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一 (3)

1. 風寒久郁嗽熱不止

凡人外感風寒,發熱咳嗽者,時醫不輕易表散,每用潤肺退熱藥,間附秦艽、蘇梗、柴、前一二味,而羌、獨、柴、前、防風等味,絕不敢用。不知秦艽陽明藥,柴胡少陰藥,於太陽何涉乎?以致風寒久郁,嗽熱不止,變成虛損,殺人多矣。

澄按:初感外邪,不行解散,則邪留而不散,漸變風勞之症。徒知解散,而解散之中不得其法,則邪亦留而不去,亦成風勞之症。蓋肺主皮毛,傳裡郁之,變而為熱;又為華蓋,五臟六腑,火自內起,熏蒸焚灼,變為難治之症。此皆初起治之誤也。及病既成,邪深入內,如油入面,又豈羌活、麻黃開發腠理之猛劑所能出耶?倘粗工不知而妄用之,是亦徒虛真元之氣而已,於邪何與乎?

白話文:

過去醫治風寒感冒發燒咳嗽的病人,醫生們不敢輕易使用發散風寒的藥物,反而常用滋潤肺部、退熱的藥物,偶爾加些秦艽、蘇梗、柴胡等藥材,但像羌活、獨活、柴胡、防風之類的藥物,卻絕對不敢用。他們不明白秦艽是治療陽明經病的藥物,柴胡是治療少陰經病的藥物,跟治療太陽經風寒感冒有什麼關係呢?結果導致風寒之邪在體內久久不散,咳嗽發熱不止,最終變成虛損,造成許多人死亡。

我認為,剛開始感染外邪時,如果不使用發散風寒的藥物,邪氣就會留在體內無法散去,慢慢就會變成風勞病。即使使用了發散風寒的藥物,但方法不對,邪氣也依然留著,還是會變成風勞病。因為肺臟主管皮毛,外邪入侵後,就會導致肺氣鬱結,轉化成熱;而且肺又像一把保護傘,覆蓋著五臟六腑,內火上炎,就會薰灼五臟六腑,導致難以治療的病症。這些都是治療初期犯了錯誤造成的後果。等到病情加重,邪氣深入內臟,就像油滲入面粉一樣,就無法用羌活、麻黃等猛烈的藥物來打開毛孔排出邪氣了。如果不懂藥理的醫生胡亂使用這些藥物,只會徒勞無功地消耗人體的真元之氣,對邪氣一點幫助也沒有。

2. 虛勞挾外感邪熱

仲景云:虛勞挾外感,邪熱致鑠,陰血枯涸者,不可用參、耆甘溫之藥。

澄按:此虛勞而挾外感邪熱,非因外感邪熱而致虛勞也。此論為虛中挾邪之祖。蓋仲景治虛勞之法,總以行陽固陰、補中安腎二大法,並不用滋陰之藥。蓋以腎為陰中之主,務交其心腎,而精血自足;脾為陽中之主,補其中氣,而三陽自泰。立一建中湯,以為萬世法,恐有挾外感邪熱者,而亦誤用之,則陰血益枯涸矣。

故叮嚀告誡,何其慎歟!後人不知此法,而妄滋降,有不枉人生命乎?

白話文:

張仲景說:虛勞伴隨外感,邪熱導致陰血枯竭的人,不可使用人參、黃耆等溫補的藥物。

我認為,這指的是虛勞本身就帶有外感邪熱,並不是因為外感邪熱而導致虛勞。這段話是論述虛勞中夾雜外邪的開端。張仲景治療虛勞的方法,總是以行陽固陰、補中安腎兩大原則,從不使用滋陰的藥物。因為腎是陰氣的主宰,務必調和心腎,精血自然充盈;脾是陽氣的主宰,補益脾氣,三陽自然調和。他創立了建中湯,作為萬世醫法,恐怕有人患有夾雜外感邪熱的虛勞,也誤用此方,這樣反而會讓陰血更加枯竭。

所以,要謹慎叮嚀告誡,這句話是多麼重要啊!後人不懂這個道理,胡亂使用滋陰降火的藥物,難道不會枉費生命嗎?

3. 虛勞當保護脾胃為主

治虛損吃緊工夫處,只在保護脾胃為上。如和解、攻裡二法,法所當用,雖老弱久病,亦所不避,乃撥亂反正之意,惟要用捨得宜。有先攻而後補者,有先補而後攻者,有攻補並行者,毅然獨斷。於裡當補則補,當瀉則瀉。幸無曰虛弱者何敢弄險?須知有故無殞,設務姑息,而一惟調補是務,豈知邪正不兩立也耶?

澄按:治虛損,雖以脾胃為主,猶必以祛邪為先。苟邪未去而徒滋之補之,非徒無益,而又害之。雖然亦有說焉,脾為萬物之母。若脾胃充盛,飲食如常,固當以祛邪為急。倘脾胃有傷,恐元氣下陷,不能鼓舞諸經,何能托邪外出?則又當以脾胃為急,候元氣稍復,再議托邪,或以補益收功也。

白話文:

治疗虚损的关键在于保护脾胃。即使像和解、攻里这样的方法,需要用的时候就应该用,无论患者是老弱还是久病都不应该避讳,因为这是拨乱反正的必要手段,但必须运用得当。有时需要先攻后补,有时需要先补后攻,有时需要攻补并行,要果断决策。体内需要补的时候就补,需要泻的时候就泻。不要因为患者虚弱就畏惧冒险,要知道,有病不治才会致命。如果一味姑息,只顾调补,殊不知邪气与正气不能共存。

补充说明:治疗虚损,虽然以脾胃为主,但必须先祛除邪气。如果邪气未除,只顾滋补,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虽然也有人说脾胃是万物的根本,如果脾胃充盈,饮食正常,当然应该以祛除邪气为先。但如果脾胃受损,恐元气下降,无法鼓舞各经脉,又怎么能够驱邪外出?这时就应该以脾胃为重,待元气稍有恢复,再考虑驱邪,或者用补益的方法来收效。

4. 論風勞用藥

體虛最易感於邪,當先和解,或微利、微下之,從其緩而治之,次則調之。醫者不知邪氣加之於身而未除,便行補劑,邪氣得補,遂入經絡,致死不治。如此誤者,何啻千萬,良可悲哉!《內經》中本無風勞之說,而有曰勞者溫之。此乃虛勞之勞,溫者溫存之義。不足者補之以味,穀肉果菜,百味珍饈,無非補也。

今之醫者,不通其法,惟知大補之道,輕則當歸、鹿茸、雄、附,重則乳石、丹砂,加之以灼艾。補燥其水,水得熱愈涸,生火轉甚,輕則痰嗽失血,潮熱煩渴喜冷,重則失音,斷不可救。猶且峻補不已,如此死者,醫殺之耳。及遇良工治驗,而以清涼之劑,不合病人之情,反行責怪。

白話文:

身體虚弱的人最容易受到外邪入侵,應該先用和解的方法,或者稍微通便、稍微瀉下,從緩和的角度治療。接下來再調理身體。醫生如果不知道外邪入侵身體還未清除,就貿然使用補藥,外邪得到滋補,就會侵入經絡,導致病入膏肓,无法治愈。这样的错误,不知有多少,實在令人悲哀!《內經》中本来没有“风劳”的说法,而是说“劳者溫之”。这里的“劳”指的是虚劳, “溫”指的是温存的意思。不足之处就用食物来补充,五谷杂粮、肉类、水果蔬菜、各种珍馐美味,都是用来补充身体的。

如今的医生不懂得这些道理,只知道大补的方法,轻则用当归、鹿茸、雄黄、附子,重则用乳石、丹砂,再用艾灸来助热。補药燥热,水分被蒸发,火气越发旺盛,轻则会咳嗽痰多、吐血、潮热烦渴、怕冷,重则会失声,难以救治。然而,他们仍然一味地猛补,这样的人,最终死于医生的错误治疗。等到遇到真正的良医,用清凉的药剂治疗,却因为不合患者的口味而受到责怪。

及聞發表攻裡之說,畏而不從,甘死於庸醫之手,雖死不悔,深可憫也。

澄按:稟賦各有不同,臟腑陰陽亦多偏勝。此條所論與前數條大都相似,但虛勞之勞與風勞之勞,病因不同,藥亦各別。風勞之勞,當以祛邪為急;而虛勞之勞,必以補養為先。偏執溫補,偏執清涼,皆非法也。凡人氣血壯旺,則外邪不侵;脾胃健運,則飲食不滯;七情無過,則氣足神旺,百病從何而生?惟根本一虛,各症迭出。風勞一症,其中虛虛實實,疑似難明。

初起原在皮毛,疏之散之,解之託之,邪自無容身之地。而昧者不察,誤用溫補、寒涼、酸斂、滋陰、降火之劑,妄為施治。酸斂則收束,寒涼則冰伏,溫補則燥熱,滋陰則入內,降火則閉塞,不虛而虛,不損而損矣。皮薄肉弱之人,不勝四方之虛風。當其初入,淺在經絡時,祛之甚易。

白話文:

聽到有人說要發表攻裡,就害怕不聽,寧願死在庸醫手中也不後悔,實在令人同情。

不同的人體質不同,臟腑的陰陽也各有偏勝。這段話跟前面幾段內容大都相似,但虛勞和風勞的病因不同,藥物也不一樣。風勞應該以驅除外邪為先,而虛勞則要先補養身體。一味溫補或一味清涼,都是錯誤的。人如果氣血旺盛,外邪就不會入侵;脾胃功能正常,飲食就不會積滯;七情調和,氣血充足,精神旺盛,各種病症又從何而來呢?只有根本虛弱,才會導致各種病症接踵而至。風勞這個病症,虛實難辨,令人疑惑。

剛開始風邪只停留在皮毛表面,只要疏散解毒,邪氣就無處容身。可是有些人不明就裡,誤用溫補、寒涼、酸斂、滋陰、降火等藥物,胡亂治療。酸斂會收束經絡,寒涼會使邪氣停滯,溫補會導致燥熱,滋陰會入裡化熱,降火會閉塞經絡,原本不虛弱的反而變虛弱了,原本沒損傷的反而受損了。體質虛弱的人,抵抗不了四面八方的虛風。當風邪剛入侵,淺在經絡時,驅除它很容易。

上集治法立有解托六方,以治不能大表大散者。如寒重熱輕,則柴陳解托湯;熱重寒輕,則用柴芩解托湯;邪郁內熱,則用和中解托湯;內邪蒸熱。則用清裡解托湯;客邪寒熱,則用葛根解托湯;外邪內陷,則用升柴拔陷湯。而猶有不能應手者,必其人平日勞傷太過,腎精不充,以致外邪內伏,而不肯外出。

又立補托七方,以治正虛之人,徒然解表無益者。如血分不足,益榮內托散;氣分不足,助衛內托散;氣血俱虛者,雙補內托散;七情過傷者,寧志內托散;房勞太甚者,補真內托散;勞心太過,寧神內托散;勞力太過,理勞神功散。

白話文:

上篇治療方法分為六種解表法,用於治療不能大量發汗散寒的病症。例如寒重熱輕,就用柴陳解托湯;熱重寒輕,就用柴芩解托湯;邪氣鬱積內熱,就用和中解托湯;內邪蒸熱,就用清裡解托湯;外邪寒熱,就用葛根解托湯;外邪內陷,就用升柴拔陷湯。然而,如果這些方法仍然無法奏效,可能是病人平時勞損過度,腎精不足,導致外邪入侵後無法排出體外。

另外,還制定了七種補托法,專門針對正氣虛弱,單純解表無效的病人。例如血分不足,就用益榮內托散;氣分不足,就用助衛內托散;氣血俱虛,就用雙補內托散;七情過度傷身,就用寧志內托散;房事過度,就用補真內托散;過度勞心,就用寧神內托散;過度勞力,就用理勞神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