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 (21)
上集卷之二 (21)
1. 方見各門
生脈散
人參白虎湯
玉女煎(以上見暑。)
六味地黃湯(見血。)
觀音應夢散
寧肺湯(以上見嗽。)
保金湯
味補飲(以上見師朗治法。)
石刻安腎丸(見膝冷。)
_小安腎丸_見齒衄。
白話文:
生脈散:用於滋補心肺,增強脈搏。
人參白虎湯:以人參為主,用於治療高燒、口渴等症狀。
玉女煎:用於治療夏季熱病。(以上三種藥方都用於治療與暑熱相關的疾病。)
六味地黃湯:主要用於滋補腎臟,對血液相關的問題有幫助。(此藥方適用於血癥。)
觀音應夢散:用於安神定志。
寧肺湯:用於安撫和滋潤肺部,適用於咳嗽症狀。(以上兩種藥方都適用於咳嗽的治療。)
保金湯:用於保護肺部健康。
味補飲:一種滋補品,適用於師朗的治療方法。(以上兩種藥方都是師朗治療法的一部分。)
石刻安腎丸:用於滋補腎臟,適用於膝蓋冰冷的症狀。(此藥方適用於膝冷。)
小安腎丸:用於滋補腎臟,適用於牙齦出血的症狀。
2. 口渴例方
麥冬飲子,生津止渴。
麥冬,黃耆(各一錢),人參,當歸,生地(各五分),五味子(十粒)
《拔萃》方,加紫菀、五味子。五味子湯無當歸、熟地,多甘草。
麥門冬飲子,治膈消,胸滿心煩,氣多血少,津液不足,為消渴。
麥冬,生地,人參,五味子,甘草,茯神,花粉,知母,葛根(等份),竹葉(十四片)
地骨皮散
地骨皮,茯苓,甘草,柴胡,人參,知母,半夏
玉泉丸,治煩熱口渴。
人參,麥冬,黃耆,茯苓,烏梅肉,甘草,花粉,葛根
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溫湯嚼下。
白話文:
【口渴治療方】
【麥冬飲子】:能生津止渴。
使用材料有麥冬和黃耆(兩者各約3克),人參、當歸和生地(三者各約1.5克),五味子約10粒。
在《拔萃》一書中的配方,會額外加入紫菀和五味子。五味子湯則不使用當歸和熟地,反而會多用甘草。
【麥門冬飲子】:專治膈消,胸脹心煩,氣多血少,津液不足所導致的口渴。
所需材料有麥冬、生地、人參、五味子、甘草、茯神、花粉、知母、葛根(這些材料量相等),以及竹葉14片。
【地骨皮散】
所需材料有地骨皮、茯苓、甘草、柴胡、人參、知母、半夏。
【玉泉丸】:能治療煩熱口渴。
所需材料有人參、麥冬、黃耆、茯苓、烏梅肉、甘草、花粉、葛根。
將以上材料磨成粉末,製成蜜丸,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顆,需用溫水嚼服。
3. 方見各門
六味地黃湯
八味地黃湯(見血。)
當歸養血湯(見東垣治法。)
味補飲
培土養陰湯
理脾益榮湯(以上見師朗治法。)
白話文:
-
六味地黃湯:此為一種傳統中醫處方。
-
八味地黃湯:此方可用於調理與血液相關的問題。
-
當歸養血湯:參考東垣的治療方法,用於補血。
-
味補飲:一種滋補飲品。
-
培土養陰湯:用於滋養陰氣和脾胃的湯劑。
-
理脾益榮湯:以上處方皆可參考師朗的治療方法,此方主要用於調整脾胃功能並增強體質。
以上為古代中醫藥方的現代解讀。
4. 煩躁方見各門
茯苓補心湯(見血。)
當歸補血湯(見東垣治法。)
培土養陰湯
味補飲(以上見師朗治法。)
白話文:
【對於煩躁症狀的各種治療方法】
-
茯苓補心湯:此方用於治療與心血不足有關的症狀。
-
當歸補血湯:參考東垣的治療方法,此方主要用於補血。
-
培土養陰湯:此方用以滋養體內的陰氣。
-
味補飲:上述治療方法皆出自師朗,此飲品也是其治療方法之一,具體用法需參照師朗的治療理論。
5. 足膝冷例方
石刻安腎丸,治腳膝軟弱,夜夢遺精,小便滑數。
附子,肉桂,川烏,川椒,菟絲子,巴戟,破故紙,遠志,茯神,茯苓,蒼朮,山萸,杜仲,赤石脂,石斛,柏子仁,韭子,小茴,川楝,鹿茸(各一兩),肉蓯蓉,青鹽(各四錢),山藥(四兩),胡蘆巴(二兩)
酒煮山藥糊丸。
白話文:
【足膝冷案例方】
這份處方名為「石刻安腎丸」,主要用於治療腳部和膝蓋無力、軟弱的情況,以及夜晚睡夢中出現的精液流失(遺精)現象,還有頻繁的小便次數。
配方成分包括:附子、肉桂、川烏、川椒、菟絲子、巴戟、破故紙、遠志、茯神、茯苓、蒼朮、山萸、杜仲、赤石脂、石斛、柏子仁、韭子、小茴、川楝、鹿茸(各取一兩)、肉蓯蓉、青鹽(各取四錢)、山藥(取四兩)、胡蘆巴(取二兩)。
製作方法是先以酒來煮山藥,製成糊狀後再做成藥丸。
6. 方見各門
八味丸(見仲景治法。)
大菟絲子丸(見汗)
《局方》安腎丸(見喘)
小安腎丸(見齒衄。)
白話文:
「八味丸」可參考張仲景的治療方法。
「大菟絲子丸」適用於出汗相關的症狀。
「局方安腎丸」可用於喘息症狀的治療。
「小安腎丸」則適用於牙齦出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