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七 (3)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二十七 (3)

1. 方見各門

八味丸(見仲景治法。)

四神丸(見泄瀉。)

歸脾湯(見血。)

六君子湯(見痰。)

益黃散(見嘔吐。)

2. 虛損禁忌

吳澄曰:虛損之人,有治而可愈者,有愈而且老且壽者,有纏綿數紀而終不可療者,有一病即治竟不愈者,何也?蓋人之既虛,如器物之損壞,它珍重愛惜,加意護持,乃能長久而不敝。若不愛惜而顛擊之,寧有不壞乎?所以虛損之症,能守戒忌,則功過藥之半矣。蓋祛邪去病,固藉藥餌之能,而燮理調元,又非禁忌不可,何也?夫所謂禁忌者,欲患虛損之人,形如朽木,心如死灰。凡酒色財氣,飲食起居,多言厚味,實病人生死關頭。

遵之則不藥自愈,違之則終日服藥無益也,惟病者自裁耳。

學山曰:飲食有節,脾土不泄。調息寡言,肺金自全。動靜以敬,心火自定。寵辱不驚,肝木以寧。恬然無欲,腎水自足。

又曰:心牽於事,火動於中,有動於心,必採其精。心調則息自調,心靜久則息自定,息機以養心,死心以養氣,此調病之無上一乘也。

高子曰:人生孰不欲倚翠偎紅,沉酣曲糵,明眸皓齒,溺快衾裘。何知快樂之悅吾心,而禍害因之接踵矣。故莊生曰:人之大可畏者,衽席之間,不知戒者,過也。故養生之方,先節欲。欲且當節,況欲其欲而不知所以壯吾欲也,寧無損哉?夫腎為命門,為坎水,水熱火寒,則靈臺之焰,藉此以滅也。使水先枯竭,則木無以生,而肝病矣。

木病則火無所制,而心困矣。火焰則土燥,而脾敗矣,脾敗則肺金無所資。五行受傷,而大本以去,欲求長生,其可得乎?嗟夫!元氣有限,人慾無窮,欲念一起,熾若炎火,人能於欲念初萌,即便咬釘嚼鐵,強制未然。思淫逸之所,虎豹之墟也,幽冥之徑也。身投爪牙,而形甘嚅齒,無雲智者勿為,雖愚者亦知畏懼。

故人於欲起心熱之際,當思冰山在前,深淵將溺,即使他思他涉以遏其心,或行走治事以避其險,庶忍能戒心,則欲亦可免,此為達者言也。平居當熟究養生之理,守靜之方,秉慧劍截斷塵緣,舉法眼看破幻影,無為死可以奪吾生。清靜恬淡,悉屏俗好,無令生反速就其死,定性存誠,務歸正道。

俾仙不誤我,而我不誤身,久往長年,不為妄誕。然余之論人,孰不曰嚼過飯也。余亦知為熟談,但人知為嚼過飯,而不知飯所當食,知此談為熟奈何?熟此談而不行,所以百日沉疴,經年枕蓆,芳華凋謝,早歲泉扄,皆由厭常談而希平地可仙,薄淺近而務談高遠,於爾身心果何益哉?採錄法言,覺彼色欲,死生關頭,惟人自受,病知警戒,反得延壽。

《仙經》曰:無搖爾神,無勞爾精,毋使爾思慮營營。寡思慮以養神,寡嗜欲以養精,寡言語以養氣。

人身元神,出入目中,五臟精華,上注於目.故機在目。經曰:不見可欲,而心不亂。是以內養之法,常要兩目垂簾,返觀內照,降心火于丹田,使神氣相抱。故太玄養一曰:藏心於淵,美厥靈根。測曰:藏心於淵,神不外也。

上士異床,中士異被,服藥千朝,不如獨宿。

凡人慾念一起,熾若火炎,水火相剋,而水熱火寒,則靈臺之焰,藉此以滅矣。使水先枯竭,木則無養而肝病,火炎則土燥而脾敗,脾敗則肺金無資,而五行受傷,大本已去,欲求其生,豈可得乎?養生之家,首先節欲。嗟乎!元氣有限,情欲無窮。《內經》曰: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竭其精。

此當戒也。然人之有欲,如樹之有蠹,蠹甚則木折,欲熾則身亡。《仙經》曰:無勞爾形,無搖爾精,歸心寂靜,可以長生。識者鑑諸。

遠行疲乏之人,入房為五勞虛損。

忿怒中盡力房事,精虛氣怯,發為癰疽。

飽食過度,房室勞損。

恐懼中入房,陰陽偏虛發厥,自汗盜汗,積而成勞。

3. 虛損戒忌

吳澄曰:近日虛損之症,百無一活,其故何也?蓋由色欲勞倦之傷,七情五味之過,遂致腎元失守,精血日虧,虛陽上泛。初起之時,飲食如常,肌肉未槁,無難調治,而病者每多諱疾忌醫,自謂無恙。及蔓延日久,真元耗散,氣血敗壞,呼天求救,不亦晚乎?此時必先救本培元,健脾養胃,緩緩投劑,或可少劑。

而無如病者求治太急,取效太速,朝暮更醫,或遇庸賤之流,不顧人命,動用清火滋補之劑,暫舒目前之危,而罔識食少泄瀉之弊。細思此等症候,惟病人堅心惜命,肯遵禁戒,或可挽回。漫述六條,因歷治諸人,有遵禁忌而愈者,有不遵而致敗者,可為明鑑。

4. 戒房室

房室之戒多矣,而惟虛損為尤甚。蓋腎水不足之人,相火易動,易犯房室,不必交接,或思想太過,或眼去眉來,亦能損人。縱朝夕服藥,百般調理,何益於事。凡無病之人,貪欲無厭,尚且精竭髓枯,氣匱力乏,而況於虛損之人乎?當此之時,宜保精以制火,益水以勝火,則服藥有益,而病亦易痊。

若心神浮越,虛陽妄勸,自不能控制,復泄其精,只圖一時之快意,惟有待死而已,復何藥乎?曾見有失血者,自外路抬歸,病非不治,而調補無功,察其形情,知犯房事之戒。勸之淳淳,彼云知命,及其既敗,詎知抵家半月,房事十有八次,臨死遺腹生一女。如此等人,想亦不少。

此欺人乎?自欺乎?可為虛損者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