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一 (1)

1. 經旨

帝曰:何謂血?岐伯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帝曰:夫血之與氣,異名同類,何謂也?岐伯曰:營衛者,精氣也;血者,神氣也,故血之與氣,異名同類焉。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又曰:陽氣者,大怒則神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

卒然多食飲則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便血。

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吐血。

夫傷肺者,脾氣不守,胃氣不清,經氣不為使,真臟壞決,經脈旁絕,五臟漏泄,不衄則吐。

白話文:

黃帝問道:什麼是血?岐伯回答:中焦部位接受食物的精氣,經過轉化形成紅色液體,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血。

黃帝再問:血和氣雖然名稱不同,但實際上是同一類東西,這是怎麼回事呢?岐伯解釋:營氣和衛氣都是精氣的產物;而血,則是神氣的載體,所以血和氣,雖然名字不同,但本質上屬於同一類。因此,如果大量失血,身體就無法出汗;反之,如果大量出汗,也會導致血量減少。

生氣會讓氣流逆行,嚴重的話甚至會引發嘔血。又說:當陽氣受到極大的憤怒影響,神氣會被斬斷,血液會聚集在頭部,這會使人突然昏厥。

突然大量進食或飲水會造成腸胃脹滿,生活作息不規律,或是過度勞力,都會傷害到絡脈。陽絡受傷,血液就會往外溢出,造成鼻血;陰絡受傷,血液就會往內溢出,導致大便帶血。

陽明經的逆亂會引發喘息咳嗽,身體發熱,易驚恐,並可能有鼻血或嘔血的症狀。

若肺部受損,脾氣功能會減弱,胃氣不能清潔,經氣無法正常運行,真臟(指五臟六腑)功能衰竭,經脈旁邊的組織也會受損,五臟功能泄漏,若不是鼻血,就會嘔血。

2. 脈法

脈芤大為失血,清為血少。吐血、唾血,脈弦小弱者生,實大者死。唾血脈緊弦者死,滑者生。脈得諸澀濡弱者,為亡血。

太陽脈大而浮,必衄吐血。

失血諸症,脈必見芤,緩小可喜,實大堪憂。

血症之脈,寸脈盛者,血必上溢。尺脈盛者,血必下陷。兩關盛者,虛火附於血絡,其脈故大。以其失血,經絡已虛,其脈故空。空大者,浮數而無力之象也。凡失血之脈,喜其微弱平緩,如急疾弦數而搏硬者,難治矣。

白話文:

[脈法]

若脈象呈現空虛且大的特徵,這通常表示有失血的情況,脈象清細則顯示血液不足。對於吐血或咳血的患者,如果脈象呈弦細弱狀,生存機會較高;反之,脈象實大則預後不佳。對於咳血的患者,脈象緊弦是危險的信號,但如果是滑脈則病情較易控制。如果脈象出現各種澀、濡弱的特徵,則可能是大量失血所致。

當太陽脈象顯得大且浮時,預示著可能有鼻出血或吐血的情況。

在失血的各種症狀中,脈象通常會呈現芤的特徵,脈象緩慢細小是好的跡象,但若是實大則需高度警覺。

對於血液相關的病症,如果寸脈強烈,血液很可能會向上逆流。尺脈強烈,血液可能會向下滲漏。兩關脈強烈,則可能代表虛火附著在血絡上,因此脈象會變大。因為已經失血,經絡已經虛弱,所以脈象會呈現空虛。空虛且大的脈象,通常是浮動且快速,但力量不足的表現。對於失血的患者而言,脈象微弱平緩是好的現象,但如果脈象急促、弦緊、頻率快且搏動堅硬,治療將會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