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四 (3)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四 (3)

1. 暑證例方

香薷飲,治感冒暑氣,皮膚蒸熱。

香薷(一斤),扁豆,厚朴(各半斤)

四物加黃連;五物加赤苓、甘草,除黃連;六物加木瓜;四物除扁豆,即黃連香薷飲。

論曰:香薷飲,乃夏月通用之藥餌,常見富貴之家,多有備此,令老少時常服之,用以防暑。而不知人之宜此者少,不宜此者多也。若誤用之,必反致疾,何也?蓋香薷一物,氣香竄而性沉寒。惟其氣竄,所以能通達上下,而去菀蒸之濕熱;惟其性寒,所以能解渴除煩,而清搏結之火邪。

然必果屬陽臟,果有火邪,果脾胃氣強,肥甘過度,而宜寒畏熱者,乃足以當之,且賴其清涼,未必無益。若氣本不充,則服之最能損氣;火本非實,而服之乃以敗陽。凡素稟陰柔,及年質將半,飲食不健,軀體素弱之輩,不知利害,而效尤妄用者,未有不反助伏陰,損傷胃氣,而致為吐瀉腹痛,及陰寒危敗等症。若加黃連,其寒尤甚;厚朴破氣,均非所宜。

生脈散,治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虛而咳。

人參(五錢),麥冬,五味子(各三錢)

—加竹葉,一去五味子換梔子,一加黃耆、甘草,服之令人氣力湧出。

犀角地黃湯,治吐血、衄血、便血、嗽血、蓄血,胃火熱甚,逼血妄行。

生地(一兩五錢),白芍(一兩),犀角,丹皮(二錢五分)

—加黃芩、梔子、柴胡。(因怒吐血。)

人參白虎湯,治渴欲飲水,口燥心煩,背惡寒。

石膏(一斤),人參(三兩),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

竹葉石膏湯,治傷暑發渴脈虛。

石膏(一斤),人參(三兩),麥冬(一升),甘草(二兩),半夏(八兩),竹葉(二把)

加姜煎。

人參平肺湯

人參,青皮,茯苓,知母,桑白皮,麥冬,天麻,甘草,粳米,五味子,地骨皮,滑石粉

清暑益氣湯,治長夏濕熱炎蒸,四肢困倦,精神減少,胸滿氣促,身熱心煩,口渴惡食,自汗身重,肢體疼痛,小便赤澀,大便溏,脈虛。

黃耆(一錢),人參(五分),蒼朮(一錢),神麯(五分),五味子(九枚),白朮(五分),青皮(二分半),陳皮(五分),甘草,麥冬,當歸(各三分),黃柏(二分),澤瀉(五錢),升麻(一錢),葛根(二分)

薑、棗煎。

清燥湯,治暑傷元氣,疰夏倦怠,濕熱乘之。

黃耆,神麯,黃連,豬苓,柴胡,甘草,蒼朮,白朮,麥冬,五味子,生地,陳皮,澤瀉,茯苓,黃柏,人參,當歸,升麻

薑、棗煎。

枇杷葉散,治暑毒攻心,嘔吐鮮血。

香薷(三分),厚朴(四兩),甘草,麥冬,白茅根(各一兩),陳皮,丁香,枇杷葉(各半兩),木瓜(一兩)

暑瘵方,治見暑瘵論。

生地,當歸,黃連,黃芩,梔子,陳皮,貝母,茯苓,甘草,桔梗,薄荷,麥冬,五味子

暑咳方,治肺火夜咳。

苡仁,山藥,竹葉,雪梨

水二碗,煎八分服。

六一散,一名天水散,見熱門。

玉泉散,治內熱煩渴,頭痛,二便閉結,溫疫斑黃,及熱痰喘嗽等症。

石膏(六兩,生用),粉甘草(一兩)

—加硃砂三錢。

上為極細末,每服二三錢,新汲水,或熱湯,或人參湯調下。

草還丹(又名青蒿丸。)

青蒿一斗五升,童便三斗,文武火熬,約童便減至二斗,去青蒿,再熬至一斗,入豬膽七個,再熬數沸,用甘草末收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三黃丸,治丈夫婦人,三焦積熱。上焦有熱攻衝,眼目赤腫,頭項腫痛,口舌生瘡。中焦有熱,心膈煩躁,飲食不美。下焦有熱,小便赤澀,大便閉結。五臟俱熱,即生癰癤瘡痍。及治五般痔疾,糞門腫痛,或下鮮血。

黃連(淨),黃芩,大黃(各十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熱水吞下。視臟腑虛實,加減服之,積熱亦宜。

三黃湯,通治熱氣。

黃連(七錢五分),黃柏(五錢),黃芩(一兩),梔子(五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去渣,熱服。如未效再服。

綠豆飲,凡熱毒勞熱,諸火熱極,不能退者,用此最妙。

用綠豆不拘多寡,寬湯煮糜爛,入鹽少許,或蜜亦可,待冰冷,或厚或稀或湯,任意飲食之,日或三四次不拘。此物性非苦寒,不傷脾氣,且善於解毒,除煩,退熱止渴,大利小水,乃淺易中之最佳最捷者也。若火盛口甘,不宜厚味,但略煮半熟,清湯冷飲之尤善,除煩清火。

雪梨漿,解煩熱,退陰火,此生津止渴之妙劑也。

用清香甘美大梨削去皮,別用大碗盛清冷甘泉,將梨薄切,浸於水中,少頃,水必甘美,但頻飲其水,勿食其梨,退陰火極速也。

大生湯,治疰夏。

人參,天冬,麥冬,五味子,黃柏,當歸,牛膝,紅花,枸杞,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