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三 (1)
上集卷之三 (1)
1. 張仲景《金匱》治虛損法
吳澄曰:張仲景,醫中之聖也。其治虛損之法,以行陽固陰為主,而補中安腎,分別用之。故特立此二大法,可為萬世之標準。
白話文:
吳澄說:張仲景是醫學中的聖人。他治療虛損的方法是以行陽固陰爲主,並且分別使用補中安腎的方法。所以他特別設立了這兩個大的法則,可以作爲萬世的標準。
2. 血痹虛勞病脈症
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裡虛也。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裡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痠削不能行。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徐注曰:此概言虛勞中,虛陽盛真陰虛者,故以脈之浮大邊者為主。而間有沉弦微緊者,證仍露陰虛之象也。謂男子平人無病可責,而脈大或極虛,皆是勞證常脈。
白話文:
正常男性若脈象浮大或極虛,皆屬勞損。面色蒼白者,易感口渴、失血,並出現突然的呼吸急促和心悸,脈象浮者,代表內虛。若男性脈象虛弱而沉緊,沒有寒熱症狀,卻伴隨呼吸短促、腹脹、小便不利、面色蒼白、時常昏眩、鼻出血,以及下腹部脹滿,這些都是因勞損所致。勞損所引發的疾病,脈象浮大,手腳容易感到發熱,春夏季節症狀加重,秋冬季節緩解,陰寒之氣外泄,身體痠軟無力,難以行走。男性脈象浮弱而澀滯,則可能導致不孕,精氣虛寒。
常年失精的男性,下腹部會感到緊縮,陰莖冰冷,頭昏眼花,頭髮脫落。脈象極虛而細弱,且脈搏跳動緩慢,代表元氣不足、失血、失精。若脈象稍有浮動且微緊,男性失精,女性夢遺,則可用桂枝、龍骨、牡蠣組成的湯劑治療。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虛勞中的虛陽盛而真陰虛的病症,以脈象浮大作為主要判斷標準,而部分患者脈象沉弦微緊,也反映出陰虛的病理。正常男性若無病卻出現脈象浮大或極虛,都是勞損的典型表現。
若面色薄,是陽精所降也。陽精所降,則虛燥隨之,故渴甚,則陰虛火動而亡血,加以元氣不繼而喘,心氣不足而悸,脈反不沉而浮。《內經》曰:浮者血虛,故曰裡虛也。
若脈虛沉弦,似非浮大邊之陰虛者矣。然使無寒熱,非風寒之驟感矣。短氣裡急,仍是元氣內虛也。小便不利,腎不能主出也。面色白,血不能榮也。時目瞑,陰火不耐動也。兼衄,陰火迫清道之血也。少腹滿,腎不治也。非下元勞極,何以使然?
若脈大既為勞矣,更加浮,其症則手足煩,蓋陰既不足,而虛陽復熾也。於是春夏助其陽則劇,秋冬助其陰則瘥。陰既虛,則陰寒,無元陽以固之,而精自出。腎主下焦,虛久則痠削不能行矣。
白話文:
如果面色蒼白,這是陽氣下降的表現。陽氣下降,就會導致身體虛弱乾燥,所以口渴嚴重。陰虛火旺就會導致出血,再加上元氣不足,就會喘不過氣,心氣不足就會心悸,脈象反而不沉而浮。《內經》說:脈象浮則血虛,所以稱為裡虛。
如果脈象虛弱沉而弦,不像陰虛浮大邊的脈象。但是沒有寒熱,也不是風寒突然引起的。呼吸短促,腹痛緊縮,還是元氣不足。小便不利,腎臟不能主導排泄。面色蒼白,血氣不能滋養。時常眼睛閉合,陰虛火旺無法承受活動。加上鼻出血,陰虛火旺迫使清道之血外泄。少腹脹滿,腎臟功能失調。如果不是下元勞損過度,怎麼會這樣呢?
如果脈象又大又浮,這已經是勞損的表現,加上浮脈,症狀就會出現手足煩躁。因為陰氣不足,虛陽又熾盛。所以春夏助陽則病情加重,秋冬助陰則病情減輕。陰氣虛弱,就會出現陰寒,沒有元陽來固護,精氣就會外泄。腎臟主導下焦,虛弱久了就會痠軟無力,無法行走。
若男子脈浮弱而澀,浮弱主虛陽用事,澀則水虧,可必其無子。為精氣清冷,有浮上之陽,無生陰之陽也。
若慣於失精者,則腎虛。少腹為腎之府,虛則亡陰而弦急。陰頭,肝腎之標,虛則無陽而寒。目為肝木,資於腎水,肝腎同源,虛則失養而眩。發為腎之華,虛則榮脫而落。是使脈得極虛芤遲,則挾虛挾寒,不能固氣而清穀,不能固血而血亡,不能固精而精失。然失精之家,脈復不一。
苟得諸芤動微緊,是男子以陰虛而挾火則失精,女子以陰虛而挾火則夢交。主以桂枝龍骨牡蠣湯者,蓋陰虛之人,大概當助腎,故以桂枝、芍藥通陽固陰,甘草、薑、棗和中上焦之榮衛,使陽能生陰。而以安腎寧心之龍骨、牡蠣為補陰之主。若天雄散,恐失精家有中焦陽虛,變上方而加天雄、白朮。
白話文:
如果一個男人的脈搏浮起來且薄弱又帶有些許凝滯感,那麼這表示他身體虛弱,並且可能沒有孩子。因為他的血液不足,而且缺乏能夠產生陰性能量的能量。 如果一個人經常失去精力,那可能是由於腎臟虛弱所導致的。小腹部是腎臟的主要部位,如果它變得虛弱,就會造成陰部疼痛和緊張。生殖器是肝臟和腎臟的重要指標,如果它們變得虛弱,就可能會出現寒冷的情況。眼睛是肝臟的一部分,需要得到腎臟的支持才能正常運作,如果肝臟和腎臟都變得虛弱,就會出現眼花繚亂的情況。頭髮是腎臟的一種表現形式,如果它們變得脆弱並掉落,那就表明瞭腎臟已經開始衰竭。 因此,如果脈搏非常虛弱緩慢,那麼這個人很可能會感到疲倦和飢餓,無法保持自己的活力和健康狀態。然而,對於那些經常失去精力的人來說,他們的脈搏情況各異。 例如,如果脈搏呈現出一些輕微的跳動和收縮,那麼這可能是男性因著陰虛而失去了精力,或者是女性因著陰虛而做了一些奇怪的夢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桂枝龍骨牡蠣湯來幫助治療這些問題。這個方劑主要是為了增強腎功能,因此我們使用桂枝和芍藥來促進陽性和穩定陰性,同時還加入了甘草、姜和大棗等成分來調節人體中的營養物質,使其能夠更好地生成陰性能量。此外,我們還使用了具有安定作用的龍骨和牡蠣作為主要的補充品,以便有效地改善陰性的狀況。 另外,如果有人經常失去精力,但又有中間部分的陽虛現象,那麼我們也可以考慮使用天雄散這個方劑來治療這些問題。這個配方是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增加了天雄和白朮這兩個藥材,從而能夠更有效地幫助人們恢復體力並提高身體素質。
後世竟失此意,而竟一味滋陰,真仲景罪人乎!
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喜盜汗也。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痹挾背行,若腸鳴馬刀挾癭者,皆為勞得之。脈沉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滿,甚則溏泄,食不消化也。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徐注曰:此概言虛勞中虛,陰盛真陽衰者,故以脈之沉小弦細者為主,而間有芤大者,證仍現陽虛之象也。謂男子平人無病可責,而脈虛弱微細,此陰分虛熱,元陽弱也。臥則衛氣入陰,而表復虛,故喜盜汗。
白話文:
後世的人竟然不懂這個道理,只一味地滋陰,難道真是仲景的罪過嗎?
正常的男人,如果脈象虛弱細微,就容易盜汗。人到五六十歲,如果病症的脈象很大,並且伴隨着痹症、背部疼痛、腸鳴、馬刀狀癭瘤等症狀,都是勞損造成的。脈象沉小遲,叫做脫氣,這種人走路就喘不過氣,手腳冰冷,腹部脹滿,嚴重時還會腹瀉,吃東西也消化不了。脈象弦緊而大,弦緊代表着氣血不足,大代表着虛弱,不足就是寒冷,虛弱就是虛損,虛寒相搏,就叫做「革」。女人就會出現半產漏下,男人就會出現失血、遺精。
徐注說:這些都是概括了虛勞、中虛、陰盛、真陽衰弱的症狀,所以主要表現為脈象沉小、弦細,偶爾會出現脈象虛大,但症狀依然顯示出陽虛的表現。男人沒有病,卻脈象虛弱細微,這是陰分虛熱,元陽不足。睡覺時衛氣入陰,而表面就更加虛弱,所以容易盜汗。
若人年五六十,陽氣衰,脈來宜小弱而反大,則似非細小邊之陽虛者矣。然而痹挾背行,挾背是脊之兩旁,痹屬太陽經,陰不能後通。若腸鳴刀癭,是上焦陽虛,而厥陰之榮熱隨經上乘也。則脈之大非陽有餘可知,故曰皆為勞得之。
若脈沉小遲,其為陽衰無疑。沉小遲三脈相併,是陽氣全虧,故名脫氣。氣脫則軀乃空殼,疾行則氣竭而喘喝,四肢無陽而寒,腹中無陽而滿,甚則胃虛極而溏泄,脾虛極而食不化也。
若脈輕按弦,而重按大,弦者減也寒也,大者芤也虛也,總是內虛外寒,陽分氣結,故曰虛寒相搏,此名為革。革者如鼓之革狀。浮外之邪實也,於是內氣虛,女不能安胎調經,而半產漏下;男不能藏精統血,而亡血失精矣。
白話文:
人到了五六十歲,陽氣衰退,脈象應該細弱,卻反倒有力,這就不是單純的陽氣虛弱。如果出現痺痛沿著脊柱兩側蔓延,這屬於太陽經受寒,陰氣不能順暢流通。如果出現腸鳴、刀癭,這是上焦陽氣虛弱,而厥陰經的熱氣逆流上衝。因此,脈象有力並非陽氣充盈,而是勞損所致。
如果脈象沉細遲緩,那就一定是陽氣衰敗。沉細遲三種脈象同時出現,代表陽氣完全虧損,因此稱為脫氣。氣虛則身體如同空殼,快走就會氣喘吁吁,四肢冰冷,腹部脹滿,嚴重時還會胃虛極度虛弱導致腹瀉,脾虛極度虛弱導致消化不良。
如果脈象輕輕按下去是弦脈,用力按下去卻很大,弦脈代表寒氣,大脈代表虛弱,總之就是內虛外寒,陽氣鬱結。因此稱為虛寒相搏,這種脈象就像鼓的皮革一樣。浮在表面的邪氣是實證,而內氣虛弱,女性就會難以安胎調經,出現流產或月經不調;男性則難以藏精固精,出現血虛或精液流失。
虛勞裡急驚悸,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痛,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徐注曰:上章所論證,概屬陽虛。陽虛者,氣虛也。氣虛之人,大概當助脾,故以小建中湯主之。謂虛勞者,元陽之氣不能內統精血,則榮枯而虛,裡氣乃急,為悸為衄,為腹中痛,夢失精。元陽之氣,不能外充四肢口咽,則陽虛而燥,為四肢痠痛,為手足煩,為咽乾口燥。
假令胸中之大氣一轉,則燥熱之病氣自行,故以桂、芍、甘、薑、棗大和其榮衛,而加飴糖一味,以建立中氣,此後世補中益氣湯之祖也。雖無升、柴,而升清降濁之理,具於此方矣。
白話文:
虛勞體弱,容易心慌心悸,肚子痛,做夢遺精,四肢無力酸痛,手腳發熱,咽喉乾燥口渴,可以用小建中湯治療。
古人解釋說,上面所說的症狀,都是屬於陽氣不足。陽氣不足,就是氣虛,氣虛的人應該要補脾胃,所以用小建中湯來治療。虛勞是指元陽之氣無法控制精血,導致身體虛弱,內在氣機紊亂,就會出現心悸、鼻出血、腹痛、夢遺等症狀。元陽之氣無法滋養四肢和口咽,就會出現陽虛燥熱,導致四肢痠痛、手足發熱、咽喉乾燥口渴。
如果胸中元氣能夠流通,燥熱之氣就會自然消散,所以小建中湯用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來調和營衛之氣,並加入飴糖來補益中氣。這也是後來補中益氣湯的起源。雖然沒有升麻和柴胡,但升清降濁的原理,都包含在這個方子裡。
虛勞裡急諸不足,黃耆建中湯主之。
徐注曰:小建中湯,本取化脾中之氣,而肌肉乃脾之所生也。黃耆能走肌肉而實胃氣,故加之以補不足。則桂、芍所以補一身之陰陽,而黃耆、飴糖,又所以補脾中之陰陽也。若氣短胸滿,加生薑。謂飲氣滯陽,故生薑以宣之。腹滿去棗加茯苓,蠲飲而正脾氣也。氣不順加半夏,去逆即所以補正也。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
白話文:
虛弱勞累,經常感到腹部急迫,身體各方面都感到不足,可以用黃耆建中湯來治療。
徐氏註解說:小建中湯原本是為了調理脾臟的氣,而肌肉是由脾臟所生成的。黃耆可以進入肌肉,補益胃氣,因此加入黃耆來補不足。桂枝和芍藥是用来補益全身的陰陽,而黃耆和飴糖是用来補益脾臟的陰陽。如果出現氣短胸悶,可以加入生薑,因為是飲氣滯留陽氣不通,所以用生薑來宣通。如果腹部脹滿,可以去掉紅棗,加入茯苓,來利水消腫,矯正脾氣。如果氣機不順暢,可以加入半夏,去除逆氣,補益正氣。
虛弱勞累,腰痛,下腹部拘急,小便不利,可以用八味腎氣丸來治療。
徐注曰: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皆腎家的症,然非失精等現症,此乃腎虛而痹。故以六味丸補其陰,仍須以桂、附壯其元陽也。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徐注曰:此不專言裡急,是內外皆見不足症,非獨裡急諸不足也。然較黃耆建中證,前但云裡急,故主建中。而此多風氣百疾,即以薯蕷丸主之。豈非此丸似專為風氣乎?不知虛勞證,多有兼風氣者,正不可著意治風氣。故仲景以四君、四物養其氣血,麥冬、阿膠、乾薑、大棗補其肺胃,而以桔梗、杏仁開提肺氣,桂枝行陽,防風運脾,神麯開鬱,黃卷宣腎,柴胡升少陽之氣,白蘞化入榮之風。雖有風氣,未嘗專治之。
白話文:
腰痛、小腹緊縮、排尿不順,都是腎臟方面的病症,但不是像精液流失那樣的明顯症狀,而是腎氣虛弱導致的痹症。所以用六味丸補益腎陰,同時還要用桂枝、附子來壯陽氣。
虛勞體弱、各種風寒病症,可以用薯蕷丸來治療。
這裡不只是說裡急,而是內外都表現出虛弱的症狀,不只是單純的裡急不足。但和黃耆建中湯相比,黃耆建中湯只說裡急,所以用它來治療。而這裡多是風寒病症,所以用薯蕷丸來治療。難道不是這個丸藥專門針對風寒病症嗎?其實不是,虛勞體弱的人大多伴隨著風寒病症,正因為如此,不能專注於治療風寒病症。所以張仲景用四君子湯、四物湯來滋養氣血,用麥冬、阿膠、乾薑、大棗來補益肺胃,用桔梗、杏仁來開通肺氣,用桂枝來運行陽氣,用防風來運脾,用神麴來開鬱,用黃卷來宣通腎氣,用柴胡來升提少陽之氣,用白蘞來化解風寒。雖然有風寒病症,但並沒有專門治療它。
謂正氣運,而風氣自去也。然薯蕷最多,且以此為湯名者,取其不寒不熱,不燥不滑,脾腎兼宜,故以為君,則諸藥皆相助為理耳。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
徐注曰:虛勞虛矣,兼煩,是挾火;不得眠,是因火而氣亦不順也,其過當責心。然心之火盛,實由肝氣鬱而魂不安,則木能生火。故以酸棗仁之入肝安神,最多為君,川芎以通肝氣之郁為臣,知母涼肺胃之氣,甘草瀉心火之實,茯苓導氣歸下焦為佐。雖治虛煩,實未嘗補心也。
白話文:
意思是,當正氣運行起來,風邪自然就會消散。而山藥在藥方中用量最多,而且以它來命名湯方,是因為它性平不寒不熱,不燥不滑,脾腎兩者皆宜,所以作為君藥,其他藥物則輔助君藥發揮功效。
虛勞體虛、心煩意亂、難以入睡,用酸棗仁湯治療。
徐注解釋道:虛勞是指身體虛弱,再加上心煩意亂,說明體內有火;難以入睡,是因為火氣旺盛導致氣機不順暢,這種病症主要責怪心臟。然而心火旺盛,實際上是肝氣鬱結,導致神魂不安,因為木能生火。因此,以酸棗仁入肝安神,用量最多作為君藥;川芎通肝氣鬱結,作為臣藥;知母涼肺胃之氣,甘草瀉心火之實,茯苓引導氣機下降至下焦,作為佐藥。雖然治療虛煩,但其實並沒有直接補心。
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䗪蟲丸主之。
徐注曰:五勞者,血、氣、肉、骨、筋,各有虛勞病也。然必主脾胃受傷,而虛乃難復。故虛極則羸瘦,大肉欲脫也;腹滿,脾氣不行也;不能飲食,胃不運化也。其受病之原,則因食、因憂、因飲、因房室、因飢、因勞、因經絡榮衛氣傷不同,皆可以漸而至極。若其人內有血在傷時溢出於回薄之間,干而不去,故使病留連其外,症必肌膚甲錯。
甲錯者,如鱗也。肝主血,主目。乾血之氣內乘於肝,則上熏於目而黯黑。是必拔其病根,而外症乃退,故以乾漆、桃仁、四蟲破其血。然瘀久必生熱,氣滯乃不行,故以黃芩清熱,杏仁利氣,大黃以行之,而以甘、芍、地黃救其元陰。則中之因此而裡急者,可以漸緩;虛之因此而勞極者,可以漸補。
故曰緩中補虛,大黃䗪蟲丸。
白話文:
[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䗪蟲丸主之。
解釋如下:
「五勞」指的是血、氣、肉、骨、筋等五種身體部位的虛弱和疾病。「虛極」表示這種虛弱已經達到極度的程度。「羸瘦腹滿」表示體形消瘦且腹部膨脹。「不能飲食」是胃部功能不佳,無法正常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則分別表示因食物、憂慮、飲酒、性行為、饑餓、勞累及經絡和氣血循環受損所導致的問題。「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則描述了體內積聚乾燥的血液,皮膚變得粗糙,甚至有鱗片狀的現象,眼睛也變得暗淡無光。
針對這樣的病症,需要「緩中補虛」,即緩慢地調節中樞神經,補充體內的虛弱。「大黃䗪蟲丸」是一種藥方,主要由大黃、蟄蟲等成分組成,用來清除體內的乾燥血液,改善皮膚和眼睛的狀況。在使用此藥方時,要考慮到長時間的積聚可能產生熱毒和氣滯的情況,因此需要配以黃芩清熱、杏仁利氣、大黃行氣的藥物,並以甘草、芍藥、地黃等滋補藥物來保護體內的陰液,讓身體漸漸恢復。總的來說,這個藥方的目標是逐步緩解體內的問題,補充體力,使身體逐漸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