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一 (3)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二十一 (3)

1. 痰泄

或多或少,胸悶瀉沫。

白話文:

「不管是量多還是量少,都會有胸部感到悶痛以及吐出泡沫狀的痰液或分泌物的症狀。」

2. 虛泄

困倦無力,食減微溏,必兼體瘦。

白話文:

翻譯後的內容為:感到非常疲倦乏力,食慾減少且有輕微腹瀉,必然會伴隨身體消瘦。

3. 火泄

暴注下迫,焦黃穢臭。

白話文:

翻譯內容:突然間的劇烈腹瀉,大便顏色深呈焦黃色且氣味惡臭。

4. 氣泄

腹常滿悶,去不通泰。

白話文:

翻譯後的內容為:「經常感到腹部脹滿且悶悶的,排便不順,總之就是不舒暢。」

5. 瀼泄

停蓄飲食,數日一泄,必兼腹脹。

白話文:

「因為食物在體內停留積蓄,每幾天就必須排瀉一次,而且一定會伴隨腹部脹大的症狀。」

6. 腎泄

五更腹痛,微響乃泄,必兼足冷。

白話文:

在凌晨時分,會感到腹部疼痛,隨之而來的是輕微的腸胃蠕動聲,接著就會發生腹瀉的情況,而且同時會伴隨著腳部冰冷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腎泄症狀。

7. 肝泄

忿怒所傷,厥而面青,必兼脅滿。

白話文:

「因生氣憤怒導致身體受損,會出現面色發青的情況,並且通常會伴隨兩側肋骨下方脹滿不適的症狀。」

8. 交腸泄

大小便易位而出。

白話文:

「大小便的位置交換,從錯誤的管道排出。」這描述的是一種罕見的情況,大便和小便的排泄位置互換了。

9. 直腸泄

飲食入口,少頃即出。

白話文:

「食物吃進去後,很快就會以腹瀉的方式排出。」這描述的是一種直腸泄的症狀。

10. 霍亂泄

腹中絞痛,暴泄煩渴。

白話文:

翻譯後的內容為:「腹部劇烈疼痛,突然間嚴重腹瀉並感到非常口渴。」

11. 氣食泄

腹痛,下無休時,去如蟹渤者,氣食交併而作泄也。

白話文:

「如果腹部感到疼痛,並且持續不斷地有拉肚子的情況,排泄物像是螃蟹泡沫一般的形態,這通常是由於氣滯和消化不良共同導致的腹瀉症狀。」

12. 酒積泄

飲酒太多,清晨作泄,或五更腹痛,泄下黃赤,此酒濕入臟所致,非腎虛者比也。

白話文:

如果喝的酒太多,可能會在清晨時發生腹瀉,或者在凌晨時分感到腹痛,並排出黃色或赤色的糞便。這是由於過量的酒精導致濕氣侵入內臟所引起的症狀,這和腎虛所造成的狀況是不同的。

13. 積瘀泄

內有積瘀,胸脅腹痛,泄下光亮,如黑漆退光色者是也。

白話文:

「體內有積存的瘀血,會感到胸口、脅部及腹部疼痛,排泄物呈現光滑的狀態,顏色像失去光澤的黑漆一樣,這就是有積瘀的徵狀。」

14. 暑泄

夏月暴注水泄,宜香薷飲、益元散。

白話文:

在炎熱的夏季裡,如果突然發生急劇的腹瀉,適合服用香薷飲或益元散這兩種藥方。

15. 相應泄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以致泄瀉,人所易知也。其有飲食之後,偶有所感觸,或內傷七情,外感六淫,跌打損墜,忽爾作瀉。此亦食滯與病相因而為泄瀉,實與本症絕無相干。當調和脾土,再治本症。

澄按:以上各種泄瀉,雖非虛損之比,然亦有因泄瀉日久,而泛用消食利水之劑,損其真陰,元氣不能主持,致脾胃日虧,飲食日減,真氣日消,而成虛損者有之,故並錄此。

白話文:

[相應性腹瀉]

過量飲食會讓腸胃受損,導致腹瀉,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有時在飲食後,偶爾受到某些刺激,或是內心受到情緒波動(如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緒),或身體遭受外界環境影響(如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氣候因素),甚至跌倒受傷,突然間開始腹瀉。這種情況是因為食物消化不良加上疾病共同作用造成的腹瀉,實際上和原本的病情沒有直接關聯。應先調整脾胃功能,再針對原本的病情進行治療。

澄進一步指出:上述各種類型的腹瀉,雖然不像虛弱或消耗性疾病那樣嚴重,然而,也有部分人因長期腹瀉,不加區別地使用促進消化和利尿的藥物,結果損耗了身體的真正陰液,使元氣無法有效控制,導致脾胃功能逐漸下降,食慾日漸減少,真正的氣力逐漸消逝,最終演變成虛弱或消耗性疾病的情況,所以這裡一併記錄下來。

16. 治案

東垣治一人,大便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時作瀉,腹中鳴,小便黃。以黃耆、柴胡、歸身、益智、陳皮各三分,升麻六分,炙甘草二錢,紅花少許作服,名曰黃耆補胃湯。水二盞,煎一盞,稍熱服,食前服之。

薛立齋治一人,患肝木克脾土,面赤生風,大臟燥結,炎火衝上,久之遂致臟毒下血,腸鳴溏瀉,腹脹喘息,馴至絕谷瀕殆。諸送方以枳實、黃連之劑投之,輾轉增劇。薛診曰:此脾腎兩虛,內真寒而外虛熱,法當溫補。遂以人參、白朮為君,山藥、黃耆、肉果、薑、附為臣,茱萸、骨脂、五味、歸、苓為佐,十劑,俾以次服。諸醫皆曰:此火病也,以火濟火,可乎?服之浹旬,盡劑而自止。

江應宿治一人,患脾腎泄十餘年,五鼓初必腹痛,數如廁,至辰刻共四度,巳午腹微痛而泄,凡七八度,日以為常,食少倦怠,嗜臥。診得右關滑數,左尺微弦無力。此腎虛而脾中有積熱病也。投黃連枳朮丸,腹痛除,漸至天明而起,更與四神丸、八味丸,滋其化源,半年飲食倍進,而泄愈矣。

李士材治姚岱芝,吐痰泄瀉,見食則惡,面色萎黃,精神困倦,自秋及春,無劑弗投,經久不愈。診之口不能言,亟以補中益氣去當歸,加肉果二錢,熟附一錢,炮姜一錢半,半夏二錢,人參四錢,日進二劑,四日而瀉止,但痰不減耳。李曰:腎虛水泛為痰,非八味丸不可,應與補中湯並進。凡四十日,服人參一斤,飲食大進,痰亦不吐。又半月而酬對如常矣。

生生子治張懷赤,每早晨腸鳴,瀉一二度,晚間一度,尺寸短弱,右關滑大。此中焦有濕痰,君相二火皆不足,故有此症。以六君子湯加補骨脂、桂心、益智仁、肉豆蔻,煎服,瀉遂減半。又以煎藥加杜仲為丸,服之而愈。

又治吳仲峰,仲秋六部皆沉微,而左猶甚,隱隱如蛛絲之細,原以腸風去血,過服寒涼,致傷脾胃。自春至秋,脾瀉不愈,日夜十二三行,色黃白帶青,兩頤浮腫,四肢亦浮,小水不能獨利,利必與大便並行,腸鳴,四肢冷,口不渴,飲食大減,口唇齦肉皆白。其為人也多憂思。

夫四肢者,脾之所主,清冷則陽氣不充。兩頤乃腎經部位,浮腫益見腎氣之虛也。脈沉微與面色黃腫,皆屬於濕。經云: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土。合脈症觀之,由脾虛不運,積濕而然,虛寒明矣。病至此勢亦甚危,第形症相符,色脈相應,又能受補,庶幾可生也。法當大溫補升提,以東垣益胃升陽滲濕湯加減調理。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黃耆二錢,茯苓、益智、蒼朮各一錢,大附子五分,澤瀉、炮薑、炙甘草、升麻、防風各五分。連服八帖,諸症悉減。病雖暫愈,宜戒生冷、憂思,庶服藥有效,切勿輕犯,犯之非藥石可生也。

白話文:

[治療案例]

東垣治療一個人,他每天大便三到四次,糞便稀而不多,偶爾會腹瀉,腹部會響,小便黃。東垣使用黃耆、柴胡、當歸身、益智、陳皮各三分,升麻六分,炙甘草二錢,少量紅花來治療,這個配方被稱為黃耆補胃湯。用二杯水煎至一杯,稍微熱的時候服用,在飯前服用。

薛立齋治療一個人,患有肝木剋脾土的情況,臉色紅,面部生風,大腸乾燥結石,炎火向上衝,長時間導致臟器中毒出血,腸鳴瀉肚,腹部脹大呼吸困難,逐漸發展到無法進食,生命垂危。許多醫生開的葯方中包含枳實和黃連,但情況越來越糟。薛立齋診斷認為這是脾腎兩虛,內部真寒外部虛熱,應該溫補。他使用人參和白朮作為主要成分,山藥、黃耆、肉果、薑、附子作為輔助,茱萸、骨脂、五味、當歸、茯苓作為佐料,十劑葯,讓病人依次服用。其他醫生都說:這是火病,用火去救火,可以嗎?服用葯物十天,葯效自行停止。

江應宿治療一個人,患有脾腎洩漏十多年,每天五鼓剛開始一定腹痛,多次上廁所,到辰時一共四次,巳午時腹部微微疼痛並洩漏,總共七八次,每天都是這樣,食慾不佳,疲倦想睡覺。診斷顯示右關滑數,左尺微弦無力。這是腎虛而脾臟中有積熱的病症。他使用黃連、枳朮丸,腹痛消失,逐漸到天亮起牀,再給予四神丸、八味丸,滋養他的消化系統,半年後飲食量增加一倍,洩漏也痊癒了。

李士材治療姚岱芝,吐痰、洩漏,看到食物就噁心,面色萎黃,精神睏倦,從秋天到春天,沒有葯方不投,長期以來病情未見好轉。診斷後他不能說話,急忙使用補中益氣葯方去掉當歸,加入肉果二錢,熟附一錢,炮薑一錢半,半夏二錢,人參四錢,每天服用兩劑,四天後洩漏停止,只是痰還未減少。李士材說:腎虛導致水液泛濫成為痰,非八味丸不可,應該與補中湯一起服用。總共四十天,服用了一斤人參,飲食量大幅增加,痰也不吐了。再過半個月,他已經能夠正常回答問題了。

生生子治療張懷赤,每天早晨腸鳴,洩漏一到兩次,晚上一次,脈象短弱,右關滑大。這是中焦有濕痰,君相二火都不足,所以有這種症狀。他使用六君子湯加上補骨脂、桂心、益智仁、肉豆蔻,煎服,洩漏減少一半。再使用煎葯加上杜仲製成葯丸,服用後痊癒。

再治療吳仲峯,仲秋時六部都沉微,而左邊更嚴重,隱約像蜘蛛絲一樣細,原本因為腸風出血,過度服用寒涼葯物,導致傷害脾胃。從春天到秋天,脾瀉一直未痊癒,每天夜裡十二到十三次,顏色黃白帶青,兩頰浮腫,四肢也浮腫,小便不能獨立排泄,排泄必須與大便一同進行,腸鳴,四肢冷,不口渴,飲食量大幅減少,口脣齦肉都呈白色。他經常憂鬱思考。

四肢是脾臟主管,清冷則陽氣不足。兩頰是腎經部位,浮腫更加顯現腎氣虛弱。脈象沉微與臉色黃腫,都屬於濕。經典說:各種濕腫,都屬於脾土。綜合脈象和症狀看來,由於脾虛不運,積累濕氣導致,虛寒已經很明顯。病到這種程度也很危險,但形體症狀相符,面色脈象相應,又能接受補葯,可能還有生存希望。治療方法應該大溫補升提,使用東垣益胃升陽滲濕湯加減調理。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黃耆二錢,茯苓、益智、蒼朮各一錢,大附子五分,澤瀉、炮薑、炙甘草、升麻、防風各五分。連續服用八帖,所有症狀都減輕。雖然病情暫時好轉,應該戒掉生冷食物、憂鬱思考,才能葯物有效,千萬不要輕易違反,違反了葯石就無法救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