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川成章

《證治摘要》~ 卷下 (4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1)

1. 附錄

芎黃湯,芎,大黃,荊芥,防風,上四味。

薰洗方,治下疳瘡。黴瘡秘錄方。今呼銀花煎。苦辛,川椒,金銀花(各兩許),上三味。用水三四碗。煎數沸。先薰後洗瘡口。拭乾。用三白散摻之。

三白散,海牡蠣(煅),葛粉,果蠃,上三味末傅。

耆歸湯(黴瘡秘錄),便毒疳瘡。或髮際生瘡。梳下。薄靨如麩。或手足肌膚。紅點如斑。隱肉。當服此方。使正氣足而邪自除也。參,耆,芎,甘(各一錢),歸(二錢),忍冬花,防己(各一錢五分),升麻,防風,川山甲(各八分),生薑,上十一味。

玄龜丹,治遠年近日。楊梅結毒。筋骨疼痛。日久腐爛。臭敗不堪聞。或咽喉唇鼻破壞。諸藥不效者。妙也。龜板(放炭火上炙焦用新安酒漿濃筆蘸漿塗上反復炙塗三次以焦黃為末二兩)

石決明(用九孔大者煅紅童便內漬之一次),硃砂(明亮者各末二錢),共再碾極細。爛米飯為丸。麻子大。每每一錢。量病上下食前後筋骨疼痛酒下。腐爛者。土茯苓湯下。至重者四十日而愈。(一本作硃砂六錢)

十全丸,芎,芩,大黃,蘗皮(各五分),輕粉(一錢半),硃砂(一錢),連翹,苦辛,烏蛇,地骨皮(各三錢),上十味。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白湯送下。日二夜一。

先生可用粉丸症。皆用此方。但下疳痛劇者。用梅肉丸。(紀聞)

四順湯(原名四順清涼飲),治血熱蘊結。壅滯不通。或一身盡熱。或日晡肌熱。或夜發熱。皆血熱也。歸,芍,甘,大黃(各等分),上四味。

治疳瘡痛甚。血不已者方。杏仁,雞子黃,上合研塗患處。

羅不女牟土方,下疳漸漸侵蝕。不可遏止者。當以此洗。若不愈者。宜石堊湯。

石堊湯,石堊(三十錢以滾湯一升攪勻去渣不用),焰硝(四錢),膽礬(三分),上二味。投石堊汁中。溫洗數次。若為水泡者。去膽礬加礬石一錢。

十味敗毒湯,治瘡瘍焮痛。寒熱脈緊有力。羌,桔,芎,枳實,柴,荊芥,防風,連翹,銀花,甘,生薑

涼膈散,治癰瘍。熱毒熾盛。大便秘結。

破棺丹(會唧),治瘡瘍熱極。汗多大渴。便秘譫語。發狂等。即調胃承氣湯。為丸者也。

凌冬飲,諸腫毒服之。未成者內消。已成者即潰。忍冬,耆(各一錢五分),歸(三分),甘(一分),上四味水煎。加酒更煎數沸。溫服。消渴後。服此藥。預防發癰。

梓葉湯,治癰疽。及一切腫毒方。梓葉(二錢),忍冬(一錢),甘草(五分),上三味。(一無忍冬。有通草。或加皂角刺。)

櫻皮湯,治癰腫。瘭疽。諸腫毒方。櫻皮(五錢),桃仁(二錢),赤龍皮(五錢),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頓服。

針灸法,凡暴死者。多是疔毒。急用燈照遍身。若有小瘡。即是其毒。宜急施針灸。

白話文:

[附錄]

芎黃湯:由芎藭、大黃、荊芥、防風四味藥材組成,用途未提及。

薰洗方:治療下疳瘡(一種潰瘍性疾病)的薰洗方,也稱銀花煎,由川椒、金銀花組成,煎煮後先薰後洗患處,再用三白散敷藥。

三白散:由煅燒過的牡蠣、葛粉、果蠃(一種軟體動物的殼)研磨成粉末。

耆歸湯:治療便毒、疳瘡、髮際或手足肌膚出現紅點等症狀,用於提升正氣,驅除邪氣。藥材包含人參、黃耆、芎藭、甘草、當歸、忍冬花、防己、升麻、防風、川山甲、生薑。

玄龜丹:治療多年久病導致的楊梅毒(一種梅毒)、筋骨疼痛、組織腐爛等症狀,尤其針對其他藥物無效的病例。藥材包含炙燒過的龜板、石決明、硃砂,製成丸藥服用。

十全丸:由芎藭、黃芩、大黃、黃柏皮、輕粉、硃砂、連翹、川椒、烏蛇、地骨皮十味藥材組成,製成丸藥服用,主治一些特定症狀,下疳疼痛劇烈者則使用梅肉丸。

四順湯(原名四順清涼飲):治療血熱導致的諸多症狀,例如全身發熱、午後發熱、夜間發熱等。藥材包含當歸、芍藥、甘草、大黃。

治療疳瘡疼痛劇烈、出血不止的方劑:由杏仁、雞蛋黃研磨混合後塗抹患處。

羅不女牟土方:治療下疳持續侵蝕的方劑,若無效則使用石堊湯。

石堊湯:由石堊、焰硝、膽礬組成,用於清洗患處,若有水泡則需調整藥材比例。

十味敗毒湯:治療瘡瘍腫痛、寒熱、脈象有力等症狀。藥材包含羌活、桔梗、芎藭、枳實、柴胡、荊芥、防風、連翹、金銀花、甘草、生薑。

涼膈散:治療癰瘍,症狀為熱毒熾盛、大便秘結。

破棺丹(會唧):治療瘡瘍熱毒極盛、汗多、口渴、便秘、譫語、發狂等症狀,相當於調胃承氣湯的丸劑。

凌冬飲:治療腫毒,尚未成形的腫毒可以內消,已成形的腫毒則會潰爛。藥材包含忍冬、黃耆、當歸、甘草。

梓葉湯:治療癰疽及其他腫毒。藥材包含梓葉、忍冬(或通草)、甘草,可能另加皂角刺。

櫻皮湯:治療癰腫、瘭疽及其他腫毒。藥材包含櫻皮、桃仁、赤龍皮。

針灸法:治療暴亡者,多因疔毒引起,需用燈光照射全身查找毒瘡,並進行針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