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三 (2)
上集卷之三 (2)
1. 總論
徐忠可曰:人身中不過陰、陽、氣、血四字,氣熱則陽盛,血熱則陰盛,然非真盛也。真盛則為氣血方剛,而壯健無病矣。乃陰不能與陽和,而陽恃其燥,鼓而上乘則亢,為咳,為喘,為煩,為亡血。然而陰實虛寒,故為小便不利,少腹滿急,為陰寒精出,痠削不能行,為精冷無子,為陰頭寒,為目眩發落。
陽不能與陰和,而陰挾其火,熱氣內乘則燥,為盜汗,為痹,為刀癭,為喘喝,為亡血失精。然而陽實不足,故為手足寒,為腹滿溏泄,為不能化食,為腹痛,為咽乾口燥。其亡血失精,陰虛陽虛,皆有之者,陰極能生熱也,故見脈在浮大邊,即當知陰不能維陽。腎為陰之主,務交其心腎,而精血自足。
白話文:
徐忠可說:人體不過是由陰、陽、氣、血四個要素構成。氣熱則陽氣旺盛,血熱則陰氣旺盛,但這並非真正的旺盛。真正的旺盛,指的是氣血充沛,身體強健無病。
如果陰氣不能與陽氣協調,陽氣依恃著燥熱,鼓動上升,就會亢盛,表現為咳嗽、喘息、煩躁、失血等症狀。然而,陰氣虛寒則會導致小便不利、少腹脹滿、陰寒精液外泄、腰痠背痛、精冷無子、頭寒、目眩、頭髮脫落等症狀。
如果陽氣不能與陰氣協調,陰氣挾帶著火熱,熱氣內侵就會導致燥熱,表現為盜汗、痹病、癭瘤、喘咳、失血、失精等症狀。然而,陽氣虛弱不足則會導致手足冰冷、腹脹便溏、消化不良、腹痛、咽乾口燥等症狀。
失血失精,陰虛陽虛,都可能出現這些症狀。陰氣極度虛弱也能生熱,因此脈象浮大,就說明陰氣無法維護陽氣。腎臟主陰,要注重心腎相交,才能使精血充盈。
見脈在細小邊,即當知陽不能勝陰。脾為陽之主,即補其中氣,而三陽自泰。故仲景特揭此二大扇,以為後人治虛勞之准。至陰熱極而燥,此虛勞之壞症也。故朱奉議以滋陰一法,補前人所不逮,豈治虛勞之正法乎?後人見滋陰亦有愈者,乃用參不用參,聚訟不已。豈知仲景以行陽固陰為主,而補中安腎分別用之,不專恃參,不專滋陰,為恢恢遊刃也哉。
白話文:
若是在把脈時發現脈象細小,就表示陽氣不足以克服陰氣。脾臟是陽氣的根本,因此應該補益脾胃之氣,如此三陽經氣就能恢復平衡。張仲景特別強調這兩個重要原則,作為後人治療虛勞的準則。當陰氣過盛,熱極而燥,便是虛勞的嚴重病症。因此朱丹溪以滋陰的方法,補救前人治療的不足,難道這就是治療虛勞的正確方法嗎?後人見到滋陰也有療效,便爭論不休,到底該用人參還是不用人參。他們哪裡知道張仲景以行陽固陰為本,再分別用補中安腎的藥物,既不單獨依靠人參,也不單單滋陰,而是採取靈活多變的治療方法。
2. 附論
喻嘉言曰:細會其大意,謂精生於穀,谷入少而不生其血,血自不能化精。《內經》於精不足者,必補之以味。味者,五穀之味也。補以味而節其勞,則積貯漸富,大命不傾。設以雞口之人,為牛後之出,欲其不成虛勞,寧可得乎,所以垂訓十則,皆以無病男子,精血兩虛而言,而虛勞之候,煥若指掌矣。夫男子平人,但知縱欲勞精,抑孰知陰精日損,飲食無味,轉勞轉虛,轉虛轉勞。
所以諄諄致戒,無非謂榮衛之道,納穀為寶。居常調榮衛以安其谷,壽命之本。積精自剛,居常節嗜欲以生其精。至病之甫成,脈才見端,惟恃建中、復脈為主治。夫建中、復脈,皆稼穡作甘之善藥。一遵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旨也,豈有泉之竭矣,不云自中之理哉?
白話文:
喻嘉言說:仔細理解這段話的大意,意思是說精氣是由食物化生而來,如果飲食過少,便不能化生血液,血液也自然無法化為精氣。《內經》中提到,對於精氣不足的人,一定要用食物來補充。這裡所說的“味”,指的是五穀的滋味。通過補充食物和節制勞累,就能逐漸積聚精氣,讓生命本源不會衰敗。就好像一個貧窮的人,突然要承擔起養活牛群的重任,想要他不變得虛弱,就必須給他充足的物質條件。因此,我所寫的十則訓誡,都是針對精血兩虛的男子而言,而虛勞的症狀,也因此一目了然。
一般男子只知道縱情享樂,耗費精氣,卻不知道陰精每天都在損耗,飲食無味,越勞累越虛弱,越虛弱越勞累。
所以我要反复告誡大家,養護身體的根本之道,就是以飲食為重。平時要調節營衛,讓食物得到充分吸收,這是長壽的根本。要積聚精氣,就必須節制慾望,讓精氣得以生長。一旦疾病剛開始,脈象才顯露端倪,就應該以建中、復脈為主要的治療方法。
建中、復脈,都是用來滋補脾胃,使五穀之氣化生精血的良藥。這正是遵循“精氣不足者,補之以味”的原則,怎麼可能會像泉水枯竭一樣呢?這不就是順應自然法則嗎?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男子失精,女子夢交。
桂枝,芍藥,生薑(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龍骨,牡蠣(三兩)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小品》云:虛弱浮熱汗出者,除桂枝,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龍骨湯。
白話文: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用於治療男性遺精,女性做愛夢。
桂枝,芍藥,生薑(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龍骨,牡蠣(三兩)
以上七種藥物,用水七升,煎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溫和服用。
《小品》提到:對於虛弱且有浮熱而出汗的情況,可以去掉桂枝,加入白薇、附子各三分,因此稱為「二加龍骨湯」。
天雄散
天雄,白朮,桂枝,龍骨
上四味,杵為末。酒服五分,七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小建中湯,治虛勞悸衄,裡急腹痛,夢遺失精。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三兩,炙),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生薑(三兩),膠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黃耆建中湯
於小建中湯內加黃耆一兩五錢。氣短胸滯者,加生薑;腹滿者,去棗,加茯苓一兩五錢;及療肺虛不足,補(恐是順字)氣,加半夏三兩。
白話文:
天雄散由天雄、白朮、桂枝、龍骨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酒送服,每日三次,連服七日。若療效不顯,可適當增加藥量。小建中湯用於治療虛勞、心悸、鼻出血、腹痛、夢遺、遺精等症狀。方劑包含桂枝、甘草、大棗、芍藥、生薑、膠飴六味藥材,以水煎煮,去渣後加入膠飴,溫服,每次一升,每日三次。黃耆建中湯是在小建中湯的基础上,加入黃耆,用於治療氣短、胸悶等症狀。若伴有氣短胸悶,可加入生薑;若伴有腹脹,則去棗,加入茯苓;若用於治療肺虛不足,補氣,可加入半夏。
喻嘉言曰:虛勞而至於亡血失精,津液枯槁,難為力矣。《內經》於針、藥所莫制者,調以甘藥。《金匱》遵之而用黃耆建中湯,急建其中氣,俾飲食增而津液旺,以至充血生精,而復其真陰之不足。但用稼穡作甘之本味,而酸、辛、咸、苦在所不用,蓋舍此別無良法也。然用法貴立於無過之地,寧但嘔家不可用建中之甘。
即服甘藥,微覺氣阻氣滯,便當慮甘藥太過,令人中滿,早用陳皮、砂仁以行之可也。不然甘藥又不可恃,更將何所恃哉?後人多用樂令建中湯、十四味建中湯。雖無過甘之弊,然樂令方中,前胡、細辛為君,意在退熱,而陰虛之熱則不可退。十四味方中用附、桂、蓯蓉,意在復陽,而陰虛之陽,未必可復,又在用方之善為裁酌矣。
白話文:
喻嘉言說:虛勞到了失血、失精、津液枯竭的地步,就難以恢復了。《內經》對於針灸、藥物都難以控制的情況,建議用甘味藥物來調理。《金匱》遵循這個原則,使用黃耆建中湯,急著補益中氣,使飲食增加,津液旺盛,進而充盈血氣、生髮精液,補充真陰的不足。
只使用穀物等甘味食物作為藥性之本,而酸、辛、鹹、苦則不用,因為除了這個方法之外,別無良策。然而,用藥需要把握不超過的原則,比如嘔吐的人就不能使用建中湯的甘味藥物。
即使服用甘味藥物,稍微感覺到氣悶、氣滯,就應該考慮到甘味藥物過量,導致人體感到飽滿,要及早服用陳皮、砂仁來行氣消滯。否則,甘味藥物也不能依賴,以後就更沒有別的藥物可以依賴了。
後人多用樂令建中湯、十四味建中湯。雖然沒有過量甘味藥物的弊端,但樂令方中以前胡、細辛為主藥,目的是退熱,而陰虛的熱是不能退的。十四味方中使用附子、桂枝、肉蓯蓉,目的是恢復陽氣,而陰虛的陽氣,不見得可以恢復,這又需要在用藥時善於裁減、斟酌了。
薯蕷丸
薯蕷(三錢),人參(七分),白朮(六分),茯苓(五分),甘草(二錢八分),當歸(一錢),地黃(一錢),芍藥(六分),川芎(六分),麥冬(六分),阿膠(七分),乾薑(三分),大棗(一百枚,為膏),桔梗(五分),杏仁(六分),桂枝(一錢),防風(六分),神麯(一錢),柴胡(五分),白蘞(二分),豆黃卷(一錢)
白話文:
薯蕷丸 方劑組成:
- 薯蕷:三錢
- 人參:七分
- 白朮:六分
- 茯苓:五分
- 甘草:二錢八分
- 當歸:一錢
- 地黃:一錢
- 芍藥:六分
- 川芎:六分
- 麥冬:六分
- 阿膠:七分
- 乾薑:三分
- 大棗:一百枚,製成膏狀
- 桔梗:五分
- 杏仁:六分
- 桂枝:一錢
- 防風:六分
- 神麴:一錢
- 柴胡:五分
- 白蘞:二分
- 豆黃卷:一錢
上二十一味末之,蜜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
酸棗仁湯
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二兩),茯苓(二兩),川芎(一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棗仁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八味腎氣丸,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下元衰憊,臍腹疼痛,夜多漩溺等症。
熟地(八兩,真生懷慶,洗浸一宿,柳條甑砂鍋上蒸半日,曬乾。如式九次為度。臨用搗膏),乾山藥(四兩),山茱萸(四兩),牡丹(三兩),白茯苓(三兩),澤瀉(三兩),肉桂(一兩),附子(一兩)
白話文:
取二十一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彈珠大小的丸子,空腹時用酒服用一粒,一百粒為一劑。
酸棗仁湯的組成:酸棗仁兩升、甘草一兩、知母二兩、茯苓二兩、川芎一兩。將以上五味藥材用水八升煎煮酸棗仁,至煮出六升時,加入其他藥材繼續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
八味腎氣丸用於治療命門火衰,不能滋養脾土,導致脾胃虛寒,飲食減少,思慮不集中,大便不成形,下元虛弱,臍腹疼痛,夜尿頻多等症狀。
八味腎氣丸的組成:熟地黃八兩(選用真生懷慶產,洗淨浸泡一晚,用柳條編成的甑子放在砂鍋上蒸半日,曬乾,如此反覆九次。臨用時搗成膏狀),乾山藥四兩、山茱萸四兩、牡丹皮三兩、白茯苓三兩、澤瀉三兩、肉桂一兩、附子一兩。
上八味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趙養葵曰:君子觀象於坎,而知腎中具水火之用。今人入房而陽氣易舉,陰虛火動也。陽事先痿,命門火衰也。真水竭則隆冬不寒,真火熄則盛夏不熱。是方也,熟地、山藥、澤瀉、丹皮、茯苓、山萸皆濡腎之品,所以能壯水之主;肉桂、附子辛潤之物,能於水中補火,所以能益水之源。水火得其養,則腎氣復矣。
柯韻伯曰:命門之火,乃水中之陽。夫水體本靜,而川流不息者,氣之動火之用也,非指有形者言也。然火少則生氣,火壯則食氣,故火不可亢,亦不可衰。所云火生土者,即腎家之少火,遊行其間,以息相吹耳。若命門火衰,少火幾於熄矣。欲暖脾胃之陽,必先溫命門之火。
白話文:
將上列八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十五丸,用酒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趙養葵說:君子觀察坎卦的卦象,就能知道腎臟具有水火的作用。現代人房事過度,陽氣容易耗損,屬於陰虛火動。性功能衰退,則是命門火衰。真水耗竭,就會在隆冬不感到寒冷;真火熄滅,就會在盛夏不感到炎熱。這個方子中,熟地、山藥、澤瀉、丹皮、茯苓、山萸肉都是滋潤腎臟的藥物,可以壯水之主;肉桂、附子是辛溫潤燥的藥物,可以在水中補火,可以益水之源。水火得到滋養,腎氣就會恢復。
柯韻伯說:命門之火,是水中之陽。水本身是靜止的,而能川流不息,是因為氣的運動和火的效用,並不是指有形的火。但是火少則生氣,火壯則食氣,所以火不可過旺,也不可衰弱。所謂火生土,就是腎臟裡面的少火,在腎臟內部遊走,互相吹拂。如果命門火衰,少火就快要熄滅了。想要溫暖脾胃之陽,就必須先溫暖命門之火。
此腎氣丸納桂、附於滋陰劑中,是藏心於淵,美厥靈根也。命門有火,則腎有生氣矣。故不曰溫腎,而名腎氣。斯知腎以氣為主,腎得氣而土自生矣。且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則脾胃因虛寒而致病者固痊。即虛火不歸其部,而失血亡陽者,亦納氣而歸封蟄之本矣。
白話文:
這「腎氣丸」中加入肉桂,並把它放在滋陰的藥方裡,就像把珍貴的寶藏深藏於淵藪之中,是滋養生命之根本的妙法。命門之火旺盛,腎臟就會有生機。所以不叫它「溫腎」,而命名為「腎氣」。由此可知,腎臟以氣為本,腎臟得到氣,脾土自然生長。而且,形體虛弱的人,用溫補之氣來治療,那麼因脾胃虛寒而致病者自然痊癒。即使是虛火不歸其位,導致失血亡陽的人,也可以通過補充腎氣,使其回歸封藏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