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二 (3)
上集卷之二十二 (3)
1. 不寐
驚悸健忘,怔忡失志,心風不寐,皆是痰涎沃心,以致心氣不足。若涼心太過,則心火愈微,痰涎愈盛,惟以理痰順氣為第一義,宜導痰湯、溫膽湯。
陰虛目不瞑,補其不足,益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
凡無外邪而不寐者,必營氣之不足也,營主血,血虛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故或為驚惕,或為恐畏,或若有所繫戀,或無因而偏多妄想,以致終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為神魂不安者,皆以養營氣為主。
白話文:
心悸健忘、心神不寧、失志、失眠,都是因為痰濕阻塞心臟,導致心氣不足。如果過度使用涼性藥物來降心火,反而會讓心火更虛弱,痰濕更盛,所以最重要的是化痰理氣。可以服用導痰湯或溫膽湯。
眼睛乾澀難以閉合,是因為陰虛。要補益不足,增強其有餘,調整虛實,暢通經絡,去除邪氣。服用半夏湯一劑,陰陽平衡,就能安然入睡,正常活動。
如果沒有外邪入侵,卻失眠,一定是營氣不足。營氣主導血液,血液虛弱,無法滋養心臟,心臟虛弱,就會導致精神不集中。所以可能會出現驚惕、恐懼、思慮過度、胡思亂想,導致整夜失眠或睡睡醒醒,精神不安,這些都需要以滋養營氣為主要治療方法。
凡精血虛耗,思慮太過,神魂無主,所以不寐,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顧,只宜培養氣血,血氣復,諸症自退。若兼顧而雜治之,病必難愈,漸至元神俱竭,不可救矣。
白話文:
當精血虧損、思慮太多時,精神無法集中,因此失眠,即使有些許痰和熱,都不需特別照顧,只需要滋養血液和氣息,等身體恢復正常後,其他症狀自然會消失。如果同時使用多種方法治療,病情可能會更嚴重,甚至到最後連生命都可能受到威脅。
2. 忡悸不寐
勞傷心脾,思慮太過,則驚悸怔忡,氣虛精陷,而不成寐者,宜資成湯。
白話文:
如果因為工作和思考太多而感到焦慮不安、精神疲憊,並且有失眠的情況,可以使用「資成湯」這個藥方。
3. 恐怖不寐
血氣耗損,驚懼恐畏,精虧氣弱,神無所依,而不寐者,宜中和理陰湯,或培土養陰湯。
白話文:
如果因為消耗了血液和氣力、受到驚嚇害怕、精神不足而無法入睡的人,可以使用「中和理陰湯」或者「培土養陰湯」。
4. 晝夜不寐
榮衛不足,氣血大壞,精神失守,神魂無主,而晝夜不寐者,宜十全大補湯,或理脾益榮湯閤中和理陰湯。
白話文:
如果您的身體出現了「榮衛不足」、「氣血大壞」、「精神失守」、「神魂無主」的情況,而且白天晚上都睡不好覺,可以考慮服用「十全大補湯」或者「理脾益榮湯」加上「中和理陰湯」。
5. 夾邪不寐
勞傷心脾,中氣不足,升陽不升,兼夾外邪,而為寒為熱不寐者,宜升補中和湯。
白話文:
如果您的身體出現了疲倦、脾胃功能不佳、中氣不足、無法提升陽氣的情況,並且同時受到外部病菌感染,導致您感到寒冷或發燒並失眠的話,您可以考慮服用「升補中和湯」。
6. 煩熱不寐
思慮太盛,心血漸虧,或兼煩熱不寐者,宜資成湯,或培土養陰湯。
白話文:
如果思考過度,會導致心血逐漸耗損,可能會出現煩躁、失眠等症狀。這時可以服用「資成湯」或者「培土養陰湯」來調理身體。
7. 熱渴不寐
勞心焦思,耗血損氣,致動心火,而為煩熱不寐乾渴者,宜天王補心丹,或資成湯。
白話文:
如果因為過度操勞和思考、消耗血液和損傷氣息,導致心臟的火力旺盛,出現煩躁、發燒、失眠和口渴等症狀,可以使用「天王補心丹」或者「資成湯」來治療。
8. 怔忡不寐
心虛火盛,煩熱內熱,怔忡不寐者,宜理脾益營湯,或古方安神丸。
白話文:
如果心中感到疲倦、有火氣旺盛的情況,身體內部感覺到燥熱,並且經常心跳不安而無法入睡的人,可以服用「理脾益營湯」或者使用古老的配方「安神丸」。
9. 痰涎不寐
精血虛耗,痰涎內蓄,而為怔忡、夜臥不安者,宜資成湯閤中和理陰湯。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在說:如果因為精氣血液消耗過多,導致身體裡有痰水積聚,造成心悸不寧、晚上睡覺時感到不安的情況,可以使用「資成湯」配合「中和理陰湯」來治療。
10. 忿怒不寐
忿怒太過,肝氣上逆,內邪留滯,煩擾不寐者,宜暢郁湯,或逍遙散、解肝煎、化肝煎俱可。
白話文:
如果生氣太久,肝氣上升且內部邪氣停留,造成心煩不安而無法入睡的人,可以服用「暢鬱湯」、「逍遙散」、「解肝煎」和「化肝煎」等藥方。
11. 飲濃茶不寐
茶性陰寒,心氣被伐,元氣受傷,神志消索而不寐者,宜養陰中之陽,宜理脾益榮湯、理脾陰正方。
白話文:
茶具有冷涼屬性的特質,如果長期飲用會對人體的心臟造成損傷。當心臟受到損害時,人的精神狀態和思維能力就會下降,進而導致失眠的情況發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注重滋補身體中的陰虛部分,並使用一些能夠調節脾胃功能的方法來改善睡眠質量。例如可以服用「益榮湯」或使用「理脾陰正方」等方法進行治療。
12. 心事煩擾不寐
心為事擾,神動不安,精氣耗散而不寐者,人參養榮湯,或培土養陰湯。
白話文:
如果心中被事情所困擾,精神無法安靜,導致精力和元氣消耗分散而失眠的人,可以服用「人參養榮湯」或者「培土養陰湯」。
13. 產後不寐
凡病後及婦人產後不得眠者,皆氣血虛,而心脾二臟不足也。雖有痰火,不宜過於攻治,仍當以補養為君,佐以清痰降火之藥。其不因病後而不寐者,雖以痰火處治,亦必佐以養血補虛之藥,方為當也。
澄按:虛損多由失血太多,或自汗、盜汗、遺精之後,多有怔忡驚悸,健忘恍惚不寐之症,皆因心氣不足,心神不安,殊非氣鬱痰涎為患。速宜養其氣血,救其根本,此脫運之機也,宜養心湯、酸棗仁湯、加減茯苓補心湯。
白話文:
无论是疾病恢复期或产后女性失眠,都是因为气血虚弱,心脾两脏不足。即使有痰火,也不宜过度攻治,应该以补养为主,辅以清痰降火的药物。对于非因病后而失眠者,即使以痰火为治,也必须辅以养血补虚的药物,才是正确的做法。
失血过多,或自汗、盗汗、遗精之后,常会出现心悸、健忘、恍惚失眠等症状,都是因为心气不足,心神不安,并非气郁痰涎所致。应该尽快滋养气血,救治根本,这是应对危急状况的关键。建议服用养心汤、酸枣仁汤,并可酌情添加茯苓补心汤。
14. 治案
滑伯仁治一人,病怔忡善忘,口淡舌燥,多汗,四肢疲軟,發熱,小便白而濁。眾醫以內傷不足,擬進茸、附等藥未決。脈之虛大而數,曰:是由思慮過度,厥陰之火為害耳。夫君火以名,相火以位,相火代君火行事者也,相火一擾,能為百病,百端之起,皆由心生。越人云:憂愁思慮則傷心。
其人平生志大火高,所謀不遂,抑鬱積久,久則內傷也。服補中益氣湯、硃砂安神丸,空心進小坎離丸,月餘而安。
白話文:
滑伯仁醫治一位病人,症狀是心神不寧,容易忘記事情,口淡無味,舌頭乾燥,容易出汗,四肢無力,發燒,小便顏色白濁。其他醫生都認為是內傷不足,打算用鹿茸、附子等藥物治療,但還沒決定。
滑伯仁診脈發現脈象虛大而數,便說:「這是因為思慮過度,導致厥陰之火擾動所致。」
所謂君火,指的是心火,相火指的是命門之火,相火代替君火掌管身體機能。相火擾動,會導致各種疾病,所有病症的根源都來自於心。
古人說:「憂愁思慮就會傷心。」
這個病人平時志氣高昂,心火旺盛,但所謀之事都不順利,長期鬱悶積壓,最終導致內傷。
滑伯仁給他開了補中益氣湯、硃砂安神丸,並讓他在空腹時服用小坎離丸。一個多月後,病人的症狀就痊癒了。
汪石山治一女子,年十五病悸,如常有人捕之,欲避而無所,其母抱之於懷,數婢護之於外,猶恐然不能安寐。醫以為心病,用安神丸、鎮心丸,俱不效。汪診之,脈細弱而緩,以溫膽湯服之而安。
羅謙甫治一人,患神氣不寧,臥則夢飛揚,身雖在床而神魂離休,驚悸多魘,通宵不寐,諸醫不效。羅診視之,問曰:醫作何病治之?曰:眾皆以為心病。羅曰:以脈言之,肝經受邪,非心病也。以珍珠母為君,龍齒佐之,使以他藥,治之而愈。
白話文:
汪石山醫治一位十五歲的女子,她患有心悸,感覺像有人追捕她,想要躲避卻無處可躲,母親緊緊抱住她,幾個婢女在外保護她,仍然感到害怕,無法安然入睡。醫生認為是心病,使用了安神丸和鎮心丸,卻沒有效果。汪石山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細弱而緩,便開了溫膽湯給她服用,女子服用後便安穩下來。
羅謙甫醫治一位患者,他患有神氣不寧的病症,睡覺時會夢到自己在飛翔,身體雖然躺在床上,但精神卻飄離,經常驚悸做惡夢,整夜無法入睡,很多醫生都束手無策。羅謙甫診視後詢問患者,問醫生們診斷為何種疾病進行治療?患者回答,眾人都認為是心病。羅謙甫說道,根據脈象來看,是肝經受邪,並非心病。他以珍珠母為主要藥材,龍齒作為輔助藥材,再加入其他藥物,治療後患者痊癒了。
—人忽覺自形作兩人並臥,不別真假,乃離魂也。用硃砂、人參、茯苓,煎服而愈。
錢少卿夜多惡夢,就枕便成,通夕不寐,後因赴官,經漢上與胡推官同宿,因言近多夢,慮非吉。胡曰:昔常如此懼甚,有道士教戴丹砂。初任辰州,推官得此戴之,不涉旬驗,四五年不復有,至今秘惜。因解髻中一絳紗囊遺之,即夕無夢,神魂安矣。丹砂辟惡果然。
張景岳治省中周公者,山左人也,年逾四旬,因案牘勞神,致成羸疾,神困食減,時多恐懼,自冬春達夏,通宵不寐者,凡半年有餘,而上焦無渴,不嗜湯水,或有少飲,則沃而不行,然每夜必去溺二三升,莫知所從來,且半皆如膏濁,尫羸日甚,自分必死。張診之,喜其脈猶帶緩,肉亦未脫,知其胃氣尚存,慰以無慮。
白話文:
一個人突然感覺自己變成兩個人並排躺着,分不清真假,這是魂魄離體了。可以用硃砂、人參、茯苓煎服來治療。
錢少卿經常做噩夢,一躺下就開始做,整夜睡不着。後來他去赴任,在漢水上跟胡推官同住,就跟他說自己最近做惡夢很多,擔心不是吉兆。胡推官說以前他也很害怕,有個道士教他戴丹砂。他剛到辰州任職的時候,就得到這個丹砂戴着,不到十天就見效了,四五年都沒有再做噩夢,至今都很珍藏。於是他就把髻中一個紅色的絲囊解開,把丹砂送給錢少卿。當晚錢少卿就沒有做噩夢,神魂安穩了,丹砂辟邪果然有效。
張景岳在省城醫治一位姓周的病人,他是山東人,年過四十。因為工作勞累傷神,身體虛弱,精神萎靡,食慾不振,經常感到害怕,從冬天到夏天,整夜睡不着覺,持續了半年多。上焦不渴,不愛喝湯水,偶爾喝一點,也喝不下去,而且每天晚上都要小便兩三升,不知道從哪里來的,而且一半像膏濁一樣。身體越來越虛弱,他自覺快要死了。張景岳診斷後,很高興地發現他的脈象還有點緩慢,肉也沒有脫落,知道他胃氣還沒有消失,就安慰他不要擔心。
乃用歸脾湯去木香,及大補元煎之類,一以養陽,一以養陰,出入間用,至三百餘劑,計人參二十斤,乃得全愈。此神消於上,精消於下之症也。
白話文:
當時就用「歸脾湯」,但去掉「木香」,以及「大補元煎」這類藥方,一個用來養陽,一個用來養陰,交替使用,總共使用了三百多劑,算下來人參就用了二十斤,才終於完全痊癒。這是屬於上半身消瘦,下半身虛弱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