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二十七 (2)

1. 食後反飽

人有能食難化,而食後反飽才是,乃脾氣虛弱,不能腐化水穀也。若服清胃、平胃等劑,或加熱渴嘔吐,或腹脹泄瀉等症者,乃是脾胃復傷,急用六君加白芍、木香、炮姜補之。亦有脾氣鬱結者,當解鬱健脾。若用清涼降火,以致中氣虛痞而不食,或食入而反出,又以為膈噎,用行氣化痰者,必不救也。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明明能吃卻難以消化,吃飽了反而覺得撐,這就是脾氣虛弱,無法將水穀腐化。若服用清胃、平胃等藥物,卻出現口渴、嘔吐、腹脹、泄瀉等症狀,就代表脾胃再次受損,需要緊急用六君湯加白芍、木香、炮姜來補益。

也有些人是脾氣鬱結,就要解鬱健脾。如果用清涼降火的藥物,導致中氣虛弱、腹部脹滿不思飲食,或者吃進去又吐出來,甚至感到胸口噎住,再用行氣化痰的藥物,就一定救不了。

2. 飲食不甘論

吳澄曰:脾胃為後天之根本,飲食為萬化之源頭。蓋人之所賴以生者,脾胃氣;虛損之賴以可治者,亦脾胃也。脾胃旺則飲食自甘,脾胃虧則飲食無味。故凡察病者,必先察脾胃強弱;治病者,必先顧脾胃勇怯。脾胃無損,諸可無慮。若見飲食不甘,此必脾胃漸敗,此將不食之機,豈但不甘而已哉。

吳又曰:飲食不甘,多因脾胃有虧,有藥誤傷,有生冷傷,有停滯傷,有惱怒傷,有火內格,有津液不足。藥誤傷者,脾胃喜溫而惡涼,喜燥而惡濕。虛損之人,陰虛多熱,喜服滋陰降火之劑,病未降而脾胃先受其傷也。生冷傷者,素稟陰虧,內多虛熱,喜食生冷瓜果,致傷胃氣,此虛損之通弊,人多不察也。

白話文:

吳澄說:脾胃是後天的根本,飲食是萬物轉化的源頭。因為人賴以生存的是脾胃之氣,而虛損之症賴以治療的也是脾胃。脾胃旺盛,飲食自然感到美味,脾胃虧損,飲食則無味。所以,觀察病情,一定要先察看脾胃的強弱;治療疾病,一定要先照顧脾胃的勇怯。脾胃無損,其他就不用擔心。如果發現飲食不美味,這一定是脾胃逐漸衰敗,將要無法進食的徵兆,豈止是不美味而已呢?

吳澄又說:飲食不美味,大多是因為脾胃虧損,有藥物誤傷,有生冷之物傷脾胃,有食物停滯傷脾胃,有惱怒傷脾胃,有內火阻礙,有津液不足。藥物誤傷,是因為脾胃喜溫而惡涼,喜燥而惡濕。虛損之人,陰虛多熱,喜歡服用滋陰降火的藥物,疾病還沒減輕,脾胃就先受到傷害。生冷之物傷脾胃,是因為天生體質陰虛,內裡多虛熱,喜歡吃生冷瓜果,導致胃氣受傷,這是虛損之症的通病,很多人都不察覺。

有停滯傷者,虛損之人,脾陰不足,胃陽又虧,多食肥濃凝滯之物,以為補益,孰知停駐難消,飲食漸減,而傷食惡食也。有怒氣傷肝,木旺乘土,脾胃受傷,致飲食不甘,此因善怒所致。一中氣薄弱,腎水不足,虛火上泛,內格嘔逆,食不得入,是為虛火。若嘔而吐,食入反出,是為無火也。

一胃中元氣盛,津液足,則能食不傷,過時而不飢。無別故而飲食不甘者,乃胃弱津液少也。況今時之人,所願不遂,稟氣益薄,先天不足,日從事於勞役名利之場,甚至蹈水赴火,而不自知;耽於菸酒色欲之樂,甚至離魂喪魄,而不自惜,廢寢忘食,靡有虛日,遂致脾氣日傷,元氣日削,絕谷而斃,終莫之救,悲哉!

白話文:

有些人因為身體積存了食物,導致消化不良,虛弱的人,脾胃功能虛弱,吃太多油膩、厚重的食物,以為可以補身體,卻不知道這些食物難以消化,反而越來越難吃東西,甚至出現食慾不振。有些人因為經常生氣,肝氣過旺,影響脾胃,導致食慾不佳,這就是怒氣傷肝的後果。還有些人體內元氣不足,腎氣虛弱,虛火上升,導致嘔吐,吃不下東西,這就是虛火旺盛的表現。如果嘔吐物是食物,代表沒有虛火。

如果胃氣旺盛,津液充足,就能吃得下而不傷身體,即使過了飯點也不會感到飢餓。如果沒有其他原因卻食慾不佳,就是胃弱津液不足。現代人追求名利,體質虛弱,先天不足,每天勞碌奔波,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還沉迷於煙酒色欲,不愛惜身體,經常熬夜,不按時吃飯,導致脾胃越來越虛弱,元氣逐漸耗損,最終因營養不良而死去,令人惋惜。

3. 治案

薛立齋治一婦人,年逾二十,不進飲食者二年矣。日飲清茶果品之類,面部微黃浮腫,形體如常,仍能履步,但體倦怠,肝脾之脈弦浮,按之微而結滯。薛用六君子加木香、吳萸,下痰積甚多,飲食頓進,形體始瘦,臥床月餘,仍服六君之劑而安。

李士材治張七澤夫人,穀食不安,小便不禁。李曰:六脈沉遲,兩尺益甚,水泉不藏,轉輸違度,是衰火不生弱土也。投以理中湯,與八味丸互進,再劑而驗,十劑而瘥。

又治宋敬夫令愛,中氣素虛,食少神倦,忽然喘急厥逆,不知人事,咸為立斃矣。李曰:氣虛之極,土府違轉輸之職,金空失治節之權,非大溫大補,奚以拯其積虛?人參一兩,熟附子三錢,煎成加醇酒進之,一劑即蘇,十劑愈。

白話文:

薛立齋治療一位年過二十歲的婦人,已經兩年沒有進食了。她每天只喝清茶和吃水果之類的食物,臉色微黃浮腫,身材與常人無異,仍然可以走路,但感到疲倦,肝脾的脈象弦浮,按壓時感到微弱而有阻塞感。薛立齋用六君子湯加木香和吳茱萸,排出很多痰積,病人開始進食,體型也開始消瘦,臥床一個多月,仍然服用六君子湯而痊癒。

李士材治療張七澤的夫人,她吃不下東西,小便失禁。李士材說:六脈沉遲,兩尺脈更甚,水分無法儲存,轉運失常,這是由於衰弱的陽氣無法生長虛弱的脾土。他給她服用理中湯,並與八味丸交替服用,服藥兩劑後見效,服藥十劑後病癒。

李士材又治療宋敬夫的女兒,她本來就中氣虛弱,食慾不佳,精神疲倦,突然喘不過氣來,昏迷不醒,大家都認為她快要死了。李士材說:氣虛到極點,脾土無法正常運轉,肺金失去控制氣機的功能,必須用大溫大補的方法才能救治她的虛弱。他用一兩人參,三錢熟附子煎成湯,加入醇酒讓她服用,服藥一劑就清醒過來,服藥十劑後痊癒。

4. 飲食不甘例方

資生丸,治婦人男子,調中養胃,飢能使飽,飽能使飢。

人參,白朮(各三兩),茯苓,山藥,陳皮,麥芽,神麯,蓮肉(各二兩),苡仁,芡實,扁豆,山楂(各一兩五錢),甘草,桔梗,藿香(各一兩),白豆蔻(八錢),川連(四錢)

白話文:

資生丸可治婦人男子,調理脾胃,使人飢時感到飽足,飽時感到飢餓。藥方包括:人參、白朮各三兩,茯苓、山藥、陳皮、麥芽、神麴、蓮肉各二兩,苡仁、芡實、扁豆、山楂各一兩五錢,甘草、桔梗、藿香各一兩,白豆蔻八錢,川連四錢。

上十七味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二丸,米湯下。

羅東逸曰:是方以參、朮、苓、草、蓮、芡、山藥、扁豆、苡仁之甘平,以補脾元;陳皮、曲、麥、豆蔻、藿、桔之辛香,以調胃氣;其有濕熱,以黃連清之燥之。既無參苓白朮散之滯,又無香砂六君之燥,能補能運,臻於至和,名之資生,信不誣矣。

養胃進食丸,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面色萎黃,肌肉消瘦,怠惰嗜臥,或不思食。常服滋養脾胃,進飲食,消痰涎,闢風寒濕冷邪氣。

白話文:

將十七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兩丸,用米湯送服。

此方以人參、白朮、茯苓、澤瀉、蓮子、芡實、山藥、扁豆、薏仁等甘平之性補脾元;陳皮、神曲、麥芽、豆蔻、藿香、橘皮等辛香之性調胃氣;若有濕熱,則以黃連清熱燥濕。既無參苓白朮散的滯膩,又無香砂六君的燥烈,既能補益,又能運化,達到至和的狀態,名為「資生」,的確名副其實。

養胃進食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心腹脹滿、面色萎黃、肌肉消瘦、怠惰嗜睡、或不思飲食等症狀。常服此丸可滋養脾胃、促進飲食、消痰涎、驅除風寒濕冷邪氣。

人參,茯苓,白朮,厚朴(姜炒,各二兩),神麯(二兩五錢),麥芽,橘紅(各五錢),甘草(一兩,炒),蒼朮(米泔水浸,去皮,五兩,炒)

上為末,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

大健脾丸,一名百穀丸。

人參,茯苓,陳皮(各二兩),枳實,青皮,半夏曲,山楂,白朮(各三兩),穀芽,白豆蔻(各五錢)

白話文:

人參、茯苓、白朮、厚朴(姜炒,各二兩)、神麴(二兩五錢)、麥芽、橘紅(各五錢)、甘草(一兩,炒)、蒼朮(米泔水浸,去皮,五兩,炒),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此方名為大健脾丸,又名百穀丸。

人參、茯苓、陳皮(各二兩)、枳實、青皮、半夏曲、山楂、白朮(各三兩)、穀芽、白豆蔻(各五錢)。

川黃連(一兩六錢,同吳萸五錢浸,炒),木香(五錢)

上為末,用長流水煮荷葉老米粥,搗丸綠豆大,每服百丸。

徐東皋曰:此方健脾養胃,滋穀氣,除濕熱,寬胸膈,去痞滿,強中益氣,百病不生。

張景岳曰:此方雖佳,但脾多畏寒,若非有火,當去黃連,加炮姜二兩為妙。

和中丸,治久病厭厭不能食,而大便或閉或溏,此皆胃虛所致。常服之和中理氣,消痰積,去積滯,厚腸胃,進飲食。

白朮(二兩五錢),厚朴(二兩),陳皮(一兩六錢),半夏(一兩),檳榔,枳實(各五錢),甘草(四錢),木香(二錢)

白話文:

將川黃連一兩六錢與吳萸五錢浸泡後炒製,再與木香五錢研磨成粉末。用長流水煮荷葉老米粥,將藥粉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丸。此方健脾養胃,滋養穀氣,去除濕熱,舒展胸膈,消去痞滿,增強體質,預防百病。不過,脾胃虛寒者慎用,若非實火,應去除黃連,加入炮姜二兩更佳。此方適用於久病體弱、食慾不振、大便時而便秘時而稀溏的患者,常服可和胃理氣,消痰積,去積滯,增強腸胃功能,促進食慾。另外,白朮二兩五錢,厚朴二兩,陳皮一兩六錢,半夏一兩,檳榔、枳實各五錢,甘草四錢,木香二錢,這些藥材也是常用來調理脾胃的藥材。

用生薑自然汁為丸,每服三十丸。

東垣和中丸,用四君、乾薑、木瓜、陳皮。

參苓白朮散,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嘔吐泄瀉,或久瀉,或大病後調助脾胃。

人參,山藥,扁豆(去皮,薑汁炒),蓮肉(去心,各一斤半),白朮(二斤,米泔浸,炒),桔梗,砂仁,苡仁(炒),茯苓(去皮),甘草(各一斤)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調下,或加薑、棗,水煎服。

吳鶴皋曰:土為萬物之母,諸臟腑百骸,受氣於脾胃而後強。若脾胃一虧,則眾體皆無以受氣,故見羸弱矣。宜以脾胃為主,然脾胃喜甘而惡苦,喜香而惡穢,喜燥而惡濕,喜利而惡滯。

白話文:

用生薑的汁液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三十顆。

東垣和中丸,用四君、乾薑、木瓜、陳皮等藥材製作。

參苓白朮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嘔吐腹瀉、久瀉,或大病後調理脾胃。

人參、山藥、扁豆(去皮,用薑汁炒)、蓮肉(去心,各一斤半)、白朮(二斤,用米泔水浸泡後炒)、桔梗、砂仁、苡仁(炒)、茯苓(去皮)、甘草(各一斤)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或加入薑、棗,用水煎服。

吳鶴皋說:土是萬物的根本,所有臟腑、骨骼,都要依靠脾胃吸收氣血才能強壯。如果脾胃虛弱,身體就無法得到滋養,就會變得虛弱無力。因此,要以調理脾胃為重。脾胃喜歡甘味,不喜歡苦味,喜歡香氣,不喜歡污穢之物,喜歡乾燥,不喜歡濕氣,喜歡暢通,不喜歡阻塞。

是方也,人參、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朮、茯苓、山藥、蓮肉、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開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則性緩,故為諸藥之舟楫,苦則喜降,則能通天氣於地道矣。

白話文:

這個處方中的成分包括:人參、扁豆和甘草都是甜的;白朮、茯苓、山藥、蓮肉和薏米是甜且稍微乾燥的;砂仁有辛辣香味並具有乾燥的效果,可以用來開啟胃口和提神醒腦;桔梗味道微微苦澀,由於其甜度使其效果較慢,因此可用作各種藥物的運輸工具。苦味有助於降低上半身的熱量到下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