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一 (4)
上集卷之二十一 (4)
1. 泄瀉例方
五味異功散,治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嘔吐泄瀉,久患咳嗽,面浮氣逆,腹滿等症。
人參,白朮(炒),茯苓,炙甘草,陳皮(各一錢)
乾薑附子湯,治自利嘔吐,煩躁,手足冷,鼻尖冷,身體重痛,舌上生苔。
大附子(一枚,制,分四服)
上每服加炮姜二錢同煎,溫服。熱甚者冷服。
白話文:
五味異功散
功效: 治療脾胃虛寒,食慾不振,反胃嘔吐,腹瀉,久咳,面部浮腫,呼吸不暢,腹部脹滿等症狀。
藥材: 人參,炒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各一錢)
乾薑附子湯
功效: 治療自發性腹瀉,嘔吐,煩躁不安,手腳冰冷,鼻尖冰冷,身體疼痛沉重,舌苔發白等症狀。
藥材: 大附子(一枚,炮製後分四服)
用法: 每服加炮薑二錢,一起煎煮,溫服。如果熱症明顯,則冷服。
椒附丸,治小腸虛冷,小腹痛,小便頻而清白。
椒紅(炒),附子(炮),龍骨,桑螵蛸,山萸肉,鹿茸(酒黃,焙,各等份)
上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用六十丸,空心鹽湯下。
人參固本丸,治脾虛煩熱,金水不足,及肺虛煩熱,作渴作嗽,或小便短少赤色,澀滯如淋,大便燥結。此陰虛有火之聖藥也。
人參,天冬,麥冬,生地,熟地
白話文:
椒附丸,用於治療小腸虛寒、小腹疼痛、小便頻繁且清澈的症狀。
配方:紅辣椒(炒)、附子(炮製)、龍骨、桑螵蛸、山萸肉、鹿茸(酒泡後烘乾,各等份)。
製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
用法:每次服用六十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
人參固本丸,用於治療脾虛煩熱、腎虛、肺虛煩熱,以及口渴、咳嗽、小便量少且顏色深紅、排尿困難、大便乾燥等症狀。這是一種針對陰虛火旺的有效藥物。
配方:人參、天冬、麥冬、生地、熟地。
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溫酒或鹽湯下。中寒之人不可服。
附子理中湯,治中氣虛寒,腹痛泄瀉。
人參,白朮,炮姜,炙甘草(各三錢),製附子(三錢)
四神丸(薛氏),治脾腎瀉,清晨瀉。
補骨脂(炒,四兩),肉豆蔻(煨),五味子(各二兩),吳茱萸(湯浸,一兩)
上為末,用大棗百枚,同姜八兩煮爛取肉,搗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鹽湯下。
白話文:
蜜丸要製成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到六十顆,可以用溫酒或鹽湯送服。體寒的人不能服用。
附子理中湯用來治療中氣虛寒、腹痛腹瀉。
藥材包括人參、白朮、炮姜、炙甘草各三錢,製附子三錢。
四神丸是薛氏醫家創製的方劑,用來治療脾腎虛弱導致的腹瀉,尤其是清晨腹瀉。
藥材包括補骨脂(炒熟,四兩)、肉豆蔻(煨熟)、五味子(各二兩)、吳茱萸(用湯浸泡,一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用一百枚大棗與八兩薑一起煮爛,取出棗肉,搗成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八十顆,空腹服用,淡鹽湯送服。
程郊倩曰:命門無火,不能為中宮腐熟水穀,藏寒在腎,誰復司其閉藏?故水氣才萌,不疏泄而亦疏泄,雖是木邪乾土,實腎之脾胃虛也。此際補脾不如補腎。補骨脂有溫中暖下之能,五味子有酸收固澀之性,吳茱萸散邪補土,肉豆蔻澀滑益脾。暖腎而使氣蒸,破滯而使氣壯,補腎仍是補脾矣。
五味子散,治腎泄在清晨,及五更作瀉,飲食不進,不時去後。
五味子(炒,二兩),吳茱萸(炒,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為丸尤妙。
五味子丸,治下元虛寒,火不生土,以致命門不暖,關門不閉,名曰腎泄。亦治脾腎泄。
白話文:
程郊倩說道:命門之火若無,便無法使中焦將水穀消化吸收,寒邪積聚於腎,又如何能掌管腎氣的閉藏?因此水氣才剛萌發,就無法正常疏泄,反而過度疏泄,雖然表面上看是木氣邪氣乾燥土氣,實際上是腎臟虛弱導致脾胃虛弱。此時補脾不如補腎。補骨脂具有溫暖中焦、溫暖下焦的功效,五味子則具有酸味收斂、固澀、止瀉的特性,吳茱萸散可驅散邪氣、補益脾土,肉豆蔻則具有澀滑、益脾的功效。溫暖腎陽,使腎氣蒸騰,破除阻滯,使腎氣強壯,補腎其實就是補脾。
五味子散,用於治療腎氣虛弱導致的清晨或五更瀉,飲食不進,經常腹瀉等症狀。
藥方:
- 五味子(炒熟,二兩)
- 吳茱萸(炒熟,一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調服。製成丸劑效果更佳。
五味子丸,用於治療下元虛寒,命門火衰,導致命門不溫暖,腎氣不固,出現腎泄的症狀。也可用於治療脾腎兩虛所導致的泄瀉。
人參,白朮(炒),五味子(炒),破故紙(炒,各三兩),山藥(炒),茯苓(各一兩五錢),吳茱萸(湯泡,炒),川巴戟(去心,炒),肉果(麵煨),龍骨(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百餘丸,食前白湯下。
香砂枳朮丸,破滯氣,開胃進食。
木香,砂仁(各五錢),枳實(麩炒),白朮(米泔浸,炒,二兩)
胃關煎,治脾腎虛寒作瀉,或甚至久泄,腹痛不止,冷痢等症。
白話文:
人參、炒白朮、炒五味子、炒破故紙、炒山藥、茯苓各一兩五錢,湯泡炒吳茱萸,去心炒川巴戟,麵煨肉果,龍骨各一兩,混合研磨成粉,用酒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食一百多粒,飯前用白湯送服。此方名為香砂枳朮丸,功效為破除滯氣,開胃助食。
木香、砂仁各五錢,麩炒枳實,米泔浸炒白朮二兩,以上藥材組成胃關煎,用於治療脾腎虛寒所致的腹瀉,包括久瀉不止、腹痛、冷痢等症狀。
熟地(三五錢),山藥(炒),扁豆(炒,各二錢),炙甘草(一二錢),炮姜(二三錢),吳茱萸(制,五七分),白朮(炒,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甚者,加肉果一二錢。
胃苓湯,治脾濕太過,泄瀉不止。
陳皮,白朮,甘草,蒼朮,厚朴,茯苓,澤瀉,豬苓,肉桂(各等份)
姜五片,棗三枚,煎服。
一炁丹,治脾腎虛,不時易瀉,腹痛陽痿,怯寒等症。此即參附之變方也。
白話文:
熟地三錢五分,山藥炒二錢,扁豆炒二錢,炙甘草一錢二分,炮姜二錢三分,吳茱萸制五錢七分,白朮炒二錢三分,加水兩杯,煎煮至七分,飯後溫服。情況嚴重者,可加肉桂一錢二分。此為胃苓湯,用於治療脾濕過盛,腹瀉不止。
陳皮、白朮、甘草、蒼朮、厚朴、茯苓、澤瀉、豬苓、肉桂各等份,生薑五片,大棗三枚,水煎服。此為一炁丹,用於治療脾腎虛弱,時常腹瀉,腹痛陽痿,畏寒等症,是參附湯的變方。
人參,製附子(各等份)
煉白蜜丸如綠豆大,每服滾水送下三五分。
九炁丹,治脾腎虛寒。
熟地(八兩),製附子(四兩),肉豆蔻(麵煨,二兩),炮姜,吳茱萸,補骨脂(酒炒),蓽茇(炒),五味子(炒,各二兩),粉甘草(一兩)
煉蜜丸,或山藥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
白話文:
取等量的生人參和製附子,煉成蜜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三到五分,用滾水送服。此方名為九炁丹,主治脾腎虛寒。
另外,取熟地八兩、製附子四兩、肉豆蔻(麵煨)二兩、炮姜、吳茱萸、補骨脂(酒炒)、蓽茇(炒)、五味子(炒)各二兩、粉甘草一兩,煉成蜜丸或山藥糊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六七十丸。
2. 方見各門
承氣湯(見下集積熱。)
升陽除濕湯
升陽滲濕湯
豬苓分水散(以上見下集濕。)
補中益氣湯(見東垣治法。)
六君子湯(見痰。)
六味丸
四君子湯(以上見秦越人治法。)
八味丸
白話文:
承氣湯、升陽除濕湯、升陽滲濕湯、豬苓分水散,這些方子用於治療積熱和濕證。補中益氣湯則見於東垣治法。六君子湯和六味丸用於治療痰症。四君子湯和八味丸則見於秦越人治法。
建中湯(以上見仲景治法。)
參苓白朮散(見飲食不甘。)
理中湯(見下集寒。)
升補中和湯
中和理陰湯
理脾陰正方
資成湯(以上見吳師朗治法。)
白話文:
建中湯、參苓白朮散、理中湯、升補中和湯、中和理陰湯、理脾陰正方、資成湯,這些方劑分別出自仲景和吳師朗的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