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二 (1)

1. 經旨

經曰:虛風賊邪,陽先受之。傷於風者,上先受之。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

吳澄曰:天地之間,惟風無所不入。人受之者,輕則為感冒,重則為傷,直入則為中,挾寒則寒,挾熱則熱,兼暑則為暑風,兼濕則為風濕,兼時令之暖氣則為風熱。然必其人真氣先虛,營衛空疏,然後外邪乘虛而入。風能煽火,兼熱則令人津液頓消,肌肉暴脫,有似虛勞之症。

《風論》曰: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飲食;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

按:風在皮膚之間,令人寒熱,衰飲食,肌肉消。若入於肺,則咳嗽失血,痰涎潮熱,有似虛勞之症矣。

白話文:

經書上說:虛弱的風邪,陽氣首先受到侵襲。被風邪所傷,上半身首先受到傷害。如果皮膚毛孔緊閉,即使遇到強烈的風邪,也無法侵害。

吳澄說:天地之間,只有風可以無所不在。人體受到風邪的侵襲,輕則感冒,重則受傷,直接侵入則為中風,夾帶著寒氣則會寒,夾帶著熱氣則會熱,夾帶著暑氣則為暑風,夾帶著濕氣則為風濕,夾帶著季節的溫暖氣息則為風熱。但是,必須是人體的真氣先虛弱,營衛氣血空虛疏散,然後外邪才能乘虛而入。風能助長火勢,夾帶著熱氣,就會讓人體津液迅速消失,肌肉快速消瘦,類似虛勞的病症。

《風論》說:風氣藏在皮膚之間,不能向內通達,也不能向外排出。風善於流動且變化多端,皮膚毛孔開啓則感到寒冷,閉合則感到悶熱。風寒會導致人體飲食減少,風熱則會導致人體肌肉消瘦,因此讓人感到發抖,無法進食,稱為寒熱。

按:風邪停留在皮膚之間,會讓人感到寒熱,飲食減少,肌肉消瘦。如果侵入肺部,就會咳嗽咳血,痰液多且發熱,類似虛勞的病症。

2. 脈法

左寸關脈浮弦有力者,傷風也。右寸關脈洪滑有力者,風熱也。右寸關脈濡弱無力者,兼虛也。浮數風熱。

按:浮脈主表,數則為熱,浮數相兼,則為風熱。

陽浮而陰弱,大概肺部見浮者多,以此為辨。

按:傷寒脈緊,傷風脈浮,兼熱必數。

《平人氣象論》曰:脈滑曰風。

白話文:

如果左手的寸关脉浮起、弦细且有力,就是伤风。如果右手的寸关脉洪大滑利且有力,就是风热。如果右手的寸关脉濡弱无力,则兼有虚证。脉象浮而数,说明是风热。

浮脉主表,脉象数则为热,两者兼而有之,就是风热。

阳气浮而阴气弱,通常肺部出现浮脉居多,以此来辨别。

伤寒的脉象紧,伤风的脉象浮,兼有热证必定脉象数。

《平人氣象論》说:脉象滑利就叫做风。

3. 總論

吳澄曰:風之傷人也,多在肩後頸根,大杼、風門、肺俞之穴,由茲達肺,最近最捷。初起必兼咳嗽清痰,舌無苔膜,鼻流清涕。若挾風熱,則咳嗽稠痰,舌有紅點,鼻流濁涕。故凡體薄氣弱,血氣虧虛,素有痰熱者,最易犯之。內外合邪,二火相煽,治之不得其法,則津液頓亡,肌肉銷鑠,痰嗽失血,有不成虛勞者乎?

白話文:

吳澄說:風邪傷人,多半會從肩後頸根處侵入,大杼、風門、肺俞等穴位是風邪入侵的通道,由這些穴位直達肺部,路程最近,速度最快。剛開始發病時,必定伴隨咳嗽、咳出清痰,舌苔無白苔或薄苔,鼻涕清澈。如果風邪夾雜熱邪,則會咳嗽、咳出稠痰,舌頭上會有紅點,鼻涕混濁。因此,體質虛弱、氣血不足、平時有痰熱的人,最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內外邪氣互相交織,兩股熱氣相互助長,治療不得法,就會導致津液驟然損失,肌肉消瘦,咳嗽痰血,難道不會變成虛勞嗎?

4. 風熱成虛損

凡受風熱必氣壅,則咳嗽而吐血者,皆風熱使之然也。當用清涼輕揚發散之劑,以治風熱。風熱清而咳嗽自止,何必印定咳血門中藥餌,做成虛損。

澄按:春溫風,夏熱風,秋涼風,冬寒風,此四時之風也。東邊來者其風溫,南方來者其風熱,西方來者其風涼,北方來者其風冷,此四方之風也。有風送熱來,熱從風至,開發腠理,竭人津液,涸人精血,使人咳嗽痰涎,音啞失紅,而成虛勞之症者,皆風熱誤治之所致也。

白話文:

如果人受到風熱侵襲,就會導致氣血阻塞,進而引發咳嗽甚至吐血。這些都是風熱所造成的。應該使用清涼、輕揚、發散的藥物來治療風熱。風熱消散了,咳嗽自然就會停止,為何要執著於咳血的藥方,反而造成虛損呢?

需要注意的是,春天的風溫和,夏天的風熱,秋天的風涼,冬天的風寒,這是四季不同的風。風從東方來就溫和,從南方來就熱,從西方來就涼,從北方來就冷,這是四方的風。風帶著熱氣而來,熱氣隨著風進入人體,打開毛孔,耗費津液,損傷精血,導致咳嗽痰多、聲音嘶啞、面容蒼白,最終演變成虛勞。這些都是因為誤治風熱所造成的。

5. 風熱論

羅太無曰:風、寒、熱,諸病之始也。人之臟腑,皆風之所起。火熱,陽之本也。曲直動搖,風之關也。眩暈嘔吐,風之甚也。夫風熱本於郁,風生於熱,以熱為本,而以風為標。此言風者,即風熱病也。謂火熱甚則制金,金衰則木旺,木旺則生風。或熱微風甚,則當治風;或風微熱甚,但治其熱,則風自消矣。

河間本《內經》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之旨,立防風通聖散,能治一切諸風,以其主消風解熱,散鬱閉,開結滯,而使氣血宣通,怫熱除而自愈矣。設使勢甚者,非調養緩劑可治。

又曰:河間以此方加天水對停,名雙解散。煎蔥須、薑、豉,普解風熱寒暑,飢飽勞逸,內外諸邪所傷,無問自汗無汗,汗後勞復,但覺不快,便可通解得愈。或婦人產後諸疾,小兒驚風、積熱、瘡疹諸症,不論日數遠近,但服之,周身血氣宣通,百病皆除。治瘧,則加柴胡、桂枝。

白話文:

羅太無說:風、寒、熱是各種疾病的起因。人體臟腑都容易受到風的影響。火熱是陽氣的根本。身體的彎曲和伸展、搖動都是風的表現。頭昏眼花、嘔吐是風病嚴重時的症狀。風熱病的本源是鬱結,風由熱而生,以熱為本,以風為標。這裡說的風,指的是風熱病。也就是說,火熱過盛就會克制金氣,金氣衰弱就會使木氣旺盛,木氣旺盛就會生風。如果熱氣輕微,風氣嚴重,就應該治療風;如果風氣輕微,熱氣嚴重,只需要治療熱氣,風自然就會消失。

河間本《內經》認為風邪侵入體內,應該用辛涼的藥物來治療,因此創立了防風通聖散,可以治療各種風病。它能消除風邪,解熱散鬱,疏通經絡,使氣血流通,熱邪消除,自然就會痊癒。如果病情嚴重,就需要用調養緩和的藥物來治療。

羅太無又說:河間在此方基礎上加入天水對停,命名為雙解散。煎服蔥須、薑、豉,可以普遍地解除風熱寒暑等外邪,以及飢飽勞逸等內傷所引起的各種疾病。無論是自汗還是無汗,汗後勞復,只要感到身體不適,服用此方就能通解痊癒。婦女產後諸疾,小兒驚風、積熱、瘡疹等疾病,無論病程長短,服用此方都能使全身氣血流通,百病皆除。治療瘧疾,則需加入柴胡和桂枝。

凡人衰老,腎水不足,真陰虧損,風熱燥郁,積血涸竭,宜常用此藥扶補滋潤。惟產後月水過多,及泄瀉者不宜。如治雜病無不可。

澄按:風熱燥郁,以致真元虧損,若不以辛涼解散之劑,而惟以滋潤補陰是務,則風必入內,而躁益甚。雙解散,治風熱之聖藥也。但云老人腎水不足,婦人產後,並雜病無不可,此亦言之過也。方中大黃、芒硝、麻黃、石膏,若稟受素弱,無實症者,當斟酌加減用。

白話文:

人老了,腎氣不足,精氣虧損,容易上火,血氣不足,可以經常服用這個藥來滋補和潤養。但是產婦月經量過多或腹瀉的人不適合使用。其他雜病都可用此藥治療。

這個藥方中,雖然可以滋補陰虛,但是風熱未清,只滋補陰虛,容易使風熱入內,加重病情。因此,這個藥方還需要加入一些辛涼的藥材來清熱解毒。

但是,對於腎氣不足的老人,產後的婦女,以及其他一些疾病,這個藥方並非萬能藥,需要根據病人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藥方中的大黃、芒硝、麻黃、石膏,對於體質虛弱、沒有實症的人,應該慎重使用,並需要根據情況加減用量。

6. 風熱似虛損

三四月間,天氣暴熱,或因飲食過酣,或遠行疾走,重衣厚被,脫著不常,以致冒風者,症多咽乾鼻塞,痰嗽氣阻,先宜清涼發散。倘不知而誤用寒涼之劑,則邪愈閉,肺竅阻塞,遂成音啞聲嘶,痰紅咳血之症。

澄按:人之氣與天地之氣相通,天時之氣熱,則吾身之氣亦熱矣。熱則宣通,毫毛不閉,膚腠齊開,最易感冒。素有痰火,易引外邪,內外交併,則音啞聲嘶,痰嗽失血。症似虛損,實由風邪外束,火鬱內炎。治用辛涼外發,甘苦內和,則風散而火熄。若以苦寒施之,恐邪正不得伸,而邪郁愈不解矣。

白話文:

三四月天氣炎熱,有些人因為吃太多、運動過度、穿太多衣服、脫衣服不勤快,而導致受風寒。症狀通常是喉嚨乾、鼻子塞、咳嗽、呼吸困難,這時應該先用清涼發散的藥物來治療。如果不知道病因,誤用寒涼的藥物,反而會讓風邪更難排出,導致肺部堵塞,進而出現失聲、聲音嘶啞、咳血等症狀。

人體的氣息與天地之間的氣息相通,當天氣炎熱時,人體的氣息也會變得燥熱。熱氣會讓毛孔張開,更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本身就有痰火的人更容易被外邪入侵,內外合力,就會造成失聲、聲音嘶啞、咳嗽、咳血等症狀。雖然看起來像是虛損,但實際上是風邪外束、火氣內郁造成的。治療方法是用辛涼的藥物來驅散風邪,用甘苦的藥物來調和內熱,這樣就能讓風寒散去,火氣熄滅。如果用苦寒的藥物,反而會讓風邪無法排出,火氣也無法消散。

7. 內邪招引

其人素有熱痰,壅遏於太陰、陽明之經,內有窠囊,則風邪易於外束,若為之招引者。然所謂風乘火勢,火借風盛,互相鼓煽也。治實之法,秋冬與之辛溫,春夏與之辛涼,解其肌表,從汗而散。治虛之法,固其衛氣,兼解其邪。若專與發散,或汗多亡陽,或屢痊屢發。若兼風熱,當以辛涼解表,甘苦除熱,不得誤用辛熱,過於苦寒也。

澄按:有天稟性熱,陰虛血少之人,貪酒好色,腎水不升,心火不降,外邪乘之,復壅虛熱。新邪引出舊邪,內火相併,外火熏鑠肺金,故見咳嗽,有似勞損。風能煽火,故見煩熱,有似陰虛。傷風畏風,有似陽微。熱逼血絡,有似內傷不足。嘔吐稠痰,有似腎虛水泛。雖極相類,而實則風熱使之然也。

由其血分不足,元氣不充,則托送無力,邪不易解,必兼清補解托,乃見神功。

白話文:

這個人原本就有熱痰,堵塞在脾經和胃經,體內又有空虛的部位,所以容易被外邪入侵。而且風和火互相助長,風助火勢,火借風勢,情況會更嚴重。

治療方法要分虛實:對於實證,秋冬季節應該用辛溫藥物,春夏季節應該用辛涼藥物,疏解肌表,讓汗液帶走邪氣。對於虛證,應該固護正氣,同時去除邪氣。如果單純用發散藥物,可能會導致汗出過多傷陽氣,或者反覆發作。如果同時有風熱,應該用辛涼解表藥物,加上甘苦藥物清熱,不能用辛熱藥物,也不能過於苦寒。

註解:有些人天生體質偏熱,陰虛血少,又愛喝酒貪色,腎水不能上行,心火不能下降,外邪乘虛而入,加重虛熱。新來的邪氣引發舊的邪氣,內火互相交織,外火炙烤肺金,所以出現咳嗽,像是勞損的症状。風能助火,所以出現煩熱,像是陰虛的症状。怕風畏風,像是陽氣虛弱的症状。熱氣逼迫血脈,像是內傷不足的症状。嘔吐濃痰,像是腎虛水泛的症状。雖然症状看起來很像,但其實都是風熱造成的。

由於患者血分不足,元氣不足,所以抵抗力差,邪氣不容易消除,必須用清補解毒的藥物,才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