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二十三 (3)

1. 咽喉例方

金竹衣麥門冬湯,治一切癆瘵痰飲,聲啞不出難治者,服之神效。

金竹衣(取竹內衣膜,鮮者,一錢),竹茹(彈子大一丸,即金竹青皮也,割取之),竹瀝(即取金竹者),麥冬(二錢),甘草,橘紅(各五分),茯苓,桔梗(各一錢),杏仁(七粒,去皮尖,研)

上用水一鍾半,加竹葉十四片,煎七分,入竹瀝一杯,和勻服。

通聲膏,治咳嗽失音。

五味子,款冬花,通草(各三分),人參,石菖蒲,細辛,桂心,竹茹,杏仁,白蜜,薑汁,酥,棗膏

水五升,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渣,納薑汁一升,棗膏、酥五升,蜜。煎令調和,酒服如棗大二丸。

百合丸,治肺燥失音不語。

百合,百藥煎,杏仁(去皮尖),訶子,苡仁(各等份)

上為末,雞子清和丸彈子大,臥噙化。

人參平補湯,治腎虛聲啞不出。

人參,當歸,熟地,白芍,茯苓,菟絲子(制),杜仲(炒),五味子,白朮,巴戟(去心),半夏曲,橘紅(各五錢),牛膝,破故紙,益智仁,胡蘆巴(炒),甘草(各二錢五分),石菖蒲(一錢五分)

上咀,每服五錢,姜五片,棗二枚,煎七分,吞山藥丸百粒。凡五更後腎氣開時,不得咳唾言語,服之則功效倍常。

濟世方,治失音及咯血。

槐花瓦上炒香,出火毒,三更後床上仰臥,隨意吞之。

蛤蚧丸,治久咳失音,並肺間邪氣,胸中積瘀作痛。

蛤蚧(一對,去嘴足,溫水浸去膜,刮去血脈,用酥炙),訶子(煨),阿膠(炒),生地,麥冬,細辛,甘草

為末,蜜丸棗子大,每食後噙化一丸。

出聲音方

訶子(炮,去核),木通(各一兩),甘草(五錢)

用水三升,煎一升半,生薑、地黃汁一合,再煎數沸,放溫,分六服。

澄按:訶子治逆氣,破結氣;木通利九竅,故能聲音。借用治肺癰,亦甚妙。

牛黃益金散,治虛火炎上傷肺,喉癬,咽瘡破爛。

黃柏(為末,蜜炙數次,以熟為度,另研為極細末),殭蠶(淨,一錢五分),白硼砂(一錢五分),牛黃(三分),一加冰片半分。

上用蜜調如稀糊,塗敷患處;或如龍眼大,含化咽之。

蜜附子,治格陽咽閉,吞吐不通,及臟寒閉塞等症。

大附子(一枚,去皮臍,切作大片,用蜜塗炙令黃,含口中咽津,甘味盡再塗蜜炙用,或易之)

—方用桂含之。

白話文:

[咽喉治療方法]

【金竹衣麥門冬湯】,適用於所有因虛勞病而產生的痰飲,以及聲音嘶啞難以發聲的難治性情況,服用後有神奇的效果。

所需材料:金竹衣(取自竹子內部的薄膜,新鮮的,約1錢),竹茹(大小如彈子的一丸,即金竹的青皮,割取即可),竹瀝(取自金竹),麥冬(2錢),甘草,橘紅(各5分),茯苓,桔梗(各1錢),杏仁(7粒,去皮尖,研碎)

將上述材料與一鍾半的水一同放入鍋中,再加入14片竹葉,煮至剩下七分之水,然後加入一杯竹瀝,攪拌均勻後服用。

【通聲膏】,用於治療咳嗽導致的失音。

所需材料:五味子,款冬花,通草(各3分),人參,石菖蒲,細辛,桂心,竹茹,杏仁,白蜜,薑汁,酥,棗膏

將5升的水與材料一起以小火煎煮,反覆三次,去除渣滓後,加入1升薑汁,棗膏、酥5升,以及蜂蜜,再次煎煮至調和,每次服用像棗子大小的兩顆,可配以酒。

【百合丸】,適用於肺部乾燥導致的失音。

所需材料:百合,百藥煎,杏仁(去皮尖),訶子,薏仁(各等份)

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用雞蛋清混合成彈子大小的丸子,睡前含在口中讓其溶解。

【人參平補湯】,適用於腎虛導致的聲音嘶啞。

所需材料:人參,當歸,熟地,白芍,茯苓,菟絲子(制),杜仲(炒),五味子,白朮,巴戟(去心),半夏曲,橘紅(各5錢),牛膝,破故紙,益智仁,胡蘆巴(炒),甘草(各2錢5分),石菖蒲(1錢5分)

將材料切碎,每次服用5錢,加入5片薑和2個棗子,煮至剩下七分之水,服用時可吞下一百粒的山藥丸。在五更後,也就是腎氣最旺盛的時候服用,效果會更好。

【濟世方】,適用於失音和咯血。

所需材料:槐花,先在瓦上炒香,去除火氣,於三更後躺在牀上仰臥,可以隨意吞食。

【蛤蚧丸】,適用於長時間咳嗽導致的失音,以及肺部異常氣息,胸中積瘀作痛。

所需材料:蛤蚧(一對,去嘴腳,用溫水浸泡去膜,颳去血脈,用酥油烤製),訶子(煨),阿膠(炒),生地,麥冬,細辛,甘草

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棗子大小的丸子,每次飯後含化一丸。

【出聲音方】

所需材料:訶子(炮,去核),木通(各1兩),甘草(5錢)

將3升的水與材料一同煎煮至剩下1升半,再加入薑汁和地黃汁各一合,再煮沸幾次,放溫後分六次服用。

【牛黃益金散】,適用於虛火上炎傷害肺部,喉癬,咽喉潰爛。

所需材料:黃柏(磨成粉末,用蜜糖烤製數次,直至熟透,再研成極細的粉末),僵蠶(淨,1錢5分),白硼砂(1錢5分),牛黃(3分),可以加入冰片半分。

使用蜂蜜調和成糊狀,塗抹在患處,或做成龍眼大小,含在口中讓其溶解後吞下。

【蜜附子】,適用於格陽咽閉,吞嚥困難,以及臟腑寒冷閉塞等症狀。

所需材料:大附子(1個,去皮臍,切成大片,用蜜糖塗抹烤至金黃色,含在口中讓其溶解,待甘甜味道消失後再塗蜜糖烤製,或更換新的)。另一種方法是使用肉桂來代替。

2. 方見各門

紫菀湯

甘桔湯(以上見咳嗽。)

六味地黃湯(見血。)

滋陰八味丸(見丹溪治法。)

理中湯(見下集寒。)

一陰煎

二陰煎

四陰煎

五陰煎

左歸飲

右歸飲

大補元煎(以上見景岳治法。)

味補飲(見師朗治法。)

白話文:

  • 紫菀湯:這是一種治療咳嗽的藥方。

  • 甘桔湯:同樣的,這也是一種用來治療咳嗽的藥方。

  • 六味地黃湯:這種藥方主要用於治療與血液相關的疾病。

  • 滋陰八味丸:這種藥方可以在丹溪的治療方法中找到。

  • 理中湯:這種藥方在下集寒的治療中可以找到。

  • 一陰煎、二陰煎、四陰煎、五陰煎:這些都是不同的藥方。

  • 左歸飲和右歸飲:這兩種藥方主要用於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

  • 大補元煎:這種藥方可以在景嶽的治療方法中找到。

  • 味補飲:這種藥方可以在師朗的治療方法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