固多,而他因者亦復不少。假如從勞力而得者,其傷在足太陰矣。從憂思而得者,其傷在手少陰矣。從嗜飲而得者,其傷在手太陰矣。從憤怒而得者,傷又在足厥陰矣。皆足致吐血、咳血、咯血等證,豈一壯水可以勝其任乎?總之,人身之血,附氣而行者也。

一臟傷則氣必不調,而血遂溢於外。故逆則上出,墮則不行,滯者陰痛,寒則凝,熱則散,此自然之勢也。後以君於診視之際,間問之餘,斟酌而得其情否乎?果能如此著眼,視其病之所傷在何臟,脈之所傷在何部,時之所值在何季,思過半矣。余曾治一咯血之人,平日極勞,每咯紫黑色,俱成小塊者,然必是飽食則多,少食則少,不食或少或無。余以韭汁、童便、製大黃治之,二服而安。

後以補中益氣加血藥而愈。知者以為怪妄,余謂極平常。蓋實從《神書》究心,而置《醫貫》為談料者也。

白話文:

周揚俊說:我讀了這十種方法,全都出乎人的預期。它們的順序和緊急程度,可以作為千百年來的規範,就算不是十種方法同時使用,但基本上不會超出這些範疇。在一個方法中,我們能找到關鍵,即使不完全使用其中的藥物,也可以詳細推敲它的道理。然而,現在治療血液疾病的人,總是使用六味地黃湯的增減方,希望得到效果,這是因為他們從《醫貫》開始學習,而沒有真正理解《神農本草經》。

有人認為,腎水衰弱,就會有火災的困擾,強壯腎水的主人,可以抑制陽光。但是,誰知道人們患上這種疾病,陰虛的確很多,但其他原因的也不少。例如,如果是由勞累引起的,傷害就在足太陰脾經。如果是由憂慮和思考引起的,傷害就在手少陰心經。如果是由於過度飲酒引起的,傷害就在手太陰肺經。如果是由於憤怒引起的,傷害又在足厥陰肝經。這些都可能導致吐血、咳嗽出血、咯血等症狀,豈是一個壯水的方法就能應付得了的?總的來說,人體的血液,是依附於氣而運行的。

一旦某個臟器受傷,氣必定會失調,然後血液就會溢出體外。所以,氣逆則會向上噴發,氣墮則會停止運行,氣滯則會導致疼痛,氣寒則會凝固,氣熱則會擴散,這是自然的趨勢。當醫生在診斷的時候,應該在閒聊之間,斟酌病情,是否能得到真實的情況呢?如果真的能這樣去觀察,看看病人的傷害在哪個臟器,脈象的傷害在哪個部位,當前的季節是什麼時候,已經思考了一大半。我曾經治療過一個咯血的人,平時非常勞累,每次咯出的都是紫黑色的小塊,但一定是吃飽了就多,少吃就少,不吃或者少量就不會有。我用韭汁、童便、制大黃來治療他,兩劑後病情穩定。

後來,我用補中益氣湯加上一些止血藥物,他就好了。懂行的人認為這是奇怪和荒謬的,但我認為這是極其平常的。因為我是真正從《神農本草經》深入研究,而把《醫貫》作為談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