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二十九 (3)

1. 經閉例方

柏子仁丸

柏子仁(炒,研),牛膝,卷柏(各五錢),澤蘭(一兩)

上為末,蜜丸,米飲下三十丸。

澤蘭湯

澤蘭葉(二錢),當歸,白芍(各一錢),甘草(五分)

劫勞散,治勞嗽發熱,盜汗體瘦,唾中有紅,或成肺痿。

白芍(二錢),黃耆,甘草,人參,五味,當歸,半夏,阿膠,茯苓,熟地(各五分)

上加薑、棗,水煎,日三服。

加減大建中湯,治一切虛損,月水不調,腹臍疼痛,往來寒熱,自汗口乾煩渴。

白芍(二兩),當歸,川芎,黃耆,肉桂(各一兩),甘草,白朮(各七錢五分),生薑,大棗

人參鱉甲丸,治一切虛損,肌肉瘦瘁,盜汗心忪,咳嗽上氣,經脈不調,或作寒熱,不思飲食。

杏仁(去皮尖),人參,當歸,赤芍,甘草,柴胡,桔梗(各一兩),地骨皮,宣黃連,胡黃連(各五七分),肉桂,木香(各五錢),麝香(五分,另研),鱉甲(一枚,重二兩,醋炙黃)

上為末,用青蒿一斤,研爛絞汁,童子小便五升,酒五升,同熬至二升,入真酥三兩,白沙蜜三兩,再熬成膏,冷方下眾藥末,搜和勻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人參丸,養陰生血補虛。

人參,鹿角膠(炒),熟地,白芍,當歸,白朮,川芎(各等份)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如聖散,治稟受氣血不足,不耐寒暑,易冒疾傷,月水不調,久而心虛,狀若心勞,四肢倦怠,筋骨少力,盜汗易驚,或時不寧,五心煩熱,肌膚不長,間作頭昏,飲食無味,胸膈不利。並婦人胎前產後,並可服之。

北柴胡,茯苓,甘草,熟地,人參,當歸(各一兩),鱉甲,胡黃連,沉香,知母(各五錢),桑寄生,乾葛(各七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烏梅一個,棗二枚,麥冬煎至八分,服無時。

筒骨煎,治諸虛疾,羸瘦乏力,腰背引痛,心煩喘嗽,唾膿嘔血,頑涎壅盛,睡臥有妨,胸膈氣促,夜多盜汗,發焦耳鳴,皮寒骨熱,一切五勞七傷,骨蒸等症。

地皮骨,粉草,柴胡,前胡,烏藥,麻黃(不去節),葛根,青蒿,桔梗,知母,天仙藤,條芩(各一兩),人參,生地,秦艽,鱉甲,黃耆(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酒一分,豬骨筒一莖炙焦,分為四服。桃、柳枝各七寸,杏仁五粒,去皮尖,捶碎,煎至七分,去渣溫服。加烏梅半個尤妙。一方加當歸、白芍。

豬肚丸,治勞熱羸瘦。

北柴胡,赤茯苓,人參,黃耆(各一兩),黃連,地骨皮,木香(各五錢),桃仁,鱉甲(各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用好嫩豬肚一枚淨洗,將藥末入豬肚內,以線縫合,蒸令爛熟,於砂盆內研如膏,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食後米飲下三十丸。

河車丸,治勞嗽,一切癆瘵虛損,骨蒸得效方。

河車(一具,初生男子者尤佳,於長流水中蕩洗血淨,入磁器內,重湯煮爛入藥),白茯苓(五錢),人參(一兩),山藥(二兩)

上為末,入河車汁,加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以少麝香末為衣。每服三十丸,米飲下。嗽甚者,五味子湯下。

麥煎散,治少男室女骨蒸,婦人血風,攻注四肢,心胸煩壅等症。

赤茯苓,當歸,乾漆,鱉甲,常山,大黃,北柴胡,白朮,石膏,生地,甘草,小麥(五十粒)

上煎,食後服。有虛汗,加麻黃根一兩。

白話文:

[柏子仁丸

將炒過並研磨的柏子仁、牛膝、卷柏各五錢,以及澤蘭一兩,全部研成粉末後,加入蜂蜜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三十顆,用水送服。

澤蘭湯

取澤蘭葉二錢,當歸、白芍各一錢,甘草五分,加水煎煮後服用。

劫勞散,治療勞累咳嗽、發熱、盜汗、身體消瘦、吐痰帶血,或形成肺萎縮。

將白芍二錢,黃耆、甘草、人參、五味、當歸、半夏、阿膠、茯苓、熟地各五分,加薑、棗一起用水煎煮,每日服用三次。

加減大建中湯,治療所有虛弱損傷、月經不調、腹部及肚臍周圍疼痛、交替出現的寒熱症狀、自汗、口乾、煩躁口渴。

將白芍二兩,當歸、川芎、黃耆、肉桂各一兩,甘草、白朮各七錢五分,生薑、大棗一同煎煮。

人參鱉甲丸,治療所有虛弱損傷、肌肉消瘦、盜汗、心跳加速、咳嗽、呼吸困難、經脈不調、偶爾發燒,食慾不振。

將杏仁、人參、當歸、赤芍、甘草、柴胡、桔梗各一兩,地骨皮、宣黃連、胡黃連各五七分,肉桂、木香各五錢,麝香五分(單獨研磨),鱉甲一枚(約二兩,用醋烤至微黃)研成粉末,用一斤青蒿搗碎取汁,五升童子尿,五升酒一同熬煮至剩二升,加入三兩真酥,三兩白砂蜜,再次熬煮成膏狀,待冷卻後加入藥粉,揉搓均勻製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顆。

人參丸,滋養陰血補虛。

將人參、鹿角膠(炒)、熟地、白芍、當歸、白朮、川芎各等量,研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顆。

如聖散,治療先天氣血不足,不能承受寒冷或酷熱,容易生病,月經不調,久而心虛,類似心勞,四肢疲憊,筋骨無力,盜汗易驚,偶爾不安,五心煩熱,皮膚無法長好,偶爾頭暈,飲食無味,胸膈不適。同時適合孕婦產前產後服用。

北柴胡、茯苓、甘草、熟地、人參、當歸各一兩,鱉甲、胡黃連、沉香、知母各五錢,桑寄生、乾葛各七錢五分,研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杯,烏梅一個,棗二枚,麥冬煎煮至剩八分,隨時服用。

筒骨煎,治療各種虛弱疾病,體弱無力,腰背疼痛,心煩喘息咳嗽,吐膿血,痰液旺盛,影響睡眠,胸悶氣短,夜晚盜汗,頭髮枯黃,耳鳴,皮膚寒冷,骨頭發熱,所有五勞七傷,骨蒸等症。

地皮骨、粉草、柴胡、前胡、烏藥、麻黃(不去節)、葛根、青蒿、桔梗、知母、天仙藤、條芩各一兩,人參、生地、秦艽、鱉甲、黃耆各五錢,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杯,酒一分,烤焦的豬骨筒一根,分成四次服用。桃、柳枝各七寸,杏仁五粒,去皮尖,搗碎,煎煮至剩七分,去除渣滓溫服。加入半個烏梅更佳。另一種配方添加當歸、白芍。

豬肚丸,治療勞累導致的體熱消瘦。

北柴胡、赤茯苓、人參、黃耆各一兩,黃連、地骨皮、木香各五錢,桃仁、鱉甲各一兩五錢,研成細粉,用一個好的嫩豬肚清潔後,將藥粉放入豬肚內,用線縫合,蒸至熟爛,在砂盆中研成膏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飯前或飯後用水送服三十顆。

河車丸,治療勞累咳嗽,所有肺結核類的虛損,骨蒸有效方。

河車(一具,初生男嬰的特別好,先在流水中清洗乾淨,放入瓷器中,隔水煮爛再加入藥物),白茯苓五錢,人參一兩,山藥二兩,研成粉末,加入河車汁,加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用少量麝香粉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三十顆,用水送服。咳嗽嚴重者,用五味子湯送服。

麥煎散,治療少年男女的骨蒸,婦女血風,攻擊四肢,心胸煩悶擁堵等症。

赤茯苓、當歸、乾漆、鱉甲、常山、大黃、北柴胡、白朮、石膏、生地、甘草、小麥(五十粒),煎煮後,飯後服用。若有虛汗,可添加一兩的麻黃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