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三十 (1)
上集卷之三十 (1)
1. 經旨
孫思邈曰:小兒六歲以下,黃帝無說。中古巫妨始撰《顱囟經》,以占壽夭。自茲始有此方,則小兒方藥,始於巫妨也。
2. 脈法
小兒之脈,非比大人之多端,但察其強、弱、緩、急四者之脈,即是小兒之肯綮。蓋強弱可以見虛實,緩急可以見邪正。四者既明,則無論諸症,皆可類推。
3. 童子疳勞論
吳澄曰:童子疳勞,即小兒疳積也,初起於脾,後傳於腎。脾土一虛,不能攝五臟之氣而成耳。蓋小兒好食甘甜,膠滯膩積,脾胃受傷,不能消化,變而為疳,即大人之五勞也。幼科徒知用消積清熱化疳,大苦大寒之劑,而不知五勞曲折,疳症虛實,脾胃強弱,一概施之。稟氣實者,可以獲效。
若腎氣不足,脾元素虧者,惟有待死而已,其能愈乎?即大方中亦然,不獨童子也。
4. 疳勞
疳者,干也,因脾胃津液乾涸,而患在小兒為五疳,在大人為五勞,終宜以調補胃氣。
澄按:疳積一症,在小兒則為五疳,在大人又為五勞。又二十以下曰疳,二十以上曰勞。總由脾胃虛弱,津液枯涸。幼科治療,多用清涼,不審虛實,致令胃虛而亡其津液,內則發熱,外則肌肉削瘦。一臟虛而髒髒皆虛,漸加瘠瘦,久不能痊。必須大補氣血,兼消疳、清熱、殺蟲之藥,疊相間服。
又有陰虛假熱,脾敗腎虧,又非溫補不可。總以察其虛實為要。如氣弱者,必須兼四君、異功、益氣湯之類;血虛者,必兼四物、六味、培土養陰、理脾益榮湯之類,隨症酌宜,勿執偏治。
5. 五疳
二十歲以下曰疳,二十歲以上曰癆。皆由脾胃虛弱,血氣枯滯,生積、生熱、生痰,乘臟氣之虛傳入為疳。間有熱者,亦虛熱耳。故治表不可妄表過涼,治虛不可峻溫驟補。
6. 心疳
心疳,虛熱面黃,頰赤壯熱,驚啼,神志恍惚不寧,宜田氏安神丸。面黃頰赤,身壯熱,當用錢氏補心安神丸主之。
7. 肝疳
肝疳,白膜遮睛;筋疳,瀉血而瘦。當補肝地黃丸主之。
8. 脾疳胃疳
脾疳,面黃腹大,喜食泥土,當補脾,益黃散主之。胃疳,飲食不消,多吐。
9. 肺疳
肺疳,氣喘,口鼻生瘡,當補脾肺,益黃散主之。
10. 腎疳
腎疳,羸弱極瘦,身有瘡疥,當補腎,地黃丸主之。
11. 疳勞
疳勞,骨蒸,五心潮熱,盜汗,咳嗽,泄瀉,腹硬如石,面色如銀,斷不可治。古方八物湯去白朮,加黃耆、柴胡、陳皮、半夏、使君子、蝦蟆灰、鱉甲各等份,薑、棗煎服。或連膽丸、豬肚丸,加蝦蟆灰救之。氣促者即死。
12. 小兒屍疰
小兒屍疰,勞瘦,或時寒熱。方用鱉頭一個,燒灰杵末,新汲水下五分匕,立效。
13. 小兒癖積
小兒病癖,由乳食不化,伏在腹中,乍涼乍熱,飲水不止,或喘而嗽,與潮熱相類。若不早治,必成勞疳。
14. 無知斫喪
凡人色欲過度者,多成勞損,況童子乎?蓋人自生以後,惟賴後天精氣,以為立命之本。故精強神亦強,神強必多壽;精虛氣亦虛,氣虛必多夭。其有先天所稟,原不甚弱者,但知自診,而培以後天,則必獲壽。設稟賦本薄,而恣情縱欲,再伐後天,必成虛損。
15. 保養萌芽
有年將未冠,壬水方生,保養萌芽,正在此日。而無知孺子,遽搖女精,或伴非人,多端斫喪,苞萼未成,而蜉蝣旦暮者多矣,良可悲也。此其責者,不在孺子,而在父師,使不先有明海,俾知保身之道,則彼童心,豈識利害。而徒臨期懇禱,呼號悲慼,何濟於事哉。
16. 脾胃弱易成疳
脾胃不和,用四君子加白朮一倍,薑、棗煎。脾困,用四君加木香、砂仁、人參各五錢。脾胃弱,生氣多困,四君子加炒半夏曲、沒食子,等份為末,入冬瓜子少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