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五 (4)
上集卷之二十五 (4)
1. 方見各門
生脈散
人參白虎湯
玉女煎(以上見暑。)
六味地黃湯(見血。)
觀音應夢散
寧肺湯(以上見嗽。)
保金湯
味補飲(以上見師朗治法。)
石刻安腎丸(見膝冷。)
_小安腎丸_見齒衄。
白話文:
生脈散、人參白虎湯、玉女煎可用於暑熱;六味地黃湯用於血虛;觀音應夢散、寧肺湯、保金湯、味補飲可用於咳嗽;石刻安腎丸用於膝蓋冰冷;小安腎丸用於牙齦出血。
2. 口渴例方
麥冬飲子,生津止渴。
麥冬,黃耆(各一錢),人參,當歸,生地(各五分),五味子(十粒)
《拔萃》方,加紫菀、五味子。五味子湯無當歸、熟地,多甘草。
麥門冬飲子,治膈消,胸滿心煩,氣多血少,津液不足,為消渴。
白話文:
麥冬飲子能生津止渴,由麥冬、黃耆、人參、當歸、生地各一錢,五味子十粒組成。拔萃方在此基礎上加入紫菀和五味子。五味子湯則沒有當歸和熟地,而甘草的用量較多。麥門冬飲子主治膈消、胸滿心煩、氣多血少、津液不足等消渴症狀。
麥冬,生地,人參,五味子,甘草,茯神,花粉,知母,葛根(等份),竹葉(十四片)
地骨皮散
地骨皮,茯苓,甘草,柴胡,人參,知母,半夏
玉泉丸,治煩熱口渴。
人參,麥冬,黃耆,茯苓,烏梅肉,甘草,花粉,葛根
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溫湯嚼下。
白話文:
麥冬、生地、人參、五味子、甘草、茯神、花粉、知母、葛根(等份)、竹葉(十四片),組成地骨皮散。地骨皮散的成分包括地骨皮、茯苓、甘草、柴胡、人參、知母、半夏。玉泉丸則是用人參、麥冬、黃耆、茯苓、烏梅肉、甘草、花粉、葛根製成,可治煩熱口渴。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溫水送服,嚼碎吞服。
3. 方見各門
六味地黃湯
八味地黃湯(見血。)
當歸養血湯(見東垣治法。)
味補飲
培土養陰湯
理脾益榮湯(以上見師朗治法。)
白話文:
六味地黃湯、八味地黃湯(見血)、當歸養血湯(見東垣治法)、味補飲、培土養陰湯、理脾益榮湯(以上見師朗治法)。
4. 煩躁方見各門
茯苓補心湯(見血。)
當歸補血湯(見東垣治法。)
培土養陰湯
味補飲(以上見師朗治法。)
白話文:
茯苓補心湯用於見血的症狀,當歸補血湯見於東垣治法,培土養陰湯和味補飲則見於師朗治法。
5. 足膝冷例方
石刻安腎丸,治腳膝軟弱,夜夢遺精,小便滑數。
附子,肉桂,川烏,川椒,菟絲子,巴戟,破故紙,遠志,茯神,茯苓,蒼朮,山萸,杜仲,赤石脂,石斛,柏子仁,韭子,小茴,川楝,鹿茸(各一兩),肉蓯蓉,青鹽(各四錢),山藥(四兩),胡蘆巴(二兩)
酒煮山藥糊丸。
白話文:
石刻安腎丸主要用於治療腳膝無力、夜間遺精、小便頻數等症狀。配方包括附子、肉桂、川烏、川椒、菟絲子、巴戟、破故紙、遠志、茯神、茯苓、蒼朮、山萸肉、杜仲、赤石脂、石斛、柏子仁、韭子、小茴、川楝、鹿茸(各一兩)、肉蓯蓉、青鹽(各四錢)、山藥(四兩)、胡蘆巴(二兩)。將山藥用酒煮成糊狀後製成丸劑服用。
6. 方見各門
八味丸(見仲景治法。)
大菟絲子丸(見汗)
《局方》安腎丸(見喘)
小安腎丸(見齒衄。)
白話文:
八味丸(見仲景治法)、大菟絲子丸(見汗)、《局方》安腎丸(見喘)、小安腎丸(見齒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