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一 (2)

1. 百病皆足以致虛損

百病皆足以致虛損癆瘵,治之者必究其因。是疾也,自古神良之醫每難措手。所謂病已成而後藥之,譬如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以故歷朝醫哲,往往狃於隅見,大都未純求。其發理精確,可以為來學之準則者,蓋無全書焉。

澄按:虛損之症,初病之時,未曾傳變,臟腑未傷,元氣未憊,治之不難。往往醫家、病家都不在意,忽略輕視,日久月深,肌肉削瘦,元氣大殘,真病已成,呼天求救,不亦晚乎?《易》曰: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遄,速也,能遄治之,則有平復之喜也。

白話文:

各种疾病都能导致身体虚损和痨瘵,治疗时必须找出病因。这种疾病自古以来,即使是神医也难以应对。就像疾病已经形成才开始用药,如同口渴才去挖井,战争爆发才去铸造兵器,难道不都太迟了吗?因此历朝历代的医术大家,常常受限于片面的见解,大多没有彻底寻求病因。他们对疾病的理解虽然精妙,但可以作为后世学习的准则,却仍缺少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个人的看法是,虚损病症,初期阶段,还没有传变,脏腑没有损伤,元气还没有衰竭,治疗起来并不困难。然而,医家和病家往往都不在意,轻视忽略,时间久了,肌肉消瘦,元气大损,真正的病症已经形成,才呼天喊地求救,难道不都太迟了吗?《易经》说:“减轻病患,就能尽快带来喜悦,无咎。”“遄”就是快速的意思,能够快速治疗,就能获得恢复健康的喜悦。

2. 風為百病之長

風為陽邪,百病之長,主疏泄萬物。在表則表熱,令人汗出;在裡則裡熱,令人骨蒸;在肺令人咳嗽;在肝令人吐血;在腎令人遺精;附骨令人蒸熱盜汗,蒸久令人肌肉消瘦。古人云無風不作蒸,此至論也。自漢、唐及宋、元、明諸家,皆未竟其說。

澄按:風邪所在,傳變髒腑經絡,無一症不與虛損相同。但蒸時灑淅寒熱,微汗則熱退,退後不復熱,不印定時候,與陽虛生外寒,陰虛生內熱,印定時刻,一日一發者迥別。

白話文:

風性屬陽,是百病的根源,能使萬物疏通。它侵犯肌表,會引起發熱出汗;侵入內臟,則會導致骨骼發熱;影響肺部,會引發咳嗽;侵襲肝臟,會導致吐血;傷害腎臟,會造成遺精;附著骨骼,會出現發熱盗汗,時間長了還會導致肌肉消瘦。古人說:「無風不作蒸」,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從漢朝到唐朝,再到宋元明,歷代醫家都未能完全解開風邪的奧秘。

我觀察到,風邪侵襲人體,會傳變到內臟經絡,無論哪種病症,都與身體虛損有關。但是風邪引起的發熱,只要適當的用藥散寒解熱,微出汗後就會退熱,退熱之後不會再發熱,且沒有固定的發熱時間,這點與陽虛生外寒、陰虛生內熱,發熱時間固定,每天同一時間發作的病症,截然不同。

3. 風邪變虛損之由

風陽邪也,在表則表熱,在裡則裡熱,附骨則骨蒸。風火相搏則咳嗽,蒸久血枯則肌瘦,虛火上炎則兩頰赤,睡而汗出。

澄按:肺主氣也。風傷衛,太陽為周身之表,先受之,令人表熱。里太陰也,與皮毛相合,若受之則入於肺,入於肺則氣道不清,氣道不清則鬱熱。又風陽邪也,肺陰臟也。以陽邪而入陰經,故竟傳五臟,不幹六腑。究其極,不至骨髓不止也。雖與傷寒傳入三陰不同,然自外傳內,由淺入深則一也。

宏格曰:以上論風邪傳變,其所見症,大都相類。而初起之原因,與致病之根由,適足以相發明,開後學之聾聵也。

白話文:

風屬陽邪,若入侵肌表則造成表熱,若入侵內臟則造成裡熱,若侵犯骨骼則導致骨蒸。風火相搏會引起咳嗽,久而久之會導致血枯肌瘦,虛火上炎則面頰發紅,睡眠時出汗。

肺主氣,風傷衛氣,太陽經為周身之表,最先受到風邪侵襲,導致表熱。里太陰經與皮毛相連,若受風邪入侵則入於肺,導致氣道不清,進而出現鬱熱。風屬陽邪,肺屬陰臟,陽邪入侵陰經,因此會傳遍五臟,但不會影響六腑。最終,風邪會深入骨髓才會停止。雖然與傷寒傳入三陰不同,但都是從外向內、由淺入深傳變。

以上論述了風邪傳變的症狀,雖然表現相似,但初始原因和致病根源有所不同,足以說明風邪傳變的過程,為後學者開啟了新的理解。

4. 勞熱不盡屬陰虛

勞熱之症,不盡屬陰虛,亦有陽邪入里,傳為骨蒸,令人先寒後熱,漸成羸瘦。若不審的,不獨用熱藥,是釜中無水,而益進火也。過用寒涼,是釜下無火,而又添水也。

澄按:勞熱之症,世人盡以為陰虛,而不知有陽邪傳裡之變。河間云:虛損之人,寒熱因虛而感也。感寒則損陽,陽損則陰盛,是猶釜下無火之症,而誤施寒涼之藥,是添水也,治之宜以辛甘淡。感熱則損陰,陰損則陽盛,是猶釜中無水之症,而誤施燥熱之品,是益火也,治之宜以甘苦酸鹹。然總以脾胃為主,過脾胃不治也。

白話文:

勞累引起發熱的病症,不完全是陰虛所致,也有可能是陽邪入侵內部,傳播成骨蒸勞熱,導致患者先感到寒冷,之後發熱,漸漸消瘦。如果不能準確判斷病因,一味使用溫熱藥物,就像鍋裡沒水卻猛添柴火一樣,會加重病情。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就像鍋下沒有火卻不停加水一樣,也是無濟於事。

古人多認為勞熱是陰虛,卻不知陽邪入侵也會導致這種病症。河間先生說:體虛的人容易因虛而感寒熱。感受寒邪會損傷陽氣,陽氣受損就會陰氣盛,就像鍋下沒有火,而誤用寒涼藥物就像添水一樣,應當用辛甘淡的藥物來治療。感受熱邪會損傷陰氣,陰氣受損就會陽氣盛,就像鍋裡沒水,而誤用燥熱藥物就像添柴火一樣,應當用甘苦酸鹹的藥物來治療。但總的來說,脾胃是最重要的,不調治脾胃,其他的治療都是徒勞無功。

5. 膚腠不密易感風邪

肺主皮毛,形寒飲冷則傷肺。體既虛弱,膚腠不密,風邪易入,由此咳嗽潮熱。若以輕涼之劑投之,其熱頓釋。而無如時師,皆以收斂肺氣,助濕滯痰損脾之劑,不知風邪火熱,皆莫能散,所以愈投愈咳,愈進愈熱也。

澄按:上古不言風勞者,無其症也。今何有之?藥誤耳。何誤乎爾?清滋也。其清滋若何?蓋風本不成勞,清滋則閉邪入里,鬱蒸不散,不散則傳入經絡,而咳嗽、失血、潮熱見矣,見則成勞矣。欲其不損,其可得乎?

白話文:

肺臟主宰著皮膚和毛髮,如果身體受寒喝冷飲,就會傷及肺部。當身體虛弱時,皮膚毛孔疏鬆,容易受風寒入侵,因此會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如果用輕涼的藥物治療,熱症便會立刻消除。然而,許多醫生卻只注重收斂肺氣,並使用助濕滯痰損脾的藥物,他們不知道風寒火熱都必須散去,所以越治療咳嗽越嚴重,越用藥體熱越厲害。

古時候沒有所謂的「風勞」病症,因為根本不存在這種病。現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病呢?就是因為藥物使用錯誤!哪裡出錯了呢?就是過於清滋!清滋藥物會如何造成問題呢?風本不能形成勞累,清滋藥物會把外邪封閉在內,造成鬱積不散,不散就會傳入經絡,導致咳嗽、出血、發熱等症狀,而這些症狀就會形成「風勞」。想要避免這種情況,可能嗎?

6. 體虛感邪易成外損

近世虛勞之症少,而風勞之症多。究其故,體虛之人,易感風邪,或先微解,或微下,隨其症而治之,則無此症。醫者不察,見其咳嗽吐痰,潮熱失血,遂誤用滋補之劑。不知邪氣未除,便行滋補,邪氣得補,遂入經絡,以致不治。如此死者,何啻千萬?不知皆系客邪,非真虧損也。

澄按:外邪所入,傳變經絡,不止風勞一症,暑、濕、燥、火、寒、熱,皆能為患。而近世之疾,惟風勞最多。蓋風之傷人也,其始甚微,體旺者感之,即不服藥,亦自解散;體虛之輩,元氣不充,邪每留連,散亦不出。昧者不察,便行滋補,閉拒不出。諺云:傷風不愈變成勞。若非藥誤,決變不出。

白話文:

現代人患虛勞的不多,反而是風勞的病人很多。究其原因,體虛的人容易受到風寒侵襲,一開始可能只是輕微的感冒或腹瀉,只要對症下藥就能痊癒,不會發展成風勞。但有些醫生不明就裡,看到病人咳嗽、吐痰、發燒、流血,就錯誤地使用滋補藥物。他們不知道邪氣還沒有去除,就急於滋補,結果反而讓邪氣得到滋補,侵入經絡,導致病情加重,最終不治。這樣死的人不計其數,其實都是因為外邪入侵,並非真正的虧損。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外邪入侵經絡,造成的疾病不只風勞一種,暑熱、濕氣、乾燥、燥熱、寒邪、熱邪都能引起疾病。不過,現代人最常見的疾病還是風勞。這是因為風寒侵襲人體時,初期症狀很輕微,體質強壯的人即使不服用藥物,也能自行痊癒。但體虛的人元氣不足,邪氣容易停留在體內,即使服用藥物也難以驅散。如果醫生不懂得辨證論治,盲目地使用滋補藥物,就會把邪氣封閉在體內,導致病情加重。俗話說:「傷風不愈變成勞。」如果不是藥物使用不當,風勞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7. 感冒宛類虛損

肺主皮毛腠理,凡感冒風寒,肺為邪氣所鼓,其氣不能四布,亦因之沖逆於腦,金津與腦液同降於下,則鼻流清涕。咽喉為肺之門戶,肺竅為邪氣所閉,則為音啞聲重。風寒內鬱而化熱,熱極生痰,則氣火壅遏,閉塞氣道,則口燥咽乾,喉癢欲咳而痰嗽不清。肺氣凝滯,則清肅之令不行,津液結為痰涎。故冒風之症,宛類虛損,若治之不善,則成虛損。

澄按:外感雖類虛損,而其實不類也。一自內生,一自外入,其症相似,其因不同。如聲啞潮熱,咳嗽喉癢同也。外感必兼聲重,鼻流清涕,內損則無之,此同之中而又不同也。豈可一見發熱,遂認為火;一見咳嗽,遂認為勞。不明表裡,妄用滋降,內外合邪,留而不解,延綿日甚。虛弱之人,何能堪此,不至成勞不已也。此實為庸醫所誤,不可不詳審。

白話文:

肺臟主宰著皮膚、毛髮和腠理,一旦感染風寒,肺部就會受到邪氣的侵襲,導致肺氣無法正常運行,並逆流衝擊腦部,使金津和腦液一同下降,引發鼻涕流出。咽喉是肺部的門戶,邪氣阻塞了肺部的氣孔,就會導致聲音嘶啞、語氣沉重。風寒在體內鬱結化熱,熱極生痰,氣火壅塞,阻礙了呼吸道,就會出現口乾舌燥、咽喉癢癢、咳嗽卻咳不出痰的症狀。肺氣凝滯,清肅之氣無法運作,津液就會凝聚成痰液。因此,風寒感冒的症狀,看似虛損,但若治療不當,便會真的變成虛損。

需要注意的是,外感雖然與虛損的症狀相似,但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外感是外邪入侵,虛損則是內在機體功能衰退,症狀相似,但病因卻不同。例如,聲音嘶啞、發熱、咳嗽、喉癢等症狀,外感患者通常會伴隨聲音沉重、鼻涕流出,而內損則不會出現這些症狀。不可一見發熱就認為是內熱,一見咳嗽就認為是勞累過度,要明辨表裡,避免盲目滋陰降火,否則內外邪氣交織,久久不消,病情會越來越嚴重。體弱之人,更要格外小心,否則容易造成久病不愈。這是庸醫常犯的錯誤,不可不慎。

8. 似損非損

凡似損非損之症,惟外感客邪者有之。蓋以外邪初感,不為解表散,而誤作內傷,或用清涼,或用消導,以致寒邪鬱伏,久留不散,或為寒熱往來,或為潮熱咳嗽,其症全似勞損。若用治損之法治之此症,滋陰等劑愈以留邪,熱蒸既久,不損成損矣。欲辨此症,當詳察表裡,而審其致病之由。

蓋虛損之症,必有所因,而外感之邪,其來必驟。若或身有疼痛,而微汗則熱退,無汗又復發熱,或見大聲咳嗽,脈雖弦緊而不甚數,或兼和緩等症,雖病至一二月,而邪有不解,病終不退者,本非勞損,毋誤治之。

澄按:風邪初感,藥用解疏則邪散,補托則易出;清涼則冰伏,滋降則入內,誤治則變風勞。但虛勞咳嗽,輕微不出也,而此則聲重;虛勞之蒸,熱漸漸而甚也,而此則驟盛;虛勞之脈,弦細數也,而此則弦緊。求其故而治之,思過半矣。

白話文:

如果出現看似虛損卻非虛損的病症,大多是因為外感風寒引起的。這是因為剛開始受寒邪入侵時,沒有及时用解表散寒的藥物,反而误以为是內傷,或用清凉药,或用消导药,导致寒邪郁积在体内,久久不散,最终出现寒热交替、潮热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都跟勞損很像。如果用治疗虛損的方法來治疗这类病症,滋陰藥等只会留住寒邪,熱氣蒸腾久了,就真的會變成虚損。要辨別这种病症,必须仔细观察表里,弄清楚致病的原因。

真正的虛損之症,必定有其病因,而外感之邪,入侵的速度很快。如果患者感到身體疼痛,微微出汗后熱度退去,但不出汗又再次發熱,或者出現大声咳嗽,脉象虽然弦紧但并不很数,或者兼有平和緩慢的症状,即使病了幾個月,寒邪始终没有散去,病症也不退,这就不属于勞損,不要误治。

我仔细思考后发现,风寒初感,用解表疏散的藥物就能散去寒邪,用补托的藥物也能容易将寒邪排出;而用清凉的藥物,寒邪就會被封閉在體內,用滋降的藥物,寒邪就會深入体内,誤治就會導致風寒转化为勞損。但是虛勞引起的咳嗽,声音轻微,不会很响;而这种病症引起的咳嗽,聲音卻很重;虛勞引起的熱蒸,熱气慢慢加重;而这种病症引起的熱蒸,熱氣卻迅速加重;虛勞的脉象,弦细而数;而这种病症的脉象,弦紧。如果能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就已經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