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後篇·病證各論 (4)

回本書目錄

後篇·病證各論 (4)

1. 第二十八章·腸結核

【原因】,本病多數為食餌性結核。而續發於肺結核者亦甚多。原發性起於飲食牛畜之乳肉與其調製物。

【症候】,本病病機雖已蔓延。亦不現何等之疾苦者曰。潛在性腸結核。但有時亦起劇甚之腸痛。此種腸痛。現於右腸骨窩者最多。每在食後經過之時間。其痛輒來。壓於該部。則疼痛增劇。

便通屢屢不整。或來頑固之便秘。大多因制止而頻發下痢。初期之疾病。大便與其他單純之腸加答兒無異。僅為不消化便與黏液耳。此時期欲診定其為本病。勢頗不易。只有從其他臟器上證明有結核性變化之存在為斷。且其下痢對於止瀉法極頑固。而右腸骨窩及臍窩之腹壁無力。

失其緊張。以此情形。推斷為本病耳。但病勢進化。則大便中混血液。更進化。則大便呈汁粉之性狀。其下痢往往頻發於近曉。故名雞鳴下痢。

有時結核組織崩壞。血管破裂。若穿通腸壁。俄然起腸出血或腸穿孔。倘此崩壞之組織。鄰接於腸漿膜時。則或起廣泛性或限局性之腹膜炎。

小兒之原發性腸結核。往往呈特有之徵候者。名腸間膜癆。其主徵為全身羸瘦。貧血。頑固之消耗熱。四肢及胸部瘦削。腹部顯然鼓脹膨滿。有時腸間膜腺累累腫大。外部能觸知之。肝臟大多腫大。便通不整。

【療法】,腸結核患者之腹部一帶虛軟。尤其在臍之附近。以拳抵之。常覺腹底下沉。如搗餅之軟。毫無抵抗。且氣味惡而干。因鼓脹或腹滿。所以抵抗極弱也。

腹診既如上述。則下痢。脈細數者。虛證也。除虛證甚少。陽虛證之病。亦甚難治。

又腸結核之患者。大部分續發肺結核。此時治療上更加困難。

從腹證上見腸結核者最多。投與大建中湯、人參湯之類。但此等方劑。為除虛證之治劑。輕輕投之。反有危險。余依病證。考慮分量。屢屢運用小柴胡湯。

腸結核之初期。腹部軟弱。左右之直腹筋強之變急。迫於心下。左右腹筋之空隙。虛軟而上浮。與前述情形迥然不同。本年二月餘曾診得此種病之婦人。(右肺下葉浸潤。呼吸迫促。全身有輕度之浮腫。下痢一日數行。)投與小柴胡湯合真武湯而大見效。又父執長野氏以麻黃一味煎汁治愈腸結核。此亦足資考慮之資料也。

白話文:

【原因】,這種疾病大多是由於食物中的結核菌引發,特別是源自於患有結核病的牛隻所產的乳肉或是相關製品。此外,許多病例是由肺結核進一步發展而來。

【症候】,雖然疾病可能已經蔓延,但有些患者可能並無顯著的痛苦,這被稱為潛伏性腸結核。然而,有時候會出現嚴重的腸胃疼痛,尤其是右下腹部最為常見。這種疼痛通常在飯後一段時間出現,如果對該部位施壓,疼痛會更加劇烈。

排便習慣可能變得紊亂,可能會出現頑固性的便祕,或者頻繁的腹瀉。在疾病的早期,大便可能和一般的腸胃問題無異,只是未經消化的食物和黏液。要確定這是否是腸結核,十分困難,通常需要透過檢查其他器官是否有結核病的跡象。而且,這種腹瀉對於止瀉方法極為抗拒,並且右下腹部和肚臍周圍的腹壁會失去力量,缺乏緊繃感。

隨著病情的進展,大便中可能出現血絲,甚至呈現稀水狀。腹瀉往往在清晨時分特別頻繁,因此又被稱為晨鳴瀉。

有時候,結核組織可能崩解,導致血管破裂,如果穿透腸壁,可能突然發生腸道出血或腸穿孔。如果崩解的組織位於腸壁表面,可能引起廣泛或局部的腹膜炎。

兒童的原發性腸結核,通常會出現獨特的症狀,被稱為腸間膜結核。主要症狀包括全身消瘦、貧血、持續性的低熱、四肢和胸部的瘦削、腹部明顯膨脹。有時候,腸間膜淋巴結腫大,可以從外側摸到。肝臟通常也會腫大,排便習慣也會變得不規律。

【療法】,腸結核患者的腹部特別軟弱,尤其是在肚臍周圍,用拳頭按壓時,感覺像在揉麵團一樣,沒有任何抵抗力。因為腹脹或腹部飽脹,抵抗力非常弱。

根據腹部檢查的結果,如果患者有腹瀉和細弱的脈搏,這是虛證的表現。除了虛證之外,陽虛證的腸結核也很難治療。

此外,大部分腸結核患者同時也有肺結核,使得治療變得更加困難。

從腹部的症狀來看,腸結核的患者最適合使用大建中湯或人參湯等藥方。然而,這些藥方主要是用於治療虛證,輕易使用反而可能有風險。我會根據病情,調整藥物的用量,多次使用小柴胡湯。

在腸結核的早期,腹部特別軟弱,左右的腹肌變得緊繃,像是在心口下施加壓力。左右腹肌之間的空隙,感覺虛軟而上浮,與前述情況截然不同。今年二月,我診斷了一位這樣的女性患者(右肺下葉浸潤,呼吸困難,全身有輕微的水腫,每天數次腹瀉)。我開了小柴胡湯加上真武湯,效果非常好。另外,我的父親長野先生曾經使用麻黃單一味煎汁治療腸結核,這也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