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三十 (2)
上集卷之三十 (2)
1. 疳勞潮熱
疳勞者,潮熱往來,五心煩熱,盜汗骨蒸,嗽喘枯悴,渴瀉飲水,肚硬如石,面色如銀。
2. 錢氏治法
錢氏曰:疳者,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因大病或吐瀉後,醫又以藥吐下,致脾胃虛弱,亡失津液。且小兒病疳,皆愚醫之所壞病。假如潮熱,是一臟虛一臟實,而內發虛熱也,法當補母而瀉本臟則愈。假令日中發潮熱,是虛熱也。肝為心母,宜先補肝母,肝實而後瀉心,心得母氣,則內病而潮熱自愈。
醫見潮熱,妄謂其實,乃以大黃、芒硝輩諸冷藥利之,利既多而不能禁,則津液內亡,漸成疳也。又如癖病發作,寒熱飲水,脅下有形硬痛,法當用藥漸消磨之,醫反以巴豆、硇砂輩快藥。小兒易虛易實,下之既過,胃中津液耗損,漸成疳勞瘦。又有病傷寒,五六日間有下症,以冷藥下之太過,致脾胃津液少,即便引飲不止,而生熱也,熱氣內耗,肌肉外消,他邪相干,變症多端,亦成疳病。又有吐瀉久病,或醫妄下之,其虛益甚,津液煩躁,亦成疳也。
3. 夫婦亦貴有節
夫婦正也,然亦貴有節。若云正欲非淫,則家釀獨不醉乎?且人終身疾病癆怯,從初婚時起者多。少年興高力旺,往往恣情無度,多成癆怯,甚者夭亡,累婦孀苦。不思百年姻春,終身相偶,何苦從一月內,種卻一生疾病禍根。前輩每遇子孫將婚,必諄諄告誡者以此。
4. 治案
錢氏治馮承務子,五歲,吐瀉壯熱,不思乳食,見兒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面色㿠白,此子必多病。面色㿠白者,神怯也;黑睛少者,腎虛也。黑睛屬腎水,本怯而虛,故多病也。縱長成肌膚不壯,不奈寒暑,易虛易實,脾胃亦怯,更不可縱恣酒欲。若不保養,不過壯年也。
面上常精神光澤者,如婦人之失血也。今吐利不食,壯熱傷食也。又虛怯不可下,下之愈虛。入肺則嗽,入心則驚,入脾則瀉,入腎則益虛。但宜以消積丸磨化之,為微有食也。如傷甚則可下,不下則成癖也。若食在內,亦可下也,下畢補脾必愈,隨其虛實無不效。宜白附丸。
又治一小兒疳積,其狀漸黃瘦,拍背如鼓鳴,脊骨如鋸,乃積而生熱成疳也。宜服蘆薈丸、露星膏。
汪石山治一小兒病多,因缺乳食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發豎發熱無精神,用大無肥兒丸,一料而愈。
又治小兒冷疳多渴,好臥冷地,煩躁啼叫,飲食不進,漸成羸瘦。其候難明,有若熱症,但大便滑泄,百藥不效是也。因女子百藥俱試,而俟偶中者,竟與錢氏木香丸,不數服而愈。
吳茭山治一童子,年十三歲,患咳嗽盜汗,遂請幼科治之。乃曰:小兒汗不必服藥。一月後兩目頓赤,食少,痰中帶血絲。吳診其脈,左手微而無力,右手大而洪數,此怯症也。想已有外務,其父母力為分解,再三私詢,乃曰前學堂中隔壁窺見一女子,覺慕之不遂,後得此疾。遂以當歸、地黃、茯神、遠志、丹皮、棗仁、白朮、甘草、桔梗,數十劑全愈。
李士材治陳邃玄令郎,年十六歲,發盡脫落,無一莖存者,其脈數而大。李曰: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內經》之言也。揣其股髀間骨,果覺大痛。遂以還少丹加生地、當歸作丸,日服一兩,兼進清胃湯,半載之間,發盡出矣。
5. 疳勞例方
六神散,治氣不歸原,發熱不退。
人參,茯苓,山藥,白朮,扁豆,甘草(各等份)
上為末,每服一錢,薑、棗煎。此藥用處甚多,治胃冷加附子,風症加天麻、防風,泄痢加粟殼。
脾風方
人參,冬瓜仁(各五錢),南星(切片,薑汁煮,存性,用一兩)
上為細末,用一錢,水煎服。
露星膏
黃耆,胡連,地骨皮,柴胡(各等份)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隔宿酒浸一宿,次日澄去酒,薄荷湯浸服之。
白附丸,治小兒咳嗽有痰,感冒發熱,吐瀉,心神不安。
南星,半夏,白附子,白礬(各一兩)
上為末,薑汁丸,如桐子大,薄荷湯下。
木香丸,治疳痢。
黃連(三錢),木香,厚朴,夜明砂(紙炒各二錢),訶子肉(炒一錢)
上為末,飯丸麻子大,干艾、生薑湯下。
錢氏安神丸,治心疳,除火邪熱渴,清心化痰。
麥冬,牙硝,茯苓,山藥,寒水石,甘草(各五錢),硃砂(一兩研),龍腦(一字)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雞頭大,每服半丸,砂糖水下。
《秘旨》安神丸,治心疳,睡中驚悸,或受驚嚇而作。
人參,棗仁,茯神,半夏(各一錢),當歸,白芍,橘紅(各七分),五味子(五粒),炙甘草(三分)
上為末,薑汁糊為丸,芡實大,每服一丸。
人參安神丸
黃耆(二錢),人參,陳皮(各一錢),甘草,炙甘草(五錢),白芍(七分),黃連(少許),茯苓(四分)
上為粗末,每服水二盞,煎五沸服。
補脾湯,治小兒久病,面黃肌瘦,咬牙目劄,頭髮稀少,誤藥所致。
人參,白朮(各一錢),白芍,茯苓(各八分),川芎,陳皮(各六分),炙甘草,黃耆,當歸(各四分),生薑(一片)
惺惺散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北細辛,川芎,蘇梗(各等份)
—方加防風、花粉、薄荷。
銀白散,治胃虛吐瀉。
糯米(炒二兩),扁豆(蒸二兩),白朮(炒一兩),甘草(炙,三錢),丁香,藿香(各二錢)
上為末,紫蘇米飲下。
《直指方》加炮薑、白附子、全蠍、木香、石蓮子,姜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