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四 (1)

1. 唾血方

七傷散,治勞嗽咳唾血。

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赤芍(七錢五分),知母,玄胡索(各五錢),鬱金,當歸,山藥,乳香,血竭(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茶湯下。一法,紅花、當歸煎湯下。

澄按:《本草》云:黃、白藥子,治肺熱有功。

千金方,治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

生薑汁,杏仁(各二升),蜜糖,豬膏(二合),糖

上五味,先以豬膏煎杏仁、色黃出之,以紙拭令淨,搗如膏,和薑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每服杏仁一枚,日夜服六七次,漸加。

阿膠散,治肺燥咳嗽不已及唾血。

阿膠(炒),白及(各二錢),天冬,北五味,人參,生地,茯苓(各一錢)

上以白及為細末,余藥用水一鍾半,入蜜二匙,秫米百粒,生薑五片同煎,入白及末調,食後溫服。

茅根湯,治唾血。

白茅根一味,服方寸匕,日三服。亦可絞汁飲之。

百部丸,治諸咳不得氣息,唾血。

百部(二兩),升麻(五錢),桂心,五味子,甘草,紫菀,乾薑(各一兩)

上七味,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三次,知為度。忌生蔥、海藻、菘菜。

款冬散,治肺偏損,胸中虛;肺偏痛,唾血氣咳。

款冬花,當歸(各六分),桂心,川芎,五味子,附子(炮,各七分),細辛,貝母(各四分),乾薑,生地(各八分),白朮,炙甘草,杏仁(去皮,各五分),紫菀(三分)

上為末,清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忌生蔥、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豬肉、蕪荑。

澄按:唾血、咳血屬寒者少。今此二方,用薑、桂、附熱劑,蓋為腎足少陰脈是動病咳、唾血者設也。用者審之。

麥門冬湯,治病後火熱乘肺,咳嗽有血,胸膈脹滿,上氣喘急,五心煩熱而渴。

天冬,麥冬,桑白皮(各七分),紫菀茸,貝母(各六分),桔梗,甘草(各五分),淡竹葉,生地(各一錢),五味子(九粒)

水一鍾半,棗一枚,煎服。

白話文:

[唾血治療方]

【七傷散】,適用於治療勞力性咳嗽及唾液帶血。

藥材:黃藥子、白藥子(各30克),赤芍(22.5克),知母、玄胡索(各15克),鬱金、當歸、山藥、乳香、血竭(各6克)。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約6克,用茶湯吞服。另一種方法是用紅花、當歸煎煮的湯來送服。

【千金方】,用於治療上氣咳嗽、呼吸困難,以及喉嚨有異物感且唾液帶血。

藥材:生薑汁、杏仁(各600毫升),蜜糖,豬膏(60毫升),糖。

製作方法:首先,用豬膏煎杏仁至表面呈黃色,然後取出,用紙擦拭乾淨,再將其搗成膏狀,與薑汁、蜜糖混合煎煮,直到可以搓成丸狀。每次服用量相當於一顆杏仁大小,每日夜間服用六到七次,逐漸增加劑量。

【阿膠散】,用於治療因肺部乾燥引起的持續性咳嗽及唾液帶血。

藥材:阿膠(炒)、白及(各6克),天冬、北五味、人參、生地、茯苓(各3克)。

製作方法:將白及研磨成細末,其他藥材用水450毫升,加入兩湯匙蜂蜜,一百粒秫米,五片生薑一同煎煮,最後加入白及末調勻,飯後溫服。

【茅根湯】,用於治療唾液帶血。

藥材:白茅根。

服用方法:取白茅根切成小塊,每日三次,每次一小勺。也可以將其搾汁飲用。

【百部丸】,適用於各種咳嗽無法正常呼吸,唾液帶血。

藥材:百部(60克),升麻(15克),桂心、五味子、甘草、紫菀、乾薑(各30克)。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製成蜜丸,大小如同桐子。每次服用三十粒,每日三次,直到病情好轉。忌食用生蔥、海藻、菘菜。

【款冬散】,適用於肺部受損,胸部虛弱;肺部疼痛,唾液帶血,氣喘咳嗽。

藥材:款冬花、當歸(各18克),桂心、川芎、五味子、炮附子(各21克),細辛、貝母(各12克),乾薑、生地(各24克),白朮、炙甘草、杏仁(去皮,各15克),紫菀(9克)。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清酒吞服一小勺,每日兩次。忌食用生蔥、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豬肉、蕪荑。

【麥門冬湯】,適用於病後肺部被熱邪侵襲,咳嗽帶血,胸膈脹滿,呼吸困難,五心煩熱並口渴。

藥材:天冬、麥冬、桑白皮(各21克),紫菀茸、貝母(各18克),桔梗、甘草(各15克),淡竹葉、生地(各30克),五味子(9粒)。

服用方法:將藥材用水450毫升,加入一顆棗一同煎煮,然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