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四 (3)
上集卷之二十四 (3)
1. 頸項痛
頸項強疼,邪客三陽居多外,有腎氣上攻,背不能轉側。又有肝無血養,舟車之路不通,以致機關不利。宜六味加歸、芍。
白話文:
[頸部疼痛]
頸部感到僵硬且疼痛,大多是由於外邪侵入了身體的三條陽經。另外,也可能因為腎氣上升導致背部無法自由轉動。再者,若是肝臟血液供應不足,就像舟車行駛的道路受阻,會使身體機能運作不順。治療上,適合使用六味地黃丸,並加入當歸和白芍。
這樣可以嗎?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或需要進一步說明,請隨時告訴我。
2. 脊背痛
脊背乃督脈所貫,項連風府,俱太陽經也。其虛損伴痛者,乃房欲過度,骨髓空虛所致,宜補髓丹、人參固本丸。
白話文:
脊背疼痛的部分是由督脈貫穿的,而頸部連接著風府穴,這些都是太陽經的範疇。如果因為身體虛弱而感到疼痛,通常是因為性生活過度,導致骨髓虛弱引起的,適合服用補髓丹和人參固本丸來調理。
3. 腿痛
腿居一身之下,眾陰之所歸,而其所以作痛者,足三陰經也。足太陰脾主肉,足厥陰肝主筋,足少陰腎主骨,三陰氣血不足者,骨髓空虛,愈虛愈痛,必投以大補氣血之劑,則氣血充而無所苦矣。若兼風寒濕痹痛者,不在虛損之例,又當按病另治。
腿痛多屬濕熱,然亦有足三陰虧損,經絡血脈空虛而痠痛者。藥宜峻補真陰,不可趕風逐濕,致虛虛實實之戒。宜六味地黃湯、十全大補湯。
白話文:
[腿部疼痛]
腿部位於身體下方,是身體多數陰性能量的集中處,腿部之所以會疼痛,主要與足部的三條陰性經絡有關。具體來說,足太陰脾負責肌肉,足厥陰肝主管筋絡,足少陰腎則掌管骨骼。如果這三條經絡的氣血不足,就會導致骨髓虛弱,越虛弱就越容易感到疼痛。這種情況下,必須使用能大量補充氣血的藥物,一旦氣血充足,疼痛自然就不會再困擾你了。然而,如果疼痛是由風寒濕邪引起的,就不在這種虛弱損傷的情況之內,應按照病情另行治療。
腿部疼痛大多由濕熱引起,但也有可能是因為足部三條陰性經絡的損耗,導致經絡血脈虛弱,從而產生痠痛感。治療時應該選擇能強烈補充真陰的藥物,而不是去風除濕,以免造成虛實錯亂的情況。建議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和十全大補湯來治療。
4. 諸痛
吳澄曰:虛勞之人,精不化氣,氣不化精。先天之真元不足,則周身之道路不通,阻礙氣血,不能榮養經絡而為痛也。是故水不養木而脅痛,精血衰少而腰痛,真陰竭絕而骨痛,機關不利而頸痛,骨髓空虛而脊背痛,三陰虧損而腿膝痛。此皆非外邪有餘,實由肝腎不足所致也。
白話文:
吳澄說:虛弱勞累的人,精無法轉化成氣,氣亦無法轉化成精。由於先天的真元不足,導致全身的循環系統不暢通,造成氣血運行受阻,無法正常滋養身體的經絡,因而產生疼痛。所以當水份無法滋養肝木時會出現脅痛,精血衰退減少時會引起腰痛,真陰完全耗盡時會感到骨頭疼痛,關節活動不靈活時會引頸痛,骨髓空虛時會有脊背痛,三陰經脈損耗時會有腿膝痛。這些都不是因為外來病邪過多,而是確實由於肝腎功能不足所導致的。
5. 脅痛例方
補肝煎,治肝腎二經氣血虧損,脅脹作痛,或脅脹頭暈,發寒發熱,或遍身作痛。
熟地,白朮(炒,各一兩),棗仁(炒),獨活(各四兩),當歸,川芎,黃耆(炒),山藥,五味子,山萸肉,木瓜(五錢)
上咀,每服五錢,棗湯煎服。
白話文:
【補肝煎】
這帖藥方適用於肝臟和腎臟兩條經絡的氣血不足情況,症狀可能包含脅部脹痛、脅脹並伴有頭暈、發冷發熱,或是全身疼痛。
藥材包括:熟地、炒白朮(各30公克)、炒酸棗仁、獨活(各12公克)、當歸、川芎、炒黃耆、山藥、五味子、山萸肉、木瓜(各約15公克)。
以上藥材切片,每次服用約15公克,用棗子熬煮的湯來煎煮藥材服用。
6. 方見各門
逍遙飲
逍遙散(以上見郁。)
歸脾湯(見血。)
大營煎
小營煎
大補元煎
七福飲
三陰煎(以上見景岳治法。)
白話文:
【逍遙飲】
【逍遙散】(以上兩種方子可參考治療肝氣鬱結的情況。)
【歸脾湯】(此方可用於調理血癥。)
【大營煎】
【小營煎】
【大補元煎】
【七福飲】
【三陰煎】(以上五種方子,可以參考自景嶽的治療方法。)
7. 腰痛例方
青娥丸,治腎虛腰痛,益精助陽,烏須壯腳力,婦人隨症用引,吞送極效。
破故紙(四兩,炒),杜仲(淨,八兩,薑汁炒),胡桃肉(十兩)
上為末,用蒜四兩搗膏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法不用蒜,以酒糊為丸,或蜜為丸更佳。一方加巴戟肉、大茴香四兩。
《良方》加味青娥丸,治諸虛不足,滋益陰陽,美容顏,健腰膝,止腰痛尤效。
破故紙(炒),小茴香(鹽水炒),胡蘆巴(炒,各四兩),杜仲(三兩,薑汁炒),胡桃肉(二十五個),蓮蕊(一兩),青鹽(煅,五錢),穿山甲(酥炙,三錢五分)
上為末,將胡桃搗爛加酒煮,麵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九,溫酒下。
補髓丹,治腎傷腰痛,不可屈伸,亦治老人腰痛。
杜仲(十兩),鹿茸(四兩,浸去皮,酒炙),補骨脂(十兩,用芝麻五兩同炒透,去芝麻不用)
上為末,用胡桃肉三個,浸去皮,搗為膏,入面少許,煮爛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溫酒,鹽湯下。
二至丸,治虛損腰痛,不可屈伸。
附子(炮,去皮尖),肉桂,杜仲,補骨脂(一兩,炒),鹿角霜,鹿角屑,鹿茸,青鹽(另研,各五錢)
上為末,酒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胡桃肉細嚼,鹽酒湯送下。畏服熱藥者,去附子,加肉蓯蓉。
通經散
陳皮,當歸,甘遂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下。
白話文:
[腰痛治療方]
【青娥丸】:適用於腎虛導致的腰痛,有補精壯陽、烏髮壯腿的功效。婦女可根據自身症狀調整使用。配方包含:破故紙(炒過的四兩)、杜仲(淨製後八兩,薑汁炒過)、胡桃肉(十兩)。以上材料磨成粉,加入四兩大蒜搗成的膏狀物混合,製成像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粒,空腹時以溫酒吞服。
另一種製作方法不使用大蒜,而改用酒糊或者蜂蜜製成丸子,效果更佳。另有一種配方會再添加巴戟肉、大茴香各四兩。
【加味青娥丸】:針對各種虛弱不適,能滋養陰陽,美容養顏,強健腰膝,特別是對緩解腰痛有效。配方包含:破故紙(炒過的)、小茴香(鹽水炒過的)、胡蘆巴(炒過的,各四兩)、杜仲(薑汁炒過的三兩)、胡桃肉(二十五個)、蓮蕊(一兩)、青鹽(煅燒過的,五錢)、穿山甲(酥油炙過的,三錢五分)。以上材料磨成粉,將胡桃肉搗爛後加酒煮,再與麵糊混合製成像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九粒,以溫酒吞服。
【補髓丹】:適用於腎損腰痛,腰痛到不能彎腰或伸展,同樣適用於老年人腰痛。配方包含:杜仲(十兩)、鹿茸(四兩,浸泡去皮,酒炙過)、補骨脂(十兩,與五兩芝麻一起炒至透,然後去掉芝麻)。以上材料磨成粉,加入三個去皮的胡桃肉,搗成膏狀,再加入少量麵粉,煮成糊狀,製成像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粒,以溫酒或鹽湯吞服。
【二至丸】:適用於虛損導致的腰痛,腰痛到無法彎腰或伸展。配方包含:附子(炮製過,去皮尖)、肉桂、杜仲、補骨脂(一兩,炒過)、鹿角霜、鹿角屑、鹿茸、青鹽(單獨研磨,各五錢)。以上材料磨成粉,用酒煮成糊狀,製成像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十粒,空腹時用細嚼的胡桃肉,配鹽酒湯吞服。若不敢服用熱性藥物,可以去掉附子,改加肉蓯蓉。
【通經散】:配方包含:陳皮、當歸、甘遂。以上材料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以溫酒吞服。
8. 方見各門
六味地黃丸
無比山藥丸(以上見秦越人治法。)
八味地黃丸(見仲景治法。)
地黃飲子(見血。)
煨腎丸(見河間治法。)
左歸飲
右歸飲(以上見景岳治法。)
《局方》安腎丸(見喘)
白話文:
六味地黃丸和無比山藥丸,這兩種藥物的使用方法可參考秦越人的治療原則。
八味地黃丸,其用法則應按照仲景的治療方式。
地黃飲子,這適用於與血液相關的問題。
煨腎丸,其使用方式可以參考河間的治療方法。
左歸飲和右歸飲,這兩種藥物的使用原則可以參考景嶽的治療方式。
最後,《局方》中的安腎丸,這種藥物適用於喘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