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三十 (1)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三十 (1)

1. 經旨

孫思邈曰:小兒六歲以下,黃帝無說。中古巫妨始撰《顱囟經》,以占壽夭。自茲始有此方,則小兒方藥,始於巫妨也。

白話文:

孫思邈曾說:對於六歲以下的小孩,黃帝沒有相關的理論說明。在中世紀時期,有一位名叫巫妨的人開始編寫《顱囟經》一書,用來預測小孩的生命長短。從那時起纔有了這個方法,因此小兒的方劑和藥物也是由巫妨所開創的。

2. 脈法

小兒之脈,非比大人之多端,但察其強、弱、緩、急四者之脈,即是小兒之肯綮。蓋強弱可以見虛實,緩急可以見邪正。四者既明,則無論諸症,皆可類推。

白話文:

小孩的脈搏和大人的不同,不需太過複雜地去觀察它,只需要掌握它的強弱、緩急這四種特徵就可以了,這些就是判斷小孩病情的重要指標。因為從強弱可以看出是虛還是實,而從緩急可以看出是否有病邪入侵。只要掌握了這四個要素,那麼不管出現什麼病症都可以依此進行推理了。

3. 童子疳勞論

吳澄曰:童子疳勞,即小兒疳積也,初起於脾,後傳於腎。脾土一虛,不能攝五臟之氣而成耳。蓋小兒好食甘甜,膠滯膩積,脾胃受傷,不能消化,變而為疳,即大人之五勞也。幼科徒知用消積清熱化疳,大苦大寒之劑,而不知五勞曲折,疳症虛實,脾胃強弱,一概施之。稟氣實者,可以獲效。

若腎氣不足,脾元素虧者,惟有待死而已,其能愈乎?即大方中亦然,不獨童子也。

白話文:

吳澄所言:

吳澄說:童子疳勞,就是小兒疳積,最初發生在脾臟,之後會傳到腎臟。脾土虛弱,無法攝取五臟的精氣,便會導致疳勞。這是因為小兒喜歡吃甜食,容易造成黏膩積滯,脾胃受損,無法消化,最終轉化為疳積,就像大人患上的五勞一樣。

很多醫家只知道用消積清熱化疳的苦寒藥物,卻不知道五勞的病因複雜,疳積的虛實程度不同,脾胃的強弱各異,不分青紅皂白地使用相同藥物。對於體質強健的人來說,或許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如果腎氣不足,脾氣本元虧損,只會等著死亡而已,怎麼可能治癒呢?不只是小兒,大人也是如此。

4. 疳勞

疳者,干也,因脾胃津液乾涸,而患在小兒為五疳,在大人為五勞,終宜以調補胃氣。

澄按:疳積一症,在小兒則為五疳,在大人又為五勞。又二十以下曰疳,二十以上曰勞。總由脾胃虛弱,津液枯涸。幼科治療,多用清涼,不審虛實,致令胃虛而亡其津液,內則發熱,外則肌肉削瘦。一臟虛而髒髒皆虛,漸加瘠瘦,久不能痊。必須大補氣血,兼消疳、清熱、殺蟲之藥,疊相間服。

又有陰虛假熱,脾敗腎虧,又非溫補不可。總以察其虛實為要。如氣弱者,必須兼四君、異功、益氣湯之類;血虛者,必兼四物、六味、培土養陰、理脾益榮湯之類,隨症酌宜,勿執偏治。

白話文:

所謂「疳」,指的是身體因脾胃津液枯竭而導致的病症,小兒患此稱為「五疳」,成人患此則稱為「五勞」。無論何種情況,都應以調補胃氣為主要治療方向。

「疳積」的病症,在小兒稱為「五疳」,在成人則稱為「五勞」。二十歲以下患此稱為「疳」,二十歲以上則稱為「勞」。總體來說,此病是由於脾胃虛弱,津液枯竭所致。幼兒科治療,常以清涼藥物為主,不加區分虛實,導致胃氣虛弱,進而喪失津液,內則發熱,外則肌肉消瘦。一臟虛弱,則其他臟腑也會受到影響,逐漸消瘦,久治不愈。因此,必須採用大補氣血,兼具消疳、清熱、殺蟲功效的藥物,交替服用。

此外,也可能出現陰虛假熱,脾敗腎虧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溫補藥物治療。總之,觀察病人的虛實狀況至關重要。如果病人氣虛,必須同時服用四君、異功、益氣湯等藥物;若病人血虛,則需服用四物、六味、培土養陰、理脾益榮湯等藥物,根據病情選用適當藥物,不可偏執一方。

5. 五疳

二十歲以下曰疳,二十歲以上曰癆。皆由脾胃虛弱,血氣枯滯,生積、生熱、生痰,乘臟氣之虛傳入為疳。間有熱者,亦虛熱耳。故治表不可妄表過涼,治虛不可峻溫驟補。

白話文:

二十歲以下稱為疳,二十歲以上稱為癆。這兩種病症都是由於脾胃功能弱,血液和氣血流通不暢,導致積聚、發熱、生痰,利用身體虛弱的內臟功能傳染形成疳病。偶爾出現熱症狀,也是虛熱的表現。因此,在治療上不能胡亂使用寒涼藥物,對於虛弱的狀況也不能急躁地用溫熱強烈的藥物進行補救。

6. 心疳

心疳,虛熱面黃,頰赤壯熱,驚啼,神志恍惚不寧,宜田氏安神丸。面黃頰赤,身壯熱,當用錢氏補心安神丸主之。

白話文:

心疳、虛熱導致面色泛黃、兩頰發紅且高燒不斷,伴有焦躁哭鬧和精神不安的情況,可以使用田氏安神丸治療。如果面部泛黃、兩頰發紅並且身體持續發燒,應該服用錢氏補心安神丸來進行治療。

7. 肝疳

肝疳,白膜遮睛;筋疳,瀉血而瘦。當補肝地黃丸主之。

白話文:

肝疳是指眼睛上有一層白色的薄膜覆蓋在上面,可能是因為肝臟受到損傷或疾病所引起的。筋疳則是身體經常出現出血和消瘦的情況。治療這些疾病的藥物可以使用「地黃丸」來進行補充肝功能。

8. 脾疳胃疳

脾疳,面黃腹大,喜食泥土,當補脾,益黃散主之。胃疳,飲食不消,多吐。

白話文:

脾疳症狀為面色發黃、腹部腫脹且患者喜歡吃土壤,治療方法應著重於調理脾胃,可以使用「益黃散」來進行治療。胃疳症狀為食物不易消化,常有嘔吐現象。

9. 肺疳

肺疳,氣喘,口鼻生瘡,當補脾肺,益黃散主之。

白話文:

肺疳、氣喘和口腔及鼻子長出潰瘍的人,應該要滋補脾胃。可以服用「益黃散」這個藥方來治療。

10. 腎疳

腎疳,羸弱極瘦,身有瘡疥,當補腎,地黃丸主之。

白話文:

"腎疳,羸弱極瘦,身有瘡疥,當補腎,地黃丸主之。"

"若患腎疳,體弱到極度消瘦,身上有皮膚病,應該補充腎臟功能,以地黃丸為主要治療藥物。"

11. 疳勞

疳勞,骨蒸,五心潮熱,盜汗,咳嗽,泄瀉,腹硬如石,面色如銀,斷不可治。古方八物湯去白朮,加黃耆、柴胡、陳皮、半夏、使君子、蝦蟆灰、鱉甲各等份,薑、棗煎服。或連膽丸、豬肚丸,加蝦蟆灰救之。氣促者即死。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種病症,症狀包括:

  • 疳勞: 營養不良,身體消瘦。
  • 骨蒸: 骨頭發熱,像燒著一樣。
  • 五心潮熱: 手心、腳心、胸口發熱。
  • 盜汗: 睡覺時出汗。
  • 咳嗽: 咳痰。
  • 泄瀉: 腹瀉。
  • 腹硬如石: 肚子硬邦邦的,像石頭一樣。
  • 面色如銀: 臉色蒼白,像銀子一樣。

古人認為這種病症「斷不可治」,也就是說,是無法醫治的。

不過,古方中也提出了一些治療方法:

  • 八物湯去白朮,加黃耆、柴胡、陳皮、半夏、使君子、蝦蟆灰、鱉甲各等份,薑、棗煎服。 意思是將八物湯中的白朮去除,再加入黃耆、柴胡、陳皮、半夏、使君子、蝦蟆灰、鱉甲,用薑、棗煎服。
  • 或連膽丸、豬肚丸,加蝦蟆灰救之。 意思是可以用連膽丸或豬肚丸,再加入蝦蟆灰來治療。

最後還提到,如果患者出現「氣促」的症狀,就「即死」,也就是說,一旦呼吸困難就沒有救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段文字僅是古人對於某種疾病的描述和治療方法,並不能代表現代醫學的觀點。如果遇到相關病症,請及時就醫,尋求專業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12. 小兒屍疰

小兒屍疰,勞瘦,或時寒熱。方用鱉頭一個,燒灰杵末,新汲水下五分匕,立效。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的文字是說:對於小孩身上出現的疲倦、消瘦和偶爾發冷發熱的情況,可以使用一個甲魚(又稱為龜殼)燒成灰後研磨成粉末狀,然後用新鮮抽取的井水服用五分之一勺,效果顯著。

13. 小兒癖積

小兒病癖,由乳食不化,伏在腹中,乍涼乍熱,飲水不止,或喘而嗽,與潮熱相類。若不早治,必成勞疳。

白話文:

小孩生病有時候是因為吃進去的食物沒有消化好,停留在肚子裡,會時冷時熱,不停地喝水,或者呼吸急促並咳嗽,和發燒有些相似。如果不及早就醫治療,一定會發展成為肺結核等疾病。

14. 無知斫喪

凡人色欲過度者,多成勞損,況童子乎?蓋人自生以後,惟賴後天精氣,以為立命之本。故精強神亦強,神強必多壽;精虛氣亦虛,氣虛必多夭。其有先天所稟,原不甚弱者,但知自診,而培以後天,則必獲壽。設稟賦本薄,而恣情縱欲,再伐後天,必成虛損。

白話文:

凡是人的性慾望過度的人,大多會成爲勞損,更何況是小孩子呢?因爲人在出生以後,只依賴後天的精華氣來作爲生命的根本。所以精強精神也強壯,精神強大必定長壽;精力虛弱氣息也會虛弱,氣息虛乏一定會早逝。那些原本稟賦並不太差的人,只要能夠自我診斷,並且用後天的方法培養自己,就一定能獲得長壽。如果本來的天賦就不夠好,還放縱自己的慾望,再次傷害到後天的身體,一定會造成身體上的損傷。

15. 保養萌芽

有年將未冠,壬水方生,保養萌芽,正在此日。而無知孺子,遽搖女精,或伴非人,多端斫喪,苞萼未成,而蜉蝣旦暮者多矣,良可悲也。此其責者,不在孺子,而在父師,使不先有明海,俾知保身之道,則彼童心,豈識利害。而徒臨期懇禱,呼號悲慼,何濟於事哉。

白話文:

一個人到了快要成年,而生命力正蓬勃發展之時,應該好好保養身體,讓生命之芽茁壯。然而,有些不懂事的孩子,卻急著與異性發生關係,甚至與不該交往的人在一起,導致身心受到傷害,生命之花還沒綻放就凋零了,真是令人感到惋惜。這其中的責任不在孩子,而在於父母和老師,沒有在孩子年幼時就教導他們如何保護自己,讓他們明白生命的珍貴。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怎麼會懂得其中的利害關係呢?等到事情發生了,再祈求、哀號、傷心,又有何用呢?

16. 脾胃弱易成疳

脾胃不和,用四君子加白朮一倍,薑、棗煎。脾困,用四君加木香、砂仁、人參各五錢。脾胃弱,生氣多困,四君子加炒半夏曲、沒食子,等份為末,入冬瓜子少許。

白話文:

如果脾胃不協調,可以用四君子湯,再加入白朮的份量加倍,用薑、棗煎煮。如果脾臟虛弱,可以用四君子湯,再加入木香、砂仁、人參各五錢。如果脾胃虛弱,經常覺得氣短乏力,可以用四君子湯,再加入炒半夏曲和沒食子等量研磨成粉,並加入少許冬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