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川成章

《證治摘要》~ 卷下 (38)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8)

1. 附錄

通關散,胞衣不出者用此吹鼻中。得嚏即出。血暈亦效。

治動胎及產難子死腹中。並妊娠兩兒。一死一生。服之令死者出。生者安。神驗方(千金),蟹爪(一升),甘(二尺),阿膠(三兩),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蟹爪甘草。得三升。去滓。次內膠。令烊。頓服之。不能。分再服。若人困拗口內藥。藥入即活。

葵子阿膠湯(千金),治胎死腹中乾燥著背方,葵子(一升),阿膠(五兩),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頓服之。未出再煮服。先生曰。水血下多。子道乾澀難出者。此湯必效。若無藥物。以熱湯一盞。內鹿角菜。令消頓服之。或塗油牝戶。亦是濟急之良法也。

回生湯,歸,芎,芍,地,術,茯,連,甘,桂,芩,參,丁香,木香,萍蓬,大黃,上十五味。水煎。或擺用。此方雖不古。屢用屢效。

交加散(良方),治瘛瘲。或顫振。或產後不省人事。口吐痰涎。歸,荊芥(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少許。煎至七分。唯下咽即有生理。

大豆紫湯(方見產後),新制下瘀血丸(一閒齋方),服枳實芍藥散。不愈者。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此方主之。亦主經水不利。大黃(三錢),桃仁,芍(各四錢五分),虻蟲(一錢五分),上四味末之。煉蜜和。為三四丸。以酒一合。煎一丸取半合。

蜀漆湯(千金),治產後虛熱往來。心胸煩滿。骨節疼痛。及頭痛壯熱。晡時輒甚。又如微瘧方。地(三錢六分),耆(一錢),知母,芍(各四分),蜀漆葉,桂,甘,芩(各二分),上八味。

栝蔞湯,治產後渴不止方。栝蔞根(八分),參,麥門(各六分),甘,地(各四分),棗(十二枚),土瓜根(一錢崔氏用蘆根),上七味。

二味參蘇飲,治產後。瘀血入肺。咳嗽喘急。參(一兩),蘇木(二兩),上作一劑。水煎服。若口鼻黑氣起。宜急用此藥。加附子五錢。亦有傳生者。

奪命丹,治瘀血入胞。脹滿難下。急服此藥。血即消。衣自下。附子(半兩炮),乾漆(一錢炒煙盡),牡丹(一兩),大黃(末一兩),上為末好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和前藥。丸梧子大。溫酒吞五七丸。

通仙丸,花麥大黃等分丸藥。

牛膝散(良方),治月水不利。臍腹作痛。或少腹引腰。氣攻胸膈。牛膝,桂,芍,桃仁,延胡索,歸,牡丹(各一兩),木香(二錢),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或每服三五錢。水煎。

紅藍花酒,先生曰。胞衣不出。及產後。遍身痛者。亦佳。

地黃煎丸,治月經不通。臍下堅結。大如杯盤。發熱往來。下利羸瘦。此為血瘕。(千金),生地黃(三十斤取汁),乾漆(一斤為末),上二味。以漆末。內地黃汁中。微火煎令可丸。每服酒下。如梧子大。三丸。不知加之。常以食後服。(紀聞云此方乾血勞用之),

白話文:

[附錄]

通關散,用於胎盤不下,吹入鼻中,打噴嚏後即可排出。血暈也有效。

治療胎動不安、難產、胎死腹中,以及妊娠雙胞胎一死一生,服用此方可令死胎排出,活胎安然無恙。此為神驗方(出自《千金方》),藥方為:蟹爪一升,甘草二尺,阿膠三兩。以上三味藥,用水一斗,先煮蟹爪和甘草,煎至三升,去渣,再放入阿膠,使其溶化,一次服用。若服不下,可分二次服用。若病人昏迷,將藥灌入口中,藥物入口即能起效。

葵子阿膠湯(出自《千金方》),治療胎死腹中,胎兒乾燥黏在背部。藥方為:葵子一升,阿膠五兩。以上二味藥,用水五升,煮至二升,一次服用。若胎兒仍未排出,再煮服一次。先生說:若產婦陰道出血過多,子宮乾燥胎兒難以娩出,此湯必有效。若無藥物,可用熱湯一盞,放入鹿角菜,使其溶化後服用。或在陰道口塗抹油脂,也是急救良方。

回生湯,藥方為:當歸、川芎、芍藥、白術、茯苓、連翹、甘草、桂枝、黃芩、人參、丁香、木香、萍蓬草、大黃,以上十五味藥水煎服,或分開服用。此方雖非古方,但屢試屢驗。

交加散(良方),治療瘛瘲(一種抽搐症)、震顫,或產後神志不清、口吐痰涎。藥方為:當歸、荊芥(各等分),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加少許酒,煎至七分,服下即可見效。

大豆紫湯(方見產後方)、新制下瘀血丸(出自《一閒齋方》),服用枳實芍藥散無效者,可用此方。此方主治腹中有乾血停滯在臍下,也主治經水不通。藥方為:大黃三錢,桃仁、芍藥各四錢五分,虻蟲一錢五分,以上四味藥研成粉末,用煉蜜調和,製成三四丸藥。用酒一合,煎一丸取半合服用。

蜀漆湯(出自《千金方》),治療產後虛熱往來、心胸煩悶、骨節疼痛、頭痛發熱,午後症狀加重,如同瘧疾。藥方為:生地黃三錢六分,黃耆一錢,知母、芍藥各四分,蜀漆葉、桂枝、甘草、黃芩各二分,以上八味藥。

栝蔞湯,治療產後口渴不止。藥方為:栝蔞根八分,人參、麥門冬各六分,甘草、生地黃各四分,大棗十二枚,土瓜根一錢(崔氏方用蘆根),以上七味藥。

二味參蘇飲,治療產後瘀血入肺,咳嗽氣喘。藥方為:人參一兩,蘇木二兩,煎水服用。若口鼻出現黑氣,應立即服用此藥,並加入附子五錢。也有起死回生的案例。

奪命丹,治療瘀血阻滯胞宮,腹部脹滿難以排出。需立即服用此藥,瘀血即可消散,胎盤自然排出。藥方為:炮附子半兩,乾漆一錢(炒至煙盡),牡丹皮一兩,大黃末一兩。以上藥物研成細末,用好醋一升,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再與前述藥物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溫酒送服五至七丸。

通仙丸,藥方為:花麥、大黃等分,製成藥丸。

牛膝散(良方),治療月經不通,臍腹疼痛,或少腹牽引腰部,氣體衝擊胸膈。藥方為:牛膝、桂枝、芍藥、桃仁、延胡索、當歸、牡丹皮各一兩,木香二錢,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溫酒送服,或每次服用三至五錢,水煎服。

紅藍花酒,先生說:胎盤不下及產後全身疼痛者,此酒亦有效。

地黃煎丸,治療月經不通,臍下有堅硬腫塊,如杯盤般大小,發熱往來,腹瀉消瘦,此為血瘀症。(出自《千金方》)藥方為:生地黃三十斤取汁,乾漆一斤研成粉末。將乾漆粉末放入生地黃汁中,用小火煎熬至可製成藥丸。每次服用梧子大小的三丸,酒送服。不知何處添加,常在飯後服用。(《紀聞》記載此方也用於治療乾血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