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10)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三 (10)

1. 各種失血

(見下集濕門。)

白話文:

(這句古文中醫文字實際上並沒有提供具體的內容來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它只是指示讀者參閱後續的章節或部分,即"濕門",以獲取關於各種失血情況的詳細信息。但按照要求,將其轉換為現代語境可得: "更多關於各種出血情況的詳解,請參閱後續的濕門篇。")

2. 治案

滑伯仁治一人,病嘔血,或滿杯,或盈盆盎,且二三年。其人平昔嗜市利,不憚作勞,中氣因之侵損。伯仁視之,且先與八寶散,一二日,黃芩芍藥湯。少有動作,即進犀角地黃湯,加桃仁大劑。稍減,服抑氣寧神散。有痰,用礞石丸。其始脈芤大,後脈漸平,三月而愈。屢效。

秀州進士陸迎忽得疾,吐血不止,氣蹶驚顫,狂躁跳躍,雙目直視,至夜深欲拔戶而出。如是兩夕,諸醫盡用古方及單方,極療不瘳,舉家哀禱事。觀音夢授一方,但服一料,當永除根。用益智仁一兩,生硃砂二錢,青皮五錢,麝香一錢,為細末,燈心湯下。陸覺取筆記之,服之乃愈。

—人癆瘵吐血,取翦草一斤,洗淨碎為末,入生蜜一斤,和成膏,以陶器盛之,不得犯鐵器,日一蒸一曝,至九日乃止,名曰神傳膏。令病人五更起,面東坐,不得語言,用匙抄藥如食粥,每服四匙,良久呷稀粟米粥壓之。藥只冷服。粟米飲亦不可太熱。或吐或下皆無害。凡久病肺損,咯血吐血,一服立愈。

翦草狀如茜草,又如細辛。婺、臺二州皆有之,惟婺州可用。

薛立齋治星士張東谷,談命時出庭前,吐血一二口,云久有此症,遇勞即發。余意此勞傷肺氣,其血必散,視之果然。與補中益氣加麥冬、五味、山藥、熟地、茯神、遠志,服之而愈。翌早請見云:服四物、黃連、山梔之屬,而倦更甚,得公一匕,吐血頓止,精神如故,何也?曰:脾統血,肺主氣,此勞傷脾肺,致血妄行,故用前藥健脾肺之氣,而噓血歸原耳。

汪石山治一人,年三十餘時,過於勞,嘔血甚憂。惟診之脈皆緩弱,曰:無慮也,由勞倦傷脾耳。遂用參、耆、朮、歸、陳皮、甘草、麥冬等煎服之,月餘而愈。越十餘年,叫號傷氣,加以過飽,病膈壅悶有痰,間或咯血噎酸,飲食難化,小便短赤,大便或溏,有時滑泄不止,睡醒口苦,夢多或夢遺。醫用胃苓湯病甚。

汪診之,或前大後小,或快或緩,或細或大,或弱或弦,並無常度,其細緩弱時常多。曰:五臟皆受氣於脾,脾傷食減,五臟俱無所稟矣,故脈之不常,脾之虛也。藥用補脾,庶知允當。遂以參、術為君,茯苓、白芍為臣,陳皮、神麯、貝母為佐,甘草、黃柏為使,服之瀉止食進。後復傷食,前病又作。

曰:再用湯藥,腸胃習熟,而反見化於藥矣,服之何益?令以參苓白朮散加肉豆蔻,棗湯調下。又復傷食,改用參、朮、芍、苓、陳皮、砂仁丸服,大便即瀉。曰:脾虛甚矣,陳皮、砂仁尚不能當,況他消導藥乎?惟節飲食以養之,勿藥可也。

江汝潔治程石峰乃尊吐血,六脈俱浮大而無力則為虛。又經曰:浮而無力則為芤。又曰:大則病進。又曰:血虛脈大如蔥管。據此則知心不主令,相火妄行,以致痰涎上壅,火載而血上行,且歲值厥陰風木司天,土氣上應,眚在於腎,腎水既虛,相火無制,災生無妄。治當滋血則心君得以主令,瀉火則痰涎可以自除。

白話文:

[治案]

滑伯仁治疗一人,患呕血症,呕血量时多时少,有时甚至能装满一杯,有时能装满盆碗,病情持续两三年。此人平时贪图钱财,不惜劳累,导致中气受损。伯仁诊治后,先给他服用八宝散,一两天后,改用黄芩芍药汤。稍有活动就服用犀角地黄汤,并加大剂量的桃仁。病情稍有好转后,服用抑气宁神散。如有痰,则服用礞石丸。患者最初脉象浮大,后来脉象逐渐平缓,三个月后痊愈。此法屡试有效。

秀州进士陆迎突然患病,吐血不止,气虚惊悸,狂躁不安,双目直视,夜深时想要冲出门外。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天,多位医生都用尽了各种古方和单方,但都无法治愈,全家人都悲痛祈祷。观音菩萨在梦中授予一方,只服用一剂便彻底痊愈。药方是:益智仁一两,生硃砂二钱,青皮五钱,麝香一钱,研成细末,用灯芯汤送服。陆迎醒来后记录下这个方子,服用后痊愈。

一人患肺痨吐血,取剪草一斤,洗净研磨成粉末,加入生蜜一斤,混合成膏,用陶器盛放,不可接触铁器,每日蒸一次晒一次,连续九日,称为神传膏。让病人五更起床,面向东方而坐,不许说话,用勺子舀药如同吃粥一样,每次服用四勺,过一会儿再喝些稀薄的粟米粥压服。药必须冷服,粟米粥也不能太热。无论是吐还是泻都没有关系。凡是久病肺损伤,咯血吐血的患者,服用一次就能立即痊愈。

剪草形状像茜草,也像细辛。婺州、台州都有这种草药,但只有婺州产的才能使用。

薛立斋治疗星象学家张东谷,张东谷在谈论星命时,突然在庭院前吐血两三口,说自己久患此症,劳累时就会发作。我认为这是劳损肺气导致的,吐出的血必然会散开,观察后果然如此。于是给他服用补中益气汤,并加入麦冬、五味子、山药、熟地黄、茯神、远志,服用后痊愈。第二天早上,张东谷来感谢,说之前服用四物汤、黄连、山栀子等药,反而更加疲倦,服用薛先生的药后,吐血立刻止住,精神也恢复如常,这是为什么?薛立斋解释说:脾脏统摄血液,肺脏主气,这是劳损了脾肺,导致血液妄行,所以用之前的药方来健脾益肺,使血液回归正道。

汪石山治疗一人,三十多岁,因过度劳累而呕血,非常忧虑。汪石山诊脉后发现脉象皆缓弱,说:不必担心,这是由于劳累伤了脾脏。于是用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甘草、麦冬等煎服,一个月后痊愈。十多年后,此人因大声喊叫而伤气,又因吃得过饱,导致胸膈壅塞闷胀,有痰,间或咯血,胃酸,饮食难以消化,小便短赤,大便时溏时泻不止,睡醒后口苦,多梦或遗精。其他医生用胃苓汤治疗,病情反而加重。

汪石山诊脉后,发现脉象时大时小,时快时缓,时细时大,时弱时弦,毫无规律,细弱缓脉居多。他说:五脏都依靠脾脏输送气血,脾脏受伤,消化功能减弱,五脏就都得不到滋养了,所以脉象不规律,这是脾虚的表现。治疗应该补益脾脏。于是用人参、白术为主药,茯苓、白芍为辅药,陈皮、神曲、贝母为佐药,甘草、黄柏为使药,服用后泻止,饮食正常。后来再次伤食,旧病复发。

汪石山说:再次用汤药,肠胃已经适应了药物,反而会被药物所影响,服用药物还有什么益处呢?于是让他服用参苓白术散,加肉豆蔻,用枣汤调服。再次伤食后,改用人参、白术、白芍、茯苓、陈皮、砂仁丸服用,大便即泻。汪石山说:脾虚很严重了,陈皮、砂仁都不能起作用,更何况其他消导药呢?只能节制饮食来调养,不用药物也能痊愈。

江汝洁治疗程石峰,程石峰尊长吐血,六脉皆浮大无力,这是虚证。经书上说:脉浮无力就是芤脉。又说:脉大则病情加重。又说:血虚脉大如葱管。根据这些,可以知道心气不足以主导,相火妄动,导致痰涎上涌,火气旺盛而血液上逆,而且那一年正好是厥阴风木司天,土气上升,病根在于肾脏,肾水亏虚,相火得不到抑制,所以灾害就发生了。治疗应该滋养血液,使心气能够主导,泻火,使痰涎能够自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