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五 (3)
上集卷之二十五 (3)
1. 足膝冷
虛人膝以下冷者,命門衰絕,火不歸原也。
澄按:病人不能節欲,以至命門火衰,腎中陰盛,龍火無藏身之位,故遊於上而不歸,是以上焦煩熱咳嗽等症。善治者,以溫腎之藥,從其性而引之歸原,使行秋冬陽伏之令,而龍歸大海也。宜八味丸。
白話文:
體虛的人,膝蓋以下總是冰冷,代表著命門火衰弱,陽氣不能歸位。
病人缺乏節制,導致命門之火衰微,腎臟陰氣過盛,陽氣無處藏身,於是向上浮遊而無法歸位,因此出現上焦煩熱、咳嗽等症狀。
治療的方法是溫補腎陽,順著陽氣的特性,引導它歸回原位,使之遵循秋冬陽氣潛藏的自然規律,如同龍歸大海般順理成章。 適合服用八味丸。
2. 治案
—人年逾三十,神色清減,初以傷寒過汗,嗣後兩膝冷,身則惡寒,食則易飢,日見消瘦,頻頻夢遺,筋骨疼痛,久伏枕榻,醫用滋陰降火罔效。汪視左脈浮虛而緩,右則浮弦而緩,此陽虛耳。病者曰:易飢善食,夢遺,似屬陰虛,若作陽虛,而用參、耆,恐益余病。汪曰:古人謂脈數而無力者,陰虛也;脈緩而無力者,陽虛也。
今脈虛浮弦緩,則為陽虛可知。以症論之,病屬陰虛,陰虛則熱發午後。午後屬陰,則午後當遍身發熱惡熱,揭胸露肘,蒸蒸熱悶煩躁矣。茲患是症俱無,何以認為陰虛?夫陽虛則惡寒惡風,雖天暖日和,猶畏出門庭。今患兩足膝冷,身多畏寒,皆陽虛之驗。又汗多亡陽,非陽虛而何?食則易飢者,非陰虛火動也。
白話文:
人到三十歲以後,面色憔悴,起初是因為傷寒過度出汗,之後兩膝冰冷,身體怕冷,容易飢餓,日漸消瘦,經常夢遺,筋骨疼痛,長期臥床不起。醫生用滋陰降火的藥物治療卻沒有效果。汪醫生診斷左脈浮而虛緩,右脈浮弦而緩,這是陽虛的表現。病人說:「我容易飢餓又食量很大,經常夢遺,這好像屬於陰虛,如果說是陽虛,用人參、黃芪治療,恐怕會加重我的病情。」汪醫生回答說:「古人說脈搏跳動頻繁而無力的是陰虛;脈搏緩慢而無力的是陽虛。
現在脈象虛浮弦緩,所以是陽虛可以確定了。從症狀來看,你的病屬於陰虛,陰虛的人發熱會在下午。下午屬於陰,所以下午應該全身發熱,感到熱,解開衣服露出胸膛和胳膊,身上熱得發悶煩躁。你現在並沒有這些症狀,怎麼能說是陰虛呢?陽虛的人怕冷,怕風,即使天氣暖和,也害怕出門。你現在兩腿膝蓋冰冷,身體怕冷,都是陽虛的表現。而且你汗多,損耗了陽氣,不是陽虛是什麼?容易飢餓是因為陰虛內火旺盛。」
蓋脾胃以氣為主,氣屬陽,脾胃之陽已虛,又瀉以苦寒屬陰之藥,故陽愈虛,而內空竭,須假穀氣以扶助之,是以易飢而欲食,雖食亦不生肌肉也。經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又曰飲食不為肌膚,其此之謂歟?夢遺亦非特陰虛。經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今陽既虛,則陽之精氣,不能養神。
心以藏神,神失所養,則渾身筋骨因以疼痛。魂亦不藏,故夢寐不寧,安得而不遺乎?經曰:氣固精實。陽虛則不能固,而精門失守,此遺之所以頻而不禁也。經曰:腎者,胃之關也。今若助陽以使其固,養胃以守其關,何慮遺之不止。乃以參、耆各二錢,白朮一錢,甘草五分,枳實、香附、山楂、韭子各五分,煎服半載,隨時令寒暄升降,而易其佐使,療理乃安。
白話文:
脾胃以氣為根本,氣屬於陽,脾胃的陽氣已經虛弱,又用苦寒屬陰的藥物瀉下去,所以陽氣更加虛弱,內部空虛耗竭,需要借用穀氣來扶持。因此容易感到飢餓想要吃東西,但即使吃了也無法長肌肉。醫書上說:「飲食過量,腸胃就會受傷」,又說:「飲食無法轉化為肌肉」,這不就是這個道理嗎?夢遺也不單純是陰虛造成的。醫書上說:「陽氣充足,精氣就會滋養神明,陽氣柔和,就會滋養筋骨。」現在陽氣虛弱,陽氣的精氣就無法滋養神明。
心臟負責藏神,神明失去滋養,就會導致全身筋骨疼痛。魂魄也無法安頓,所以睡眠不安穩,怎麼可能不遺精呢?醫書上說:「氣能固精。」陽氣虛弱就無法固精,精門失守,所以遺精頻繁且難以控制。醫書上說:「腎臟是胃的關口。」現在如果幫助陽氣使其固守,滋養胃氣使其守住關口,怎麼會擔心遺精不止呢?可以用人參、黃耆各二錢,白朮一錢,甘草五分,枳實、香附、山楂、韭子各五分,煎服半年,隨著季節的寒暑升降,適當調整藥物,治療效果就能穩定。
—婦人年逾三十,形色脆白,久病虛弱。汪診治十餘年,不能盡去其疾。一日復診之,左則似有似無,右則浮濡無力。汪曰:疇昔左脈不若是,今倏反常,深為可慮。越三日診之,兩手脈皆浮濡,惟右則略近於快而已。乃知脈之昨今異狀者,由虛然也。近患頭眩目昏,四肢無力,兩膝冷弱,或時氣上衝胸,梗於喉中不得轉動,則昏憒口噤,不省人事,內熱口渴,鼻塞食減,經水漸少。
汪用參三錢,歸身、白朮、麥冬各一錢,黃耆一錢五分,黃柏七分,枳實五分,甘草四分,煎服。若缺藥日久,則病復作,服之仍安。
白話文:
這位婦人年紀超過三十歲,身形瘦弱,面色蒼白,長期患病虛弱。汪大夫診治她十多年,卻無法完全治好她的病。有一天,她再次來複診,汪大夫診脈發現,左手的脈象若有若無,右手的脈象則浮滑无力。汪大夫說:“以前左手的脈象不是這樣的,現在突然變得如此反常,實在令人担忧。”
過了三天,汪大夫再次診脈,發現兩隻手的脈象都浮滑,只是右手的脈象略微偏快。汪大夫由此了解到,脈象近來出現差異,是因为身體虛弱。
婦人最近患有頭昏眼花、四肢无力、双膝冰冷无力等症状,有時还会出现氣上衝胸,梗塞在喉咙里无法转动,导致昏迷不省人事、嘴巴紧闭、神志不清,同時伴随口渴、鼻塞、食慾不振,月經量也逐漸減少。
汪大夫於是開了以下藥方:人參三錢,歸身、白朮、麥冬各一錢,黃耆一錢五分,黃柏七分,枳實五分,甘草四分,煎服。如果缺少藥物時間長了,病症就會复發,服用此藥方之後,病症就能恢復穩定。
3. 喘急渴煩等症
吳澄曰: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腎主精,施而在下焦。真陰虧損,精不化氣,則上下不交,而為喘促。火炎上蒸而乾渴,津液不足而煩躁,逼陽於上而面赤,火不歸原而膝冷。此金水二臟俱傷,而上下皆受其病矣。豈同雜證中為痰為火,以有餘實證概治乎?
白話文:
吳澄說:肺臟是氣的主人,腎臟是氣的根源。腎臟主宰精氣,它作用於下焦(指小腹以下部位)。如果真陰虧損,精氣無法化為氣,就會導致上下不交,出現呼吸急促的症狀。火氣上蒸而導致口渴,津液不足而心煩意燥,陽氣被逼向上而導致面紅,火氣不歸原位而導致膝蓋冰冷。這表示金(肺)水(腎)二臟都受損傷,上下皆受其影響而生病。豈能如同雜症般,以痰火為病症,用實證的治療方法來概括治之呢?
4. 喘急例方
百合固金湯,治肺傷咽痛,喘咳痰血。
生地(二錢),熟地(三錢),麥冬(一錢五分),白芍(炒),當歸,貝母,甘草(各一錢),元參(八分),百合(一錢),桔梗(八分)
人參胡桃湯,治喘急不得臥。
人參(一錢五分),胡桃(五枚)
白話文:
百合固金湯用於治療肺部受損引起的咽喉疼痛、喘咳痰血等症狀。藥材包括生地二錢、熟地三錢、麥冬一錢五分、炒白芍、當歸、貝母、甘草各一錢、元參八分、百合一錢、桔梗八分。
人參胡桃湯用於治療喘息急促無法平躺的症狀。藥材包括人參一錢五分、胡桃五枚。
用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定喘湯,治諸喘久不愈。
白果(三七枚、去殼,研),款冬花,桑白皮,麻黃,半夏(各三錢),蘇子(二錢),黃芩(炒),杏仁(各一錢五分)
貞元飲,治氣短似喘,呼吸急促,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勢劇垂危者。常人但知其為氣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無根,虧損肝腎,此子午不交,氣脫症也。凡診此症,脈必微細無神,若微而兼緊,尤為可畏。倘庸醫不知,妄云痰逆氣滯,用牛黃、蘇合,乃青皮、枳殼破氣等劑,則速其危矣。
白話文:
用三片薑和一個棗煎水喝,可以治療各種長期不癒的喘症。
白果去殼研磨,款冬花、桑白皮、麻黃、半夏各三錢,蘇子二錢,黃芩炒過,杏仁各一錢五分,可以治療呼吸急促、氣短如喘,吸氣不能升,呼氣不能降,氣道阻塞,病情危重的人。一般人只知道這是氣急,病在上,卻不知道元氣無根,肝腎虧損,這是子午不交,氣脫之症。診斷這種病症,脈象必定微細無神,如果微弱又兼緊,更要小心。如果庸醫不了解,誤以為是痰逆氣滯,就用牛黃、蘇合香,青皮、枳殼破氣等藥,就會加速病人的病情惡化。
熟地(七八錢或一二兩),炙甘草(一二三錢),當歸(二三錢)
氣虛者加人參。肝腎陰虛,手足厥冷,加肉桂。
兩儀膏,治精氣大虧,百藥不應,或以克伐太過,耗損真陰。凡虛在陽分,而氣不化精者,宜參朮膏。若虛在陰分,而精不化者,莫妙於此。其未有至大病,而素覺陰虛者,用以調元,尤稱神奇。
人參(八兩或四兩),大熟地(一斤)
上二味,用好甜水十五碗浸一宿,以桑柴文武火煎取濃汁。若味有未盡,再用水數碗,煎柤取汁,稍濃乃入磁罐,重湯熬成膏,入真白蜜四兩或半斤收之,每以白湯和服。
白話文:
兩儀膏 方劑說明:
藥材:
- 熟地黃:七八錢或一二兩
- 炙甘草:一二三錢
- 當歸:二三錢
加減:
- 氣虛者,加人參。
- 肝腎陰虛,手足厥冷者,加肉桂。
主治:
- 兩儀膏主治精氣大虧,百藥不應,或因克伐過度,耗損真陰。
- 凡虛在陽分,氣不化精者,宜用參朮膏。
- 若虛在陰分,精不化者,則兩儀膏為最佳選擇。
- 對於未患大病,但素覺陰虛者,用兩儀膏調元,效果極佳。
製法:
- 人參:八兩或四兩
- 大熟地黃:一斤
- 上述兩味藥材,以十五碗好甜水浸泡一夜。
- 以桑柴文武火煎煮,取濃汁。
- 若藥味未盡,再用數碗水煎煮,取汁,稍濃稠後,放入磁罐中。
- 以重湯熬製成膏狀,加入真白蜜四兩或半斤收好。
- 每服以白湯調和服用。
若勞損咳嗽多痰,加貝母四兩。
《局方》安腎丸,治腎經積冷,下元衰憊,目暗耳鳴,四肢無力,夜夢遺精,小便頻數,臍腹撮痛,食少體瘦,神困健忘。常服壯元陽,益腎水。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川烏(焙,去皮臍,各一斤),白朮,山藥,茯苓,肉蓯蓉(酒浸,炙),巴戟(去心),破故紙(炒),萆薢,桃仁(麵炒),石斛(炙),白蒺藜(炒,去臍,各三斤)
白話文:
如果勞累過度導致咳嗽、痰多,可以加貝母四兩。
安腎丸主要用來治療腎經積寒、下元虛弱,表現為目眩耳鳴、四肢乏力、夜間遺精、小便頻數、臍腹疼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精神萎靡、健忘等症狀。經常服用可以壯陽氣、補腎水。
安腎丸的組成包括:肉桂(去粗皮,不經火烤)、川烏(焙乾,去皮和臍,各一斤)、白朮、山藥、茯苓、肉蓯蓉(酒浸後烘烤)、巴戟(去心)、破故紙(炒)、萆薢、桃仁(麵粉炒)、石斛(烘烤)、白蒺藜(炒,去臍,各三斤)。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食前服。疝氣,茴香湯下。《三因》安腎丸,無茯苓、肉桂二味。
白話文:
把上面的材料磨成粉末,用煉製好的蜂蜜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顆,可以用溫熱的酒或者鹽湯送服,空腹食用,在飯前吃。如果是疝氣的話,可以使用茴香湯來送服。這是出自《三因方》中的安腎丸配方,沒有包含茯苓和肉桂這兩種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