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1. 上集卷之二十四
2. 脅痛
3. 經旨
經曰:肝病令人脅痛。肝有邪,其氣流於兩脅。
《臟氣法時論》曰: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
《脈經》曰:膽足少陽也,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
白話文:
經典上說:肝臟有疾病會使人感到兩脇疼痛。當肝臟受到邪氣影響,這種不適感會流串到兩側的脇部。
《臟氣法時論》提到:當心臟有問題時,會出現胸部疼痛,兩脇有悶脹感,以及脇部下方的疼痛。
《脈經》指出:膽,屬足少陽經絡,當它運作失調時,會導致口中有苦味,常感到嘆息,心及脇部疼痛,甚至無法輕易翻身。
4. 脈法
脈澀或芤。弦,為痛,為食。澀、短、數,俱為痛。大為久痛。
白話文:
[脈診方法]
脈象若呈現澀或芤的狀態,或是弦的特徵,這可能代表有疼痛或消化問題。如果脈象同時出現澀、短、數的特徵,這也同樣指示可能有疼痛的症狀。而大的脈象,則可能表示長時間的疼痛問題。
5. 脅痛
內傷虛損,脅肋疼痛者,凡房勞過度,腎虛羸弱之人,多有胸脅間隱隱作痛。此肝腎精虛,不能化氣,氣虛不能生血而然。凡人之氣血,猶源泉也,盛則流暢,少則壅滯,故氣血不虛則不滯,虛則無有不滯者。倘於此症,而不知培氣血,而但知行滯通經,則愈行愈虛,鮮不殆矣。宜右歸飲、小營煎、大補元煎。
—虛勞之症,大抵多心下引脅俱痛。蓋滯血不消,新血無以養之,尤宜用膏子加韭汁、桃仁泥。
—憂思過度,耗傷心脾氣血,病有如前者,宜逍遙飲、三陰煎、七福飲、歸脾湯。
—勞倦過傷肝脾氣血,病如前者,大營煎、大補元煎。若肝脾血虛,或鬱怒傷肝,寒熱脅痛者,逍遙散。或肝腎虧損,脅肋作痛,頭眩心跳,身痛;或婦人經水不調,經後作痛者,宜補肝煎主之。
澄按:脅者,足少陽膽經所絡之地,左統於肝,右屬於脾,上與肺相近,下與腎相通。雖有食積痰火,血滯氣鬱之殊,而虛損之因,每多肝虛血少,燥暴善怒所致。蓋本體既虛,水不養木,易於動怒,血菀於胸;又或逢不適意事,頓足捶胸,振動血絡;又有讀書作文,用心太過,以胸伏桌弦,盡力倚貼;又或少年子弟,遊戲賭場,呼紅喝綠,胸脅靠桌,暫不見傷,漸漸脅痛;或偶爾失紅,急欲遏止,誤服涼藥,死血冰凝。
此虛損中所以多見脅痛之症,其因氣鬱血瘀,多與雜症相同,而一虛一實之分,又與雜症絕不相類。蓋雜症可消、可破、可溫燥,而虛損惟有平肝養血,兼補兼活血而已。
白話文:
[脅痛]
內部傷害導致虛弱虧損,引起脅肋部位疼痛,常見於過度性生活,腎臟虛弱的人,常常感到胸口和脅部隱隱作痛。這是由於肝腎精氣虛損,無法化生氣血,氣血虛弱而引起的。人體的氣血,就像水源,旺盛時則流暢,少了就容易阻塞,所以氣血如果不虛就不會滯留,一旦虛了,就無處不滯。對於這種病症,如果只知疏通經絡,卻不懂得培養氣血,只會越疏通越虛,病情鮮有不會惡化的。適合服用右歸飲、小營煎、大補元煎等方劑。
-
對於虛勞的症狀,大多數會出現心下和脅部同時疼痛。這是因爲淤血未消,新的血液無法滋養身體,特別適合使用膏子加入韭汁、桃仁泥。
-
過度憂思,消耗心脾氣血,症狀如前的,宜服逍遙飲、三陰煎、七福飲、歸脾湯。
-
過度勞累傷及肝脾氣血,症狀如前的,可用大營煎、大補元煎。如果肝脾血虛,或怒氣傷肝,寒熱脅痛的,可用逍遙散。或肝腎虧損,脅肋疼痛,頭暈心跳,身體疼痛;或者女性月經失調,經後疼痛的,宜用補肝煎。
註解:脅部是足少陽膽經絡的地方,左邊與肝相連,右邊與脾相接,上面靠近肺,下面與腎相通。雖然可能有食積、痰火、血滯、氣鬱的不同,但是虛損的原因,多數是因爲肝虛血少,容易暴躁憤怒。因爲身體本身已經虛弱,水不養木,容易動怒,血液在胸部積聚;又或者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頓足捶胸,震動血脈;又或者讀書寫作,用力過度,胸部貼在桌子上;又或者年輕的孩子,在遊戲場玩耍,大聲喊叫,胸部靠在桌子上,暫時沒有受傷,漸漸出現脅痛;或者偶爾出血,急於制止,誤服涼藥,導致淤血凝固。
這就是爲什麼虛損中經常出現脅痛的原因,因爲氣鬱血瘀,多與雜症相似,但是虛實的區別,又與雜症完全不同。雜症可以消、可以破、可以用溫燥的方法治療,而虛損只有平肝養血,同時補血活血的方法。
6. 治案
朱丹溪治一人,年三十六,虛損瘦甚,右脅下痛,四肢軟弱,用二陳湯加白芥子、枳實、薑汁、炒黃連、竹瀝,八十帖安。
汪石山治一人,年五十,兩脅肋痛,醫用小柴胡湯痛止,續後作,前方不效。汪診之,脈皆弦細而弱,按之不足。曰:此心脾為酒所傷,肝腎為色所損,兩脅脹痛,相火亢極,肝亦自焚。經曰:五臟已虛,六腑已極,九候雖調者,死。此病之謂歟。尋卒。
薛立齋治一男子,房勞兼怒,風府脹悶,兩脅脹痛。薛作色欲損腎,怒氣傷肝,用六味地黃丸料加柴胡、當歸,一劑而愈。
生生子治汪松崗令眷,左脅疼痛,咳嗽內熱,每咳則脅下吊痛,寢食大減,與青皮、香附、甘草、芍藥、訶子、山梔、貝母、茯苓、柴胡、桃仁、滑石、人參,水煎飲之,熱除痛減。
又治萬履庵夫人,右脅下疼,咳嗽喉干,間亦吐紅,或一碗,或半碗,腸鳴泄瀉,年六十外。原因頭風壞目,性急躁,左脈弦數,右滑數。以瓜蔞仁二錢,黃連、前胡、桔梗、枳殼、橘紅、貝母、白茯苓各八分,甘草五分,服之。次日紅仍不止,惟脅疼減半,改用山梔子、牡丹皮、香附、貝母、甘草、瓜蔞、紫菀、滑石,水煎服。又方,覓真鬱金,磨取三分,用煎藥飲之,兩帖而紅止痛瘳。
又治蔣近思令郎,脅痛氣促,胸滿喉疼,痰中有血屑,下午潮熱,口渴頭重,指梢冷。服滋陰降火之劑不效,且紅愈多,痰咳不出。孫診之,右寸關滑大,左尺亦大。此肺經有瘀血濁痰,壅而為熱也。治當先清化源,不當先滋補。以瓜蔞仁三錢,紅花、紫菀、丹皮、枳殼各一錢,滑石二錢,甘草五分,前胡、青蒿,水煎。臨服加童便一小酒杯。
兩服而熱退血止,惟咳嗽未除,胸不寬。再以瓜蔞、陳皮、貝母、蘿蔔子、馬兜鈴、白茯苓、甘草、紫菀、滑石、杏仁,調理而愈。
江南仲治徐丹成,發熱,四肢熱如火,脅左一點疼痛難當,五日不更衣,小便赤澀。醫作傷寒治,服發散藥不效。易醫作疝治,投青皮、枳殼、茴香等藥,病增劇。江診左脈弦數,重按無力,右脈弦滑,氣口緊實,倍於人迎。此非傷寒症,乃內傷,必醉飽強力,氣竭肝傷病也。
經云:損其肝者,緩其中。問其由,乃中途覆舟,盡力救貨,時冬寒,忍飢行五十里,遇族人,縱飲青樓,遂得此症。正合經云: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氣聚於脾中不得散,酒氣與穀氣相薄,熱盛於中,故熱遍於身,內熱而溺赤也。酒氣盛而慓悍,腎氣日衰,陽氣獨勝,故手足為之熱也。
用參、朮、枸杞、炙甘草,甘溫緩中;神麯、枳殼、朮、蜜、白芥子,化食行滯。一服病減,再服熱退。用六味丸以補肝腎之虧損而愈。
吳澄治一人,失紅,脾虛泄瀉,胸脅作痛。此肝脾兩虛,木來侮土。仿薛氏用加味歸脾,應手取效。
白話文:
[案例分享]
朱丹溪治療一個36歲的病人,他因為虛弱及嚴重消瘦,右側脅下會感到疼痛,四肢無力。他使用了二陳湯,並加入白芥子、枳實、薑汁、炒黃連、竹瀝,經過八十帖後,病人病情穩定。
汪石山治療一位50歲的病人,他兩側脅骨處會感到疼痛,先前醫生使用小柴胡湯治療後,疼痛停止了一陣子,但之後再次出現,原先的治療方法不再有效。汪醫生檢查他的脈象,發現都是細弱的弦脈,按壓下去脈力不足。他說,這是因為喝酒過量傷害了心脾,過度性行為損傷了肝腎,兩脅脹痛是因為相火過旺,肝臟自身也在燃燒。經典中提到:如果五臟已經虛弱,六腑已經達到極限,即使九候(脈象)看似正常,這個人也會死亡。這正是在描述這種病症吧。不久,病人就去世了。
薛立齋治療一個男性病人,他因為房事過度加上生氣,導致風府處脹悶,兩脇脹痛。薛醫生認為這是因為性行為過度傷害了腎臟,生氣傷害了肝臟,使用了六味地黃丸的配方,加入柴胡和當歸,病人服用一帖後就痊癒了。
生生子治療汪松崗的親屬,她左側脅部疼痛,咳嗽伴隨內部發熱,每次咳嗽時脅下會感到抽痛,睡眠和飲食大幅減少,生生子給予青皮、香附、甘草、芍藥、訶子、山梔、貝母、茯苓、柴胡、桃仁、滑石、人參,用水煎煮飲用,熱感消除,疼痛也減輕。
再來治療萬履庵的夫人,她的右側脅下疼痛,咳嗽伴隨喉嚨乾燥,偶爾會吐血,一次可能是一碗,也可能只有半碗,同時腸胃鳴叫伴隨腹瀉,年齡超過六十。她原本因為頭部風濕疾病導致視力受損,個性急躁,左手脈象弦數,右手滑數。以瓜蔞仁二錢,黃連、前胡、桔梗、枳殼、橘紅、貝母、白茯苓各八分,甘草五分,服用。隔天血流仍未停止,但是脅痛減輕一半,改用山梔子、牡丹皮、香附、貝母、甘草、瓜蔞、紫菀、滑石,用水煎煮服用。另一個方子,找到真的鬱金,研磨取出三分,加入煎藥飲用,服用兩帖後血止痛癒。
再來治療蔣近思的兒子,脅痛伴隨呼吸困難,胸部滿悶,喉嚨疼痛,痰中夾帶血絲,下午時會有潮熱,口渴頭重,手指尖端冰冷。服用滋陰降火的藥物沒有效果,反而血流更多,痰咳不出來。孫醫生診斷他的脈象,右手寸關滑大,左手尺脈也大。這是肺部有瘀血和濁痰,堵塞導致熱象。治療應該先清除病源,不應該先進行滋補。以瓜蔞仁三錢,紅花、紫菀、丹皮、枳殼各一錢,滑石二錢,甘草五分,前胡、青蒿,用水煎煮。服用時加入一小杯童便。
服用兩次後熱象和血流都消失,只剩下咳嗽未除,胸部還不舒適。再以瓜蔞、陳皮、貝母、蘿蔔子、馬兜鈴、白茯苓、甘草、紫菀、滑石、杏仁,調理後痊癒。
江南仲治療徐丹成,他發熱,四肢像著火一樣熱,左側脅部一點疼痛難以忍受,五天未排便,小便顏色深紅且排尿困難。醫生將他當作感冒治療,服用散發藥物沒有效果。換了醫生當作疝氣治療,給予青皮、枳殼、茴香等藥物,病情反而加重。江醫生診斷他的左手脈象弦數,重按下去脈力不足,右手脈象弦滑,氣口緊實,比人迎脈加倍。這不是感冒,而是內傷,一定是喝醉飽食後強烈活動,導致氣力耗盡,肝臟受傷的病。
經典中寫到:傷害肝臟的人,要緩解他的中焦。詢問他的經歷,原來他在半路上船隻翻覆,盡力拯救貨物,當時正值冬天,他忍饑挨餓走了五十里路,遇到同族的人,在高樓上放肆飲酒,於是得到這個病。正好符合經典中所說:這個人一定經常喝醉,或者飽餐後進入房事,氣血聚集在脾臟中無法散去,酒氣和穀氣互相抵觸,體內熱氣旺盛,所以全身發熱,內部熱氣導致小便顏色深紅。酒氣旺盛且猛烈,腎氣逐漸衰退,陽氣單獨旺盛,所以手腳會感到熱。
使用人參、白朮、枸杞、炙甘草,甘溫藥材緩解中焦;神麯、枳殼、白朮、蜂蜜、白芥子,化解食物阻滯。服用一帖後病情減輕,再服用一帖熱象退去。使用六味丸補充肝腎的虧損,病人痊癒。
吳澄治療一個病人,失紅,脾虛泄瀉,胸脅會感到疼痛。這是肝脾兩虛,木來侮土。模仿薛氏使用加味歸脾,病人立即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