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五 (2)
上集卷之二十五 (2)
1. 治案
薛立齋治一男子,遇勞役食少胸痞,發熱頭痛,吐痰作渴,脈浮大。薛曰:此脾胃血虛病也。脾為土,為至陰而生血,故曰陰虛。彼不信,服二陳、黃連、枳實、厚朴之類,諸症益甚。又服四物、黃柏、知母、麥冬,更腹痛作嘔,脈洪數而無倫次。薛曰:先用六君加炮姜,痛嘔漸愈,又用補中益氣乃痊。
又治廷平張海言,胸膈作痞,飲食難化,服枳朮丸,久而形體消瘦,發熱口乾,脈浮大而微。用補中益氣加生薑,諸症悉退。惟見脾胃虛寒,遂用八味丸補命門火,一月而飲食進,三月而形充。此症若不用前丸,多變腹脹喘促,腿足浮腫,小便淋瀝等症,急用濟生加減腎氣丸,亦有得生者。
白話文:
薛立齋醫治一位男子,他因勞役而飲食減少,胸悶,發燒頭痛,吐痰口渴,脈象浮大。薛立齋說:「這是脾胃血虛的病症。」脾臟屬土,屬至陰而生血,所以稱為陰虛。病人不信,服用了二陳湯、黃連、枳實、厚朴等藥,症狀反而加重。他又服用了四物湯、黃柏、知母、麥冬,結果腹痛嘔吐更加嚴重,脈象洪數而無規律。薛立齋說:「先用六君子湯加炮姜,疼痛嘔吐漸漸好轉,之後再用補中益氣湯,病症才痊癒。」
薛立齋還醫治了一位名叫張海言的人,他胸膈悶脹,飲食難以消化,服用枳朮丸,時間久了,身體消瘦,發燒口乾,脈象浮大而微弱。薛立齋用了補中益氣湯加生薑,所有症狀都消失了。但是,他發現脾胃虛寒,於是用八味丸來補命門之火,一個月後飲食增加,三個月後身體恢復飽滿。如果不用前面的藥物,大多會發展成腹脹喘促、腿足浮腫、小便淋瀝等症狀,這時就需要緊急使用濟生加減腎氣丸,也有可能保住性命。
又治一男子,發熱煩渴,或時頭痛,服發散藥,反加喘急腹痛,其汗如水,晝夜譫語。此勞傷元氣,誤汗所致。其腹必喜手按,詢之果然。遂與十全大補加附子一錢,服之熟睡而不醒,舉家驚惶,及覺諸症悉退。屬內真寒而外假熱,故肚腹喜暖畏冷物。此乃形氣病氣俱不足,法當純補元氣為善。
白話文:
又有一名男子,發燒口渴,偶爾頭痛,服用發散藥物後,反而更加喘不過氣、腹痛,且汗如水流,日夜神志不清。這是因為勞損元氣,誤用發汗藥物所導致。他的腹部必定喜歡用手按壓,詢問後果然如此。於是給他服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一錢,服藥後熟睡不醒,全家驚慌不已。等到他醒來,所有症狀都消失不見了。這是因為他內虛寒而外假熱,所以肚子喜歡溫暖,畏懼寒冷的食物。這屬於形氣和病氣都不足的情況,應該以純粹補益元氣為最佳治療方法。
2. 煩躁
心中煩躁,津液不生,不思飲食,真陰不足也。
3. 心腎不交
煩屬乎心,躁屬乎腎,心腎不交,則津液不生,而易於煩躁。宜培土養陰湯。
白話文:
煩惱主要與心臟有關,焦躁主要與腎臟有關,如果心腎之間不能協調相交,那麼體內的津液就不能正常生成,這會使人容易感到煩躁。應當服用培土養陰湯來調理。
4. 陰陽不和
虛損時多煩躁者,陽中無陰,柔不濟剛也,味補飲主之。
澄按:云騰則雨施,故欲天氣下降,必先地氣上升。若水中無氣,即坎中無陽,而云中之澤不騰,天地之氣不交矣。虛損者,陰虧也,人皆知之,而陰中之陽,人多不講。蓋陰中無陽,則為死陰,雖有肺金,而不能生水。有腎精而不能生五液,有血而不能生津,有水而不能生水。
下無上達之陽氣,則絕竭生化之源源。因此痰多血少,蒸熱咳嗽,吐血,五臟枯涸,事無頭緒,鬱鬱不樂,自生煩躁,甚則動怒,有不知其然而然者。腎中陰虛,而陽不虛者,宜滋腎生津之法。腎中陰虛,而陽又虛者,徒然滋腎,則五液不生;徒然生津,則津液不至。宜補腎中之陽,則陽生而陰長矣,宜茯苓補心湯。
白話文:
虛弱時容易感到煩躁,這是因為體內陽氣過盛,陰氣不足,導致剛強的陽氣無法得到陰氣的滋潤。這種情況可以用滋補的飲品來調理。
古人認為,天地間的氣息互通,就像雲層升騰才會下雨一樣。水體中缺乏陽氣,就像坎卦中沒有陽爻,雲層也無法升騰,天地間的氣息就無法交融。虛弱的人體,陰氣不足,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很少人了解,陰氣中也需要陽氣。如果陰氣中沒有陽氣,就成了死氣沉沉的陰氣,即使有肺金,也無法化生水氣,腎精也無法化生五液,血液也無法化生津液,水氣也無法生長。
如果體內缺乏上升的陽氣,就會阻礙生命活動的根本,導致痰多、血少、燥熱咳嗽、吐血、五臟枯竭、思緒混亂、心情鬱悶、容易煩躁,甚至動怒,不知為何而然。如果腎陰不足,但腎陽不虛,則可以用滋補腎陰、生津潤燥的方法來調理。如果腎陰不足,腎陽也虛弱,單純滋補腎陰,五液就無法生成;單純生津潤燥,津液就無法到達需要的地方。這時候需要補益腎陽,這樣陽氣生長,陰氣也會随之增長。建議服用茯苓補心湯。
5. 治案
薛立齋治高光祿,脾胃素弱,因飲食勞倦,腹痛胸痞,誤用大黃等藥下之,譫語煩躁,頭痛喘汗,吐瀉頻頻,時或昏憒,脈大無倫。用六君加炮姜,四劑而安。但倦怠少食,口乾發熱,六脈浮數,欲用泄火之藥。薛曰:不時發熱,是無火也;脈浮大,是血虛也;脈浮虛,是氣虛也。此因胃虛,五臟虧損,虛症發見。服補胃之劑,諸症悉退。
汪石山治一人,年五十,過勞倦怠,煩悶惡食不爽。汪診之,脈浮小濡緩。曰:此勞倦傷脾也,冬春宜仿補中益氣湯例,夏秋宜仿清暑益氣湯例。依法受方,服之良愈。
白話文:
薛立齋醫治一位高光祿,他原本脾胃就虛弱,因為飲食勞累,導致腹痛胸悶,誤用了大黃等藥物瀉下,之後出現神志不清、煩躁不安、頭痛、喘汗、頻繁嘔吐腹瀉,偶爾昏沉,脈象很大,沒有規律。薛立齋用六君子湯加炮薑,服用了四劑之後,病人就安定下來了。但是病人仍然感到疲倦,食慾不振,口乾發熱,脈象浮數,想要用瀉火的藥物。薛立齋說:「不時發熱,是沒有火氣的表現;脈象浮大,是血虛的表現;脈象浮虛,是氣虛的表現。這是因為胃虛,五臟虧損,虛症顯現出來了。應該服用補胃的藥物,所有症狀都會消失。」
汪石山醫治一位五十歲的病人,他因為過度勞累,感到疲倦、煩悶、食慾不振。汪石山診脈後發現,脈象浮小濡緩。他說:「這是勞累傷了脾胃,冬春季節應該仿效補中益氣湯的方劑,夏秋季節應該仿效清暑益氣湯的方劑。」病人依法取方,服用後痊癒了。
江篁南治一人,症患耳聾煩躁,身熱譫語。醫曰此傷寒少陽症也,服小柴胡不效。更醫投白虎湯,亦不減,又兼唇乾齒躁,舌乾倦甚,神思憒憒,且備後事矣。江曰:此內傷症也。以生脈散加陳皮、甘草,一服舌稍津潤,耳稍聞,神思略回。繼加白朮、柴胡等藥出入而愈。
白話文:
江篁南治療一位病人,症狀是耳朵聾、煩躁不安,身體發熱,神志不清。醫生診斷為傷寒少陽症,服用小柴胡湯無效。換了另一位醫生,開了白虎湯,病情也沒有減輕,而且患者嘴唇乾裂、牙齒乾燥、舌頭乾澀,疲憊不堪,神志昏沉,已經在準備後事了。江篁南說:「這是內傷所致。」於是用生脈散加陳皮、甘草,服用一次後,舌頭稍微潤濕,耳朵稍微能聽到聲音,神志略微恢復。接著又加入白朮、柴胡等藥物,調整用藥,最終痊癒。
6. 兩頰赤
腎虛兩顴紅赤,或唇紅者,陰虛於下,逼陽於上也。仲景曰:其面戴陽者,下虛故也。
白話文:
腎虛導致兩頰紅赤或者嘴脣紅的情況是由於陰虛在下方,迫使陽氣上升所造成的。張仲景說:“面部看起來像是有過多的陽氣的人是因爲下面虛弱。”
7. 真陰虧竭
腎者主骨,骨之所屬者,腎也。腎實則寒,腎虛則熱。凡骨蒸潮熱,最忌兩顴發赤。此乃龍火太旺,煎熬真陰,真陰虧竭,熱無所容,流入於骨,故成骨蒸。骨蒸既久,上蒸於顴,顴赤面熱,則不救矣。蓋顴者,骨之本也,骨本一枯,則腎已竭。
白話文:
腎臟主宰骨骼,骨骼的歸屬,是腎臟。腎臟功能旺盛則寒涼,腎臟虛弱則燥熱。凡是骨頭發熱、潮濕、燥熱,最忌諱兩頰發紅。這是因為心火過旺,煎熬腎陰,腎陰枯竭,熱無處宣泄,流入骨骼,因此造成骨蒸。骨蒸時間久了,熱氣上蒸到兩頰,兩頰發紅、面部發熱,就難以治療了。因為兩頰是骨骼的根本,骨骼根本枯竭,就表示腎臟已經虛竭了。
8. 論部位
看病必須察色。如兩眉心,肺也。兩眼之中,為明堂,心也。明堂之下,在鼻之中,乃肝之位。肝之兩旁,膽也。鼻尖之上以候脾,鼻尖兩旁以候胃。兩顴之上以候腎,腎位之上以候大腸。鼻之兩旁以候小腸。肺位之上為額,以候咽喉。額之上,以候頭面。心位之旁,以候膻中。
人中、承漿,以候膀胱。三焦無部位,上焦寄於肺,中焦寄於肝,下焦寄於腎、膀胱。其兩顴者,腎之部位也。兩顴紅赤,腎水虛而真陽上泛也。若右顴紅塊大如拇指者,不治。
白話文:
看診時必須觀察病人的臉色。例如,兩眉心代表肺,兩眼之間稱為明堂,代表心臟,明堂下方、鼻子裡面是肝的位置,肝的兩側是膽。鼻尖代表脾,鼻尖兩側代表胃。兩顴骨代表腎,腎的位置上方代表大腸,鼻子的兩側代表小腸。肺的位置上方是額頭,代表咽喉,額頭上方代表頭面。心臟位置旁邊代表膻中。
人中、承漿代表膀胱。三焦沒有固定位置,上焦依附於肺,中焦依附於肝,下焦依附於腎和膀胱。兩顴骨是腎的位置,如果兩顴骨紅赤,代表腎水不足,真陽上浮。如果右顴骨紅腫,像拇指般大小,就無法醫治。
9. 治案
李士材治張飲光,發熱乾咳,呼吸喘促,始為蘇子降氣湯,繼投八味、理中,均無當也。後視其兩頰俱赤,六脈數而有力,金木兩家,蘊熱不得越也。用逍遙散,以秋石地黃丸濟以龜膠,歷歲不怠,乃克全功。
白話文:
李士材醫治張飲光,他發燒、乾咳,呼吸急促,一開始用蘇子降氣湯,接著又用了八味丸、理中丸,但都沒有效果。後來觀察他兩頰都發紅,脈象數而有力,判斷是金木兩家(肝、肺)積熱無法散發。於是用逍遙散,以秋石地黃丸佐以龜膠治療,多年不懈,終於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