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首 (2)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首 (2)

1. 傷風論

傷風,表症也,其原則屬於腎。經曰:皮薄肉弱者,不勝四時之虛風。此論先天稟質之偏,五行剋制之理,而非概所論於傷風之症也。若乃腎精不足之人,無論四時風之虛實,最易感冒,皆曰表虛不固。而其所以不固者,不全責之表也。蓋腎主精,精生氣。腎不足之人,氣不生血,則營不能營;精不化氣,則衛不能衛。

不必大風苛毒,乃能為害,即些小微風,而內亦不能拒,外亦不能御矣。《素問》曰: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不出者則傷肺,傷肺則死矣。可見腎與膀胱相為表裡,精盛者邪易引出,明徵也。《難經》曰:腎中一點動氣,名為導邪之神。可見腎精一足,而外邪不敢內侵。

凡病皆然,非獨傷風一症如是也。人但知肺主皮毛,太陽為周身之表,以表症而用表藥,於理似乎不悖。殊不知人身有一日之虛實,亦有一時之虛實。實者用外感之法治之,自無不愈。惟房勞病後,遺精胎產,老人嬰兒,此數種輩,精恆不足,氣血內虧,營衛空虛,最易感冒,邪陷難出,人多輕忽,不肯遄治,纏綿日久,終變虛勞。初以為小疾,而不知遺害之大有如此也。

雍正丙午,傷風大盛,時行咳嗽,自湖廣傳染江浙,治之不得其法,後變虛勞,死者甚眾。今乾隆甲子,春王正月不見和暖,遲遲之春日,而頻遭凜凜苦雨之悽風,又復如前,傷風更甚,沿門闔境,交相傳染,長幼相似,有類時行。按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初之氣,寒水加風木,陽氣為寒淫所折,少陽生髮之氣不宣,正所謂非其時而有其氣。

症雖相類傷風,又有似乎傷寒,而其實則疫癘之屬耳。詳稽各家治法,無非芎蘇飲、羌活湯、十神湯、敗毒散等劑。感之輕者,勿藥自愈,重者無不應手取效。若腎氣不足之人,當寓歸、地於羌、葛、柴、前之中,駕參、耆於芎、半、枳、桔之內,汗和同行,托補兼施,庶邪易出。

倘執呆法,專用辛溫開發腠理,治非不善,而無如體弱遇之,邪不惟不肯外出,反隨元氣縮入,發熱咳嗽,纏綿不休,經年屢月,終變虛損。故筆之以為前車之戒。

白話文:

傷風是一種表面症狀,根據原則,它主要與腎臟有關。古書上說,皮膚薄且肌肉柔弱的人,無法抵擋四季中的虛風。這討論的是先天體質的偏差,以及五行相剋的道理,而不是一般所討論的傷風病況。對於腎精不足的人來說,無論四季風的虛實,他們都很容易感冒,我們通常會說這是表面防禦力下降的緣故。然而,造成表面防禦力下降的原因,並非只在於表面。因為腎臟主宰精氣,精氣生成氣血。腎臟功能不足的人,氣血無法生成,營養無法正常運作;精氣無法轉化為氣血,保護機制也就無法發揮作用。

不需要強烈的風或病毒才能造成傷害,即使是微小的風,體內也無法抵抗,體外也無法防禦。《素問》提到:對於健康的人,身體可以引出邪氣三天,中年人可以維持五天,不健康的人只能維持七天,如果無法排出,就會傷害肺部,進而導致死亡。由此可見,腎臟和膀胱相輔相成,精氣旺盛的人,邪氣較易被引出,這是一個明確的證據。《難經》提到:腎臟中的一點動力,被稱為引導邪氣的神聖力量。由此可見,只要腎精充足,外界的邪氣就不敢入侵。

所有的疾病都是這樣,不只是傷風這種病症。人們只知道肺部主管皮毛,太陽是全身的表面,因此使用表面的藥物來治療表面的病症,從道理上來看,似乎是合理的。然而,人們往往不知道,人體有一整天的虛實變化,也有一小時的虛實變化。對於實症,使用對抗外感的治療方法,自然可以痊癒。但是對於房事過度、病後、遺精、生產、老年人、嬰兒等幾種情況,他們的精氣總是不足,氣血內虧,營養和保護機制空虛,最容易感冒,邪氣一旦入侵就很難排出,人們往往忽略了這些情況,不願及時治療,病情纏綿不去,最終變成虛勞。最初認為是小病,卻不知道會留下如此大的後果。

雍正丙午年,傷風病盛行,當時流行咳嗽,從湖廣傳染到江浙,治療方法不當,後期轉變為虛勞,死亡人數眾多。現在乾隆甲子年,春季正月沒有回暖,春天遲遲未到,頻繁遭受寒冷的風雨,再次出現類似情況,傷風病更加嚴重,整個城鎮,家家戶戶互相傳染,無論老幼,都類似於流行病。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少陰君火主管天空,陽明燥金在地下。在第一個季節,寒冷的水加上風木,陽氣被寒冷的淫邪所抑制,少陽的生長氣息無法宣泄,這正是非其時而有其氣。

雖然症狀看似傷風,也有點像傷寒,但實際上是瘟疫的範疇。詳細研究各家的治療方法,無非是芎蘇飲、羌活湯、十神湯、敗毒散等藥方。對於輕微感染的人,不用藥也能自愈,對於病情較重的人,這些藥方都能立即見效。但是對於腎氣不足的人,應該在羌、葛、柴、前等草藥中加入歸、地等滋補草藥,在芎、半、枳、桔等草藥中加入參、耆等補氣草藥,同時出汗和調和,兼顧補充和治療,這樣邪氣才容易被排出。

如果固守呆板的方法,單純使用辛辣溫熱的草藥來打開毛孔,治療方法固然不錯,但如果體質虛弱的人遇到這種情況,邪氣不但不會被排出,反而會隨著元氣縮入體內,導致發燒和咳嗽,病情纏綿不去,經過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最終變成虛損。因此,我寫下這些經驗,作為前車之鑑。

2. 風勞初起原因

風勞初起,咳嗽鼻塞,久則風邪傳裡,耗氣損血,漸變成勞。在表令人自汗,在裡令人內熱,在肺令人咳嗽,在肝令人吐血,在腎令人遺精,此症載在《靈樞》。漢唐以來,俱未論及。後世醫工,認為內傷積損,輒投峻劑,閉住風邪,內熱愈熾,以致不治。惟羅謙甫主以秦艽鱉甲散,吳參黃集柴前梅連散,二公可謂發前人之未發矣。

澄按:風勞一症,自古及今,未有全書,世之不明亦已久矣。其間或有一二高賢立論,列於各症之中,譬如珠玉雜瓦礫之間,令人眼光不及採擇。予故條分各門,細按條辨,簡而出之。

白話文:

【風勞病初起的原因】

風勞病剛開始的時候,會出現咳嗽和鼻塞的症狀,如果長時間不治療,風邪就會深入體內,消耗元氣,損害血液,慢慢轉變為風勞病。如果風邪在身體表面,會讓人自汗;如果在身體內部,會引起內熱;如果在肺部,會導致咳嗽;如果影響到肝臟,可能會讓人吐血;如果影響到腎臟,可能會導致遺精。這些症狀在《靈樞》這本書中有記載。從漢朝到唐朝,都沒有討論過這個問題。到了後世,醫生們認為這是內傷積累造成的損傷,往往使用強烈的藥物治療,卻不知這樣反而封閉了風邪,使得體內的熱度更甚,最終無法治療。

只有羅謙甫提倡使用秦艽鱉甲散,吳參黃則推崇柴前梅連散,這兩位可以說是揭示了前人未曾發現的治療方法。

澄按:風勞這種病,從古至今,都沒有完整的專書討論,世人對它的瞭解也已長久不足。偶爾有高明的醫者提出理論,但這些理論往往被混雜在其他病症中,就像珍珠和玉石混在瓦礫中,讓人們難以發現和選擇。因此,我將各種病症分門別類,詳細分析,然後簡化呈現出來。

3. 論虛損傳變

勞者勞於形氣,傷者傷於形容。飢飽過度則傷脾,思慮過度則傷心,色欲過度則傷腎,起居過度則傷肝,喜怒憂愁過度則傷肺。又風寒暑濕則傷於外,飢飽勞役則傷於內。晝感之則病營,夜感之則病衛。營衛經行,內外交運,而各從其晝夜。始勞於一,一起於二,二傳於三,三通乎四,四干其五,五復犯一。

一至於五,邪氣乃深,其氣自失,使人肌肉消,神氣弱,飲食減。行步難。及其如此,雖有命不能生也。

澄按:古時虛損,或三年,或五載,或數十年。何今人之虛損,輕則一年,重則不過數十日而殞,其故何耶?蓋古時之症,真虛損也;今人之病,假虛損也。真則難醫,而藥餌猶可調攝。假則易治,而藥多誤施。譬諸梨、棗水果之類,欲漬則自內達外,一層一層漸漸爛出,方及於皮,有似內損之症。

若鬱閉器中,或感冰麝酒器,則自外及內,不過一宿,而皮肉俱腐矣。有似外損之症,所以為日無多。不似內損,尚可遷延歲月也。而前賢立論,又皆以五勞、六極、七傷、真陰、真陽之說著書行世,而並無外損之名。時醫不明,而又專以滋陰降火治之,是何異於梨果而鬱閉於器中耶?病者甚多,愈者甚少,死者甚眾,今日之大弊也,不得不辨。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身體各種過度勞損導致的健康問題,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不同的臟腑。例如,身體和氣力的過勞會損害身體,情緒的過度波動會影響外貌。飲食過度會傷害脾臟,過度思考會傷害心臟,過度性行為會傷害腎臟,生活作息不正常會傷肝,情緒的喜怒憂愁過度會傷肺。此外,風、寒、暑、濕等外部環境因素會對身體造成外在傷害,而飢餓、飽食、過勞等則會對身體內部造成傷害。白天受到的影響會影響血液循環系統,夜晚受到的影響會影響保護系統。當這些系統運作,且內外相互影響時,它們會各自跟隨日夜的節奏。開始時可能隻影響一個臟腑,但隨後會影響到第二個,再傳遞到第三個,最後影響到第四和第五個,即五臟全部。

當五臟全部受損,邪氣就會深入,導致人體自身氣血失去平衡,使人肌肉消瘦,精神萎靡,食慾下降,行走困難。一旦到了這種地步,即使有天賦的生命力,也無法繼續生存。

古人對於虛損的理解,可能是長達三年、五年,甚至數十年的過程。然而,現代人的虛損,輕微的可能一年,嚴重的可能只需幾十天就會致命,這是為什麼呢?古人所說的虛損是真正的虛損,而現代人的疾病,卻往往是表面的虛損。真正的虛損很難治療,但還可以通過藥物調理。表面的虛損雖然容易治療,但往往因為錯誤使用藥物而變得更糟。這就像水果,如果要使其腐爛,會從內向外,一層一層慢慢腐爛,最後才會影響到皮,類似於內損的情況。

但如果水果被封閉在容器中,或者受到冰、麝香、酒精等刺激,那麼腐爛就會從外向內發展,一夜之間,皮和肉都會腐爛。類似於外損的情況,所以時間不會太久。不像內損,還可以拖延幾個月甚至幾年。然而,前輩們的理論,都是以五勞、六極、七傷、真陰、真陽的說法寫書,並沒有提到外損的概念。現在的醫生不瞭解這一點,反而專門用滋陰降火的方法來治療,這與把水果封閉在容器中使其腐爛有何不同?病人很多,治好的很少,死亡的很多,這是目前的大問題,不得不加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