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七 (4)
上集卷之二十七 (4)
1. 戒利慾
虛損之中,因財利損人者居多。蓋人非財則無以治其生,而際遇之苦,錢財之艱,豈能皆如所願也。諺云:財與命相連。即無病者,終日圖謀不休,亦能致病,而況有病乎?但以輕重較之,則財又輕於命也。何則人病既久,勢如累卵,善調則生,失調則死。必須清心寡慾,凝神定息,萬累盡蠲。
況錢財自有分定,難以強求,豈可因病身閒,千思百想,計日食之艱,又添藥餌之費,輾轉於懷,孜孜汲汲,猶恐不及,而能當此病乎?此皆不知命者也。
白話文:
在虛弱耗損的病情中,因為追求財富利益而損害健康的情況相當普遍。畢竟,人們若沒有財富就無法妥善生活,然而,人生的艱辛,賺錢的困難,哪能事事都順心如意呢?常言道:財富與生命是相連的。即便原本健康的人,如果整天不停籌劃、追求財富,也可能因此生病,更何況是已經生病的人呢?但如果拿財富和生命做比較,那麼財富顯然比生命來得次要。為什麼這麼說呢?當一個人生病已久,其狀況就像疊積的雞蛋般脆弱,調養得當就能活下來,否則就會死亡。因此,病人必須清心寡慾,安靜心神,平穩呼吸,把所有煩惣拋開。
再者,錢財本就有其註定的份量,強求不得,怎麼可以因為身體生病、閒暇在家,就日夜思考生活的困難,又加上藥物費用的負擔,這些想法反覆在心中盤旋,急切地追求,唯恐趕不上,這樣能承受得了疾病嗎?這些都是不懂得順應天命的人啊。
2. 戒惱怒
凡氣之中,惟怒為最,虛損之症,最易生嗔。況腎水一虧,肝火易熾,怫然見於其面,有不知其然而然者矣。蓋勞傷神志,心血虧乏,腎水枯竭,君火失令,相火司權,熏煉肺金,痰嗽失血,日甚一日。噫!一星之火,而能致燎原之禍。知命者,寧不自省乎?諸論詳鬱症中。
白話文:
在所有的情緒中,憤怒是最具破壞性的,對於虛弱或有損耗病狀的人來說,他們最容易感到惱怒。況且,一旦腎臟功能衰退,肝臟的火氣就容易上升,於是臉上便會顯露出惻然的怒色,這通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這是因為過度勞累,心神受到傷害,心血不足,腎水乾涸,主導身體的火氣失去控制,副手的火氣開始掌權,灼燒肺部,導致咳嗽和咳血,病情逐日加重。唉!一點小小的火苗,竟也能造成燎原大火般的災難。那些懂得生命道理的人,怎麼可能不去自我反省呢?對於這些理論的詳細討論,可以參考抑鬱症的相關說明。
3. 戒多言
氣鼓喉而為聲,情發心而為言。聲音肺之韻,言者心之聲。虛損之人,水虧火熾,肺易受傷,急宜省言語,寡思慮,戒應酬,凝神靜坐,養氣調息,則金旺水生,氣不耗散矣。曾有友人虛怯羸弱不堪,參、附服過數十斤,終無益處,後靜坐調息不語,如是三年,精神倍加,體氣健旺勝前。此寡言語之驗也。
白話文:
[避免多說話]
氣流通過喉嚨形成聲音,情感從心中產生語言。聲音是肺部運作的結果,語言是內心想法的表達。對於體質虛弱的人來說,體內的陰液不足,火氣旺盛,肺部很容易受到傷害,因此應該盡量少說話,減少思慮,避免社交應酬,安靜地坐下,專注精神,調節呼吸,這樣肺部功能強健,陰液得以滋潤,氣力就不會過度消耗。
曾經有一個朋友,身體虛弱到無法承受的地步,他吃過數十斤的人參和附子,但始終沒有任何改善。後來,他開始嘗試靜坐調節呼吸,不發一言,如此持續了三年,他的精神狀態大大提升,體力比以前更為健壯。這就是少說話的好處。
這段文字主要強調的是,對於體質虛弱的人來說,保持安靜,減少語言交流,對恢復健康是有幫助的。
4. 戒肥濃
虛損之症,百脈空虛,非肥濃黏膩之物,不能填補。以多方設計,強食肥甘滋潤之品,借飲食之味,以補真陰。但脾元未損,能勝肥濃者,固自有益。若脾土有虧,一見肥濃,便發畏惡,其敢食之乎?有種將虧未虧之輩,貪其補益,強食肥濃,寧無傷乎?上必吐而下必瀉矣。蓋土弱金傷,咳嗽多痰,再以黏膩之物滯脾,則痰必增而嗽益甚,食必減而熱益加。
惟甘淡爽脾之物,不妨脾土者,方合調理之法。曾治一友人虛損,咳嗽痰多,不食肥濃,甘於淡薄,惟淡食白豆腐一年而愈。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對於虛弱損耗的病狀,全身的經脈都比較虛弱,這種情況下,一般的脂肪濃厚食物可以提供必要的營養來補充體力。因此,會用各種方法鼓勵病人吃一些滋潤、高脂肪的食物,利用食物的味道來補充身體的真正需要的陰性能量。然而,如果脾胃功能還好,能應付這些脂肪濃厚的食物,當然對身體是有益的。但如果脾胃功能已經受損,一看到這些食物就會感到害怕和噁心,怎麼可能吃得下去呢?
有些人處在脾胃功能即將受損但還沒完全受損的狀態,貪圖這些食物的補益效果,勉強自己吃下這些脂肪濃厚的食物,難道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嗎?結果往往就是上吐下瀉。因為脾胃功能弱,肺部也受損,這樣會產生很多痰,如果再吃這些粘稠的食物,會讓痰更多,咳嗽更厲害,食慾也會減少,身體的熱量也會增加。
只有那些甜淡且可以提振脾胃的食物,纔不會對脾胃造成負擔,纔是調理身體的正確方法。曾經有一個朋友也是虛弱損耗,咳嗽多痰,不吃脂肪濃厚的食物,只吃清淡的食物,他只吃清淡的白豆腐一年,最後病就好了。
5. 戒風寒
肺主皮毛,專司腠理。虛損之人,肺金易傷,治節失權,六淫易襲,輕則入於皮毛,噴嚏涕咳,重則散於經絡,傳變不測。虛勞之人,何能堪此?特立外損風勞各門,專為此種而設,惟願病者,起居當慎,勿犯風寒,自殞身命也。
以上六條,首須痛戒,然猶不能盡其詳。復採十六條,言近旨遠,有仙人點化之妙。病者當抄一紙,置之座右,心體力行,觸目警心,勝於僧道之流,誦經做佛事多多矣。
白話文:
[避免風寒]
肺臟掌控著我們的皮膚和毛髮,負責調節身體的氣孔開合。對於身體虛弱的人來說,肺部功能容易受損,一旦失去正常的調控能力,就容易受到外界的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邪氣侵襲。輕微的可能只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涕或咳嗽等症狀,嚴重的可能會讓邪氣進入經絡,導致病情變化莫測。對於長期體虛的人來說,怎能承受這樣的風險呢?
因此特別設立了防範風邪和勞損的專門分類,專門針對這種情況。只希望病人在日常生活上要小心謹慎,不要讓自己受風著涼,以免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健康。
以上所列的六項禁忌,是首要必須嚴格遵守的,但這仍無法涵蓋所有的情況。再從中選取了十六條建議,這些內容雖然看似簡單,卻蘊含深遠的意涵,有如仙人指點一般。病人應該將這些建議抄寫下來,放在自己常見的地方,用心去體會並實踐,讓這些提醒時刻警醒自己的心靈,比起那些唸佛經、做佛事的僧人道士,更能對自己的健康產生正面影響。
6. 虛損調攝
吳澄曰:虛損一症,酷厲可畏。溯所自來,多因自致。不惜身命,奪精耗氣,不遵禁忌,死期將至。爰採數條,以醒當世。病者能之,不須刀圭,小心翼翼,重可轉輕。確守調攝,起死回生,危可立安,寒谷回春。勝於藥石,過於金針。勸彼病人,自惜自珍,置之座右,永保遐齡。
白話文:
吳澄說:虛弱損傷這種病症,其嚴重性令人感到害怕。追溯其來源,大多是由於自己行為所致。不珍惜自己的生命,過度消耗精力與元氣,不遵守各種應忌之事,這樣下去死亡的期限就快要到了。因此,我收集了一些相關的養生方法,希望可以喚醒當今世人。如果患者能夠遵循,就不必依賴藥物,只要謹慎小心地照顧自己,嚴重的病情也能減輕。確實地遵守養生之道,就能起死回生,危急的情況可以立即獲得安全,如同寒冬山谷中迎來了春天。這比任何藥物和治療方法都要好,遠勝過針灸治療。我勸告那些患者,要懂得珍惜和保護自己,將這些養生之道放在身邊隨時提醒自己,如此才能永遠保持健康長壽。
7. 卻妄
彼妄想者,名為客塵。而我真神,原不妄行。倏忽入極,神飛杳冥。真元幾何,堪此淫騁?
白話文:
那些虛假的想像,我們稱之為外來的雜念。而我的真實精神,原本是不會有虛妄行為的。忽然間深入到極深的境地,精神飛昇到了幽遠晦暗的境界。真正的本源能有多少,怎麼能承受這樣的放縱揮霍呢?
這段文字大意是在說,虛妄的想像不過是外來的雜念,人的真正精神本質是純粹的,不應受到這些雜唸的幹擾。當人深入思考,精神達到一種超脫的境界時,更應該珍惜自己的本源,而不是任意揮霍。
8. 遠色
脂干燈盡,汲頻水竭,物理固然,匪云妄說。皓齒娥眉,是吾勾牒,伐性斧斤,永宜簡節。
白話文:
翻譯內容如下:
「就像燈油燒乾、井水抽盡一樣,任何事物都有其極限,這並非胡言亂語。美麗動人的女子,雖然吸引我,但對我來說就像是砍伐生命的斧頭,永遠應該適度節制。」 這段文字主要在表達對美麗女子的誘惑應保持節制,以免過度沉溺而傷害自身健康。
9. 貴達
靜坐觀空,皆為幻景。死生大事,蝶夢泡影。達者視之,千古一瞬。何與天真,日用凜凜。
白話文:
靜下心來沉思,所見的虛無都只是種種幻象。生死這等大事,也只像是蝴蝶夢或是短暫的泡沫與光影。對於那些通達事理的人來說,千年的時間不過只是一剎那。何不順應自然的純真本性,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滿敬畏與慎重。
10. 調息
身中坎離,即在土釜。不拘天邊,別尋子午。取彼鉛龍,益我汞虎。練氣歸神,還吾真府。
白話文:
【調整呼吸】
身體內的陰陽二氣,就像在鍋爐中烹煉一般,進行著化學反應。我們不需要去拘泥於特定的時間或環境,不必刻意地去追求什麼特殊時刻來修煉。
我們要吸取外在的精華(比喻為鉛龍),來滋養內在的精神(比喻為汞虎)。透過鍛鍊和調整呼吸,讓氣息回歸到精神層面,最終讓我們的靈魂回到最純粹、真實的自我之境。
11. 除煩
無明為障,莫大煩惱。種種多礙,自性明瞭。肝木上炎,如焚如燎。矧此沉疴,識之宜早。
白話文:
【排除煩惱】
不明事理成了阻礙,沒有什麼比這更大的煩惱了。各種各樣的障礙,其實我們本性中都清楚明白。當肝氣上升過旺,就像火在燃燒一樣熾烈。更何況是這種長期的疾病,應該要早早認識到它的嚴重性。
12. 節食
五經環列,土位中都。病從口入,昔有良謨。過飽脾怯,食多胃浮。不節則嗟,是則淮辜。
白話文:
【節食】
五行經絡環繞身體,脾胃居於中間位置。疾病往往是由飲食不慎而來,古人已有很好的教導。吃得過飽會使脾功能減弱,攝食過多則會讓胃氣上逆。若不懂得節制飲食,那麼生病就是自己該負的責任了。
13. 酌飲
曲臺糟丘,濫腸狂藥。無量不亂,至人斯樂。溺則精撓,湎則神索。知止弗殆,是在自酌。
白話文:
[適量飲酒]
在酒池肉林,過度飲酒會使腸胃受損,狂飲烈酒更是傷身。然而,對於那些懂得節制的人來說,酒並非洪水猛獸,他們能享受其中的樂趣。若沉溺於酒精,則精神會受到幹擾,過度酗酒更會使人神智迷離。知道何時該停止,纔不會有危險,這一切都取決於個人自我控制的能力。
14. 慎勞
乾靜則專,坤靜故翕。人身二氣,惟休乃逸。如彼勞薪,燃之猶急。筋骨日瘁,安有餘息。
白話文:
[慎重對待勞動]
當陽氣平靜時就能專注,陰氣平靜時就能收斂。人體內的陰陽二氣,只有在休息的時候才能得到真正的放鬆。就像那些已經枯竭的柴火,即使再點燃也會很快燒盡。如果我們的筋骨每天都在勞累中度過,怎麼可能還有剩餘的精力去休息呢。
當我們的心靈平靜,我們就能專心於一件事;當身體平靜,我們就能夠收斂精力。在人體內的陰陽二氣,唯有在休息的時候才能真正得到恢復。這就好像那些已經幹枯的木頭,就算再點燃,也會迅速燒完。同樣地,如果我們的身體每天都處於疲憊狀態,怎麼可能會有多餘的精力去休息呢?
15. 懲忿
怒氣屬肝,過並傷肺。衝冠裂眥,忽發難制。炎炎隆隆,肆口狂吠。克之弗力,胡以息氣。
白話文:
[懲戒怒氣] 生氣的情緒與肝臟相關,若過度則會對肺部造成傷害。當怒氣沖上頭頂,眼眶欲裂時,這種突然爆發的怒氣很難控制。就像火燒般的熾熱,隆隆作響,張口就是一陣狂罵。想要抑制卻無力做到,那該如何平息這股怒氣呢?
16. 守口
古人有訓,守口如瓶。匪第蓄德,亦以尊生。多言耗氣,漫語搖心。淵然靜默,抱寂凝真。
白話文:
古人曾有教導,要守口如瓶,這不僅是積累品德,也是尊重生命的一種表現。說話太多會消耗元氣,隨意聊天則容易擾亂心智。應該像深潭般保持靜默,懷抱著寂寞,凝聚內在真實的自我。
古人曾教導我們,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像瓶子一樣封緊。這不僅是在累積個人的道德修養,也是對生命的尊重。因為講太多話會耗損我們的精力,漫無目的地聊天也會使我們的心智混亂。相反的,我們應該保持平靜和沉默,就像深邃的水潭一樣,即使表面看似孤寂,但實際上是在凝聚和強化我們內心真實的力量。
17. 防感
邪氣乘虛,風寒襲逆,榮衛稍疏,感輒易入。譬猶勁敵,有間則變。慎之慎之,宜固吾鏑。
白話文:
當身體處於虛弱狀態時,外在的邪氣如風寒就容易侵襲,人體的防禦機能稍微鬆懈,病毒細菌就會輕易進入身體造成感染。這就像強大的敵人,一旦找到空隙就會發動攻擊。所以我們必須要特別小心,應當強化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好比加固自己的防線一樣。
18. 去疑
弓影非蛇,蕉夢豈鹿。境因疑生,致此成郁。忽二忽三,茫無定局。渙然冰消,乃慊幽獨。
白話文:
翻譯內容如下:
【解除疑惑】
弓的影子並非蛇,芭蕉下的夢也不會是鹿。環境之所以讓人產生疑慮,導致心情鬱悶,全因心中的疑惑而起。一會兒這樣想,一會兒那樣猜,毫無定見。當所有的疑惑都像冰一樣融化消失,才真正體驗到內心深處的寧靜與獨處的恬適。
這段文字用比喻的方式來表達人的心境,弓的影子和芭蕉下的夢分別象徵著虛幻的恐懼和無謂的幻想,最終唯有消除心中的疑惑,才能找到內心真正的平靜。
19. 破拘
神圓則融,脈膠則括。抱此沉憂,天機宜活。瀟然散步,灑然獨樂。解攣釋拘,生意灼灼。
白話文:
如果精神飽滿就能適應各種情況,血脈暢通就能應對各種束縛。懷抱着深重的憂慮,更應該讓心機靈活變通。悠然自得地散步,灑脫自在地獨享快樂。解開精神上的緊繃,釋放內心的束縛,生命力就會旺盛明亮。
這句古代中醫文字的大意是:當一個人的精神狀態良好,就能夠適應各種環境;而當血液循環順暢,就能抵擋外來的壓力或束縛。即便內心有著沉重的煩惱,也應該讓自己的思維保持靈活。自由自在地散步,愜意地享受獨處的快樂。放鬆緊繃的情緒,放下心中的束縛,這樣一來,生命的活力就會更加旺盛。
20. 寡交
伐木丁丁,友生是求。值此煩疴,艱厥應酬。靜處一室,可以優遊。何用往還,頻如馬牛。
白話文:
【少社交】
砍柴聲響叮咚,原是為了尋找朋友。但如今身患疾病,應對人情往來實在困難。獨自待在房間裡,日子過得悠閒自在。何必頻繁地往來交際,像馬和牛一樣忙碌不已。
這段文字大意是在建議,在身體不適的時候,不妨減少社交活動,享受一個人的安靜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