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一 (2)
上集卷之二十一 (2)
1. 脾腎兩虛泄瀉
虛損泄瀉,由多脾腎兩虛,何也?蓋腎氣不能攝,脾弱不能運。脾氣虛則闌門之氣亦虛,是以不能泌別清濁,致水液渣滓混入大腸,或溏而或瀉也。當補土實水清金。金實則脾氣實,而自能健運;水壯則腎氣實,而自能收攝。清金則清濁分,而自能施化矣。
白話文:
虛損泄瀉,是由於脾腎兩虛所致,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腎氣不足以收攝,脾氣虛弱無法運化。脾氣虛弱,則闌門之氣亦虛,因此無法分辨清濁,導致水液和渣滓混入大腸,造成腹瀉或溏瀉。
治療方法應當補土、實水、清金。
金實則脾氣實,自然能夠健運;水壯則腎氣實,自然能夠收攝;清金則清濁分,自然能夠施化。
2. 藥誤泄瀉
虛損之人,多有陰虧火泛,而治之之法,首以保護脾胃為主。昧者不察,專以滋陰降火,甚則芩、連、知、柏,損傷脾胃,而泄瀉由是作矣。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言文的意思是:「身體虛弱的人,常常會伴隨著陰氣不足和火氣過盛的情況,治療的方法首先是以保養調理脾胃為主要目標。不明瞭病情的人沒有仔細觀察,只單純地使用滋補陰氣和降低火氣的方式來治療,甚至用黃芩、黃連、黃檗等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害,進而出現腹瀉的情形。」 簡而言之就是說,在治療身體回復健康時,要先考慮到人體內臟器官的功能狀態,尤其是脾胃功能是否正常,再進行相應的治療措施。如果只是盲目地使用某些藥物或方法,可能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反而加重病患症狀。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必須根據個案具體情況制定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3. 食忌泄瀉
虛損之人,津液不足,口內無味,思鹽想淡。蓋其虛火內灼,又喜食水果清潤之物,或油膩生冷,並食雜進,脾不能勝,由此而泄瀉者甚者。故凡患虛症,脾胃不可不慎。
澄按:虛損泄瀉一症,最不可忽略,何也?蓋亡陰脫液之肇端,實勞怯之大忌,如經霜之敗葉,鮮有不凋者也。既虛火動,而復又下,多亡陰,則清陽之氣益陷,相火之焰益炎,下而窘迫,上而咽疼。當此之際,欲實脾土,則防肺金;欲清肺金,則防脾土,惟補脾陰正方最宜。
或虛損未甚,偶因他因,而暫時一瀉者,此屬標症,猶可圖治。若脾腎之氣,俱已損傷,而泄瀉不止者,此症已極,仙丹何益?所以明者見機未萌,略見便溏,預先提防著意,不使後天脾氣損壞,致先天之真元難復也。
白話文:
體虛的人,津液不足,嘴巴里沒什麼味道,總想吃鹹的或清淡的食物。這是因為體內虛火灼燒,又喜歡吃水果等清潤的食物,或者油膩生冷的食物,還經常吃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脾胃無法消化,所以容易腹瀉。所以,凡是患有虛症的人,都要小心保護脾胃。
要注意的是,虛損導致的腹瀉,最不能輕忽,因為它可能是身體虧虛、津液流失的開始,也是勞累過度、體虛的禁忌。就像經霜的枯葉,幾乎沒有不凋落的。虛火上升又向下,容易導致體內陰液流失,清陽之氣下降,相火之焰更加旺盛,下焦阻塞,上焦咽喉疼痛。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补脾土,就要防肺金;想要清肺金,就要防脾土,只有补脾阴才是最合适的。
如果只是轻微的虚损,偶尔因为其他原因而暂时腹泻,这属于表症,还可以治疗。但如果脾肾之气已经受损,腹泻不止,那么病情已经很严重,神仙丹也无济于事。因此,明智的人在腹泻的苗头刚露,稍微有点腹泻的时候,就要提前预防,注意调理,避免后天脾胃之气受损,导致先天真元难以恢复。
4. 治法
薛氏曰:凡傷食瀉黃,若飲食已消,而泄瀉未止,此脾胃之氣傷也,宜用五味異攻散。若泄瀉而腹中重墜者,此脾氣下陷也,宜補中益氣湯。若服克伐之劑,而腹中窄狹,此脾氣虛也,宜六君子湯。
張景岳曰:脾虛者,四君子湯、參朮湯。參苓白朮散為宜。若病在下焦,腎氣虛而為熱者,六味地黃湯。微寒者,八味地黃湯,或胃關煎。若久瀉元氣下陷,大腸虛滑不收者,須於補劑中加烏梅、五味子、粟殼之屬以固之。
白話文:
薛氏曰:
凡是傷食瀉黃,如果飲食已經消化,但腹瀉仍然沒有停止,這表示脾胃之氣受傷了,應該使用五味異攻散。如果腹瀉伴隨腹部沉重下墜感,這表示脾氣下陷,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服用克伐之藥後,感到腹部狹窄,這表示脾氣虛弱,應該服用六君子湯。
張景岳曰:
脾虛者,適合服用四君子湯、參朮湯、參苓白朮散。如果病灶在下焦,腎氣虛弱導致發熱,應該服用六味地黃湯。如果稍微寒涼,應該服用八味地黃湯,或者胃關煎。如果長期腹瀉導致元氣下陷,大腸虛弱滑利不能收縮,應該在補劑中加入烏梅、五味子、粟殼等藥物來固澀。
吳澄曰:若中氣虛陷者,升補中和湯。中氣不足者,中和理陰湯。脾陰不足者,理脾陰正方。心脾兩虛者,資成湯。
白話文:
吳澄說:如果出現中氣虛陷的情況,可以服用「升補中和湯」。中氣不足者,可以服用「中和理陰湯」。脾陰不足者,可以服用「理脾陰正方」。心脾兩虛者,可以服用「資成湯」。
5. 寒瀉
小便清白,不渴,腹中冷,完穀不化,亦不變,變亦白色,身懶動作,飲食不下,手足清冷。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描述的是:尿液清澈無色、口不渴、腹部寒冷、食物消化不良且不易改變形狀、全身疲倦乏力、食慾不佳、四肢冰冷。
6. 熱瀉
小便赤澀,煩渴,肛門熱,穀食腐化,或雖不化而色焦黃,身能動作,手足溫暖。
白話文:
小便呈紅色且有刺痛感,口渴難耐,肛門部位感覺熱乎,食物消化不良,或者即便消化了但大便顏色呈現焦黃。全身能夠活動,四肢暖和。
7. 暴瀉之瀉
暴注下迫,是無水也。溏泄日久,止發無恆,是無火也。
8. 胃瀉
飲食不化,色黃。
9. 脾瀉
腹脹滿泄注,食即嘔吐。建中湯、理中湯。
白話文:
腹部腫脅且常有腹瀉的情況,吃東西時容易嘔吐。可以考慮使用「建中湯」或「理中湯」來治療。
10. 大腸泄
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腸鳴切痛。乾薑附子湯。
白話文:
吃東西後感到緊張不安,大便顏色偏白,腹部有明顯的腸道蠕動聲且疼痛劇烈。可以考慮使用「乾薑附子湯」這個方劑。
11. 小腸泄
溲而便膿血,小腹痛。承氣湯。
白話文:
排尿時有帶出膿和血液,並且感到小腹部疼痛。可以考慮使用「承氣湯」這個方劑治療。
12. 大瘕泄
大瘕泄,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承氣湯。
白話文:
大瘕洩指的是嚴重的腹瀉,伴隨內急後重感,頻繁地想去上廁所但卻無法解出大便,同時會感到下體有疼痛感。承氣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
13. 五更溏泄
有腎虛失閉藏之職,五味子丸。亦有食積,香砂枳朮丸。寒積,理中湯。酒積,葛花解酲湯。
白話文:
若有腎虛導致失於閉藏的功能,可以服用[五味子丸]。
若有食物積滯,可以服用[香砂枳朮丸]。
若有寒涼積聚,可以服用[理中湯]。
若有酒積,可以服用[葛花解酲湯]。
14. 鶩泄
中寒糟粕不化,如鴨溏,澄徹清冷,小便清白。附子理中湯。
白話文:
如果身體受到寒冷影響,食物沒有被消化就排出體外,排泄物像鴨糞一樣軟爛,而且呈現清澈、冰冷的狀態,同時尿液也呈透明且偏白色。可以考慮服用「附子理中湯」來調理。
15. 飧泄
水穀不化而完出也,風邪干胃,木來賊土,清氣在下。升陽除濕湯。
白話文:
當食物無法被消化並完全排出時,可能是因為風邪侵入了胃部,肝臟(五行屬木)攻擊脾胃(五行屬土),導致胃中的正氣下降到下焦部位。「升陽除濕湯」是一種可以提升胃部陽氣、去除溼氣的藥方。
16. 洞泄
泄下多清水,腸鳴身重,胃苓湯。水液去多,甚而轉筋,血傷故筋急也。升陽除濕湯。
白話文:
排便時只有清水排出,伴有腹部咕嚕聲和身體沈重感,可以使用「胃苓湯」治療。如果水分流失過多且出現肌肉痙攣的情況,可能是血液受損導致肌腱緊張,可考慮使用「升陽除溼湯」治療。
17. 腸垢泄
濕兼暑也,稠黏垢穢,小水赤澀。
18. 滑泄
氣虛濕勝也,故所下不禁,大孔如竹筒,直出不止。
19. 食積泄
泄下腐臭,噫氣作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