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14)
上集卷之十三 (14)
1. 咳血
咳血者,乾咳有聲,而痰內有血是也。
脈經
傷肺者,其人勞倦則咳血,其脈細緊浮數,皆咳吐血。此為躁擾嗔怒得之,脈傷氣壅所致。
褚氏曰:血充目則視明,充耳則聽聰,充四肢則舉動強,充肌膚則身色白。清則黑,去則黃,外熱則赤,內熱則上蒸喉,或下蒸大腸,為小竅。喉有竅則咳血殺人,腸有竅則便血殺人。便血猶可止,咳血不易醫。喉不容物,毫髮必咳,血滲入喉,愈滲愈咳,愈咳愈滲。飲溲溺則百不一死,服寒涼則百不一生。血雖陰類,運之者,其和陽乎。
張景岳曰:咳血、嗽血者,諸家皆言出於肺;咯血、唾血者,皆言其出於腎。是豈足以盡之,而不知咳、嗽、咯、唾等血,無不有關於腎也,何也?蓋腎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此肺腎相聯,而病則俱病矣。且血本精類,而腎主五液,故凡血病者,雖有五臟之辨,然無不由水虧。
水虧則火盛,火盛則刑金,金病則肺燥,肺燥則絡傷而嗽血,液涸而成痰,此其病標固在肺,而病本則在腎也。苟欲舍腎而治血,終非治之善者。第腎中有水火,水虛本不能滋養,火虛尤不能化生。有善窺水火之微者,則洞垣之目,無過是矣。
按:咳血者,因咳嗽而見血,或乾咳,或痰中帶血,不過一二口。然總由火克肺金,肺燥血出。若不滋養真氣,補水生金之劑多,何以望痊?若脈弦氣促,聲嘶咽痛者,不治。病者不能養,難望回春。味補飲、資成湯。
治法
丹溪云:乃火升痰盛身熱,多是血虛,四物湯加減用。
張景岳曰:咳血、嗽血,皆從肺竅中出,雖若同類,而實有不同也。蓋咳血少痰,其出較難;嗽血者多痰,其出較易。咳而少痰者,水竭於下,液涸於上也,亦名乾咳嗽。而多痰者,水泛於上,血化為痰也,亦謂之白血。此二者之治,雖皆宜壯水補陰,凡一陰煎、四陰煎、六味地黃湯、麥門冬湯、天門冬丸、貝母丸之類,皆必用之藥也。然乾咳者,宜加滋潤為佐,如天冬、麥冬、百合、柏子仁、茜根之屬,或當歸亦可酌用。
多痰者,宜加清降為佐,如貝母、海石、阿膠、竹瀝之屬,而當歸則非所宜也。
若陰中之陽不足而咳血者,宜培土養陰湯。若心氣不足而咳血者,宜資成湯。若脾氣不足者,宜理陰煎正方。若真陰不足而咳血者,味補飲。
治案
朱丹溪治一人,近四十,咳嗽吐血。用四物換生地,加桑白皮、杏仁、款冬花、五味子、天門冬、桔梗、知母、貝母、黃芩。
又治一人,因病憂,咳吐血,面黧黑色,藥之不效,曰必得喜可解。其兄求一足衣食地處之,於是大喜,即時色退,不藥而瘳。經曰:治病必求其本。又曰:無失氣宜。是知藥之治病,必得其病之氣宜,苟不察其得病之情,雖藥亦不愈也。
白話文:
咳血是指咳嗽時,痰中帶血或乾咳伴有出血。
《脈經》記載,肺部受損的人,勞累後容易咳血,脈象細緊浮數。這是因為躁擾、嗔怒等情緒導致肺氣鬱滯所致。
褚氏認為,血液充盈則五官和四肢功能良好,血清則膚色黑,血去則黃,外熱則赤,內熱則會導致喉嚨或大腸出血。喉嚨出血危及生命,腸道出血雖嚴重,但較易治療。咳血是因為血液滲入喉嚨,咳嗽越多,滲血越多,形成惡性循環。喝水或服用寒涼藥物,療效甚微。雖然血屬陰,但其運行卻依靠陽氣。
張景岳認為,諸多醫家認為咳血、嗽血來自肺,咯血、唾血來自腎,這並不能完全概括。其實咳、嗽、咯、唾等出血都與腎臟有關,因為腎脈向上貫穿肝膈,入肺,循喉嚨,挾舌根;其支脈從肺出,絡於心,注於胸中,故肺腎相連,疾病互相影響。血由精氣化生,腎主水液,所以各種出血症,雖然涉及五臟,但根本原因都是腎臟虧虛。
腎虛則水虧火盛,火盛則克金,金傷則肺燥,肺燥則絡脈受損而出血,津液枯竭而形成痰。因此,咳血的病灶在肺,病根在腎。只治肺而不治腎,難以痊癒。腎臟有水火之氣,水虛則不能滋養,火虛則不能化生。能辨析腎臟水火虛實者,才能治癒此病。
咳血通常指咳嗽時帶血,或乾咳帶血,出血量不多。根本原因是火克金,肺燥血出。若不滋養真氣,單用滋陰補腎的藥物,難以痊癒。脈象弦急,聲嘶咽痛者,預後不良。需要調養身體,才能恢復健康。常用藥方有味補飲、資成湯。
治療方法:
朱丹溪認為,咳血是因火盛、痰多、身熱,多為血虛,可用四物湯加減。
張景岳認為,咳血、嗽血雖然都是肺部出血,但有所不同。咳血少痰,出血較難;嗽血多痰,出血較易。咳血少痰者,是因下焦水液不足,上焦津液枯竭;嗽血多痰者,是因水液上泛,血液化為痰。兩種情況都應滋陰補腎,常用藥方如一陰煎、四陰煎、六味地黃湯、麥門冬湯、天門冬丸、貝母丸等。但乾咳者應加滋潤藥物,如天冬、麥冬、百合、柏子仁、茜根等,也可酌情使用當歸;多痰者應加清降藥物,如貝母、海石、阿膠、竹瀝等,不宜用當歸。
如果陰中陽虛而咳血,則用培土養陰湯;心氣不足而咳血,用資成湯;脾氣不足,用理陰煎正方;真陰不足,用味補飲。
案例:
朱丹溪治療一位近四十歲,咳嗽吐血的病人,用四物湯換生地,加桑白皮、杏仁、款冬花、五味子、天門冬、桔梗、知母、貝母、黃芩。
又治一人,因憂慮而咳血,面色黧黑,藥物無效。朱丹溪說必須使其心情愉快才能治癒。病人兄長為其找到衣食住行之地,病人頓時喜悅,面色恢復正常,不藥而癒。說明治病要找到病根,並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即使是藥物治療,也要考慮病人的情志因素,否則藥物也難以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