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摘要》~ 卷上 (5)
卷上 (5)
1. 嘔吐反胃膈噎
小半夏湯,諸嘔吐谷不得下者。方極云。治吐而不渴者。
小半夏加茯苓湯,大半夏湯,胃反嘔吐者。外臺云。治嘔心下痞鞕。
半夏瀉心湯,嘔而腸鳴心下痞者。
生薑瀉心湯,心下痞鞕。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
旋覆花代赭石湯,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
吳茱萸湯,食谷欲嘔者。嘔而胸滿者。紀聞云。大小半夏者。常嘔也。此湯食則嘔也。又嘔吐有嘈雜者。用此。
白話文:
小半夏湯用於治療各種嘔吐、吞咽食物卻無法順利下嚥的症狀。古籍記載,它特別適合治療不渴的嘔吐。
小半夏加茯苓湯、大半夏湯則用於治療胃部反覆嘔吐。外臺醫書記載,此方可用於治療嘔心、下腹脹滿的症狀。
半夏瀉心湯用於治療嘔吐伴隨腸鳴、心下痞滿的症狀。
生薑瀉心湯用於治療心下痞滿、乾嘔、食物腐臭、脅肋有水氣、腹中雷鳴、腹瀉的症狀。
旋覆花代赭石湯用於治療心下痞滿、噯氣不除的症狀。
吳茱萸湯用於治療吃飯就想嘔吐、嘔吐伴隨胸悶的症狀。古籍記載,半夏的大小不同,嘔吐的症狀也有差異,這個湯方適用於吃飯就嘔吐的症狀,以及嘔吐伴隨嘈雜的聲音。
甘草乾薑湯,煩躁吐逆者。紀聞云。無煩躁亦可用。嘔吐苦味之藥。不應者。或宜此湯。
大黃甘草湯,食已即吐者。方極云。治大便秘閉急迫者。
豬苓散,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解。急與之思水者。惡阻(並)產後嘔逆大效。(和田氏)
五苓散,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
茯苓澤瀉湯,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
附子粳米湯(主治見腹痛。)紀聞云。此湯腹痛為準。
白話文:
甘草乾薑湯,用於煩躁、嘔吐的人。古籍記載,即使沒有煩躁,也可以使用此湯。若嘔吐伴隨苦味,但其他藥物无效,也可以考慮用此湯。
大黃甘草湯,用於飯後即吐的人。方書記載,此方可用於治療大便秘結、急迫的人。
豬苓散,用於嘔吐且病在膈上,之後渴想喝水的人。緊急情況下,如果患者渴想喝水,可以立即給予此方。惡阻(包括)產後嘔吐逆流,此方效果顯著。(和田氏語)
五苓散,用於口渴想喝水,但水喝下去就吐的人,稱為水逆。
茯苓澤瀉湯,用於胃反覆嘔吐,且口渴想喝水的人。
附子粳米湯(主治見腹痛)。古籍記載,此湯以腹痛為主要症狀。
甘遂半夏湯(主治見飲門),心下堅滿為準。反胃嘔吐俱用。(紀聞)
小柴胡湯,因腹候用之。
真武湯,水氣為準。與甘遂半夏湯。及姑洗丸。相反腹濡弱。脈沉細。又有摶擊見緊狀者。脈與症。不相應者。為虛候也。反胃及澼囊。亦有用之。(紀聞)
橘皮湯,乾嘔噦。若手足厥者。和田氏云。霍亂嘔吐不止。用四逆輩不治。急用此湯得效。
白話文:
真武湯,主要用於治療水氣,與甘遂半夏湯和姑洗丸相對應,適用於腹部軟弱、脈沉細、觸診時感覺緊實,以及脈症不符的虛證。也可以用於治療反胃和澼囊。
橘皮湯,用於治療乾嘔噦,若伴有手足厥冷,和田氏說,霍亂嘔吐不止,用四逆類藥物無效時,急用此湯可以奏效。
生薑半夏湯,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有持云。此湯主治。要之噁心之症耳。素問傷寒金匱無噁心字。蓋仲景後之病名也。(按肘後方有噁心字)
桃核承氣湯,膈噎因瘀血者。膈噎因瘀血者。十中八九。因飲者。二三也。故有用桃核承氣或乾漆丸等。吐血而治者。(紀聞)
濕漆丸,姑洗丸,夾鍾丸,紫丸,烏梅丸(仲景),治反胃。(雉間子炳之說)
白話文:
生薑半夏湯
生薑半夏湯適用於胸中似喘非喘,似嘔非嘔,似噦非噦,直透心臟,頭昏眼花,無奈之狀。有人說,此湯主治噁心之症。但《素問》與《傷寒金匱》中並沒有「噁心」這個詞,可見「噁心」是仲景之後的病名。(按: 《肘後方》中有「噁心」這個詞。)
桃核承氣湯
膈噎因瘀血者,十之八九是因飲酒所致,只有二三是因為其他原因。因此,常用桃核承氣湯或乾漆丸等藥物治療吐血癥。(出自《紀聞》)
濕漆丸、姑洗丸、夾鍾丸、紫丸、烏梅丸
濕漆丸、姑洗丸、夾鍾丸、紫丸、烏梅丸(出自《傷寒論》),可以治療反胃。(出自《雉間子炳之說》)
七寶丸,治反胃。
化毒丸,治反胃。(一貫),
古云。嘔家聖藥。是生薑。千金之說信矣。然氣逆作嘔。生薑散之。痰與水作嘔。半夏逐之。嘔有熱有寒。生薑於寒症。最佳。若遇熱嘔。不可無烏梅也。
治久患反胃。(聖濟)硫黃細研半兩與水銀一分。再研薑汁糊丸服。
本草反胃門云。靈砂鎮墜。反胃神丹也。本草反胃門云。砒石、同巴豆、附子、黃蠟、丸服。噎膈門云。雄黃、輕粉、石鹼、蓬砂、砒石。並化積垢。通噎膈。由是觀之。聖濟治嘔吐。軟紅丸。反胃。噎膈。用之定有效。方見附錄。
白話文:
七寶丸和化毒丸都可以治療反胃。古人說生薑是治療嘔吐的聖藥,千金方中也提到這點。如果因為氣逆導致嘔吐,可以用生薑散來治療;如果因為痰濕導致嘔吐,可以用半夏來化解。嘔吐有熱有寒,生薑對於寒症效果最好,遇到熱症嘔吐則不能缺少烏梅。
治療長期反胃,可以用硫黃細研,加入水銀,用薑汁糊成丸子服用。本草中提到靈砂可以鎮墜,反胃神丹也是治療反胃的良藥。本草中也提到砒石、巴豆、附子、黃蠟等藥物可以治療噎膈。雄黃、輕粉、石鹼、蓬砂、砒石可以化積垢、通噎膈。由此可見,聖濟總錄中治療嘔吐的軟紅丸對於反胃、噎膈都有效,具體的藥方可參考附錄。
易簡方。膈噎反胃。用養生丹。要訣。用靈砂丹。皆水銀劑也。醫通云。瘀血在膈。阻滯氣道而成者。代抵當丸。作芥子大服。二錢。去枕仰臥細細嚥之。但飲熱湯及椒姜。輒呃者。即瘀血也,反胃而胸中嘈雜不寧。或作或止。其人懊憹。面上有白點者。作蟲積治之。王肯堂云。
瘀血則脈澀。桃仁承氣湯下之。脈浮緩者生。沉澀者死。(正傳),大便如羊糞者。不治。年過五十者。多不治。口中多出沫者。必死。(濟世),和田氏云。澼囊。局方安中散。有效。南陽亦云。其方。甘草十兩。宿砂、延胡、良薑、乾薑、茴香、桂枝各五兩。牡蠣四兩。
白話文:
治療膈噎反胃,可以用養生丹,關鍵是用靈砂丹,這兩種藥方都含有水銀。醫書上說,膈間瘀血阻滯氣道導致的,可以用代抵當丸,配以芥子大量服用,兩錢,仰臥去枕,細細吞下,只喝熱湯或加椒薑,如果立刻打嗝,就是瘀血。反胃,胸中嘈雜不安,時發時止,病人焦躁,臉上有白點,要按蟲積治療。王肯堂說,瘀血脈澀,可以用桃仁承氣湯瀉下。脈浮緩者生,沉澀者死。大便如羊糞者,無救。年過五十者,大多無救。口中多出沫者,必死。和田氏說,可以服用安中散治療。南陽地區也有方子:甘草十兩,宿砂、延胡、良薑、乾薑、茴香、桂枝各五兩,牡蠣四兩。
上八味為末。每二錢熱酒調下。南陽去宿砂三倍牡蠣。水煎服。方後云。忌酒肉麵餅一切厚味鹽茶。又小言有治膈噎。河豚魚方。和田氏云。反胃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也。澼囊者。二三日。或四五日。十餘日而吐也。又有三日亦吐不止者。多吐水也。反胃無腹痛。吐時無煩悶。
澼囊有腹痛。吐有煩。蓋澼囊亦屬反胃也。今世真反胃者少也。多澼囊之類也。膈噎者。噎食。胃反無噎食。膈噎難治。反胃間有愈者。反胃有腹痛者。膈噎之變症也。一男子患膈噎。諸藥無效。思食河豚而死。煮食之。不死。翌日復食之。通計食之三日而全愈。反胃證。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八味藥材磨成粉末,每次取兩錢用熱酒調和服用。南陽地區用去殼牡蠣,其劑量是宿砂的三倍,用水煎煮後服用。方子後面寫道,忌酒肉麵餅等一切辛辣厚味食物,以及鹽茶。此外,民間還流傳著治療膈噎的河豚魚方。和田氏說,反胃者,早晨吃東西晚上吐,晚上吃東西早上吐。澼囊者,則要兩三天,或四五天,甚至十多天才會吐,而且多吐水。反胃沒有腹痛,吐的時候也沒有煩悶。
澼囊則有腹痛,吐的時候感到煩悶,其實澼囊也屬於反胃的一種。如今真正的反胃患者很少,大多是澼囊之類的病症。膈噎是指吞咽困難,噎食,反胃則不會噎食。膈噎很難治癒,反胃則偶爾會痊癒。反胃伴有腹痛的,則是膈噎的變症。曾經有位男子患膈噎,各種藥物都無效,他一心想要吃河豚魚,結果就因想吃河豚而死了。家人煮了河豚魚給他吃,他卻沒有死。第二天他又吃了,連續吃了三天後,病就好了。反胃症是一種常見的病症。
不強以食。絕其湯水。飢則以飯炒香乾啖之。一些湯水不可進。兩三日後。竟不復吐。飲食如初。然後用甘蔗湯七舛薑汁一舛和勻服。(經驗秘方),貓胞衣治反胃。燒灰入硃砂末少許。壓舌下。(一醫用之甚效),千金云。灸通谷五十壯。治澼囊。千金治反胃。飲白馬尿即止。
,外臺治反胃。服驢小便二合。有效。翌日復服二合而愈。病若深。七日服之良。按澼囊之名。始於千金。至宋盛稱之。方輿載千金吳茱萸湯。及安廩湯。安中散。破棺湯。獨參湯。滾痰丸。治反胃大驗方。
白話文:
不要勉強病人吃東西,要停止給他喝湯水。餓了就用炒香的乾飯給他吃,一點湯水都不要喝。兩三天後,病人就不會再嘔吐了,飲食也能恢復正常。然後用甘蔗湯七份、薑汁一份混合在一起給他喝。貓胞衣治反胃,燒成灰後加入少許硃砂末,壓在病人舌頭底下。千金方說,灸通谷穴五十壯可以治澼囊。千金方治反胃,喝白馬尿就能止住。外臺秘要治反胃,喝兩合驢尿,有效。第二天再喝兩合,病就好了。如果病症嚴重,可以連續喝七天。澼囊這個病名最早見於千金方,到了宋代被廣泛使用。方輿載錄中記載了千金方里的吳茱萸湯、安廩湯、安中散、破棺湯、獨參湯、滾痰丸,這些方子治反胃效果很好。